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呢?

2020-12-20 關山聽風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老話,不僅是農村人這麼講,非常精神的城鎮居民也是這樣講的。這是一句過去老人教年輕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要學會精打細算。

豬肉與豆腐,在平常人的眼裡,一種要價錢貴,一種價錢便宜。民間有一個俗話:「豆腐花了豬肉價錢」,比喻買一種很便宜的東西,花了很貴的價錢買到手,明顯不划算。民間也就常用豬肉與豆腐會不會打算的問題。比如說,如果豬肉花的是豆腐價錢,那就賺了很大的便宜,如便是豆腐花了豬肉價錢,那就虧得太多了。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說的就是精打細算的技巧。早上買的豬肉,去毛破豬的水,以及豬本身帶的水分都還沾在肉上,買一斤肉,水分就佔了將近一成。到中午,或者是下午,擺在賣肉案桌上的豬肉的水分就吹去了不少,同樣是買一斤肉,肯定要比早上買的肉要花得來。

現在的鄉鎮集市上,擺在賣肉案桌上的豬肉,一般都有一塊溼漉漉的布罩住,表面上說是為了遮擋蒼蠅和蚊蟲,事實上起來了保持豬肉水分的作用,不讓風吹乾。

而豆腐本來是很便宜的東西,剛出的豆腐新鮮,就是水分重,並不影響價錢。豆腐的買賣方式本來說不用稈稱,而是一塊或者整板來計價,自然也就越新鮮越好。也有一些地方的豆腐用稈稱,以重量計價的,豆腐本身就很便宜,水分多一點,也值不了幾個錢,可忽略不計。豆腐買晚了,就會變酸,味道和新鮮的不一樣。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話表面上是說買豬肉與豆腐的時間的把握問題,既要物美,也還要價廉。實際上,人們說的是日常生活,要有計劃和打算。俗話說:「 掙錢猶如針挑土,花錢猶如水推沙」,又說「吃不窮,穿不窮,人無打算一世窮」。因此,過日子,在省錢方面要從細處著想,要知道買東西,怎麼樣買才花得來。精打細算、勤儉持家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

不過,這種說法是過去農耕社會傳統,是當時落後的小農經濟背景的普遍思維方式,與當時人們生活條件普遍比較貧窮有關,大多數人要過節衣縮食的艱苦日子,一個錢當作兩個錢來用。

現代社會這句說法已經不合時宜了。比如說,「早不買豬肉」,對現在的家庭來說,已不在乎水分多少的問題了,而是要求肉的質量好,且還要新鮮,尤其是不能變色。因此,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早上買豬肉,早上買豆腐,還要放到冰箱保鮮。然而一個家庭精打細算過日子,勤儉持家的傳統則沒有過時,還應提倡。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這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一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是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很多的,這些農村俗語是老一輩人留給我們的財富,這些俗語各個領域都有的。關於吃飯的經驗,關於種地的經驗,就買菜還俗語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說關於買菜的俗語吧,"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當中積累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對於農村老話「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又是什麼意思呢?一、」早不買豬肉」的意思農村老話是老人們留下來的生活經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豬肉應該怎麼買?其中是有一些講究的,為什麼早上不買豬肉,原因有以下三點。1、一大早上買到的豬肉很有可能是頭天賣剩下的豬肉,已經過夜不是很新鮮。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啥道理?老輩人的買菜經驗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啥道理?老輩人的買菜經驗!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的安全問題一直是近來年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都說科技改變生活,這個一點不假。如今很多的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就算是國內沒有的瓜果,也能在超市裡、菜市場買到。不過,為了吃得健康、放心,很多人都選擇自己種植瓜果蔬菜。當然了,有些蔬菜沒有辦法,還是要去菜市場購買。而關於買菜很多人都清楚,那就是要趕早,越早去菜市場,蔬菜越新鮮,這樣烹飪起來也更好吃。可是有些老人卻常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樣一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呢?有何道理?
  •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老輩人的買菜經驗
    導讀: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老輩人的買菜經驗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的安全問題一直是近來年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相比於過去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技術也越來越發達了,吃蔬菜瓜果再也不受季節的限制,而我們知道很多俗語都是過去老一輩通過生活積累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其中關於買房經驗也有很多以俗語的形式留下來,就比如我們就來要聊的「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它的含義吧!
  •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啥意思?
    很多人由於工作等原因,沒有時間去市場買菜,所以就會到早市去買豬肉。早市的豬肉相對便宜,而且早晨剛一開市,不同部位的豬肉,都會整整齊齊的擺在案板上,所以早晨購買豬肉選擇性也多一些。這種想法雖然好,但是卻容易買到不新鮮的豬肉。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就告誡人們什麼時候買肉最新鮮,什麼時候買菜不容易變質。
  •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啥意思....
    很多人由於工作等原因,沒有時間去市場買菜,所以就會到早市去買豬肉。早市的豬肉相對便宜,而且早晨剛一開市,不同部位的豬肉,都會整整齊齊的擺在案板上,所以早晨購買豬肉選擇性也多一些。這種想法雖然好,但是卻容易買到不新鮮的豬肉。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就告誡人們什麼時候買肉最新鮮,什麼時候買菜不容易變質。這些俗語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值得後人仔細研究和推敲。
  • 俗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老輩人的買菜經驗,啥意思?
    生活中,有很多舊時的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老話與俗語,都是以前人們流傳至今很有實用性的經驗之談,比如本期討論的俗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老輩人的買菜經驗
  •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讀完讓人受益匪淺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事實上這就是民間的一種俗語,大家不要小看俗語。這裡面可是蘊藏著大智慧呢。當然了這種俗語,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總結得出來的。正是因為這種俗語是比較實用的,所以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了下來。我們先說為何會有「早不買豬肉」這一種說法?事實上之所以有這種說法,大致有兩個原因:1、早上的肉比較新鮮,相對來說要貴一些。
  •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啥意思?60歲農村大媽說出了實情!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啥意思?60歲農村大媽說出了實情!中國是個文化大國,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就崇尚於各種的文化。咱們也都聽過一些古訓和老話,雖然在生活中不知不覺的會去遵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老話具體的緣由。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話到底什麼意思呢?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第一次聽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老話的時候是在朋友那裡,說實話當時的麟大大對這話還是蠻陌生的,畢竟自己從小時候就沒有怎麼呆在農村太久,不過在咱第一次聽到這話時倒也產生了蠻濃厚的興趣,所以這不咱一回家就請教了萬能的老爸,還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麼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老話到底都有什麼故事呢?
  •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老輩人的買菜經驗,到底是啥意思?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老輩人的買菜經驗,到底是啥意思?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比較「奇怪」的說法,現代人當然是不懂其中含義的,聽起來神乎其神的,有時候也給人一種謬論的感覺,但是就是找不到理由去反駁。
  •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啥意思?現在知道還不晚
    在民間,有很多諺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些聽起來很有意思,仔細琢磨也不乏有一定的道理可言。比如「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麼,這樣不知流傳多久的話,今天看來是否正確呢?「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
  • 老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到底什麼意思?今天漲知識了
    今天早上狠了狠心買了一百塊錢的豬肉,我媽卻抱怨起來,你不知道「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俗語呢?這裡面有什麼奧秘呢?今天小董給大家解答一下。「早不買豬肉」,很顯然就是早上不買豬肉,其實這是中國古人用自己的生活經歷,為我們留下的經驗之談,先祖們也是希望我們這些子孫後代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 老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有道理嗎?若忽視,會怎樣?
    生活中,有很多老話、俗語,在民間廣為流傳,有些話已經流傳上百年了,經過時間的檢驗,依然認為是對的,但有些話,卻經不住時間考驗,被證實是虛假的,其中有這麼一句話,就需要大家重視「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希望你了解。
  • 俗語「早買酒,晚割肉」的下一句是什麼?說的什麼意思?
    農村地區流傳下來的一些俗語農諺,一般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那是先輩們積累總結的經驗,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比如農村老話「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割豆腐」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早買酒:意思是如果要買酒喝就要趕早去,這樣才能買到好酒。為什麼要趕早呢?
  • 去買菜老人特意叮囑「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什麼意思?
    早上收拾完準備出去買點豬肉包點餃子吃時被家裡老人叫住,說買豬肉的10點後去買,俗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我一頭鬱悶,這是什麼道理,心想不是越早買豬肉不是越新鮮嗎?然後聽老人細講後才明白原來其中有這些道理。
  • 古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老祖宗的考究,農民說錯不了
    從古到今,豬肉和豆腐一直是我們最喜歡的食物,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古代的人對於買豬肉和豆腐都很講究,並總結出一句俗語,即「早買豬肉,晚買豆腐」。抓住時間,是古人買好豬肉豆腐的秘訣。不要說夏天很熱,即使是秋冬季節,古代人在沒有冰箱的情況下,晚上吃豬肉也會有些問題,更不要說說新鮮肉了。所以古代人總結出一句話:「早不買肉」。早上吃的豬肉因為是現殺的,不僅新鮮,味道也不錯。那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早些買豬肉。對於商販來說,第二層意思。早上7點以前商販不能去買豬。這是因為豬農在前天晚上或後天早晨餵豬。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 農村古話「早市不買肉,晚市不買豆腐」,說的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古言、古語、古話,都是經過數代農民生活經驗總結的結晶,自然有其特定的存在含義。這句「早市不買肉,晚市不買豆腐」說的什麼意思呢?是說在菜市場上,早上不要買肉,晚上不要買豆腐。為什麼呢?而豆腐呢,是古今農民都喜歡吃的食物,同樣的道理,早上豆腐都是新鮮出鍋的,早上豆腐當然好,並且價格不貴,一斤肉要買多斤乃至十斤豆腐,於是早上都喜歡買豆腐便成習慣了。豆腐為豆製品,時間長了容易發生質的變化,特別是夏秋季節,賣不完的豆腐到下午都變臭了,腐爛食物對身體有害,當然就不能再買再吃了。
  •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何意思?老一輩人跟你講,別被坑了
    現在的年輕人在吃飯飲食方面兩極化比較嚴重,一種年輕人是不講究,每天都是有什麼吃什麼,對於上班族而言,外賣是他們最熱衷的食物,因為方便,省時。這其實也符合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而另一種年輕人則是相當講究。舉個例子,就拿那些天天泡在健身房的人來說,合理的規劃飲食是基本原則。每天吃什麼,吃多少,都必須精準到「克」。或者就是一些有錢人,吃飯必須的好的,就像牛排非「M12」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