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山水詩五絕,兩個字讀音和平常不太一樣

2020-12-16 老張侃詩詞

唐詩300首一共有31首五言絕句,王維有5首作品入選,是詩人中最多的。這其中有表達情感的《相思》,有表達離別的《山中送別》,有表達故鄉之思的《雜詩》,當然也少不了最能代表他詩作風格的、對山林景色描繪的那些經典之作。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首古詩就是唐代王維的《鹿柴》,年少的時候曾經接觸過,可以說是我們所接觸到的他山水詩的第一篇作品。但是年少的我們並不懂得其中的通假字,看上去非常簡單,但很多人一讀就錯。

首先來看題目,寫的是「柴」,但是讀上去要讀成柴(zhài)。柴在這裡是一個通假字,「柴」同「寨」,表示柵欄。鹿柴在這裡指的是地名。

同時在第三句當中的「景」,也是一個通假字,返景(yǐng)同「返影」,太陽將落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

王維筆下對山有非常絕美的描繪,而且最喜歡的就是用「空山」。這首古詩是這樣,我們非常熟悉的《山居秋暝》也是如此,「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又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同樣寫的是空山,同樣塑造的就是空山不見人極致的境界。

王維在山中修佛,體會最深切的應該就是這種靜。心靜才能修佛,靜心才能養性。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寺院都建在遠離鬧市的深山之中的重要原因。

王維這首古詩的意開篇也是在努力塑造安靜的境界。不見人,但是這能聽得到人的聲音。其實,就如同「鳥鳴山更幽」一般,用人的聲音更加襯託出空山的寂靜。

人都說王維的詩歌詩中有畫,那麼後兩句確實體現出了王維作為一個畫家對色彩的敏感。「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深林返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寫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見陽光。這兩句詩歌所體現出的畫面之美,其實也在進一步凸顯出此地的寂靜和與世隔絕。

王維的山水詩向來都是如此,唯有最真切的味道,唯有最真切細緻地描繪,才能凸顯出其中的經典之味。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中最優美的一首詩,被後人稱為「五絕第一」
    在唐代浩如煙海的詩歌中,清代的蘅塘退士編著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經過反覆篩選,最終選取了三百餘首唐詩,流傳千古。今天,我們來看看《唐詩三百首》中「五言絕句第一」是誰的代表作。這位詩人在整個唐代詩壇,尤其是盛唐時期,與「李白」、「杜甫」並稱為「盛唐三大詩人」,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人尊稱他為「詩佛」。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在《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當中,我們賞析了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元稹、王建等人的10篇詩詞,今天我們要繼續賞析杜甫、賈島、柳宗元、白居易、李白、劉長卿和裴迪的10首詩詞。請大家持續關注。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由清代孫洙也就是蘅塘退士所編輯,完成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唐詩三百首首》務實編制,篇幅適中,通俗易懂,所以成為了至今唐詩最流行的版本,是清代之後孩童學詩最成功的啟蒙教材,人們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唐詩三百首》。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王維在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詩,卻和他的禪理、佛學格格不入
    我們之前對王維的了解都是從那些經典的山水詩作開始的。「詩中有畫」是蘇軾對他唐詩最高的評價。今天的我們看來評價非常的確切。王維詩作通常只有寥寥數語,就能夠把活的山水展現在我們眼前;只有寥寥數語,卻能夠把說不盡的禪理融匯在其中,帶給我們今天獨特的感悟。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大家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或者翻語文課本的時候,讀到的第一首詩是哪一首嗎?懵懵懂懂的少年時代,走進陌生的校園,見陌生的小朋友,學習世界上早已存在的陌生的知識和規則。第一次接觸到詩歌這種東西,應該是會在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吧。
  • 《唐詩三百首》裡的這首詩,俗裡俗氣,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今天要給大家講多的詩同樣是一首五言絕句,表面看來俗裡俗氣,卻被譽為「一字難改」,還入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名為《新嫁娘詞》,作者是中唐詩人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王建出身貧寒,早年曾投身軍旅,寫過一些邊塞題材的詩歌,但他最出名的還是宮怨詩和樂府詩。他曾寫過上百首宮詞,以白描的手法揭露了宮廷生活的黑暗,抒發了宮女們幽居深宮的苦悶怨恨之情,後世評價「《宮詞》凡百首,天下傳播。
  • 唐詩三百首最「思無邪」的五絕,20字小喜劇,包含多少思婦之悲劇
    「思無邪」是孔子給《詩經》的評語,所謂「哀而不傷,樂而不淫」。在古典詩詞當中,寫到思婦的詩篇很多。尤其是在那個到處都需要徵夫的時代,家中只留下思婦思念遠方的丈夫。她們的喜怒哀樂就成為了詩人們描寫的內容,給我們展開了她們的日常生活。
  • 千古山水詩:秀美我大好河山,從古美到今
    山水詩,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在一首山水詩中,並非山和水都得同時出現,有的只寫山景,有的卻以水景為主。但不論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經過詩人知性介入或情緒幹擾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須保持耳目所及之本來面目。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杜甫的詩,多寫身世之愁,家國之恨,語多悽苦,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少數欣喜歡快之作的代表。清代浦起龍稱,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通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一年級語文,為什麼課本裡這首詩裡的字和以前不一樣?家長有迷惑
    這首五言詩短小精煉,讀起來琅琅上口,描繪出陽春三月,詩人在鄉間野外看到的怡麗春光和迷人的風物,表達出詩人的閒適和享受生活的樂觀態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詩中每一句裡面都有一個量詞,新穎有變化。不過,有一位家長迷惑不解:孩子在上小學之前,教給孩子背過同樣的詩,詩的內容是這樣的:一望二三裡,煙村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同樣一首詩,為什麼課外讀本的內容和課本裡的內容不一樣?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孟浩然有十四首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排在唐代詩人的第五位,僅次於李杜、王維和李商隱,這固然和唐三百選錄以短詩優先有關,但是卻也能側面說明孟詩的影響力。而這十四首詩也確實都是佳作,幾乎每首詩都有千古名句常為人吟誦,那麼,那首詩才稱得上是孟浩然的代表詩作呢?
  • 懂得不用看了,從李白王維韋應物的三首詩,說說五古與五律的區別
    但是是人作詩,要貴曲不貴直。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一旦使用的古體句式,而且不是可以救拗的句式,整首詩都是古體詩。因此這首詩也被歸類於《唐詩三百首》中五言古詩中。
  • 中華故事第六十一集|《唐詩三百首》:溫柔敦厚的詩教
    歡迎關注「嚴鼎中學語文」微信公眾號《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五絕的寫法及語言風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這個例子是古時詩話經常說的,看單句沒有任何意義,挑不出彩來,然而整篇卻感情真摯,回味無窮。有人推這首五絕為唐詩五絕之冠。這首詩基本靠整體構思,像一個小故事娓娓道來,雖然短小,卻一波三折。如果僅看頭尾,則似乎一點聯繫沒有,四句渾然不可缺,構成一個完美的表述。這種形式對作者的創意提出了最高要求。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所以對於摩詰居士王維來說,或許會因為爭風吃醋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但卻無法拒絕孟浩然這個朋友,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好兄弟也是李白的死黨。那當這兩位山水詩頂級詩人成了好兄弟,會擦出怎樣詩意的友誼之花呢?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1.
  • 《唐詩三百首》沒有「詩鬼」李賀的詩?且看《南園》第五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唐詩三百首》由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結合唐詩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代表作彙編而成,其體裁和題材非常廣泛,包括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社會生活等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詩了全貌,能夠幫助讀者體會唐詩的深層內涵。
  • 範閒殿前一連背了三百首詩,為什麼登高能排到第一?
    於是,範閒為了表明自己並非抄襲他老師的詩句,當即在殿前一背詩詞三百首。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最後以一句"我醉欲眠卿且去"醉倒殿中。 全場朝臣無不為之震動,開口誣陷他的莊墨韓更是氣怒攻心,羞憤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