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發展史:長途遷徙,在此安家,沒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麼過?

2020-12-25 灶物者

導言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很多人都面臨口罩短缺的情況。為了買口罩下載很多APP。搶口罩的難度遠超12306買票的難度。

製作口罩很重要的原材料就是棉花。現在我們覺得棉花、棉質的東西再平常不過。夏天我們買T恤,要看看這件衣服是不是純棉的、含棉量是多少。含棉量高,一件衣服更加透氣吸汗,穿著更加舒服。我們冬天蓋的被子,裡面填充厚厚的棉花,蓋上才能暖和,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把它直接稱為棉被。

但,棉花並非我們本土植物,它如何遷徙來到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廣泛種植?什麼時候成為不可替代的經濟作物,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本文一一回答。

棉花與棉布

現在我們很難把棉花和自然界供人們賞玩的花聯繫在一起。

9世紀一個叫做蘇萊曼的阿拉伯旅行家在《蘇萊曼遊記》中寫到:在北京地區所見到的棉花,只是被種在花園裡當作為"花"來觀賞。

這說明唐朝末年的時候,棉花在中原地區還只是「花」。

那古代中國人穿什麼?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中國雖然生產絲綢,但一般老百姓可穿不起蠶絲製品。

麻,在幾千年的時間裡都是古代中國大部分老百姓的選擇。在距今4000年的良渚文化遺址,就發現了麻布殘片。

麻纖維是麻稈莖部剝下來的韌皮層,屬於植物纖維。麻纖維有很多品種,但能作為紡織纖維材料的只有薴麻、亞麻、黃麻等幾種比較軟的麻纖維。麻織物耐磨性好,比較透氣吸汗,穿著非常的涼快。

良渚文化遺址出土麻織物

那棉花的起源地是哪裡呢?

棉花種植最早在印度,距今大約有5000年。所以說在棉紡織最早是在印度興起的,而且在印度出土的棉織物也證實了這一點。

絲路的開通,使很多外國人初見絲綢,但對於絲綢如何製作他們不甚了解。同理,棉布也早於棉籽來到中國。棉布進入中國,看到的棉布的好處,人們才開始種植棉花。直到漢武帝時,才有關於棉花種植的明確記載。

南路亞洲棉與北線非洲棉

棉花傳入中國,分南北兩條線。

南路最早是印度經東南亞傳入中國海南、西南、兩廣地區,再往中原地區傳播。

《南州異物志》:"五色斑布絲布古貝木所作,此木熟時,狀如鵝毛,中有核如珠殉,細過絲棉。"

文中"古貝"指的就是棉花。"五色班布"就是棉布。《南州異物志》由三國時期吳國學者萬震所撰,記載的是嶺南,也就是今天廣東地區的風俗。這也是「古貝"一詞的最早記載。

《南州·異物志》中的這句話,不僅可以看出最晚在三國時期廣東地區已經開始植棉,而且棉花的品種是一種樹本棉花("古貝木"就是木棉樹的意思),也就是現在常說的亞洲棉

亞洲棉

《後漢書·西南夷傳》記載:「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幅廣五尺」。

《後漢書·南蠻傳》記載:「漢武帝時已向海南島徵調廣幅布,「蠻不堪役」。

"廣幅布"就是木棉布。「梧桐木」在古代很多史書中是木棉樹的代名詞。

《後漢書》是南宋人範曄編撰的一套關於東漢的紀傳體史書。通過其中記載的兩句話可以看出,2000年前的東漢,在中國西南、兩廣地區已經開始種植棉花,而且開始織造棉布,生活在那裡的人們還可以用棉布抵稅。

兩漢後、元以前南方的植棉雖然在向北發展,但速度非常緩慢。史書大多關於南邊植棉紡織的記載都以華南為主,其次是江浙地區。

1996年浙江蘭溪南宋墓出了一條長約2.5米,寬約1.2米,重約1600克的棉毯,印證了南宋時期江南地區已經植棉這一史實。

浙江蘭溪南宋墓出土棉毯

北路主要是經過埃及、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地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後又繼續向東進入河西走廊一帶。

《梁書·西北諸戎傳》:"高昌國...多草木,草實如雖,雖中絲如細編,名為白疊子,國人多取織為布,布甚軟白,交市用焉。"

《梁書》是唐初編撰的《二十四史》之一。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到蕭梁朝(公元502—557年)這五十餘年的史事。

高昌是今天新疆的吐魯番地區。「白疊子」「白疊」這些就是棉花的意思,在古代很多關於西北地區的記載,都會用這些詞。

這就有一個問題,記載南方史實的書籍,把棉花叫做「古貝」,記載北方史實的書籍,又把棉花叫做「白疊」,這說的是同一種東西麼?

是,也不是。所謂是,就是從大類來說,都是棉花。但從小類來說,南路的棉花和北路的棉花品種不一樣,南方的前面我們已經說過是樹本的亞洲棉,而北路則是草本的非洲棉。

非洲棉,原產於非洲南部及阿拉伯半島。草本的非洲棉更加低矮,適合在較為乾旱的地方種植(記載中也有"草實如雖"的說法)。適宜我國西北地區的氣候條件。

非洲棉

史書記載,東漢時期,非洲棉就己通過阿富汗、土耳其、伊朗和中亞西亞等地傳入中國新疆。近年來新疆地區出主了很多棉織品,也證實了文獻記載。

1959年在東漢魏晉時期民豐尼雅遺址墓葬中,出土了藍白印花棉布。

藍白印花棉布

此外,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裡發現了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06年)借貸疊布(棉布)契約,契約中提到借貸的疊布有六千匹之多,因此可看出棉布和棉在南北朝時期在新疆地區還可以當作為貨幣使用。

晚唐時期的地層中,還發現了棉織品和一些棉籽。因而證實了中國古代新疆地區種植的棉花品種是草棉。

新疆出土漢晉時期繡花男子棉質褲子

唐代,棉花的種植已經傳入河西走廊一帶。1979年,甘肅嘉略關新城13號魏晉墓出土的一件抹胸,其夾裡就是由白色的棉布。

但不管南路還是北路,棉花的種植髮展非常緩慢,所以到9世紀,中原地區的人們還把棉花當花來賞,但這一切到元朝都發生了變化

木棉提舉司與黃道婆

元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動蕩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王朝。加強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把新疆地區的植棉紡織技術帶到中原

元代中原出土的棉袍,代表植棉紡織已經

此外,元朝還非常重視棉布的生產。

元朝初年,政府設立了木棉提舉司,開始大規模向老百姓徵收棉布。

這句話中有兩個概念,第一個是木棉提舉司。

簡單的說,木棉提舉司是元中央設立的一個專管棉花種植、棉布生產等的一個機構。

《元史》:「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夏四月,元朝政府置浙江、江東、江西、湖廣、福建木綿提舉司,責民歲輸木綿十萬匹。」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木棉提舉司主要設立在棉花種植比較廣泛的嶺南、江南等區域,雖沒有在全國推行,但仍然可以看出元朝對植棉紡織的重視。

古人描繪的棉花

在木棉提舉司的基礎上,有第二個概念——以棉代稅。

《元史》:「元成宗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政府明確規定始定徵江南夏稅之制。於是秋稅止命輸租;夏稅則輸木綿布絹絲帛等物。其所輸之物,視量為差」。

元朝每年徵稅兩次:秋稅和夏稅。秋稅徵收糧食;夏稅徵收絲、棉等織物。

從元成宗開始,正式把棉布列入了政府的規定賦稅。元中期,棉布已經成為夏稅之首

政府強制百姓繳納棉布。使老百姓不得不去種植棉花,客觀上起到了推廣棉花種植的作用。

古代植棉情景

政府以棉布為稅,所以只種棉花是不行的,棉花得織成布才行。這就形成了棉花產量日益增高與棉紡織技術低下這對矛盾。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女性功不可沒,她就是黃道婆。

元朝學者陶宗儀《南村綴耕錄》:「國初時,有一嫗名黃道婆者,自崖州來,乃教做造揮彈紡織之具,至於錯紗配色,綜線挈花,各有其法。故織成被、梅、帶、悅,其上折枝團鳳棋局字樣,藥然若寫」。

黃道婆吸收了漢族、黎族(海南地區)的棉紡織工藝,改良了棉織機,改進了棉花初加工和紡織的過程中的"揮、彈、紡、織"四大工藝,使得生產出的大棉花,可以高效、快速的變成棉布。黃道婆還發明了適合棉線的提花技術,讓棉布可呈現出更加美麗的圖案,豐富了棉布的種類。

黃道婆

廣泛種植與近代棉紡織

明朝統治者認為棉花「比之蠶桑,無採養之勞,有必收之效」。所以明在元的基礎上,制定政策,鼓勵植棉,並大力徵收棉花、棉布,以供生活、軍需、外貿等需要。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令,一家的農民如果有田5~10畝者,至少要拿出0.5畝地種植棉花,如果有地超過十畝,則加倍種植。

明朝中後期,棉花的種植已經遍及全國。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

江蘇無錫錢樟夫婦合葬墓出土的明朝棉袍

清朝,上至皇帝,下至地方官員,對植棉紡織格外重視。康熙皇帝親自作《木棉賦》,來說明種植棉花的重要性。

《木棉賦》:「卒歲之謀,出之隴畝,功不在五穀之下」。

乾隆時期,直隸總督方觀承編撰農書《御錦棉花圖》。該書用圖的形式對棉花的種植、收穫、加工做了詳細的說明,乾隆皇帝還為書親自題詩。實操的圖配合皇上的宣傳,植棉紡織的規模更加擴大。

《御錦棉花圖》

清朝末年。工業革命的浪潮席捲中國,原有的棉花品種、紡織技術不再適合新的經濟模式,植棉紡織技術在清末進行改變。

改變主要體現在兩點:

第一點是改良棉紡織技術。

古代中國,在封建社會的制度之下,棉紡織基本都是以「戶」為單位,沒有工廠,沒法量產。清末,原有產量沒法滿足需要,需要大規模進口,花很多錢。

清末狀元,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張謇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建議國內應該建設自己的紡紗廠,利用先進的設備來生產,節省棉布進口的費用。

《張謇獎勵植棉既紡織業說》:「進口大宗,斷推棉織物。棉織雲者,包括棉布、棉紗兩項言之也,兩項進口最多之年,值銀一萬八千餘萬兩,可謂巨矣」。

紡紗廠是建起來了,可是以往種植的亞洲棉、草棉纖維短,不適合生產更加精細的紗布。要從外面進口棉花,再來生產,成本也會增加。所以改良棉花品種勢在必行。

第二點改變——引進陸地棉。

陸地棉,原產於美洲高原地帶,所以又稱美棉或者高地棉。陸地棉產量高,品質好,纖維細長,可以用來紡織細紗。

為了節省成本,張謇這樣的熱心的實業家和有識之士,大力提倡引種陸地棉。 所以從20世紀初期,陸地棉開始在中國廣泛種植。

《張謇獎勵植棉既紡織業說》:「然則今日救國之策,於何著手?舍獎勵紡織,其道無由矣。紡織根本在於棉,故獎勵植棉」。

陸地棉

總說

我在講解《錦繡中華》這個展覽的時候,在元朝這個單元,有一件白棉袍(文中那件白袍),在滿是精美絲織品的展廳中非常明顯,在講這件展品的時候我說植棉紡織技術進入中原的意義,讓我們穿上了棉質的衣服,有了棉被。但經過最近的疫情,對於棉花傳播、廣泛種植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

棉花本是異域植物,遷徙來到中國,在此安家。經過兩千年前的努力,它從一個外來客變成了我們重要的經濟作物,我們中國現在也是世界重要的棉花出口國;棉花也融入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以至於我們現在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棉花,生活會是怎樣?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廣泛種植棉花,依靠進口,會怎麼樣?

參考文獻

1.曹秋玲.《絲綢之路棉紡織考古研究》[J].紡織服裝教育,2018(05)

2.趙紅豔,胡荒靜琳,等.海上絲綢之路視域下中國南路棉花傳播研究[J].絲綢,2019(08)

3.洪用斌.元代的棉花生產和棉紡業[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4(03).

相關焦點

  • 古人怎麼禦寒?宋朝之前沒有棉花,那古人用什麼做衣服被子?
    上期,小宮帶大家探秘了唐朝是否以胖為美,今天,小宮要帶大家來看看古人沒有棉花,怎麼禦寒呢?廢話不多說,來一起看看古人們的禦寒發展史吧!宋朝的時候,棉花傳入了中國。可惜的是,起初,宋朝的人們並沒有當棉花是禦寒之物,反而將棉花作為觀賞植物。
  • 南卡羅來納州——棉花王國
    他們鑽過茂密的森林,繞過柏木沼澤,在藤蔓叢(類似竹林的美洲叢林)中穿進穿出。他們中有田地被耗盡地力的維吉尼亞菸農,更多的則是來自阿巴拉契亞山脈丘陵地帶的蘇格蘭–愛爾蘭人。上萬名奴隸被木枷鎖在一起,由拿著槍和鞭子的人監視著。「那是一支令人不忍直視的隊伍,」當時的一位旅行者這樣描述,「行進中的男女都半身赤裸,身披鎖鏈。」
  • 沒有棉花,中國古代是怎麼蓋被子的?真相你絕對想不到
    冬至一過,又到了「數九」的時候。在寒冬臘月,棉被是家家戶戶都有的禦寒工具,我們身上所穿的棉衣,腳上穿的棉鞋,頭上戴的棉帽,讓我們可以行走在冰天雪地而無懼寒冷。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國古代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是沒有可以織布填充的棉花的。
  • 棉花明代才普及,之前古人穿什麼過冬?為什麼最後都改用棉花了?
    這些當然統統都沒有。無論是茄子、土豆還是番茄,都是在張騫通西域、甚至一千多年以後才傳到中國來的。今天要談的棉花,也一樣是舶來品。直到宋元之際,棉花栽培的技術才傳入江南和中原,到了明代才普遍種植。所以,如果我們穿越回去,別說是秦朝,就是在唐朝也沒有棉衣棉褲穿。那麼在此之前,古人是靠什麼衣物禦寒保暖,度過漫漫長冬呢?人們最後又為何選擇棉花來替代之前的禦寒物呢?
  • 棉花怎麼保留 怎麼保留棉花
    棉花怎麼保留 怎麼保留棉花時間:2020-12-20 22: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棉花怎麼保留 怎麼保留棉花 1、存棉花的倉庫要做好防火、通風、防潮、防黴變等措施,尤其是防火,棉花的儲備庫一般都是特級防火單位,並且要交通便利,棉花應堆垛存放,棉垛下要打好墊基,
  • 棉花沒有傳入我國之前,古人如何禦寒?吃火鍋?用鴨毛?
    在沒有棉花或者棉花還不甚普及的古代人民又是如何禦寒,如何度過嚴寒的冬天的呢?首先,被子在古代的概念並不完全等同於現在。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寫到:「被,寢衣,長一身有半。」這種寢衣類似於披風,是先秦時期有袖子和帽子的寢衣的縮減版。
  • 沒有棉花,中國古代人蓋什麼被子?
    人們用棉布做成被罩然後填充棉花,能起到很好的保溫效果。即使是最新的鴨絨被、鵝絨被、蠶絲被,它們裡面的填充物雖然不同,但保溫原理與棉被沒什麼兩樣。《廣韻》對「被」的解釋古人從何時開始蓋被子的?關於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資料記載,小科個人覺得,估計是從有東西可蓋時開始的吧。呵呵~~~這裡暫且不深究。
  • 棉花被子怎麼洗 棉花被子選購指南
    但是對於棉花被子來說,一旦泡水清洗就會造成棉被結塊變質,而且影響保暖效果。那麼棉花被子怎麼洗,棉花被子選購指南有哪些?下面就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棉花被子怎麼洗棉花被子怎麼洗傳統的棉花被子在製作過程中都會有被裡被套好幾層。因此,如果大家覺得棉花被子需要清洗的話,那麼就可以清洗被套。而至於最裡層的棉花被子怎麼洗呢?
  • 枕頭棉花不均勻怎麼辦 棉花枕頭怎麼洗
    枕頭棉花不均勻怎麼辦 棉花枕頭怎麼洗 2018-09-21 10:58:22 來源:全球紡織網 枕頭棉花不均勻怎麼辦1、枕頭棉花不均勻在生活中是比較長見的
  • 棉花、資本主義與全球化 - 棉花帝國
    、英國工業革命的發明家、歐洲棉紡廠的廠主與工人、棉花交易市場的金融投機家、殖民主義國家的官僚、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貧苦棉農和當地的「民族資本家」等。另外,貝克特還擴大了資本主義歷史的參與者隊伍,不同階段的資本主義的受益者和受害者都納入到敘事中,一方面展示為先前那種「看似更為高尚、更為純淨的資本主義發展史」所排斥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展示棉花帝國的歷史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各種形式的和在各種層次上的衝突與鬥爭。
  • 棉花糖是怎麼做出來的?
    編譯 七君棉花糖圖片來源:wikipedia你吃過棉花糖嗎?棉花糖還可以拿來烤一烤,會更好吃哦。在吃棉花糖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棉花糖是怎麼做出來的呢?難道是和彈棉花一樣彈出來的嗎?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容易製作的零食,它裡面包含著高深的科技呢。棉花糖的名字來源於一種歐洲蜀葵植物。英語單詞裡的marsh是沼澤的意思,因為這種植物長在沼澤地裡。
  • 棉花明朝才傳入我國,古人之前用啥禦寒?一名貴衣物讓現代人眼紅
    時值七月,馬上就要進入讓人叫苦不迭的「三伏天」,這段日子可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悶熱的時期。不過說到這「三伏天」,不得不提到與之對應的「三九天」,它就在每年年底靜靜等著我們,這可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一段日子。
  • 引發了美國南北戰爭:棉花的歷史是帶血的歷史
    可是要是沒有棉花的,我們該怎麼禦寒嗎?十一世紀以前,歐洲人根本不知道棉花是什麼東西,禦寒就靠紡紗等一些粗糙的材料,可以說保暖基本靠抖。好長一段時間,全世界只有南亞、東非和中部美洲三個主要的產棉區。直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讓歐洲人找到了原棉的產地,後來的1497年,達·伽馬來到印度,才引進了東方印度的棉花和紡織技術。從此,歐洲進入了以棉花為主導的帶血的資本主義發展史。18世紀中期,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然後就建立了很多棉紡血汗工廠。
  • 跑跑卡丁車手遊棉花糖強化攻略 棉花糖怎麼強化
    跑跑卡丁車手遊棉花糖行駛過程比較平穩是它的優點,且加速較快,棉花糖怎麼強化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棉花糖強化攻略!各位玩家千萬不要錯過呀!
  • 棉花地裡擊打架子鼓,50歲「棉花哥」田頭「搖滾獨秀」成「網紅」
    在棉花哥張宏遠看來,抖音等社交網絡已成為他記錄新時代農家生活的最佳平臺。(小標題)與眾不同的鼓手每個看過「棉花哥」張宏遠視頻的人,都對他的架子鼓十分好奇。這款鼓為「私人訂製」,僅此一架。聊起自己的架子鼓,「棉花哥」張宏遠很自豪。今年春節,張宏遠在瑪納斯縣自家樓下垃圾桶旁,發現了這架被人丟棄的架子鼓。他把鼓撿回家,拾掇一番,開啟了「鼓手人生」。「在家隔離的日子,我找老師上網課,一小時100元,很貴,上了10節課開始自己摸索。」
  • 大片的棉花,是新疆特有的白
    閨蜜說,她要騎馬私奔,沒有馬的話就不去了。還有一個新疆姑娘,她說她要抱一床大棉被,什麼也不帶,就抱一床新疆的大棉被,「新疆的棉花吃陽光長大的,蓋這樣的被子,日子暖烘烘的。」1.一般棉花種植戶這個時候都需要全家下田幹活兒。艾買提家200畝棉田,三個兒子,加上兒媳和老伴兒,一家8口最近都為這個事情忙碌。同時,兒子們還兼了去河邊加高防洪堤的志願者工作,艾買提還要放羊,兒媳婦要照顧不到一歲的小孫子,老伴兒要負責一家人的飯菜。
  • 什麼樣的棉花才是最適合加工棉花被的好棉花!
    很多人都希望用上好的棉花被,但不知道什麼樣的棉花才是適合加工棉花被的棉花,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一、當季新棉,新疆的棉花每年4月播種,9月採摘,新疆的當季新棉基本上都是白棉級,我們七師的錦牌棉花98%以上的棉花都是白棉級別,其中90%以上的棉花都是白棉三級以上的棉花,加工棉花被一般採用白棉二級,即21(第一個數字2代表等級,第二個數字1代表白棉級),一級也有,但是相當相當少,我們七師20萬噸錦牌棉花,1129佔比不到0.2%,因為是國家公檢
  • 香貢貢肉鬆是棉花做的? 監管部門:棉花做肉鬆幾乎不可能
    宏旺味香食品公司獲得過眾多榮譽。記者 董春輝 攝  據該公司總經理黃振玉介紹,第一段視頻流出後次日,該公司同安城西店的銷量額大跌,並且逐日減少,沒有止住的跡象。  「受到衝擊最大的是城西店和馬巷的門店,隨著視頻的擴散,公司在福建、浙江、江蘇、陝西等十幾個省市的銷售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銷售額下降明顯,損失暫時無法估計。」該公司總經理黃振玉憂心忡忡地說。
  • 棉被裡有棉花嗎? 棉花、化纖棉傻傻分不清楚
    面對琳琅滿目的床上用品,不少市民一直是棉被的忠實用戶者,但你知道棉花被裡面有棉花嗎?有市民向市市場監管局舉報,稱某商業城內買不到真正的棉花被,因為現有的棉花被都是化纖棉填充做成的。王某(化名)打算到市場上去購買一床棉被,可購買的棉花被沒有起到保暖的作用,他告訴筆者:「我在市場上買了一床棉花被,拿回家的時候,發現棉花被裡放的不是棉花而是化纖棉,蓋起來當然也不暖和。」城東所的工作人員接到市民投訴後,立刻對該市場出售棉花被的店鋪進行了調查。商家表示,該棉花被是根據被子的重量來定價格的,價格在30元到100元不等。往往作為墊被或作為蓋被使用。
  • 「做十床被子,九床是棉花被」
    」 菏澤農村市場棉花被走俏;城區市場鮮有賣 2012年01月04日  作者: 本報記者 李鳳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