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栩栩寶貝
臍帶繞頸,想必大家對這個名詞都比較熟悉,胎兒臍帶的正常長度一般為 30~100 cm,平均 55 cm。那麼,臍帶除了纏繞胎兒頸部外,它還可以纏繞胎兒的其他部位,比如四肢、軀幹。然而臍帶繞頸是胎兒出現最多見的一種,約佔纏繞胎兒部位中的90%左右。臍帶繞頸,顧名思義,它是指臍帶圍繞胎兒頸部,其中以繞頸 1 周者比較多見,繞頸 3 周以上比較罕見。臍帶繞頸3周以上,可能會給胎兒健康造成影響。
通常孕媽媽做B超檢查時,發現B超單上報告中描述有以下幾種中的其中之一,比如:頸部皮膚可見 U 型壓跡、頸部皮膚可見 W 型壓跡、頸部皮膚可見鋸齒狀壓跡。這是什麼意思呢?第一時間會問醫生,臨床醫生可根據B超報告單上的提示得知胎兒臍帶繞頸的圈數,醫生可能會和你解釋,U型壓跡提示臍帶繞頸一周,比較常見,注意胎動就好,W型壓跡提示臍帶繞頸2周,注意胎動,必要時結合胎心監測和吸氧,鋸齒狀壓跡提示臍帶繞頸3周或3周以上,這個比較危險,密切觀察胎動,按需吸氧及胎心監測。
某日,我看到一則新聞,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位懷孕已是足月的準媽媽,胎位不正,為臀位,當時做B超檢查提示臍帶繞頸3周半,醫生建議她立馬辦住院做剖宮產手術。沒想到該孕婦的婆婆不同意,由於過於相信迷信,剖宮產想要挑選良辰吉日再來做。回家幾天後該孕婦感到胎動異常,緊接著腹部疼痛,連忙趕到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宮口已經開始開了,寶寶的一隻腳都伸出來了,這時婆婆才同意做剖腹產手術。手術時醫生發現寶寶臍帶已經繞頸5周,全身發紫,命懸一線,危急時刻,醫生們奮力緊急搶救,最後母子轉危為安。
看到這種例子,不禁讓人毛骨悚然,迷信差點害死人了,臍帶繞頸3周半了還敢耽擱,幸虧醫生及時搶救,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為什麼容易出現臍帶繞頸呢?這主要跟子宮空間大、胎兒過小、臍帶過長、羊水過多、胎動頻繁有關。臍帶繞頸1周最為常見,一般繞頸一周,比較鬆弛不影響順產。纏繞較鬆弛的話一般也不會給胎兒造成危險,孕媽媽發現臍帶繞頸也不必過分擔心,有時寶寶在宮內活動後可自行繞出來,過段時間複查超聲時可能就沒有臍帶繞頸了。但如果出現臍帶繞頸的過緊、圈數3周以上就很危險了,會造成胎兒供血不足,宮內缺氧、甚至胎兒宮內死亡的風險。
雖然臍帶繞頸是非常常見,但也要看繞頸圈數及鬆緊程度,應聽從醫生建議。胎兒缺氧早期會突然出現頻繁的胎動,晚期會出現胎動減少甚至消失,所以孕婦通過自行數胎動來判斷胎兒安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應該每天進行及記錄胎動次數。
胎兒出現臍帶繞頸孕媽媽應注意護理:孕7個月以上的孕媽媽建議左側臥位,可增加子宮胎盤的血流灌注,有利給胎兒輸送氧氣,每天勤數胎動,一般12 小時大於 30次為正常,每小時小於 3 次或大於5次可能胎兒出現缺氧現象,應需就醫吸氧、監測胎心,孕媽媽孕周大於32周則需要結合胎心監護。按需來做,吸氧一般一次半小時,如果出現臍帶繞頸圈數過多且過緊,必要時,建議聽從醫生建議提前終止妊娠。
所以,孕期母子安全第一,生命可貴,緊急情況必須聽從醫生建議,杜絕一切迷信行為!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