當身體出現食慾減退,面色發黃,體態臃腫,中醫:溼氣過重

2021-01-19 蘭輝醫生健康談

導語:現在已經是冬季了,天氣也是越來越寒冷潮溼了,這時候的溼氣最為活躍,但是這也是人體最為虛弱的時候,於是就有很多人發現自己出現了食慾減退,面色發黃,開始慢慢變胖或者特別瘦的現象,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這就是中醫口中所說的溼氣重的現象,中醫裡有一句古話: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我國沿海地區的居民常年被溼氣折磨,由此可見祛溼是多麼難的一件事。

一、如何檢測自己體內是否溼氣過重

1、食慾減退,脾臟的功能最主要的就是消化吸收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水,然後再轉化為人體所能利用的各種營養物質,在潮溼的環境和飲食習慣的影響下,很多人會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

2、面色發黃,舌頭兩側有齒印,大家可以早上起床對著鏡子照一下,如果發現面色發黃並且舌頭兩側齒印明顯則說明體內的溼氣比較中。

3、如廁時,大便呈現糖稀狀,不成形,這種情況也可能是溼氣重的表現。

4、有時候會出現短氣,不喜歡說話,感覺說話的語氣很煩躁,這也可能是脾溼的現象。

5、溼氣重的人胖瘦會兩極分化,不是體態臃腫就是特別的瘦。

二、溼氣重應該怎麼去調理或者預防?

1、多運動,多發汗。長期吃大魚大肉,而且吃得很油膩還不喜歡運動,就很容易沾上溼氣,冬天的時候也不要偷懶,適當的出門運動一下,排排體內的汗和毒素,這樣有利於溼氣排出體外。每天堅持做做運動,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還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可以嘗試一下慢跑,高抬腿等強度不大,又能充分出汗的運動。

2、拒絕口味重的食物,溼氣過重會使脾臟負擔加重,就會使水液在體內停滯,反過來也會影響脾臟的功能,這就會引起腹脹、食欲不振等現象。這類人切忌吃過於油膩、過鹹、過甜的食物,還有少吃冷飲、生冷食物以及一些涼性水果,以免影響消化。烹飪時最好加入蔥姜等降低蔬菜的寒涼屬性。

3、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有的人喜歡坐在地板上,長期呆在不透風的環境中,都是容易加重體內溼氣的做法,平時應該多注意房間內的通風,洗過的衣服一定要晾乾再穿,洗完澡以後也要及時的擦乾身體,冬天一定要注意及時保暖。

三、多吃一些除溼氣的食物

1、生薑,生薑具有解表化溼的功效,將生薑帶皮切片後放入開水中泡幾分鐘後即可飲用,能起到很好的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作用。

2、赤小豆,赤小豆具有很好的健脾利溼,消腫解毒的功效,它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有益;而且赤小豆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可潤腸通便、降血壓血脂、調節血糖。

3、薏米,薏仁是五穀類中纖維含量最高的食物,它具有低脂、低熱量的特性,除了纖維質以外,薏米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糖類,利於腸胃吸收,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消除疲勞。

用以上這些食物搭配泡水服用效果極佳,搜集食材並且製作這樣的茶很浪費時間,而且很多需要祛溼的人平時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去製作,這時可以選擇一款茶包,想喝的時候就拿出來泡一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款紅豆薏米茶,使用非常簡單,放入開水中泡幾分鐘即可飲用,每個都是獨立小包裝,非常便於攜帶,是上班族的祛溼首選。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

這款茶包內包含了紅豆,赤小豆,薏米,大麥,蕎麥,橘皮,蒲公英等多種食材,對祛溼有著不錯的效果,還在猶豫什麼?趕緊點擊上方連結下單吧!

結語:冬天人們都懶得出門運動,身體內的溼氣沉積過多,如果任由它肆虐下去,對身體的危害是很大的,大家在忙碌工作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本末倒置是不對的,掌握科學方法,合理祛溼。

相關焦點

  • 溼氣過重中醫提醒:身體這7個部分 最害怕溼氣
    如今,生活的壓力、不規律的飲食、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導致人體內溼氣的內生。現在,正處於季節交替的時候,環境和空氣是比較潮溼的,這又很容易導致外部溼邪入侵身體。這一內一外因素疊加,導致很多人溼氣過重。一照鏡子,會發現形容憔悴,皮膚暗淡,滿臉油膩,長斑長痘,舌體臃腫。中醫認為,溼氣被稱為"萬惡之源",溼氣侵入人體,會在不同部位造成諸多損傷。溼氣無處不在,提醒大家:身體的這7個部分最害怕溼氣1、頭《黃帝內經》中有言"因於溼,首如裹"。當溼邪開始侵入身體時,會顯得頭暈和沉重,就像裹在一塊布裡。
  • 若身上出現這5個表現,說明身體溼氣過重,若佔3個,該考慮祛溼了
    如果體內溼氣過重的話,對身體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引起一些疾病,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中或者是生活飲食不當,都有可能引發體內溼氣過重,如果體內溼氣過重的話,身體上會有什麼表現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如何去除體內溼氣 溼氣過重怎麼辦?
    原標題:如何去除體內溼氣 溼氣過重怎麼辦?   原標題:如何去除體內溼氣 溼氣過重怎麼辦?   溼氣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詞,可是可能很多朋友對溼氣並沒有深入了解,中醫稱「千寒易除,一溼難去」,從某種意義上上道出了溼氣與人體健康具有重要關係。
  • 從眼皮腫看體內溼氣多少?
    1、吃飯時,腸胃不佳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好象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溼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自檢脾胃功能,就能發現你是否脾溼。
  • 溼氣一重,從頭到腳都是毛病?常用2豆泡水喝,溼氣或悄悄溜走
    大多數人在溼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溼的徵候。2、 面色晦暗和口內粘膩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
  • 體內有溼氣就會得膽結石,如何才能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
    炎炎夏日,天氣悶熱,氣候潮溼,稍不注意,就會給體內帶來過多的溼氣。而體內溼氣如不及時去除,就會帶來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狀,如容易疲勞、睏倦懶動,食慾減退,口中粘膩,甚至是大便粘膩不成形等。這些都是體內有溼氣的徵兆,當你的體內有了溼氣的時候,就更容易得膽結石,今天我來告訴大家如何才能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
  • 溼氣太重怎麼辦 如何去除溼氣呢
    溼氣太重這對大家來說都是需要多保養了,溼氣重危害的自己的身體了。有人說,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都是徒勞的。正所謂「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邪之氣若是埋藏在身體裡,必定就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很多人都知道溼氣重會影響身體健康,進而採用食療的方式治療溼氣,但是要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溼氣過重呢?
  • 祛除溼氣的方法 喝薏米紅小豆粥除溼氣
    祛除溼氣的方法有哪些呢?溼邪是萬病之源,體內溼氣過重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所以出現溼氣重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及時的祛除溼氣,當然方法要得當。那麼有哪些祛除溼氣的方法呢?中醫祛除溼氣有很多的方法,下面尋醫問藥中醫為大家介紹祛除溼氣的方法!
  • 夏季來臨,如果你的身體出現這些狀況,說明體內溼氣過重!
    導語:炎熱夏季已經來臨,很多人喜歡通過吹空調的方式,來降低體表溫度,達到清涼解暑的效果,也有一些人,因為夏季炎熱乾燥,影響食慾,喜歡吃一些涼性食品來代替正常的一日三餐,飲食不注意會導致溼氣趁虛而入,體內溼氣過重,容易引起肥胖,很多人盲目減肥沒有效果,多數原因是因為體內溼氣沒有及時排出到體外
  • 或是溼氣太重的表現,做好2件事,慢慢祛溼
    問題很簡單,也許是體內溼氣太重導致的。目前好多人都有這個問題,不僅非常影響美觀,長期溼氣重,得不到緩解的話,也會給身體帶來不小的危害。除了影響個人外觀,體型水腫、肥胖,身材走形外,還影響人體的五臟六腑,尤其是脾臟和胃。脾胃不好,影響人的食慾,導致便秘、消化不良、腹脹等胃部不適,嚴重的話,也會涉及到其它內臟,滋生百病。
  • 溼氣「潛伏」在體內時,手騙不了人,若手上出現三個異常,不要拖
    身體困重乏力、極易疲勞、一天到晚只想躺;明明是個吃貨,最近卻食慾減退;怎麼睡都睡不醒,頭昏昏沉沉的……你最近是不是也遇到這樣的困擾?你以為這就是網友口中的「喪」,其實不然。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這些情況大都因為同一個問題:溼氣重!
  • 中醫:別大意,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2、突然出現多數群集或散在的位於表皮深處的小皰,呈正常膚色,皰破後流出黏液性液體,數天後水泡吸收、乾涸後殘留環狀鱗屑,自覺瘙癢及燒灼感,如患病時就可引起手掌皮膚乾燥、脫屑、增厚。這種「小水泡」的主要形成原因,是體內溼氣過重,千萬不要認為是上火,往往去溼才是關鍵。
  • 身體有這3種異常「現象」,或許是溼氣重引起的,可能應該祛溼了
    2、便秘當你出現大便粘膩、便秘的情況,很可能是身體溼氣太重了。還有一部分人便後衝馬桶時,糞便會滯留在馬桶上衝不走,這也是溼氣大的表現。3、腹脹,食慾減退體內溼氣過重的人群,對腸胃的影響也是極大的,溼氣的阻滯影響腸胃運轉,無論你吃沒吃飯,總會覺得胃裡不舒服。還有一部分朋友出現吃飯沒有食慾的狀況。
  • 十男九溼,男人為什麼溼氣重?做好這3點,排空溼氣一身輕鬆
    3、體態虛胖短期體重明顯在增加是溼氣重的人最明顯的特徵,這是我們常說的虛胖,而且還有可能出出現下肢水腫的現象。4、食慾差對吃飯提不起興趣,也感覺不到餓,才吃一點東西就吃不下了,而且還伴隨著噁心,這就是因為脾胃虛弱引起的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多發生於夏季。
  • 舌苔白厚,是溼氣太重了?提醒:可能是身體出現這3個「異常」
    在中醫學上認為舌苔是可以反應出身體的健康情況的,通過觀察舌苔來幫助判斷病情。正常人的舌苔與發生病情的舌苔是有區別的,如果舌苔變得又白有厚意味著什麼呢?可能代表身體這三個異常,一起了解下。溼氣過重舌苔變得又白又厚,最常見的原因是體內溼氣過重導致的。溼氣比較的常見,大部分的人體內多少都會出現溼氣,不過溼氣過重會給身體帶來明顯的不舒適。溼氣的形成與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溼氣重的人多是因為愛吃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喜歡在夏天吹空調,不喜歡運動等。
  • 怎麼做才能祛溼,做這三件事,溼氣跑光光
    一、溼氣太重時,身體會有以下現象出現1、大腹便便,身材臃腫身體臃腫現象大多會出現在剛剛換得重大疾病的人身上,也有的人是由於年齡的增長,體重的增加而導致身材臃腫,但是如果你不是這兩種情況那麼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我們體內的溼氣過重,導致身材變得臃腫。
  • 溼氣重或許看臉可知道一二,若想祛除溼氣,不妨用好這兩招
    很多人體內會存在溼氣過重的情況,溼氣過重會導致人們食慾減退、疲勞乏力,影響了人們的健康,那麼如何知道自己體內溼氣是否過重呢?其實只要看一下人們的臉部就可以知道,那麼溼氣過重怎麼辦呢?人的臉部若是有以下情況則代表人們體內溼氣過重:1、面色暗黃體內溼氣過重會影響人們的消化吸收系統,人體內攝入的營養不能被充分地吸收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表現在臉部就是臉色暗黃,沒有精神。
  • 身體溼氣太重怎麼排溼,簡單的祛溼方法
    身體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溼氣進行調節。溼氣重是指溼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溼邪致病,常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等沉重等。溼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裹。溼邪阻滯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著。
  • 白大褂產康小課堂:溼氣重怎麼辦?
    溼氣屬中醫「風、寒、暑、溼、燥、火」六種外感病邪之一,其特點是溼性、粘滯、重濁,易傷陽氣。此外,他們還會組團出擊。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下面白大褂產康將帶你體會一下,那些被溼氣支配的恐懼。
  • 被溼氣纏身的人,身體或會出現5個症狀,你是否中招了呢?
    導語:我們要知道體內溼氣較重,對於身體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平時總是缺乏運動,或者是生活在潮溼的環境當中,很有可能會使得較多的溼氣入侵,體內溼氣較重,相信很多的網友都非常的好奇,生氣太重身體會出現哪些不良的反應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