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就要開學了,按照教育局要求各學校老師都已上崗,做好開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可是最近兩天李校長卻發了愁,馬上學生就要到校了,可學校還有多個老師未來報到,缺這麼多老師課程該怎麼安排?
李校長是一所鄉村小學的校長,在鄉村執教多年。學校有學生140多人,6個教學班,有老師9人,可是一個暑假過去3個教師已調離,嚴重打亂了原本正常的教學秩序。他只好一次次到中心校請求分配老師,可是新老師遲遲不能到位,李校長心裡一直擔心不已,沒了老師課程要咋辦?
學校要發展,關鍵在教師,可是說起學校師資力量,李校長就是一肚子苦水。
這些年學校一直處於缺少教師的狀態。6個教學班常常只有8個老師,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開足開齊課程,學校每年都要費盡心力地找合適的代課教師,教學質量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老師的數量少還只是一方面,最讓李校長感到心煩的就是老師的流動性太大。
常常是一個新老師幹了兩三年,各方努力下業務熟練了成績提升了,就調走了,又有新招的老師被派來,再重新摸索重新熟悉業務。年輕優秀的老師頻繁流失,也讓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斷受到影響。有時調走了老師還不能及時補充,學校只能一師多用來救急,正常的教學秩序也被打亂了。
其實這種現象在農村學校早已存在,記得有不明究竟的人還由此發牢騷:農村學校年年招老師,可是還年年缺老師,老師都到哪去了?
是的,國家為了加強農村教育,幾乎每年都要往廣大農村學校分配大量的新老師,充實到農村教育一線。那為什麼農村學校還總是缺老師呢?
退休自然減員
教師隊伍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群體,不斷有年輕教師進入,也就會不斷有年老教師退出。農村教師隊伍中有很多是當年的民師轉正的,年齡普遍偏大,這些年正是他們這一群體集中退休的時候,每年各學校都會有自然減員的老師,新老師正好頂了他們的崗。
遴選調動
由於農村學校地處偏遠,生活條件差,發展空間有限,很難留住見過世面的大學生老師們。她們會迫於找工作的壓力暫時屈居於農村,一旦條件成熟就會想方設法地調離農村,造成農村老師數量減少。特別是近兩年,城區學校不斷從農村遴選優秀老師進城,更加劇了農村師資力量的緊張,讓農村成為了城區老師的培養基地。
各種借調、領導不認可
每個學校都應該有固定編制數量的老師,理論上不該缺老師的,那為什麼一線老師總是不夠用?那是因為有些人上調到了教育局或中心校幹起了管理工作,可佔用的仍然是老師的編制,再加上一些學校的校長或其他領導也不任課,他們的任務只得讓其他老師來承擔,10個人的活卻只有8個人來幹,師資力量怎麼不緊張?
鄉村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這些年國家為了發展鄉村教育也沒少往農村學校投入:改善了學校環境,提高鄉村老師的收入,不斷向農村學校充實大學生老師。這些措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村學校的面貌,提高了農村教育的質量,可農村師資力量薄弱、難以留住人才的落後局面卻沒有得到根本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