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病或因體質寒冷?冬病夏治如何助陽添「火」

2020-12-18 澎湃新聞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是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之際,治療某些屬於虛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達到標本兼治、預防保健的作用。

中醫認為,女性身體屬寒涼體質,子宮是女人身體裡最怕冷的地方,所謂「宮寒」會導致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等婦科病,此時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藉助夏日旺盛的陽氣,為身體添「一把火」。

冬病夏治正當時

「冬病夏治」的原理歸結起來只有兩條:一是針對寒邪;二是針對體質虛寒。自然界存在許多致病因素,古人將之概括為風、寒、暑、溼、燥、火,稱為「六淫」,其中寒邪引發的病,多發病於冬季。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較為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一些虛寒性疾病多半是體內陰盛陽衰,抵抗力明顯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發病。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氣血流通旺盛,藥物最容易吸收,這時,運用補虛助陽藥或溫裡散寒藥物,天人合擊,最易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這也是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的原因。

夏季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在三伏天進行治療,最易恢復扶助人體得陽氣,加強衛外功能,提高機體免疫的效果。

另一個方面,中醫認為虛寒疾病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夏季治療則以補腎、健脾、養肺為主要法則,以改善神經內分泌功能,改善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興奮性使功能恢復平衡以增強機體免疫力,真正徹底改善體質。

女性常見寒涼體質

中醫認為,女性身體屬寒涼體質,子宮是女人身體裡最怕冷的地方,所謂宮寒,是指婦女腎陽不足,胞宮失於溫煦所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得熱則緩和,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脈沉緊、舌苔薄白多津為主要症狀者;並不是說子宮腔內的溫度低,而是指體內陽氣不足,子宮及其相關功能呈一種低下的狀態。宮寒的原因主要與體質、飲食生冷、腎陽虛等有關。

有些女性天生體質較寒,四肢容易冰冷,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喜歡喝熱飲,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熱。寒性體質大多由後天因素造成,居住環境寒冷、嗜好寒涼食物、過勞或易怒損傷身體陽氣…… 這些是讓身體偏寒的常見原因。

在中醫理論中,女性體質屬陰,因此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冷飲、冰茶、瓜果等寒涼之物也不可以貪多,更何況那些一年四季喜食冷飲的人。吃了過多寒涼、生冷的食物後,這些食物進入體內會消耗陽氣,導致寒邪內生。因此,女性切忌恣食生冷寒涼食物,血之運行,貴在按時滿盈,經候如常,則能攝精成孕。

若女性素來體質虛寒,再加上經前、經期不注意保暖、貪食冷飲,可使胞宮受寒、寒凝血瘀,不利於盆腔血液循環,導致卵巢功能紊亂,從而發生月經過少、月經後期、閉經、痛經,甚至不孕。婦科疾病雖不像哮喘、凍瘡等好發於冬天,但是上述婦科疾病與哮喘、凍瘡一樣往往與受寒或者體質虛寒有關,也屬「冬病」。

中醫認為,經過辨證後屬於虛寒因素所導致的婦科病,冬病夏治會有獨到效果。比如月經過少、月經後期、閉經、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不孕、產後身痛等,通過冬病夏治,易祛除體內陰寒,舒經通絡,溫化寒溼,活血祛瘀,從而促進婦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環,有利於慢性婦科疾病的康復。

禁食生冷刺激食物

在進行冬病夏治之外,平時的生活習慣對女性健康來說也非常重要。在三伏天同樣也要在飲食、生活上有所克制,堅持不懈,方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1.禁食生冷食物。冷飲可傷及脾胃的陽氣,使本已陽虛的體質更加虛弱;還可使沉積在體內的寒氣凝滯,不易向外發散,影響治療效果。

2.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魚、蝦等海鮮(發物)和油膩的食品。

3.如敷貼膏藥以後最好不去空調房。因為身體遇冷會使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同時也會降低經絡傳導的速率和活躍性。

4.保持情緒樂觀。情志因素與婦科疾病關係密切,夏季炎熱,更易煩躁,因此,一定要有意識地克制不良情緒。

5.保證睡眠的充足。

6.堅持適度的鍛鍊。適度的鍛鍊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禦能力,還可鼓舞陽氣的升發、增加汗液的排洩,利於祛除體內滯留的寒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冬病冬治——三九貼
    冬季人體陰氣最盛,陽氣斂藏,氣血不暢,此時利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陽氣得以充實,有利於溫陽利氣,驅散伏痰,調整機體免疫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日的,這是「冬病冬治」最旱的理論源流。穴位敷貼是中醫傳統外治療法,最旱源於《張氏醫通》,明清時代是其發展的鼎盛時期。目前,三九貼多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反覆呼吸道感染、肺炎、鼻炎、肺氣腫、免疫功能低下等慢性疾病,且多與三伏貼組成伏九貼使用。
  • 「冬病夏治」:三伏貼應該這樣貼
    近年來,人們「未病先防」的養生意識逐漸提高。今年三伏天共40天,7月 16日是正式入伏的日子,標誌著「冬病夏治」模式正式開啟。「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遠遠不止一個三伏貼。但因為三伏貼操作起來相對簡單,成為「冬病夏治」最普遍的方法。但三伏貼並非「神藥」,需要對症的患者配以正確的使用方式才可以發揮最大的療效。
  • 子宮寒冷怎麼辦,冬病夏治正當時……
    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按照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出氣血運行在每個季節的變化,並依次制定出傳統的治療方法,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最高水平,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洩,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所
  • "三伏貼":冬病夏治正當時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720/0f9093e50eca4b2b8fef4b8247c6f3db.mp3 "三伏貼":冬病夏治正當時 2020年
  • 冬病夏治,都能調理什麼問題
    什麼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冬病」多為虛寒性體質「冬病」就是在冬天易發的病,此種病的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火力」。通常的症狀是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中醫稱之為「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熱量(能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這樣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覺也要蓋著被子,穿著襪子。
  • 老中醫說:現在是「冬病夏治」最好時段,再不治還得再等一年!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髒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克制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針刺、藥物內服等,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
  • 市民青睞冬病夏治「三伏貼」走俏南昌[圖]
    7月23日上午,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擠滿了人,大家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貼「三伏貼」。原來,當天是今年「三伏」中的「二伏」,按中醫冬病夏治的說法,是貼「三伏貼」的最好時機之一。  更加重視養生「三伏貼」受年輕人追捧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曾勇輝告訴記者,「冬病」顧名思義就是在冬天易發的病,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火力」。這類人群通常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容易感到疲倦,從中醫的角度講,這叫陽氣不足。冬病患者本身體質偏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寒冷,兩寒夾擊,毫無解凍的可能。
  • 冬病夏治正當時 青島市中心醫院三伏貼來了!
    半島網7月14日訊「冬病夏治」是臨床用於治療冬病(冬天或遇冷加重發作的疾病)的一種中醫特色療法。本療法以全年中氣候最炎熱、陽氣最旺盛的初伏、中伏、末伏為治療時機,將特製的中藥藥膏貼敷於特定穴位上,達到預防與治療「冬病」的目的。
  • 冬病夏治不可任性 「三伏貼」不是什麼病都能治
    高溫來襲,近年來受市民追捧的「三伏貼」等冬病夏治的熱度也隨之上升。  冬病夏治如何治?中醫專家提醒,「三伏貼」要按照醫囑正確貼敷,切莫自行購買貼敷,也不能不分病種、體質亂治,還必須打消立竿見影的僥倖心理,應根據療效觀察,治療以連續三年為佳。
  • 「冬病夏治」三伏貼——婦科篇
    「冬病夏治」三伏貼——婦科篇 2020-07-10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養生要趁熱 冬病夏治從三伏貼開始
    對於普通人來說,三伏天是酷熱難耐,但在中醫看來,三伏天卻是養陽驅寒、治已病、防未病的最好日子。三伏貼是冬病夏治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治療方式。6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記者從銀川市中醫醫院了解到,今年冬病夏治穴位敷貼治療已經從夏至日開始。
  • 又到「冬病夏治」時
    市中醫醫院醫護人員深入社區進行冬病夏治知識宣講。王金悅 攝今日,我市迎來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這也標誌著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可以正式開始了。如今,隨著人們對中醫養生的日漸重視,利用三伏天進行三伏貼等「冬病夏治」治療已成許多市民的盛夏標配。
  • 幼兒冬病夏治7個問題要注意 飲食以清淡為主
    三伏天又將來臨,正是冬病夏治的良機。那麼,小兒能不能冬病夏治?小兒冬病夏治應注意哪些事項?
  • 小兒推拿李波:一年一度的冬病冬治三九貼即將開始,您準備好了嗎
    小兒推拿李波:一年一度的冬病冬治三九貼即將開始,您準備好了嗎?二、「三九貼」如何防治小兒疾病呢?《黃帝內經》認為「天人相應」,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人體陰氣最盛,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寒氣更易侵襲人體導致疾病的發生,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冬至為陽氣升發之時」,因此在三九施治具有補氣助陽,扶正祛邪的功效。
  • 【冬病夏治】2020年「三伏貼」預約開始了!
    三伏貼,顧名思義,是三伏天才貼的藥物敷貼,是中醫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的時期,三伏貼正是利用藥物藉助天勢,鼓舞正氣,驅散陰寒,調解臟腑功能,恢復陰陽平衡,減輕在冬季因寒冷而容易發作的病情,因此三伏天貼三伏貼是「冬病夏防」、以熱制寒的最佳時機。
  • 冬病夏治!「三伏貼」今天開貼
    記者了解到,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市隆福醫院、北京小湯山康復醫院等不少醫院紛紛在頭伏開始了「冬病夏治」 三伏貼治療。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此時最適合冬病夏治。北京兒童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李亞男稱,三伏貼實際上是在中醫冬病夏治理論上形成的一種治療未病的常用的外治方法。
  • 明日起「冬病夏治」三伏貼開貼啦
    燕趙晚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李惺又到一年三伏天,又到一年 " 冬病夏治 " 時!近年來," 冬病夏治 " 這一綠色獨特的治病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青睞。記者從省會各大醫院獲悉,隨著三伏天的到來,各大醫院基本上都推出了 " 冬病夏治 "。那麼," 冬病夏治 " 主要治什麼疾病?哪些人能貼?哪些人不宜貼?"
  • 冬病冬防!「三九貼」冬至開貼 專家:貼敷3年療效更佳
    文/半島記者 齊娟  圖/半島記者 王濱12月22日是冬至,冬病冬防最好的時節。海慈醫療集團治未病科、兒一科、婦一科、心血管一科、針推康復科、幹部保健科等科室同步開啟三九貼敷工作。作為一種中醫傳統療法,三九貼為亞健康人群起到了冬病冬防的作用,同時鞏固「冬病夏治」療效。除了三九貼,現場還有膏方、艾灸、拔罐、臍灸、督灸等中醫特色療法,引起市民注意。
  • 冬病夏治,除了三伏貼,我們還有這些「神器」
    【編者按】三伏天是一年當中「炎值」最高的時候,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每到此時,三伏貼受到很多市民的追捧。在很多人心目中,冬病夏治就等同於貼三伏貼,其實並非如此。
  • 冬病夏治正當時——凍瘡、雷諾氏病、局限性硬皮病,鵝掌風篇
    冬病夏治正當時——凍瘡、雷諾氏病、局限性硬皮病,鵝掌風篇 2020-05-17 0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