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若是我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生的氣幾乎都是來源於孩子的"拖延症"。
比如說,孩子晚上不願意睡覺,早上起床的時候,必須依靠父母叫好多遍才慢慢吞吞地起床。此時,父母辛苦地做完早餐,看到孩子這幅不自覺、懶散的模樣,很難不發火。
再比如,孩子放學回到家,吃飯的時候慢吞吞,吃完飯還得看一會兒動畫片,父母讓孩子將動畫片給關了,孩子遲遲不肯移動,寫作業的時候,效率更是低的一匹。大部分時候,非得要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才能夠完成作業。
更多時候,孩子的磨蹭是分情況的。例如,父母讓孩子出去玩耍的時候,孩子的磨蹭病就完全治好了。讓孩子回家學習、關掉電視的時候,孩子的磨蹭病又完全顯示出來了。
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這些瞬間,往往都要一遍遍地告訴自己,"這是我親生的!我一定要再有耐心一點!"
那些優秀的人必定都是高效的人,孩子的拖延磨蹭會讓孩子慢慢地遠離優秀的標準。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拖拉磨蹭呢?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有一種特定的性格特點,了解孩子相關的性格特點,孩子才能夠徹底遠離拖拉。
DISC行為模式的定義及特點
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和未來的希望,父母的首要責任就是教育好孩子。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老人家這樣總結教育。眾所周知,"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找出孩子的性格特點,父母再進行對症下藥,才能幫助孩子徹底遠離拖拉磨蹭。而DISC行為模式最能夠體現出孩子的行為特點,父母可以利用DISC行為模式,對孩子有更好的了解。
那麼,什麼是DISC行為模式?DISC是指四個非常典型的行為風格因子,根據任務導向還是人際導向,直接還是間接,把人的行為風格劃分為D、I、S、C四種類型。
1、Dominance 支配型(The Director 老闆型) 指揮者
2、Influence 影響型(TheInteract 互動型) 社交者
3、 Steadiness 穩健型(The Supporter 支持型):支持者
4、Compliance 謹慎型(The Corrector 修正型):思考者
DISC 取自這四個英文單詞的首位字母,即是"DISC",它是一種人類行為的語言。
孩子擁有不同的行為風格因子,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1、D型人直接、步調快、獨斷,即外向型人格
2、I型人講關係、以人為主、愛助人,即感性型人格
3、S型人間接、保守、步調慢,即內向型人格
4、C型人獨立、以事為主、喜支配,即理性型人格
DISC行為模式磨蹭的原因
當父母了解了什麼是DISC行為模式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每一種行為模式背後磨蹭的原因。
D型:不自由D型的孩子是外向型人格,他們直接,活潑開朗、自信有主見,不愛背約束。如果父母經常約束他們的行為,或者是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活動空間,那麼孩子就很容易表現出拖延磨蹭的一面。
孩子不喜歡被命令,敢於反抗權威。就比如說,父母和孩子決定周末一起去美術館,結果父母臨時有事不得不提前離開。此時,孩子便會表現出父母不喜歡的一面。
因為孩子已經認定了自己周末要來看美術展,這個決定不會輕易改變。所以,孩子會又哭又鬧,希望以此來達到自身的要求。
I型:缺乏自控力I型的孩子是感性型人格,他們樂於助人、積極主動、喜歡表現。所以,這種類型的孩子的人緣往往是不錯的。但是,缺乏耐心和自控力也是他們最明顯的缺點。
他們的自控力不高,很容易因為外界一絲變化而分散自身的注意力。沒有人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孩子的自控力就更差了,效率也會很低。
比如說,孩子一個人待在房間裡寫作業,桌子旁邊放著一隻玩具熊,孩子很有可能先玩一會兒玩具再寫作業。寫作業的時候,孩子也會因為腦海中不時蹦出來的想法而停下學習的過程。甚至是天上有一隻飛機飛過,孩子也要停下筆,看看天空才行。
S型:沒有目標S型的孩子是內向型人格,他們在做事情時會顯得比較保守、步調比較慢,他們內向羞澀,是父母最喜歡的懂事的乖乖孩子。他們會在意身邊人的感受,往往多是選擇放棄自己的原本意願,他們不想讓其他人失望。
雖然孩子很懂事,但是他們還是存在著拖延、磨蹭的缺點,原因是他們容易沒有目標。因為孩子總是順從別人,所以孩子很難去思考自己究竟要幹什麼。如果孩子不能思考出這個問題,那麼孩子就很容易表現出磨蹭的一面。
C型:害怕失敗這一類孩子是理性型人格,在做事情時,孩子比較細心謹慎,並且習慣於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孩子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他們會過分在意自己當前做的這件事情的結果,他們害怕失敗,所以他們避免了一切的開始。
過分追求完美也是他們身上特有的一個特點。結果,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他們會變得過分謹慎,甚至思考自己能夠成功的機率是多少。他們很少去做沒有百分之百成功率的事情,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總是在思考,卻很少付諸於行動。
了解孩子天性,拯救孩子「拖延症」
對於每一種不同人格的孩子,父母應該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才對。
以下是針對不同性格類型的孩子的方法:
D型:給予孩子掌控權和選擇權上文提到了,孩子拖延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夠自由,但是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樂觀自信、富有主見的優點。
應對D型孩子,父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掌握權和選擇權,不要什麼事情都提前為孩子做好規劃,也要嘗試著讓孩子去做做規劃。
若是孩子能夠自己做規劃,孩子一定能夠調動自身的積極性,並且更加高效地完成自己為自己做出的規劃。
I型:多多讚美,花更多時間教授孩子I型孩子是感性型人格,他們缺乏一定的自控力,但是他們又非常善於樂於助人。同樣道理,父母也可以利用這一點,多多讚美孩子。因為,對於一個感性的孩子來說,讚美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信。
另外一方面,I型孩子還帶有一定的表現欲。為了滿足孩子的展現欲,父母還要多給孩子表現自我的機會。比如定時提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多問問孩子學會了什麼東西。
S型:多鼓勵陪伴,給孩子找一個同伴S型孩子的標籤是"支持者"、"內向者",也就是父母最喜愛的懂事的孩子。因為孩子經常會去迎合他人的想法,所以孩子很少會注意自己在想些什麼,自己應該怎麼做。
這時,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經常開口,勇於表達自己的觀念。父母也可以給孩子找一個高效率、有獨立思想的同伴,讓孩子與這個同伴一同學習思考。通過同齡孩子的鼓勵,我相信孩子會更加願意去開口。
C型: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教會孩子分步落實C型的孩子過分追求完美,過分謹慎,過分注意大局。父母要幫助孩子將重心放在行動上,而不是思考上面。不要讓孩子成為"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面對C型孩子,父母不要先讓孩子把完整事情全部弄懂、全部搞清楚,而是要做到分步落實。孩子可以先有一個整體的計劃,規劃好剛開始的計劃,然後開始分布實施執行。
隨著計劃的進展,後面的計劃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再適當地調整或者制定。此外,父母還要留給孩子足夠多的的時間,並且相信孩子能夠很好地完成計劃的內容。
為了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必須要先知道孩子的性格和行為模式,再根據相應情況去做實際的調整。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地遠離有炎症,走向高效。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