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名行腳僧人一路託缽行腳 一路慈善募捐

2020-12-12 浙江新聞

630名行腳僧人一路託缽行腳 一路慈善募捐

2015年05月26日 06:58:53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楊曉政 張化蒙

  浙江在線05月26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楊曉政 通訊員 張化蒙)昨天是農曆四月初八,佛祖釋迦牟尼誕辰紀念日,按慣例,杭城各寺院免門票。在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杭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光泉法師的帶領下,杭州市各大寺院及杭州佛學院的630名行腳僧人,頭戴鬥笠,身披衲衣,手持缽盂,腳踏芒鞋,從上天竺法喜講寺出發,沿天竺路,途經中天竺法淨禪寺、三天竺法鏡講寺至靈隱禪寺,一路託缽行腳,威儀具足,接受沿途信眾的捐款布施。

  「託缽行腳」是佛教的傳統, 「缽」是出家僧人必備之物,是出門乞食時的食具。「託」,指僧人以手持缽,乞求布施。「行腳」,是僧人外出尋訪善知識,修道參學。

  自2009年以來,杭州市佛教協會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舉行「託體行腳」佛教慈善活動,五年來共募集善款約200萬元,全部用於社會公益慈善事業。

標籤:僧人責任編輯: 王藝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或電頭為"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相關焦點

  • 杭州千僧參與託缽行腳 籌得善款全部用於慈善事業
    王剛 攝   中新網杭州5月22日電(記者 張煜歡)5月22日,適逢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誕辰吉日,杭州千名僧人一路託缽行腳,接受沿天竺路兩旁十方善信的供養。據了解,本次活動所募集的善款將全部用於慈善公益事業。杭州千名僧人一路託缽行腳,接受沿天竺路兩旁十方善信的供養。 王剛 攝  小雨方過,撥雲見日。
  • 峨眉山千僧託缽行腳踐行慈善募捐
    2月10日(農曆正月十四)上午,峨眉山各大小寺院、全國各地僧尼,上千出家人聚集亞洲最大的十方叢林峨眉山大佛禪院託缽行腳學習實踐。   託缽行腳,傳播佛法智慧,再現當年佛陀住世時原始佛教比丘僧團的真實生活,展示新時代僧眾的風貌。上千行腳僧侶頭戴竹笠,身披衲衣,手託缽盂,沿途接受十方信眾的慈善捐贈,活動所得善款將捐贈給峨眉山行願慈善事業基金會。
  • 峨眉山普賢文化周:千僧託缽行腳感恩清明
    芳菲四月,花海佛國,4月1日-8日,峨眉山普賢文化周萬盞明燈供普賢、千僧託缽、感恩清明等系列活動在大佛禪院、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金頂佛藏寺等全山各大寺院隆重舉行。4月2日,十方居士、信眾數千人齊聚在峨眉山大佛禪院行願廣場,共同見證一場規模空前的「千僧託缽」活動。
  • 滬上僧人行腳5000裡圓滿金頂 拉開了峨眉朝山會的序幕
    行腳僧人各地信眾朝拜金頂 祖國各地朝山會接踵而至,花海佛國盛世普賢迎滬上來客早在1990年、2000年、2010年, 慧明大和尚分三次三步一拜普陀山慧濟寺、九華山肉身殿和五臺山五方文殊殿,此次行腳峨眉山,為行程最遠的一次。2017年6月3日,慧明大和尚率數百僧人居士,於金頂朝拜大道一步一拜至十方普賢像前,並堅持繞聖像一周,耗時3個多小時,功德圓滿。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3日,行腳僧人各地信眾朝拜金頂,偶遇大霧天氣。
  • 行腳回顧丨普陀僧團行腳歸來,首次分享心路歷程
    本戒法師:管住嘴、邁開腿作為本次行腳的帶隊法師,本戒法師首先以一句話總結了自己的體會:「管住嘴、邁開腿,自己的行持自己得。」普陀僧團行腳途中精進持戒,日日不綴功課,半月布薩誦戒,不入白衣舍,受持不捉金錢戒,一路上都是以搭帳篷和掛單來解決住宿。本戒法師以一則行腳途中搭帳篷的故事,來講述行腳途中不同的因緣。
  • 行腳乞食露宿野外 海量圖片記錄中國女性苦行僧生活
    該寺院僧人全部為女性,僧團依止遼寧海城大悲寺修行,與大悲寺同為禪宗溈仰宗法脈。據報導,海城道源寺與海城大悲寺一樣,全體僧人持不捉金錢戒,僧人依照佛陀戒律終身不摸錢,不儲蓄。寺院無功德箱,不搞經營買賣。全體僧人日中一食,過午不食,每天睡4個小時,日打坐時間為「五支香」(禪宗術語:燃燒五支香的長度),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後,要外出「行腳」半個月左右,行腳途中託缽,只乞食物,不乞金錢。
  • 「佛祖巡境」 佛光山三壇大戒戒子展開「行腳祈福」
    隨著行腳僧走在大街小巷,觀想佛陀當年在舍衛城沿街託缽的情景高雄鳳山區行腳託缽佛教在線臺灣訊  慶祝佛光山開山50周年,佛光山舉行「2016傳授國際萬佛三壇大戒」,逾300名戒子分3路,11月30日在高雄地區展開「佛祖巡境·行腳祈福」活動。
  • 心靈的行腳
    蔡力群  一位信佛的朋友在微信上給我發了一組照片,那是一組大悲寺僧人行腳的照片。
  • 【行腳感悟】行腳使我煥然一新!
    本來九華山行腳結束時就該把感悟寫好發給師父的,但我卻以太忙、還要再沉澱一下、等等再寫為理由而沒能寫。可隨後,卻在心願的力量下我又一次來到您身邊,參加行腳,並最終圓滿。一路走來,收穫很多、感悟很多、也成長很多,但卻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現僅就感悟最深的兩點向師父匯報。
  • 《清明上河圖》中的各色人物:算命先生、少年乞丐、行腳僧人
    行腳僧人在他們身後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行腳僧人,他雙手打板,身上背著一個竹簍,竹簍的手把向後彎曲,扣著一頂竹笠,背上後可以遮陽避雨。這一身裝扮與敦煌壁畫裡的唐僧玄奘相像。這位行腳僧使我們感受到遠方的氣息,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境界。
  • 【行腳感悟】奇蹟,就這麼簡單!
    一直對僧人有種神秘感和敬畏感,第一次將要近距離地面對這樣一位高僧,說實話我著實很緊張。但師父的輕鬆、快樂、慈悲、幽默,將我此前的顧慮一掃而光。  7月16、17日我跟著師父行腳兩天,一路上我們承沐著師父的智慧,感受著快樂與幸福,傳遞著感恩與祝福,師父並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但每個人都在別人的變化與感悟中獲得了成長。
  • 敦煌藏經洞《行腳僧圖》與玄奘大師畫像之謎
    這些圖的共同特點是:頭前上方雲端中有坐佛像,身邊有老虎跟隨,身後背負滿載佛經的行笈,手持拂子,赤足而行的行腳僧人。有意思的是法國人伯希和收藏的其中二幅繪製於絹上的老虎和僧人卻是在地上行走,而其他行腳僧圖的老虎和僧人都是踏雲而行。法國館藏此畫是幾幅同類敦煌遺畫中比較精細的一幅。
  • 中國受人尊敬的行腳僧,以風霜雨雪為「食」,不可觸摸財物
    在我國,有一座寺廟,裡面的僧人非常受人尊敬,這座寺廟就是大悲寺。每年大悲寺都會每年都會有僧人定期外出「行腳」,來傳播佛法。行腳僧在行腳的途中,只能帶住的和穿的出發。僧人外出行腳的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傳播佛法,並且還能鍛鍊僧人的心性。行腳僧行腳的路程不算長。
  • 「如僧行腳」曹寶麟工作室師生展在長沙舉行
    「如僧行腳」曹寶麟工作室師生展在長沙舉行曹寶麟:把書法當成信仰「如僧行腳」曹寶麟工作室師生展前日在嶽麓書院內的中國書院博物館開幕,展出著名書法家曹寶麟師生14人的書法精品80餘幅。之所以把展覽取名為「如僧行腳」,正是此意。曹寶麟表示,行腳是僧侶的修行功課,要求他們走出去,雲遊四海,託缽化緣,掛單駐錫,過午不食……為了一個崇高信仰,不惜踏破萬水千山。案頭的苦練是書法這個行當的必須功課,當我們在孜孜??地計較點畫的準確和神採的獲得與否時,也應像沒有功利的宗教徒那樣行腳,或是黃卷青燈般的苦修,才能達到修煉成書家的終極目標。
  • 唐後期禪僧行腳錄:禪僧行腳的影響
    僧人行腳(圖片來源:資料圖)唐後期禪宗的行腳之風,對學僧和整個禪林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首先,行腳有助於參禪者自身的悟道。參禪行腳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一則它實現了身體的動。在遊方參學,拜訪著名的禪師過程中,行腳僧人以腳步丈量著名山大川,感受南北不同的自然風光,這是最貼近自然的方式。在行動中也實踐著禪宗「平常心即道」的主張,在問學過程中體悟慧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宗旨。二則,它是心靈的「動」。
  • 唐後期禪僧行腳錄:禪僧行腳風氣的盛行
    編者按:行腳,作為動態的修行方式,與禪宗傳統靜態的修行方式相得益彰,共同推動了禪學的興盛。本文作者楊富學、趙娜,比較詳細的論述了行腳現象的盛行過程,以及行腳現象出現的原因和影響,讓我們哪能夠更全面的認識行腳這種修行方式,也以其為切入點,加深對禪學的理解。
  • 大慈寺50名行腳僧從成都出發 徒步峨眉拜普賢
    峨眉山景區 自古以來,修行人為了參悟佛法、印證修為,常常行腳天下,雲遊四方,尤其在禪門,風氣更甚。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古老的傳統逐漸消隱,特別是在交通極為發達的今天,「行腳」的傳統更是很少提起。然而,古德先賢的事跡活生生地告訴我們,修行路上,必須腳踏實地地走。
  • 敦煌壁畫和紙絹畫中的行腳僧
    敦煌壁畫和紙絹畫中的行腳僧圖一般是:一僧背負經囊,手持麈尾和錫杖,風塵僕僕地疾行,旁有一虎相隨,上方有一化佛。敦煌畫中的行腳僧圖現存至少有20幅,即:莫高窟壁畫上有8幅,對稱分布在45窟前室西壁門上(五代),宋代306、308、363窟等4個洞窟中。法國伯希和劫去7幅。
  • 【行腳感悟】生命的太陽
    感恩我的母親讓我有緣認識了寂靜師父,感恩師父在一路上對我們的孜孜教誨。  回武漢已有一段時間,細細思考,將行腳感悟寫下來與大家分享。這一次的行腳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它教會了我怎樣為人處事,怎樣避免未知的天災人禍,更讓我有緣結識了師父這樣充滿智慧的人。不管怎樣刁鑽的問題,師父總會用佛法一針見血的找到問題存在的根本,然後快速的解決。
  • 佛門風範 重慶華巖寺行腳朝聖古劍山威儀清淨
    其實,這是重慶華巖寺的行腳朝聖隊伍。2013年4月17日上午八點半,為期七天的重慶華巖寺朝聖綦江古劍山行腳活動正式開始。在大雄寶殿舉行簡短禮佛儀式後,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率四眾弟子五十餘人走上街頭,向此行的目的地古劍山方向出發。於是,就出現了被重慶市民好奇圍觀的一幕。行腳是佛教古風,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