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300首一共有31首五言絕句,王維有5首作品入選,是詩人中最多的。這其中有表達情感的《相思》,有表達離別的《山中送別》,有表達故鄉之思的《雜詩》,當然也少不了最能代表他詩作風格的、對山林景色描繪的那些經典之作。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首古詩就是唐代王維的《鹿柴》,年少的時候曾經接觸過,可以說是我們所接觸到的他山水詩的第一篇作品。但是年少的我們並不懂得其中的通假字,看上去非常簡單,但很多人一讀就錯。
首先來看題目,寫的是「柴」,但是讀上去要讀成柴(zhài)。柴在這裡是一個通假字,「柴」同「寨」,表示柵欄。鹿柴在這裡指的是地名。
同時在第三句當中的「景」,也是一個通假字,返景(yǐng)同「返影」,太陽將落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
王維筆下對山有非常絕美的描繪,而且最喜歡的就是用「空山」。這首古詩是這樣,我們非常熟悉的《山居秋暝》也是如此,「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又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同樣寫的是空山,同樣塑造的就是空山不見人極致的境界。
王維在山中修佛,體會最深切的應該就是這種靜。心靜才能修佛,靜心才能養性。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寺院都建在遠離鬧市的深山之中的重要原因。
王維這首古詩的意開篇也是在努力塑造安靜的境界。不見人,但是這能聽得到人的聲音。其實,就如同「鳥鳴山更幽」一般,用人的聲音更加襯託出空山的寂靜。
人都說王維的詩歌詩中有畫,那麼後兩句確實體現出了王維作為一個畫家對色彩的敏感。「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深林返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寫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見陽光。這兩句詩歌所體現出的畫面之美,其實也在進一步凸顯出此地的寂靜和與世隔絕。
王維的山水詩向來都是如此,唯有最真切的味道,唯有最真切細緻地描繪,才能凸顯出其中的經典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