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收拾完準備出去買點豬肉包點餃子吃時被家裡老人叫住,說買豬肉的10點後去買,俗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我一頭鬱悶,這是什麼道理,心想不是越早買豬肉不是越新鮮嗎?然後聽老人細講後才明白原來其中有這些道理。
以往我們都認為越早去買豬肉越新鮮,所以想要吃新鮮的豬肉我們都會起一個大早跑到菜市場去買豬肉,其實你自認為新鮮的豬肉還真的不一定新鮮,有可能是隔夜豬肉,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菜市場的豬肉想要到市場售賣須經歷這些流程,首先要到屠宰場進行屠宰,然後進行檢疫看是否達到標準,最後經過運輸到市場售賣,這期間都是需要時間的,我們打算從早上6點開始殺豬,就算最快到達市場上怎麼也得幾個小時吧?所以在這期間商家會將前一天沒有賣完的豬肉擺上市場售賣,有的時候價格還會便宜幾塊,所以在這期間你去買的豬肉還真的不一定新鮮,所以早不買豬肉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許多年輕人都喜歡吃豆腐,但是白天要上班,往往去買菜都是下午下班後去買菜,這時候如果再去買的豆腐拿回家做菜吃時往往都有一種味道,就是這個豆腐吃起來有點酸,並沒有那種豆香味,為什麼呢?俗話說一斤豆腐二兩水,我們都知道水如果在常溫和高溫天氣下是很容易變質的,而豆腐是黃豆打磨出來的,黃豆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在高溫下非常容易產生質變,就像雞蛋清遇高溫立馬變白一個道理,所以當你下午去買的豆腐往往吃起來口感都不是很好,所以晚不買豆腐是非常正確的。
通過老人多年的買菜經驗傳授我算是學到了,以後要買豬肉得10點後去買,下午我絕不買豆腐吃了,你們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