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內捲化危機到來,閱讀如何助力素質教育成功破局?

2020-12-25 網易新聞

(原標題:教育內捲化危機到來,閱讀如何助力素質教育成功破局?)

2020年下半年開始,有一個詞的熱度突然暴增,那就是「內捲化」。經濟內捲化、企業內捲化、學術內捲化….. 我們進入了一個「萬物皆可卷」的時代,連教育都開始內捲化了。可是,究竟什麼是「內捲化」呢?

什麼是「內捲化」?

「內捲化」(involution)現象最初由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在其著作《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中提出。根據吉爾茨的定義,「內捲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而近些年,教育、就業、房產、婚戀……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每個人都面臨著內捲化危機。學生時代的補習班、不斷提高的高校錄取分數、工作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這些都是內捲化系統的組成部分。而想要化解「內捲化」危機,則需要不斷努力獲取知識,才能讓自己擁有核心競爭力以及不能被替代的價值。也正是因此,大家對於「教育內捲化」的現象更為關心。

教育「內捲化」的主要表現?

教育領域的「內卷」是指教育體系內部不斷增加教學的勞動投入來獲得成績增長,但教學的效率和結果都沒有明顯的提高。不止是學校等教育機構面臨著教育內捲化,學生也同樣面臨著內捲化危機。而教育內捲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應試教育,換句話說,也就是成績。

教育原本不應該存在競爭,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但是考試使得教育具有了競爭的含義,學生為了獲得更高的成績而不斷增加學習、做題、補習的時間,不可避免的導致了「應試教育」的產生,而應該教育導致教育的內捲化不僅浪費了教育機構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學生的精力也是極大的損耗,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2020月10月15日,國家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兩個文件都在強調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企圖通過增強素質教育來減少應試教育對學生的過度傷害。由此可見,素質教育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的將會更多的被提及。

閱讀,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

對於素質教育,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普遍把素質教育視為應試教育的對立面,把素質教育等同於課外活動,實則不然。其實,應試教育強調的分數與素質教育強調的綜合全面發展並不矛盾,真正的素質教育應該是各方面素質都得以提升,而非不要成績,相反,素質教育可以促進成績的提高,所以兩者本就是一回事。分數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表象,支撐起分數的往往是堅持不懈的毅力、高度的自制力、良好的學習方法等素質要素,而這些要素的培養,則需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斷進行培養。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閱讀是培養優秀素質、良好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對於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英國《衛報》曾經刊登了一項研究,認為閱讀對孩子智力發展的影響是高等教育的4倍。中小學階段是人的思想啟蒙和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裡進行閱讀,不僅容易養成愛閱讀的生活習慣,還能夠不斷地補充「養料」,有利於學生們成長、成人和成才。正如顏真卿在《勸學》詩中所講:「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由此可見,閱讀在推進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理解為什麼要進行閱讀之後,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則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讀以及讀什麼。

紙質閱讀永不過時

隨著網際網路不斷地發展,「數字閱讀」的出現使得傳統的紙質閱讀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讀屏時代」正式到來。正是因此,很多人便認為紙質閱讀的時代即將結束,傳統的閱讀方式將被時代淘汰,數字閱讀將成為主流的閱讀方式。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不同的閱讀形式有不同的閱讀體驗,不同的閱讀體驗對應不同的閱讀需求。從文字被創造出來,每個時代的光芒都在閱讀中閃現。從紙書到屏幕,時代在變,但閱讀的本質不變。紙質閱讀與數字閱讀並不是水火不容的關係,相反,兩者更多的是互補關係,互相填補了另一方在某些方面的空白與劣勢。

拿紙質書舉例,相較於數字閱讀,紙質書有著最大的優勢——真實的紙質閱讀體驗。有研究表明,屏幕和電子閱讀器無法重建紙張閱讀的那種「直觀、愉悅」的感觀體驗,尤其是長文閱讀。這種閱讀上的困難也會微妙地妨礙對閱讀的理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不僅指讀的少,也指記住的少。紙質閱讀作為有溫度的閱讀方式,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及深層思考的能力。

2020年上半年,為提高廣大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發布了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據了解,指導目錄所列書目分為人文社科、文學、自然科學和藝術四類,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目標。推薦閱讀的書目以經典名著為主,大多需要靜下來進行深度閱讀,並在閱讀中不斷進行思考。因此,對於正處於積累知識黃金期的中小學生來說,深層次的「慢閱讀」顯得尤為重要。

數字閱讀迅速崛起

那又為什麼說紙質閱讀與數字閱讀是互補關係?

事實上,相比於傳統的書本、報刊、雜誌等傳統閱讀方式,數字閱讀具有低成本、及時、便捷、互動等特點,可以賦予讀者強烈的參與性、臨場感、認同感。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閱讀不斷普及,成為大家隨時隨地汲取豐富精神食糧的重要方式,中小學生也不例外。《2019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中國數字閱讀用戶總量已達4.7億,人均電子書年接觸量近15本。數字閱讀,正在悄然改變著很多人的閱讀習慣。

首先,數字閱讀的方便是不言而喻的,只要身邊有電腦、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不論在哪裡都像是隨身攜帶了一個宏大的圖書館一樣,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其次,隨著數字資源的網絡整合,在讀到有疑問的地方時,數字閱讀可以直接進行釋義解讀,幫助讀者更好的領會文章的內容;最後,相比紙質閱讀較為單一的閱讀方式,除電子書外,有聲書、音頻課、視頻課等新的數字閱讀方式也逐漸興起,多元化的閱讀方式在滿足不同閱讀需求的同時也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中小學生作為求知慾強、講求效率、追求速度的天生閱讀者,對數字閱讀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數字閱讀體驗舒適、生動、有趣,加上數據閱讀產品生產者提供的人性化閱讀服務,使他們的閱讀品質全面提升。

1、有聲書。目前,有聲書市場已呈現出較為穩定的良性循環,其中音頻是最常見的數字訂閱形式,有聲書佔據了很大的份額。與電子書不同,有聲書基於聲音的伴隨性,可以突破空間對閱讀環境的限制,最大程度的利用中小學生碎片化的閒暇時間,填補了閱讀的空缺。同時,聲音能創造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有聲書通過演員的聲音、音色、敘述節奏等,在很好地還原了原作本身的質感以外,還可以通過情感的注入,賦予文字、內容以生命力,幫助讀者更加深入的理解故事內涵。正如前段時間智慧熊文化與凱叔講故事合作的《野性的呼喚》《海底兩萬裡》等有聲書,就是精準了把握了中小學生的缺乏大塊兒時間進行閱讀、閱讀時專注度不夠的問題,通過有聲書的形式,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沉浸式閱讀的空間;同時,搭配有情感、有音效的表達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多重感官,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對於內容的理解。不少學生家長表示,孩子在聽完有聲書後,不僅閱讀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對於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也更加深刻,可以輕鬆的消化成自己的語言複述出來,這是他們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

2、音頻課。音頻本身就是知識內容傳播的最佳媒介之一,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46.7%的用戶最近一次購買的付費課程是音頻課程。那麼,為什麼說這樣的形式適合中小學生呢?眾所周知,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生們為了獲得更高的分數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和做題,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被壓縮。那麼,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閱讀效率呢?拿智慧熊知課的名著導讀音頻課舉例,智慧熊知課洞察了學生的需求,邀請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錄製音頻課程,幫助學生熟悉閱讀書籍的梗概,掌握快讀閱讀一本書的技巧,並引導孩子行成相應的品質、素質,幫助家長解決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比如,以「小小探險家」為主題製作的音頻導讀課,包含了《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裡》《地心遊記》等探險類作品,旨在培養小朋友勇敢、堅韌,敢於冒險和創新的精神。另有「小小故事家」「小小幻想家」「小小文學家」等主題音頻課,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通過閱讀提高綜合素質。

3、視頻課。根據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可以知道,包含了很多大部頭的經典名著或者有閱讀難度的書籍,對於學生來說,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理解上都有不小的難度。而視頻課最明顯的優勢是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可以在有網絡的地方隨時觀看,同時可以暫停,快進,回看,降低了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外部條件要求。同時,名師對這些大部頭進行拆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吃透書籍內容,真正讀懂文學經典。像智慧熊知課的名著視頻精講課,就邀請了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執行主編王本華老師擔任總指導,全國名師、教育專家將名著閱讀從激趣、導讀和應用的角度進行剖析和講解,有效解決學生自主讀名著的問題,完成激發興趣和掌握技能的雙重目標,滿足學生真正的閱讀需求,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塑造優秀品質,進行素質教育。

避免教育內捲化還需評價體系改革

其實無論是通過閱讀增強學生的素質教育,還是減輕應試教育給學生帶來的巨大壓力,教育內捲化實際上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階層間流動困難的表現之一,最需要改變的是教育評價體系的標準,如專家所言要在多方訴求下達到「謹慎的平衡」。只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孩子,理性看待競爭激烈的社會,更加認可多元的教育評價體系,才能夠降低被教育「內卷」裹挾的程度,得以在洶湧的輿論表象之下平和自處。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教育內捲化時代,閱讀如何助力素質教育成功破局?
    經濟內捲化、企業內捲化、學術內捲化….. 我們進入了一個「萬物皆可卷」的時代,連教育都開始內捲化了。可是,究竟什麼是「內捲化」呢?什麼是「內捲化」?「內捲化」(involution)現象最初由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在其著作《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中提出。
  • 教育內捲化」的秘密
    *來源:教育思想網(eduthought),作者楊東平大家好,我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楊東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什麼是「教育內捲化」。內卷:一種系統性的退化最近我們看到媒體上「內捲化」這個詞出現的非常頻繁,令人不知所以。怎麼出來這麼玄妙的一個詞彙?如果做一些搜索的話就不難發現,「內捲化」這個詞首先是一些學術研究者在研究亞洲經濟,包括印尼的水稻生產、中國的小農經濟時候首先使用的一個概念。它所指的是這麼一種現象,在這些有限的土地上通過不斷投入時間精耕細作來獲得總量增長。
  • 啟牛商學院,以財商教育破局職場「內卷」壓力
    (原標題:啟牛商學院,以財商教育破局職場「內卷」壓力) 前不久,《
  • 楊東平:「教育內捲化」的秘密
    「內捲化」是最近媒體出現的一個熱詞。 為什麼大家喜歡用這個詞來表達教育? 比如類似高考「內捲化」、 幼兒園也「內捲化」的說法, 其背後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 楊東平教育洞察:「教育內捲化」的秘密
    楊東平,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 大家好,我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楊東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什麼是「教育內捲化」。
  • 「內捲化」——教育過度競爭,破除「教育內捲化」的可能!
    減負難的根源也是在於我國教育體制競爭機制的作用。如何解釋「教育內捲化」2020年下半年的年度熱詞「內捲化」為解釋這一現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依據。教育內捲化為解釋這種「陀螺效應」提供了基礎,一方面是由於我國的文化傳統以及家長和學生自身的內在心理因素和各種社會因素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強大的內驅力,迫使學生參與到這種內卷中的內生型教育內卷;另一方面由於客觀社會資源的不足以及社會本身的運行機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強制外驅力使得篩選方式和內容更加複雜化而形成的外鑠型教育內捲化。
  • 教育「內卷」,不得不捲?
    為了將自己的考分最大化,考生不得不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做題上,假設一個學生每天玩1小時、學8小時能得90分,而每天不玩、學9小時能得91分,那麼應該如何選擇呢?在應試教育的思維框架內,人們都會選擇後者。因為沒有人願意承擔考試排名「一分一操場」的風險。可見,應試教育導致教育的「內卷」將浪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妨礙學生健康成長。
  • 教育內捲化,是基礎教育的一大悲哀
    在此我也趕趕時髦,說說教育的內捲化。教育內捲化,已經發生並且愈演愈烈。什麼是教育的內捲化?內捲化,又譯為&34;,最早出自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的《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吉爾茲提出&34;這種現象叫&34;。什麼是教育的內捲化?
  • K12國際教育內捲化,春獅國際培優順勢崛起
    肆虐的新冠疫情形勢下,K12國際教育顯著「內捲化」,春獅教育順勢崛起。在競爭最為激烈的北京國際教育市場贏得了一席之地,春獅國際培優成為了K12國際培優的新銳力量。胡本未認為,K12國際培優,「量」不在多,「質」才是生命線,課程研發和優秀師資的培養與聚合是春獅最為重視的軟實力建設。
  • 普通家長如何助力兒童英語閱讀?呱呱閱讀破局方案來了
    普通家長如何助力兒童英語閱讀?呱呱閱讀破局方案來了 隨著國內教育啟蒙市場不斷下沉,兒童英語閱讀逐漸呈現低齡化趨勢,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閱讀在低幼英語啟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 警惕教育行業的另類「內捲化」
    一件發生在我的老家大滄州,一家長舉報某老師索賄,而被其他學生家長群體聲討,被當地公安機關行政拘留20天,到現在沒聽說涉事老師被如何處理,當事學校就沒有一點責任?另外兩件是去東北出差的路上聽說的。 話說某年教師節,某小學班級家長群裡商議,今年教師節給老師買什麼禮品呢?
  • 陳瑋:如何防止「內捲化」?
    百度百科對內捲化的描述中,有如下內容:內捲化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 在線教育「內捲化」:燒錢大戰一觸即發
    融資金額最多的教育機構中,除新東方(EDU.NYSE/09901.HK)、好未來(TAL.NYSE)這樣的貫通線上線下的頭部機構,其他大多集中於K12領域的在線教育領域,如作業幫、猿輔導、跟誰學(GSX.NYSE)等。一派繁榮景象之下,風險和危機如影隨形。線下教育市場已在逐漸恢復,部分用戶不斷流失,流回線下教育機構。
  • 內卷延燒到幼兒園,幼兒教育小學化令人焦慮,超前教育該如何破解
    如果一個人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下墜,最終陷入到不知何時休的沒有發展、不斷重複、毫無意義的拼命競爭狀態中,出現這種狀態就可以說他「內捲化」了。在職場競爭中,「內卷」基本可以定義為——無實質意義的消耗。「寧願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就是最典型的內捲化特徵。
  • 小學生95分排名倒數:教育內捲化日趨嚴重,家長孩子該如何應對
    教育「內捲化」苦的是誰?今年非常流行一個詞——「內捲化」,就是指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大家為了競爭有限的資源,就要比別人做得更好,也被戲稱為「凡人版軍備競賽」。而這種「內捲化」,已經向教育界蔓延。被「內捲化」的家長殺紅了眼剛剛被一條「三年級的孩子開始學習初中數學」的內容驚呆,又被一條「寶媽分享6歲孩子如何提前學完四年級課程」的乾貨嚇到。
  • 家長怒而退群 教育「內捲化」背後的評價體系困局
    原標題:家長怒而退群 教育「內捲化」背後的評價體系困局 近日,江蘇一家長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的短視頻迅速吸引各路媒體的目光,引發激烈爭議。這一事件觸發了輿論有關「家校關係緊張」「教育競爭中的『內卷』趨勢」等更深層的討論。
  • 教育內捲化的江西南昌:窮人家的孩子,根本不配讀名校
    內捲化,是近年來非常火的一個名詞。它指的是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用一個詞概括,就是「瞎忙活」。而教育內捲化,就是在教育上「瞎忙活」。
  • 2020如何破局兒童科技智能疫情危機
    12月17日,由騰訊主辦的騰訊智慧育兒年度盛典在京召開,會中知名學者於丹、著名兒科醫生張思萊、以及眾多教育專家及教育相關企業參會。  本次大會主題為「點燃新生力量 傳遞母嬰之聲」,圍繞疫情對智能出行產品市場衝擊的破局,主持人採訪了大會上獲得「2020年度新銳教育科技品牌」的小尋市場負責人——李嫿。
  • 從素質教育到K12 一文看懂未來教育五大賽道如何破局?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儘管這是新東方做的一個行業分析報告,但客觀來看,該報告並沒有以新東方為核心,而是從行業進行剖析,思考如何紮根、破局教培行業。K12教培如何尋求增長?素質教育如何創新突破?圍繞素質教育賽道,《報告》指出,科技發展將倒逼教育改革,新一代家長不再「唯分數論」的教育觀念,疊加素質教育利好政策接連出臺,使得近幾年素質教育行業迅速發展。2014年以來,素質教育行業投融資都呈現上漲趨勢,2018年,更迎來新高峰,融資金額同比增長82.94%。
  • 教育內捲化:小學生減負與中考壓力間如何平衡
    因為教育目標出現了重要調整。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深刻影響了小學生的日常生活。   首先是全面發展。中國在1999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出臺《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號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如何落實呢?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升學考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