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為什麼國家要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是因為在我國鄉村中埋沒了太多獨具特色的、與自然結合的、合理的建築。
他們有的依山傍水,他們有的高低錯落,他們有的逐水而居。每一棟房子,每一個廟堂,每一座石橋,每一個石碾都有著他自己的歷史故事,每一個不管你從什麼角度去觀看,它仿佛與自然、與周圍環境、與周圍建築融為了一體。像是一幅畫,又像是一種自然的設計。
不管你從鄉村旅遊旅居空間設計的角度處出發,還是從鄉村旅遊旅居經營者經營的角度出發,還是從鄉村旅遊旅居遊客遊玩的角度出發,都會發現原來鄉村的村落是以人為本、自然為本、天人合一的自然環境。
我們在鄉村振興時,總會說城鄉結合,但城鄉結合併不是把鄉村改造成城市,所以我們不應該從城市的角度來規劃設計鄉村。
如果想要改造鄉村、提高鄉村的整體素質、提高鄉村的整體經濟水平,就應該從鄉村原住民和外來旅遊旅居遊客的日常生活、生產的角度出發,進行鄉村改造。
而這樣改造的鄉村,是具有生活、具有潛力、具有活力的。
這樣改造的鄉村是遵守了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並沒有破壞,只是將鄉村自然生態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點綴和完善,是自然、生態、生活、生命、生態完美的結合。
這樣的鄉村,不僅沒有改變鄉村原住民原有的生活空間,還有了外來遊玩者遊玩的空間。
外來遊玩者不會過分打擾鄉村原住民,鄉村原住民也願意接受外來遊玩者,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給鄉村、給原住民、給外來遊玩者一個自然安心的生態環境。
合理規劃鄉村的空間資源,讓旅遊旅居與鄉村資源環境形成一種和諧自然互不幹擾的關係。
讓鄉村原住民的生活感到舒適與便利,讓旅遊旅居外來遊玩者感到輕鬆與開心。
這樣的鄉村空間規劃設計,對於當下的鄉村振興有著宏觀的指導意義。
那應如何實現這種以人為本、自然為本、天人合一的鄉村旅遊旅居設計規劃?且看下文。
鄉村空間的設計
近幾年來,伴隨著人們逐漸走向小康道路。
城市人對於旅遊旅居的要求越來越高,從一開始的傳統觀光旅遊,到後來的休閒度假旅居,到現在的鄉村旅遊旅居。
城市的人們厭倦了平時的勾心鬥角、嘈雜煩亂,越來越嚮往鄉村的簡單樸素,越來越嚮往鄉村的生態環境。鄉村承載了太多城市人的「鄉愁」和記憶。
鄉村的環境空間可大致分為:生活空間、生產空間、民俗空間、歷史空間、商業空間等,他們與鄉村原住民的生活密切相關。
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空間都是人與自然共同創造形成的,這些空間都是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
1.日常生活的「老井」
在鄉村中,我們不難看見各種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用水的老井。
這些老井既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使用,又可以滿足人們的生產使用。
鄉村的居民在夏天時,也會經常圍繞著老井坐下談一談家長裡短。
這樣的老井,我們可以將其定位成生產空間、生活空間以及公共交流空間。
2.年代久遠的鄉村古樹
同樣在鄉村,我們也不難發現每一個村莊都有幾棵參天古樹,這種大樹也許幾個成人都不能環抱。
這種古樹的歷史也許只有村中的老人還知道,它記錄著鄉村幾代人的成長,陪伴著鄉村幾代人的春夏秋冬,是鄉村歷史的見證者,也是鄉村歷史的記錄者。
這樣的古樹,在鄉村旅遊旅居設計中,我們可以將其定位成歷史空間、公共交流空間、以及旅遊旅居景點商業空間。
3.鄉村的老舊庭院
在鄉村,有很多老舊的庭院,這些庭院也許早已無人居住,也許作為祖宅存留。
這種庭院的設計,包含著當時年代的設計思想。
別看地方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建築東西一樣不差。
這種庭院不僅記錄了人們的日常起居,也成為了歷史建築的活標本。
這樣的老舊庭院,我們可以將其定位成生活空間、歷史空間以及旅遊旅居商業空間。
4.鄉村的豐收「曬場」
每當鄉村收穫的季節,我們在鄉村便可以看見十分壯觀的曬場。
這種曬場,不僅用作生產用途,還可以作為鄉村小孩遊玩的空間以及人們夜晚投屏看電影的公共空間。
這種曬場的定位也十分明確,生產用途,公共交流空間,旅遊旅居商業用途。
鄉村空間的功能特點
鄉村的空間是具有多樣性與複合性的,這也是鄉村空間獨有的功能特點。
這種鄉村的功能特點是鄉村十分突出鮮明的鄉村特色。
如果你想在城市空間中尋找到這種多樣性與複合性的空間,那怕是有一定難度,因為城市中講究的是單一性,廣場就是廣場,超市就是超市、商業樓就是商業樓。
當然,如果你硬要說有!那跳廣場舞的大媽可以將一切空間都變成多樣性以及複合性的空間。
回到正題,在鄉村,每一個空間都具備不同的功能以及文化內涵。
比如說上文中所提到的古樹,既是生活空間,又是公共交流空間,又是歷史空間。
鄉村空間之所以能實現多元化,其原因是因為鄉村是以生產生活作為核心,是以鄉村原住民的需求作為核心,而不是以空間的功能作為核心。
從上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鄉村的空間定義是活化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並不是一個全封閉的空間,而是一種自由開放的空間。
這樣我們就不得不重新認識我們眼中的鄉村了,現在的鄉村是一種多樣性、複合性且具備獨特空間特點的鄉村。
鄉村的空間規劃
1.將鄉村空間的內涵放大加深
在鄉村的空間規劃中,規劃者不要只看見表面的東西,要將其內在的涵義以及文化挖掘出來。
當下的時代已經出現了文化斷層的現象,不知道什麼樣才是真正的「美」。
而鄉村的空間規劃者應突破城市的審美觀念,去挖掘、去尋找鄉村空間功能的演變以及歷史的經過。
將其內在涵義加深放大!
2.利用鄉村空間的多元化
在鄉村空間中,多元化的運用是首屈一指的。
這種多元化的運用是我國勞動人民千百年來積累的一種鄉村智慧。
這種鄉村智慧不僅能合理規劃鄉村的土地,還能將小場地營造出多樣化與複合化的感覺。
在我們引進外來規劃觀念的同時,千萬不要忘「本」,不要把老祖宗留給我的智慧「丟掉」。
應充分利用這種傳統的鄉村智慧,將其運用到空間、功能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中。
3.尋找鄉村最具特色的點
每個鄉村都有隻屬於他們自己的民風民俗,其核心與其他村也有著鮮明的區別。
我們應尋找每一個村只屬於他自己的標誌以及特色,將其放大延伸,突出其中的內涵。
例如:村中古井、古樹、老庭院等等,將這些點放大延伸。
以上就是本期的內容
還請大家多多關注轉載收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