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著,總得選擇一種活法。
只是,無知的選,無知的活。
其中的惑,就會導致相應的種種煩惱痛苦。
因為,不明因果。
學習,明理。為的就是這個。
紫師:昨天講到了方法論。
方法論是什麼。意義何在。
道法術,心法用。
術是什麼。怎麼用。
技巧的意義是什麼。
眾弟子:實際操作改變的方法理論。
效率更高。
可能要分2個階段,一個是求道證道的階段,那這裡方方法論就是在學習成道系統後,使用具體方法,而趨向證道。第二階段,應該是證道以後,偏向運用的階段。
紫師:那,講道理的意義是什麼。
眾弟子:明白朮的原理。
使用術的時候不至於跑偏,知其所以然。
講道理是為了讓人明白理法,明白了理法才能發生相應改變,並用出來。
清楚根本,找到相應的術解決問題。
紫師:本體論與系統論的格局大小,決定了什麼呢。
眾弟子:決定了方法技巧的有效性。
決定高度和完成的程度。
決定了術用的方向與程度。
紫師:農場主跟射手的故事,想要告訴人們什麼呢。
眾弟子:拓寬眼界的重要性。不能只局限在當前層面。有局限性的本體論和系統論帶來的結果不夠長遠。
有限的格局,只能做出有限格局下的用,一旦維持這個有限的相應因緣不在,就會崩盤。
紫師:比如,人工作,投資,奮鬥。為的是什麼。
眾弟子:為了生存,生活。
為了活著,乃至於活得更好。
紫師:收益。
術用,技巧的意義是什麼。
更快速便捷的獲得收益。
而獲得收益的本意是什麼。
是給自己的未來埋地雷嗎。
眾弟子:不是。
紫師:格局,眼光的意義是什麼。
眾弟子:不給未來埋地雷。
為了長遠的收益。
更好的收益。
紫師:為了不做本末倒置的顛倒之事。
每個人生來具有的資本都是不同的。
享有的同時,也在負擔著相應的代價。
明因果,知道理。
為的就是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所享有的,與需要負擔的。這個世界種種人事物之間的關係,規則,運行機制,原理。
然後,才能進行正確的投資。
因為,如果你搞混了因果關係,不說收益,還會欠一屁股債。
就好比,中土自古所推行的仁義禮智信。這就是一種根本性資本所在。可以決定你的投資是善性的,還是惡性的。
為什麼呢。
首先,關於人類社會行為與社會循環機制的理論,其根本是人性論。
那什麼是人性論呢。
眾弟子:順益自他為善。
人性本善本惡之論。
以人的需求為核心的價值論。
紫師:人性,就是人的屬性,性質,特性。
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繼而源於相應的感受,會做出如何的行為。
那仁義禮智信,是什麼。
眾弟子:善性感受指令。
建立共益的群受體。
紫師:仁義禮智信,就是源於人性論,社會論而有的方法論。
為什麼呢。
眾弟子:可學習操作。
人的本性是追求那一如真性的。
紫師:因為,這是人類善性行為的歸納。只有在此善性行為之下,社會才會趨於穩定,和諧。
五常。
為什麼稱之為五常。
常,為什麼常。
眾弟子:相對於無常而有。
綱常不變。
紫師:三綱五常的意義是什麼。
眾弟子:維穩。
達成體系循環為常。循環的軸心為綱。
約束。
紫師:這樣的方法論,是源於私心,肆意妄定出來的嗎。
眾弟子:不是。
No,公心。
看是什麼層面的私心。最大的私心是公心。
紫師:力學結構的穩定度,來源於什麼。
眾弟子:平衡。
紫師:人類社會,是一個力學結構嗎。
眾弟子:是。
平衡。
暫時性的。
紫師:那種種人事物在人類社會當中的力學比重,怎麼去衡量。
如果不清楚這些比重,又如何去平衡。
而三綱五常,是源於什麼樣的比重,被建立起來的。
比如,國家總統說的話,跟一個普通老百姓說的話,分量一樣嗎。
眾弟子:願意接受教化的群類。
不一樣。
紫師:又是為什麼呢。
眾弟子:總統代表國家,老百姓代表個人。
支配資源的權限大小不同。
紫師:代表。
所以,綱常是人類社會現象的方法論總結。是人性在社會現象當中的表達式。
就有著相應的作用。
在人類社會當中,有著種種的規則、潛規則。這都是源於社會的資源架構,運行機制,循環模式,人性的體現。
那,明白這些道理,有什麼用呢。
眾弟子:悠遊於君臣而不變。
可以直接運用,也可以用來參悟更深的道理。
紫師:而立,不惑,知天命。
這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
為什麼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人三十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會經歷什麼,得到什麼樣的經驗。
而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五十歲的時候,又會經歷哪些。
眾弟子:身心發展規律。
因緣和合,種子成熟的過程。
脫離對父母的依賴,脫離家長孩子的角色,作為個體獨立承擔自己的人生
階段,次第,明白人得以印證。
紫師:社會現象時空學。
人類社會的核心是人類。而人類的壽命,決定了人類的社會架構。
不同的生命階段,人會有的行為現象,參差交叉,就衍生出了人類社會的循環模式。
不惑,為什麼而不惑。
如果,到了四十歲還惑,意味著什麼。
眾弟子:心理童蒙。
意味著五十難知命。
看不到,不理解,其他生命階段的行為動機。
沒活明白。
積累和經歷還不夠。
紫師:為什麼四十不惑。四十歲,代表著應該經歷了什麼呢。
眾弟子:傳統上應該成家立業有子女。
四十,應該看清了社會結構和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為何會形成這個結果 否則將還是被社會被動推著走。
而立,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位置為參照也能知道別人為何會處在該處的位置了。
紫師:為什麼是而立之後,不惑。
人類社會的資源都掌握在年長者的手裡。
年輕,意味著什麼。
而立,又意味著什麼。
權力資源的傳承交替,怎麼發生。
還在奮鬥時,心態是什麼樣的。
而真正上位之後,心態又會如何。
眾弟子:資歷積累不夠,各種關係解析不夠,沒有理清。
奮鬥時利用規則,上位後建立規則。
紫師:人類社會當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就是這麼發生的。
不惑,是而立後的承擔,經歷,經驗總結。
知天命,也就是做好傳承交替的心理準備。
承上,啟下。
你們而立了嗎。不惑了嗎。知天命了嗎。
眾弟子:未立,仍惑,不知命。
木有。
未立,仍惑,不認命。
沒。
擔負起家庭了,也快不惑了。
好像,而立是什麼我還沒搞懂,是立個什麼?是立業嗎?怎麼才算立業?有工作就算嗎?
紫師:嗯,建功立業。
擔負起家庭,國家,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真正進入到社會的核心架構當中,擔負相應的責任。
那,方法論到底是什麼。
明白了這些道理,怎麼用到實際的生活行為當中。
遇人遇事怎麼想,如何決斷,怎麼說話,如何行事。
你就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所認同的道理,以及在踐行的方法。
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呢。
目的是什麼。
實際的行為,與最終的目的,相符嗎。
學習,明理,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人在投資的時候,便想著奮鬥三年,享受一生。
現實嗎。
權勢,名利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你不看清楚這個社會的架構,機制。擁有的越多,腳下的雷便越多。
眾弟子:主宰。
承擔責任。
人在雷區走,哪能不踩雷。
紫師:記住一點:資源,是屬於社會的資源。而非個人的資源。
當你獲得了社會的相應資源時,就代表著社會的相應責任。如果,你履行不了責任。自然會有人將資源取回去。
這還都是在合法的檯面上而言的。
沒有社會責任做保障,你擁有越多,危險就越大。
因為,臺面下的世界,都在瞅著那些沒有承擔相應社會責任,卻又擁有著過多資源的人。
檯面上的世界,允許你擁有個人財產,不論多少。
但臺面下的世界,不是這樣的。
權勢名利,代表的是漩渦的中心。擁有的越多,漩渦越大。
身不由己。
只有你求的越少,生活才更容易安穩。但,這也僅僅只是相對而言的。
因為,你生活所需資源的多少,源於你所處的社會階層。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對生活的態度,要求。
而這些又決定了你會做什麼工作,獲得多少的錢財,進行如何的錢財支配。
社會的穩定結構,會極其巧妙的將你所擁有的與需要負擔的進行合理安排。維持在一個平衡上。
一旦你妄圖打破這個平衡,迎來的就是崩潰。
這意味著什麼呢。
眾弟子:資源越多牽扯越大。
改變認知不僅是認知,可能面臨的是生活上的聚變重組。
責任始終第一。
能力決定地位,思考模式,生活現實的一切。
紫師: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也是沒有所謂捷徑的。
不勞而獲,是危險的。
顛倒的行為,是源於無明。
也便是本意是想要如何的,但源於無知,結果並非那樣。
而如果是已然清楚了各種各樣的結局,然後去選一個。就不是顛倒了。
比如,選擇了名利權勢,就坦然接受名利權勢所帶來的一切負面,惡性存在。那便不是顛倒了。
不惑,知命,認命。
經歷這個過程,感受這個過程。
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
你活著,總得選擇一種活法。只是,無知的選,無知的活。其中的惑,就會導致相應的種種煩惱痛苦。
因為,不明因果。
學習,明理。為的就是這個。
從今天的課程當中,你們可以總結出來什麼樣的方法論呢。
眾弟子:可以先預設各種結局,選擇自己期待且能接受的。再據此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和行為方式。
先要確定本體也就是到底想要什麼,然後學習構建通向目的的系統路徑,再依照系統在當下做符合目的的選擇。
明理才能坦然的立於世,不疑惑,知天命的活著,明理方能經世致用。明理為經世致用提供理論依據,經世致用就是明理後的方法實踐。
紫師:怎麼預設結局,你怎麼知道怎麼做,會有怎麼樣的結局。
眾弟子:消化吸收不出來方法論。
積累要達到結局需要的相應因緣。如想要名利就得積累名利的人財勢。想要健康就要積累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自律行為。在積聚因緣的過程中承擔相應的正明和負面,瞭然一切。收穫得到,坦然失去。
也是。因緣和合無常。或許應該說是目標。
居其位,謀其事。
聚集能達成目標的因緣。比如學習相應的知識。一萬小時法則。
方法論---素位而行,安貧富而行,盡責而行。
方法論—承擔承受,知足常樂。
紫師:社會現象的背後,有著其原理。
掌握了原理,就可以主動促成相應的現象,改變相應的現象。
至少,先看清自己所處的位置,環境,現象。
自己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為什麼。怎麼發生的。
如果,不想處於被動,又該做什麼。
這都是方法論的總結來源。
你的年齡,你人生當中所處的階段,需要履行的責任,乃至於需要努力的方向。
怎麼去統一協調。
這都需要看清,實施。
誰來舉一反三一下。
眾弟子:未到而立。
俺51,按印度人生階段規劃,已到行腳期,縱國王也讓位太子而行腳,故逐漸不盡世間責任,雖未出家,也頭陀大蟒行。遍尋真理而行腳,遍尋真理而頭陀。遍尋真理而森林,遍尋真理而瘋狂,猶如犀角單挑行!
師父今天講的正是最近思考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不能認同得到的正反雙面,就必然顛倒煩惱痛苦。暫時還沒參明白,再多看幾遍
已處而立之年,然而慚愧的是而立未立。目前的責任,成家立業,擔負家庭責任,確立自身的事業方向。是一個逐漸往身上加擔子增強能力的階段。是「積極入世」期。
感覺這個問題有點龐大複雜,細想了一下 有點多。抓不住重點。先聽其他師兄高論。
從家庭角度來說,想維持家庭的基本穩定,就要滿足家庭成員的主要需求,平時看起來因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往往是因為主要需求沒有滿足,而導致的積累。比如小孩目前階段主要社會責任就是學習,如果他學的不好,看似我對他,他對自己沒有要求,但實際社會對他是有要求的,從而各方面其實對他有隱性顯性壓力,從而會引起他跟社會和其他成員間的小矛盾。從而影響我,影響家庭整體氛圍,那麼看清這個原理,如果你要改變,那麼有幾個選擇,一,想辦法讓他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二,改變家庭或社會關係成員對他學習的隱性壓力。三,我可以承受家庭氛圍壓力,甚至小範圍的奔潰。
急急忙忙趕過來的不惑,沒有天命。感恩師父,感恩師兄們。不惑之年遇到了紫覺,漸漸被吸引,體會人生,認識自己,當下生活工作都是老司機了。還知道了未來方向,一切的一切,夢幻空花,看破放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學習著慢慢不去計較,不去分別,不去抓取,不去造作,不去預測。步入修行的人生,了知此道才是真想要的,也是此生無憾了。
看清了,才有方向。一點一滴的獲取,代表一點一滴的承擔付出。如此而立,不惑,知天命。
像清平樂裡皇后,從進宮,就是一步步從皇后的角度而立。皇后統領後宮,一國之母。她收起了曹家姑娘的俏皮,叛逆,甚至對官家的兒女私情。一切按規章辦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自我感情受傷,沒時間顧,馬上去準備要開始的慶典。地震災害,沒管上享受皇上的護佑,馬上呼叫護駕,開始保護人事的各種措施。張貴妃剛好是反例。全憑對官家一己私情,不管不顧周遭一切人事物規矩,做了個妃子位置。德不配位。以自我滿足為目的。註定慘澹收場。
張貴妃要的是官家家的寵愛,她也得到了。
一時寵愛吧。
得到自己想要的,承受相應代價。善惡忠奸,不是絕對的。
嗯。不論善惡忠奸,只論而立,不惑,知天命。
我就要三十歲啦。沒學紫覺之前都不算。
師父,這幾日把清平樂追到了 52集 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看下去。
紫師:沒有立場,才能這麼說。
有了立場,善惡忠奸就是絕對的。
而對於世人來說,沒有立場,那不是聖賢,只是奸逆。因為,一個沒有立場的人,在所有有立場人眼中,必然是如此的。
眾弟子:人不好當。學著做。而立之年已過一半。感覺在從張貴妃往皇后的路上。不勞而獲的經歷多了,不懂得承擔的意義,也不知道痛苦的緣由。有師父開示,自己再經歷,發現逃避是沒有用的,只能去面對現實。看清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出選擇。去立。選擇修行是需要代價的。實際的行為,與最終的目的,相符嗎。相應的法的心相續不建立是沒法進步的。此刻是懈怠的避開,還是專注所緣?每時每刻的抉擇。一個皇后,吃穿住用行,身口意已經是毫不懈怠了。何況是要承載眾生的大修行人呢?
是啊,世人總要站隊的。這劇看得很壓抑,賈婆婆死的時候,還看哭了,並沒有大快人心之感。
有了立場,那敵我也是絕對的。
比如練字,明白了人體反應機制,字的架構原理後,得出各種練字的方法。如臨,摹,拆解,心字相合等。比如健身,只有明白了人體構造與訓練原理,才能得出各種訓練肌肉的方法。
比如官場商場戰場,明白其運作的原理規律後,得出的所謂經世學,厚黑,帝王術,商戰術,談判學,三十六計等等。比如學習《阿毗達摩》等法理後,會明白四界差別,入出息念,不淨觀,十隨念等等都是入不同層次禪定的方法。擇法覺支的生起也是依於方法論。道法術,心法用。本體論與系統論是方法論的前提。明理的程度決定了的格局大小。方法論決定了可能性和主動性的大小。可以,能夠,改變的程度大小。理論,論,來自於理,明了理才會有方法論,方法行之於實踐才會有相應的結果。知行需合一。
紫師:問問自己,在這個群裡做什麼。直接看公眾號,不香嗎。
眾弟子:腦細胞不夠用,正在補。
在試圖舉一反三的時候,掉進受體的一堆破事裡出不來了。
遲一些補上在督導中還沒下課。
剛剛補課。感恩師父
終於跟上了課。。一晃眼已而立,但真的立了嗎?自認為並沒有。反省目前的人生狀態,是自我心力意志與家庭慣性意志、社會慣性意志的雜合。自己的心力意願不強,就會被家庭意願的力所推動,而家庭意願基本就是社會運行下的慣性分支延伸。自己的心力意願夠強,就是抵擋家裡施加的力,也等於在抵擋社會施加過來的力。比如,自己沒有上班的意願,家裡認為應該上班,社會讓家裡認為應該上班。自己沒有堅定的意願,就順從了。比如,自己不願吃肉,堅定了不吃肉,抵抗各種勸導、洗腦、誘惑。家裡就順從了個人。單位同事習慣了,也就這樣了。目前的人生,是自我意志心力與家庭、社會慣性力的交織角力的結果。自我心力是別業、社會慣性是共業。所以,人生也可以說是,別業與共業的角力顯化。雖然,自我個人的意願,也只是一時因緣和合的產物,但畢竟作為凡夫,此我的執取仍舊如此真實。想要讓自我的人生,變得更為不那麼感受到被動。所能想到的是,加強自我別業的力量強度。
也就是明理、修行定力、增長智慧。最終匯聚成強大的心力,可以面對一切,可以解決一切的心力。給自己多一點信心與動力,心力能夠自主生死了,那自然可以笑傲王侯,真正視這世俗名利如同一場電腦遊戲。而立,而立,建功立業。這世俗,給人們的認知,是偏向於成家立業、事業有成,能夠獨立生存。心中的而立,是生死自主,勉強可以稱呼一聲真人,不再是一個不知所謂的假人。這是於自我而言,最真實的建功立業。這是對於而立的認知,自我定義的而立之標準。而沒有這個作為生命的底氣,沒有這個心力的基礎,想要探索見證宇宙時空的真相真理,想要真正的走向不惑、走向天命。那,可能只能做一場美夢吧。自勉。
修行要實證,實證從當下開始!
這兩天身心確實不在狀態。慚愧!昏沉乏力,努力調整中。
本體論決定系統論,系統論衍生方法論。本體論夠究竟才有夠究竟的系統論,否則就如射手農場的故事,認知局面當做真理。而夠究竟的本體論能得出精緻微信的系統論,如究竟空性得出的五十陰魔的層層次第。在此前提下衍生的方法論就極致有效。我們修行也好,生活也好,如果沒有究竟的本體論基礎,系統就不夠系統,沒有嚴格的階梯層次。方法也就是偏頗。就難以行之有效。行動和目的不符。頭腦和行動不符。修行是有次第的。根基沒落好。入門就難。社會像一個龐大的轉筒,而各個階層,職位的人都是它的一個部件。有的部件大,有的部件小,有的重要有的次要,有的複雜有的簡單,但每個都承擔它該有的部分,社會這個轉筒才能良好運轉。部件沒有一個可以任意妄為,如果私自變動形狀,運轉就會被阻礙,其部件就會被碾壓,淘汰。而方法論,源於轉筒部件的性質研究。部件怎樣才能更平穩的運轉下去。人於社會,有點像細胞於人。發揮作用,生不由己,系統運作。大環境決定小環境。人能順應天命大環境,像一個優秀細胞一樣,可以頤養天年。否則成了癌細胞,就要被清除。所以,明理很重要啊。有方法論在手,就能而立不惑知天命。方法論怎麼來的?以人性為本體,社會為系統,人類社會,中心是人,一個穩定的社會源於符合人性受體平衡,也就是於人而言的善性行為歸納。師父提到中土方法論總結:三綱五常。父子,夫妻,君臣。仁義禮智信。
世界是公平的。沒有捷徑。顛倒行為,源於無明。一環套一環。道理這麼來的,因果這麼來的。實際中人的行為是如何的呢?符合方法論嗎?目的明確嗎?目光短淺者,只顧眼前利益者,人本身的壽命局限性。昨天講究竟的本體論,系統論,方法論。今天講以人為本的方法論。格局縮小了。但僅僅仁義禮智信做到人也少,格局受限啊!
看公號,不香。正處「不惑」,卻惑得很!在世間與出世間拉鋸。半解封狀態,偷溜回家。盡母親與女兒的職責,心安。但回家也意味著每日功課的危機。心依舊不能淡定。拉鋸中,好難。現在看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培養兼修念佛的功夫。(做事情時,也能佛號不斷)。
不香。跟課的時候能跟著思考。有問題會及時得到修正。雖然離做到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有個規範也是好的。
在群,即是和師父師兄們在一起,不在就不在了。共修共學,已經有了心相續了。如果沒有影響,還是很想讓這個緣相續下去。師父慈悲。為了佛之事業。要去站好隊!繼續三輪止觀打卡。
在群,才有歸屬感。雖然我有時候會掉隊,還是請師父慈悲。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卻還懵懂。站到紫覺講堂的隊伍裡,心裡才安穩。現在人脈圈是越來越狹窄。在課堂上能感受到師父能量。放逸的心才能夠得到約束。
未到而立之年,處於奮鬥階段,尊重、適應著社會已有的規則,而此世間,人類社會,種種規則,看似適應了是一種成功,卻同時也被其塑造;在享有許多資源和機會的同時,也在承擔相應的代價,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獲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同時也承擔了比這點成績更高的社會期待和要求,這個部分同時也在綁架著我,成為了這個領域概念的傀儡身不由己;離世間成功近了,離道遠了。顛倒的行為,是源於無明。提醒自己,別再本末倒置,無比感恩師父。
為了生存,一是腦力,二是體力。表看分開,實是相對。論學歷初中生,而且每次都是倒數幾位的最差學生。對於文字和漂亮的概念,用會略顯簡單粗暴。方法運用則會土些。身心系統,覺知概念束縛會少些。根本受體要求會淡些。但相反也是無明認知也差些。加上身體體質健康又差。對於個人體現價值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一直明白索取要少。而立即單身,初不惑不妄想,知命雖未到,但知世事無常,所以倍加珍惜所有。共業:以前雖然每次考試倒數,但人緣好,素質好,也是乖乖生。在家也是懂事的孩子。但煩惱多。和教育分數無關。
後來會遇紫覺,所以一開始特別開心的緣故,原來可以這樣活,才知道沒有活過。學紫覺前,那半年時間段內。也是以前活著的爆發點所在。跟人講理會偏激,牛角尖。總覺得自己有理就可以這種說這樣做。
目前從而立走向不惑,工作上已經沒有什麼上進心,按部就班即可。因為生育稍晚,女兒尚小,對其養育教導是現在最大的責任和負擔。因特別害怕死亡,所以能夠中陰自主是目前的小目標。日常粗住定就成為最緊要的。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如何協調統一工作和生活,也做過規劃。雖然日常生活被各種瑣事佔據,但每天的按部就班也可以成為修行的助緣,按部就班,風平浪靜的日子,可以讓我清晰的專注於當下,培養定力。每天一睜眼開始,就告訴自己,今天要保持清醒,每一件小事都用專注的心去做。同時,持戒,不讓自己對一些事情上癮,發覺上癮即戒之。忍耐隨順他人,觀察嗔心,控制。以便積些陽德,讓自己更安穩。幾乎不社交,不娛樂,退了大部分微信群,刪除了手機裡的新聞軟體,怕目前定力太弱容易分心。為了不退失修行之心,要每日薰習正法,聞之,思之,否則,幾日不學便有了懈怠之心。修行不易,受師父兩年多的教導,已無太多貪求名利之心,對女兒的教育也更注重品德,教育她的同時也是教育自己。對死亡的憂懼,對所造惡業之恐怖,也日日不敢忘記修行。感恩師父與諸位師兄,如有錯誤,望批評指正。
某乙:師父。弟子比較愚笨!舉一反三,說實話有點難,這兩天的課程提到的概念,弟子都有點斷片,理解有點困難。比如本體論這個概念,總感覺自己是不是錯過了什麼師父以前講過的相關課程,昨晚翻公眾號的記錄到很晚,能找到蛛絲馬跡,還是不足以解惑。弟子愚鈍,直接看公眾號,有點懸。
同感,本體論和系統論這一塊概念有些模糊。
紫師:本體,就是核心底層。系統,就是在核心底層的法則之上,建立體系。
比如,二進位。0,1與進位法則是本體。0,1,10進位邏輯建立的運算體系是系統,運算的應用就是方法。
能理解嗎。
眾弟子:能。
能理解了!
紫師:那究竟空性的本體所建立的系統論,是怎麼樣的。
眾弟子:法~有為,無為。有為~三科~蘊界處~三界九地。無為~真如空性。
空性,緣起(無明),心識,四大,因性能相互影響。此生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有為或以名色分,開合不同!
性生心,心生萬法。性空為本體,一心變現為系統。方法論為萬法。
三界六道十法界的架構。
2020/05/08於紫覺講堂
紫覺大學堂
修學古之聖賢所明證,覺悟宇宙萬物之真相。
宣揚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教授
【掃描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