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酶抑制劑相關不良反應及處理

2020-12-20 復禾健康

莫雪莉,北京大學首鋼醫院乳腺中心,副主任。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AIs)已經成為絕經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標準輔助內分泌治療。AIs在減少疾病復發風險、延長生存方面優於他莫昔芬。

總體上內分泌治療的耐受性良好,沒有化療引起的急性和相對嚴重的毒性。大多數內分泌治療的不良反應是由於雌激素剝奪所致,也與更年期通常出現的症狀相似。有些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他莫昔芬和AIs之間沒有明顯差別,如潮熱等,但多數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還是有顯著差異的。他莫昔芬治療引起的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子宮內膜癌、靜脈血栓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較高。而AIs治療引起的肌肉骨骼系統症狀(包括關節炎、骨丟失及骨折)、陰道乾燥並性交困難的發生率顯著升高。儘管AIs沒有他莫昔芬的嚴重且難以處理的不良反應,如血栓性疾病和子宮內膜癌,如果得不到正確處理可能是致命的。但長達5年的治療周期,安全性問題同樣值得關注並進行適當處理,否則不良事件會成為引起患者不適甚至停止治療的主要原因。下面將第三代AIs治療的相關不良反應及處理綜述如下。

骨丟失和骨質疏鬆

雌激素可以促進骨骼生長並抑制骨吸收,是調節骨平衡的關鍵物質。正常女性絕經後雌激素下降可促進骨質丟失。AI治療引起全身性雌激素下降導致絕經後女性骨吸收和骨質疏鬆,且伴有較高的骨折發生率。對於正在接受AIs輔助治療的絕經後婦女,應該每年進行骨密度的監測。

對於化療、AIs等抗腫瘤治療引起的骨質丟失,應根據骨質密度(BMD)T-評分來提供非藥物性及藥物治療。當BMD評分﹤-1.0時,提供生活方式的指導;BMD評分-1.0~-2.5時可考慮應用雙膦酸鹽類藥物;當BMD評分﹥-2.5時則給予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其中非藥物方法包括:體重承受練習、戒菸、限制酒精攝入等。藥物性治療包括補充鈣劑、維生素D及雙膦酸鹽類藥物。

儘管研究結果尚不充分,仍然普遍推薦接受輔助性內分泌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以將骨質丟失降至最低程度。因為多數伴有肌肉骨骼症狀的乳腺癌患者,其維生素D水平較低。而維生素D可以調節成骨細胞內芳香化酶的表達,是維持骨質密度(BMD)的必需物質。

關節痛

關節痛是一種與骨骼疾病及臨床治療相關的常見症狀,包括骨關節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化療及其他藥物治療。曾接受化療以及年齡的增長使乳腺癌病人更易出現關節痛。各種芳香化酶抑制劑均可引起,發生率比他莫昔芬高2-8%。AIs治療期間出現的這種肌肉骨骼系統症狀,部分與骨質丟失有關,另外可能與雌激素缺乏增加了疼痛敏感性有關。最常見的症狀是嚴重的晨僵以及手部、腕部疼痛。出現關節痛時要注意與關節炎進行鑑別,以便合理地選擇治療。

目前,關節痛和關節炎的治療策略大部分相同。許多非藥物性或藥物性方法可用於治療關節痛,但未證實有令人滿意的效果。非藥物方法包括減重、抵抗訓練、理療或針灸治療等。藥物治療可選擇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NSAIDs)和西樂葆等COX-2抑制劑,但由於其胃腸道、心臟及腎臟潛在的不良反應,不宜長期使用。麻醉性鎮痛劑如曲馬多具有掩蓋症狀的缺點,可能在治療過程中造成關節的損毀。而氨基葡萄糖未證實有效,甲基水楊酸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當嚴重的關節痛對現有的治療無效時,可能要將AI轉換為其它內分泌藥物,如他莫昔芬。但尚無臨床研究證實這種轉換的有效性。

潮熱

潮熱是圍絕經期的特徵表現,而且在所有輔助內分泌治療臨床試驗研究中,無論是他莫昔芬、AIs還是安慰劑組病人中,均能觀察到較高的發生率。雌激素水平的改變影響了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臨床試驗發現針灸療法可以控制健康更年期婦女以及乳腺癌患者的潮熱症狀。還有證據表明,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這類不良反應會逐漸被機體耐受。

性功能障礙和陰道乾燥

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常常影響到病人的性生活質量。雌激素剝奪和陰道乾燥是影響性功能的兩個因素,雖然性功能障礙並不危及生命,但生活質量的下降,特別是對性活躍的婦女可能會影響其堅持治療。治療陰道乾燥和性交困難,可以使用水基質的潤滑劑。

AIs是否引起認知障礙、血脂升高及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目前尚無定論。

儘管AIs的一些不良反應比他莫昔芬明顯,比如骨質丟失和關節疼痛,但通常是可預防或可處理的。認真地監測及正確地管理,選擇有效的方法幫助病人應對出現的不良反應,這對保持良好的生存質量、堅持治療非常重要,可以將乳腺癌病人生存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讓病人從長期輔助內分泌治療中獲益。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女性與芳香化酶的那些事
    芳香化酶職責 其實女性體內一部分雌激素,是經由雄激素發生一步化學反應生成的,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分子「長」得很像,催化這一步化學反應的酶,被稱作「芳香化酶」。 既然雌激素本身並沒有氣味,那麼,產生雌激素的酶為什麼會被稱為芳香化酶?
  • 腫瘤免疫治療不良反應及處理
    根據每個器官的功能,我們就能很快推測出相關不良反應的症狀,告訴大家這些,是希望我們的病友和醫生能夠更系統更全面地理解和記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都能產生哪些不良反應。僅僅知道臨床實驗報導的幾種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遠遠不夠的。
  • 常見「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用藥知識
    在疾病綜合管理的診療理念下,內分泌科醫生也經常會處方降壓藥,但對於此類藥物的認識可能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不良反應和處理方面。近日,於第31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虛擬會議上,來自中國科學院阜外醫院的黨愛民教授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各類降壓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和使用注意事項,我們一起來學習。
  • ADP是異檸檬酸脫氫酶的激活劑,而ATP,NADH是此酶的抑制劑
    此反應是不可逆的,是三羧酸循環中的限速步驟,ADP是異檸檬酸脫氫酶的激活劑,而ATP,NADH是此酶的抑制劑。(4)第二次氧化脫羧在α-酮戊二酸脫氫酶系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脫羧生成琥珀醯CoA、NADH+H+和CO2,反應過程完全類似於丙酮酸脫氫酶系催化的氧化脫羧,屬於α氧化脫羧,氧化產生的能量中一部分儲存於琥珀醯CoA的高能硫酯鍵中。
  • 通過去芳香化-再芳香化策略實現酚類與伯醇的鄰位選擇性烷基化反應
    通過去芳香化-再芳香化策略實現酚類與伯醇的鄰位選擇性烷基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6:40:52 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曾會應團隊通過一種新策略實現了酚類與伯醇的鄰位選擇性烷基化反應
  • 減少口服降糖藥的不良反應,糖尿病患者要知道這10個常識
    1.了解的不良反應 1.了解的不良反應 糖尿病患者藥對所用藥物的不良反應心中有數,嚴格按照藥物的適應證與禁忌證合理選擇用藥。
  • 血脂高吃降膽固醇藥,選藥、複查、不良反應處理,十大問題真相
    降膽固醇的藥物有多種,有抑制膽固醇合成的「他汀」類,有抑制腸道膽固醇吸收的依折麥布,還有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受體被破壞的「PCSK9」抑制劑(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劑)。 在這些藥物中,首選「他汀」類藥物。
  • 腫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相關皮膚病預防及處理方法
    靶向、免疫治療的興起,使得腫瘤治療針對性更強、不良反應更少、治療效果更好。然而,隨著醫生及患者對生活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新型抗腫瘤治療在臨床推廣應用,那些與傳統治療不同的不良反應開始浮出水面,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皮膚不良反應,這類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進一步治療,如何識別和處理非常關鍵。下面我們一起來識別一下具有代表性的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引起的常見皮膚病。
  • 腫瘤靶向藥可能會引起皮膚不良反應?不要慌快來看一看!
    但隨著腫瘤靶向藥物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及患者對生活質量期望的不斷提高,這些新型藥物的特殊不良反應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皮膚不良反應事件較為常見,且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藥物的進一步治療。 常見引起皮膚不良反應的腫瘤靶向藥物
  • 新型整合酶抑制劑的上市,能為國內愛滋病治療帶來哪些改變?
    免費治療的藥物包括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和蛋白酶抑制劑。「四免一關懷」可以滿足絕大部分HIV感染者的用藥需求,但是根據中華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愛滋病組和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愛滋病學組共同制定的《整合酶抑制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奈韋拉平和依非韋倫等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曾是應用廣泛的一線治療藥物,但近年來HIV對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的耐藥率明顯升高,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較高的傳播性耐藥,使得基於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的一線治療方案受到巨大挑戰
  • 一個解毒酶的華麗轉身:不僅是清道夫,還能催化植物天然產物的芳香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陳曉亞研究組,首次發現糖代謝解毒酶能夠催化植物天然產物的芳香化。該研究1月1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解毒酶變身為芳香化酶糖代謝副產物甲基乙二醛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乙二醛酶I在穀胱甘肽的輔助下,可以催化甲基乙二醛的水解脫毒。
  • 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75期)關注甲氨蝶呤片的誤用風險_部門政務...
    編者按: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制度是我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為保障公眾用藥安全而建立的一項制度。《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對推動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用藥安全起了積極作用。
  • CDK4/6抑制劑在乳腺癌中的江湖 新藥還是仿藥的抉擇?
    CDK4屬於CDKs家族成員,是首個被發現的與三種D型Cyclins結合併將被酶促活化的細胞周期蛋白激酶1。CDK6與CDK4密切相關,二者有71%的同源胺基酸,另外生化特性,結構和功能相似2。CDK4和CDK6被Cyclins D激活後,將磷酸化視網膜母細胞瘤蛋白(pRb),導致其滅活,進而誘導細胞從G1期到S期的周期轉變3-4。
  • 學習 | 酶2020
    檸檬酸合成酶  D.乙醯膽鹼酯酶    E異檸檬酸脫氫酶37. 神經遞質在神經肌內接頭完成信息傳遞後,能將其在接頭處消除的酶是(   )A. 磷脂酶 B. 磷酸二酯酶 C.腺苷酸環化酶D.乙醯膽鹼酯酶 E Na+,K+-ATP酶38.
  • 警惕質子泵抑制劑的骨折、低鎂血症風險以及與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
    本期通報的品種為質子泵抑制劑。由於發現該類產品可能引起骨折、低鎂血症等風險,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該類產品的安全性問題和國內外研究進展密切關注,並開展了評估工作。為使公眾及時了解質子泵抑制劑的相關風險,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特發布此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以進一步規範質子泵抑制劑臨床應用,降低其使用風險,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 下一個重磅炸彈:SHP2抑制劑研發進展
    信號蛋白中酪氨酸的磷酸化狀態在許多正常細胞過程的信號級聯反應的起始、過程和終止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其受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磷酸化)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去磷酸化)的調節。
  • PNAS:片段篩選發現HIV逆轉錄酶抑制劑
    2015年6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三種針對HIV-1逆轉錄酶的片段化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HIV-1逆轉錄酶活性,為HIV
  • 蛋白質組學揭示乙醯轉移酶p300底物動態變化
    最近,歐洲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學術期刊Cell上發表體內乙醯化蛋白受醯基轉移酶p300動態調控的結果,結合化學遺傳學(CBP / p300催化功能抑制劑,bromodomain抑制劑)和經典遺傳學(基因敲除)的方法,利用SILAC定量蛋白質組學,揭示了受CBP/p300調控的乙醯化修飾位點的動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