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盡譏諷無人認可,死後12年被證實

2020-12-15 騰訊網

幾何中,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兩條直線被稱作平行線。平行線是幾何中重要的概念,說到它,就不得不說一說歐氏幾何。歐幾裡得是古希臘的一位著名數學家,在公元前三世紀,他將人們公認的一些幾何知識作為定義和公理(公設)。在這個基礎上研究圖形的性質,推導出一系列定理,組成演繹體系。

又寫出《幾何原本》,歐氏幾何就此誕生,其中有五條公理。最後一條就是著名的平行公設,也被稱作是第五公設、平行公理,它的存在為平行線不能相交提供了理論保障。然而平行公設跟其他公設不同,其說的是:如果一直線和兩直線相交,且所構成的兩個同旁內角之和小於兩直角,那麼,把這兩直線延長,它們一定在那兩內角的一側相交。

數學家們認為它無論在語句的長度,又或者是內容上,看起來都不像是一個公設。不過他們不懷疑這個命題的真實性,只是認為它像是個可以證明的定理,許多的幾何學家便希望通過其他公理來對它進行證明,由此數學界掀起了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平行線爭論。這些年的時間中,無數科學家投入了無數的精力,嘗試了各種可能的方法,都失敗了。

一直到19世紀,一位數學家表示:平行線可以相交。數學界由此再次掀起一場風波,因為當時來說這是顛覆常識的,所以人們對這位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的數學家,進行了批判和攻擊。一直到他死亡,他的理論都沒有得到認可,無奈的是他就是那種死後徹底揚名的人物。這位數學家去世的十二年後,其理論被證實,獨立於歐氏幾何的另一種幾何體系出現。

這位數學家名叫尼古拉斯·伊萬諾維奇·羅巴切夫斯基,說起來他的一生,也實在是坎坷。1792年(壬子年)12月1日,羅巴切夫斯基出生,俄羅斯人。他從小就十分聰明,尤其是數學方面,熱愛且精通。出於優異的成績,1807年,他考入喀山大學。四年後拿了物理數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在學校工作,從教授助理一步一步走到教授的位置。

作為一名熱愛這個行業的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也走上了先輩們走過的路,他對平行線的理論是從1815年開始的。一開始也是順著前人的思路來,試圖給出一些證明,同樣失敗了。漸漸的他意識到,前人和自己的證明都是錯誤的,那是否根本就不存在第五公設證明呢?不得不說,羅巴切夫斯基是個創新形人才,畢竟這條代表的是傳統的權威。

他敢於對權威提出相反的想法,已經是很不簡單了,而他還將終身奉獻在了這條路上。不過正是沿著這條全新的探索途徑,在試證第五公設不可證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嶄新的幾何世界。其過程為,先對第五公設加以否定,然後用這個否定命題跟其他公理公設組成新的公理系統,由此展開邏輯推演。推演的時候,他得到了一連串古怪的、非常不合乎常理的命題。

可經過審查又發現,它們之間沒有任何邏輯矛盾,換做其他人可能還要鬱悶好久。但羅巴切夫斯基有著遠見的卓識,他大膽斷言,這個在結果中不存在任何矛盾的新公理系統可以構成一種新的幾何。其邏輯完整性和嚴密性,能跟歐幾裡得幾何相媲美,它的存在也是對第五公設不可證性的邏輯證明。

當時羅巴切夫斯基並沒有找到新幾何在現實界的原型,或者是類似物,便稱其為想像幾何。而這,便是後來影響現代自然科學和數學發展的——非歐幾何。非歐幾何是人類認識史上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偉大成果,它的成立帶來了近百年數學的巨大進步,可遺憾的是,非歐幾何的重要創始人羅巴切夫斯基卻為此飽嘗艱辛。

1826年2月23日,羅巴切夫斯基帶著激動的心情出現在喀山大學物理數學系的學術會議上,宣讀了他的第一篇關於非歐幾何的論文:《幾何學原理及平行線定理嚴格證明的摘要》。如今一般認為,這篇論文的宣告,意味著非歐幾何的誕生。傳統總是對新鮮事物,或者說顛覆傳統的事物帶有敵對性,非歐幾何在當時恰好是這麼一個異類。

不少數學造詣較深的數學家都參加了這次會議,比如說西蒙諾夫,這些人在當時數學界都頗有威望。在此之前他們都認為羅巴切夫斯基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數學家,對其報以眾望,可聽到羅巴切夫斯基的話後卻進行了反對。他們認為這樣古怪的語言,怎麼會出自一個頭腦清楚、治學嚴謹的數學教授之口?

於是一個重大發現的現世,面臨的是滿場的冷漠,沒有人願意公開評論。會後,西蒙諾夫、古普費爾和博拉斯曼組成鑑定小組,來對羅巴切夫斯基的論文鑑定。他們遲遲不肯出書面意見,又因否認態度,導致文稿都丟了。羅巴切夫斯基沒有灰心,繼續出稿自己的論文,當時他已經是校長。由此論文才有機會,由喀山大學發表,無奈的是依然沒有人理解他。

部分人保持「寬容」,部分人就沒那麼文明了,奧斯特羅格拉茨基率先對羅巴切夫斯基公開指責和攻擊。不僅對新幾何思想進行歪曲和貶低,甚至上升到了羅巴切夫斯基本人,認為他作為校長錯誤連篇。羅巴切夫斯基想反駁,卻被雜誌給扣下了,他只能默默忍受人們的詆毀。當時的環境究竟是什麼樣呢?

用英國著名數學家莫爾甘的一句話就能看出,他說:我認為,任何時候也不會存在與歐幾裡得幾何本質上不同的另外一種幾何。這是當時數學界的普遍態度,到最後,非歐幾何的另一名發現者高斯也不願再支持羅巴切夫斯。這位高斯比羅巴切夫斯基要早產生非歐幾何思想的萌芽,可他怕影響自己的尊嚴和榮譽,所以只是將成果寫在了日記裡和朋友的書信中。

然而事實上的,頗有威望的他如果能站出來說一句,羅巴切夫斯基的壓力會小很多。可惜他畏懼了,在重大壓力下,羅巴切夫斯基不得不在1846年辭去工作。人民教育部藉此免去了他所有的職務,這是違背他本人意見的,他也因此在精神上遭受重大的打擊。又恰好遇上心愛的大兒子病逝,也就更加傷感,身體愈加衰弱。

1856年2月12日,在苦悶的環境下,羅巴切夫斯基帶著抑鬱離世。出於其地位依然在,喀山大學師生為他舉辦了追悼會,卻閉口不提非歐幾何。歷史是公允的,十二年後,義大利數學家貝特拉米證明非歐幾何可以在歐氏空間的曲面上實現,也就是說歐氏幾何不矛盾,非歐幾何就不矛盾。

羅巴切夫斯基的名聲得以恢復,喀山大學為他樹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數學家雕塑,令人感動的是他在逆境下堅持。

相關焦點

  • 俄國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盡嘲諷,不料死後12年被證實
    在俄國曾經有這樣一位數學大神,但是這位數學大神在生前如同梵谷一樣,他所提出來的學問並沒有受到很多人的肯定,但是到死了之後卻聲名遠揚。而這位來自俄國的數學大神曾經提出了一個理論,稱平行線可以相交。但是直到這位數學大神去世,也一直沒有被人所認可。但是在12年後,這個數學理論卻陸續被證實了。
  • 他是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得到世界認可
    「兩條平行線不可能相交」是許多痴男怨女在愛而不得時說出的話,在數學幾何中,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而平行線的性質來源於歐氏幾何的平行公理。
  • 平行線可相交?俄國數學家這觀點不被認可,死後12年才被證實!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執著的科學家,他一生都在挑戰權威,那怕後面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他也始終鍥而不捨,這個人就是俄國著名的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我們都學過這個定理,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和第三條直線相交,假如其中一側的兩個內角之和小於兩直角,則該兩條直線肯定在一側相交。這也就是歐幾裡得的第五公裡,但是當時的羅巴切夫斯基無法證明這個功利的正確性,所以他開始對這一公認的權威公裡提出了挑戰,開始了他對平行線理論的而研究。
  • 他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到嘲諷遭質疑,不料去世後12年被證實
    幾何中,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兩條直線被稱作平行線。平行線是幾何中重要的概念,說到它,就不得不說一說歐氏幾何。歐幾裡得是古希臘的一位著名數學家,在公元前三世紀,他將人們公認的一些幾何知識作為定義和公理(公設)。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相交」,卻受盡嘲諷,結果死後12年被證實
    本來這個觀點似乎已被人認為是數學基本常識了,然而俄國卻曾有人提出了「平行線可相交」的論斷。一開始,所有人把他當成了另類,直到他死了都沒人信,不過在其離開人世的第12年,人們終於證實了他的理論。公元前3世紀,希臘人歐幾裡得總結出了一套幾何理論,並進行了加工總結,直接推出了《幾何原本》這個專業著作。
  • 數學天才堅持「平行線可以相交」,生前受盡嘲諷,去世12年被證實
    數學天才堅持「平行線可以相交」,生前受盡嘲諷,去世12年後被證實。人家都說,真理是永遠存在的,如果還沒有被證實,那麼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而在真理的驗證過程中,其實有很多人可能成了犧牲者。而在數學界,「平行線是不會相交的」的理論深入人心。比如說我們上學的時候,學到的理論是平行線永遠都是平行的,它們永遠都不可能相交。幾何中,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在當年,其實很多數學界都是堅持這個理論的。
  • 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被恥笑一生,死後12年被證實
    而今天要講的正是這樣一位倔強的天才,他不屈服於數學界公認的定論,非要在一次演講中,向世人公布這一言論。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很顯然,他被群嘲了,直到他去世,也依舊沒有人相信他。被恥笑一生,死後12年被證實。當他逝世後十二年,終於這一理論被證實了。平行線可以相交?
  • 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平行線能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被證實
    在Euclideanspace之中,在同一個平面上面的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我們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應該也都學過平行線的定義——就是在平面之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而我們自己在紙上畫一畫,也能很明顯的看出來,兩條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呢?
  • 俄國一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至死仍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也正是自己的工作的原因,他開始著手研究平行線理論,當時歐幾裡得第五公設的內容非常的有名,不斷地被人們引用和學習,人們都認為是真理,對這個內容是深信不疑,從未有過質疑的聲音。可就在羅巴切夫斯基學習了平行線理論之後,他不管如何證明都無法去證實第五公設的正確性,剛開始他還以為是自己本身的問題,但是無數次之後他就開始懷疑這個公設的權威性,並且想著用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 平行線可以相交!俄國數學家刷新人們的認知,死後才被認可
    我們在學習數學的時候,知道平行線是不會相交的,但是平行線不相交,只是在同一平面中才會成立,而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平行線是不一定平行的。這個理論在很早以前被俄國的數學家提出,但是直到他死後,這個理論才被人們接受。
  • 俄國數學家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受盡質疑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從古至今,不少數學家提出的思想都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貢獻。譬如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不少建築拔地而起。然而,在一些數學家的成就背後,免不了失敗和被質疑,有一位俄國的數學奇才,他提出的「平行線可以相交」就被不少人質疑,在輿論中他12年都未成功認證自己的觀點,最終鬱鬱而終。
  • 俄國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被人嘲諷多年,死後12年被證實
    兩條平行線的相交,就是這種魅力的最好詮釋了。早在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裡,就有構造的幾何學,而後人也正是在對歐式幾何的平行公理進行進行推斷總結後,得出了「平行線的性質」。而後來的數學家也不斷地豐富著平行線的定義,不過最根本的一點還是一直沒變,那就是平行線就是兩條永遠不會相交的直線。
  • 國外數學家稱:「平行線可相交」,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面對這種對尋常人而言十分刁鑽的難題,這位數學奇才卻勇敢地進行了探索,可惜他到死都未被認可。令人嘆息的是,有些人生前無法獲得肯定,死後人們才明白他所做出的是貢獻,所以12年後他的這一理論才被證實。15歲上大學的天才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平行線無論如何都是無法相交的,如果相交了,那還能叫平行線嗎?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 」,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以至於我局限性的定義了平行線在任何情況下,永遠都不可能相交,並且還堅定不移的相信了這個奇葩的拐點。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嗎?不,不是的!其實,平行線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交的。在很早之前,俄國有一個數學家就曾經提出了平行線可以相交的觀點,雖然這一觀點的提出並沒有被認可,甚至直到他去世也沒有被認可,但是在他去世的12年後,這個觀點被學者證實,被世人認可。
  • 國外數學奇才稱:「平行線可相交」,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面對這種對尋常人而言十分刁鑽的難題,這位數學奇才卻勇敢地進行了探索,可惜他到死都未被認可。令人嘆息的是,有些人生前無法獲得肯定,死後人們才明白他所做出的是貢獻,所以12年後他的這一理論才被證實。 15歲上大學的天才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平行線無論如何都是無法相交的,如果相交了,那還能叫平行線嗎?
  • 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相交」理論,遭到同行嘲笑,死後12年被證實
    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告訴我們「平行線是無法相交的」,這一觀點也曾備受爭議,同時也有數學家提出「平行線能夠相交」的理論觀點,甚至還得到證實,當年提出這一觀點時,還曾遭到數學界同行的嘲笑,到底是什麼情況?
  • 憋屈的數學家,他提出平行線可相交遭嘲諷離世,卻在死後被證明
    俄羅斯數學家天才羅巴切夫斯基,在他30歲的時候曾經證明了平行線能相交,不但沒受到尊重,反而在當時成了笑話,很多數學家對他嘲諷不已,最終這位年輕的數學天才無法承受語言暴力,在眾人的一片謾罵聲中抑鬱而亡,搞笑的是,在他去世12年之後,非歐幾何的提出再一次證明了他的觀點的正確性,他也被人們稱為非歐幾何的早期發現者之一
  • 俄國數學奇才稱「平行線能相交」,因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當時的主流理論並不認可這個觀點,認為這個觀點是不可能的,並對他進行了嘲諷,這位數學家也只能含恨而終,但沒想到,12年後出現了反轉。很久之前,他就開始研究平行線理論,歐幾裡得在公元前3世紀,編寫出數學巨作《幾何原本》,這本書裡面提出五個公設和五個公理。長久的研究下,前面幾個都已經被破解了,只剩下第五個公設,沒有人可以證實它是否正確。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的確,我們從小就知道兩條平行線不會相交。歐幾裡得,凡是初中畢業的人,估計都對他不陌生,我們學的幾何,就是他的研究成果。歐幾裡得,約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間的人,古希臘人,數學家,被稱為「幾何之父」,他的成果收錄在《幾何原本》裡,這就是歐式幾何。
  • 他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盡嘲諷鬱鬱而終,結果死後12年被證實
    通過此直線外的任何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之平行。」這是蘇格蘭數學家約翰·普萊費爾提出的普萊費爾定理,那麼兩條平行線是否能夠相交呢?普萊費爾並沒有給出答案。而他的依據,則是來自於古代大師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第五條公式:「如果一條線段與兩條直線相交,在某一側的內角和小於兩直角和,那麼這兩條直線在不斷延伸後,會在內角和小於兩直角和的一側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