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得到世界認可

2020-12-15 騰訊網

「兩條平行線不可能相交」是許多痴男怨女在愛而不得時說出的話,在數學幾何中,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而平行線的性質來源於歐氏幾何的平行公理。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提出平行公理後,無數的數學家前僕後繼的研究且想證明歐幾裡得第五公設,俄國數學家尼古拉斯·伊萬諾維奇·羅巴切夫斯基是其中的研究者之一,他的父親也曾想要證明平行公理,但以失敗告終。

羅巴切夫斯基出生於1792年12月,14歲就考入了喀山大學,18歲拿到了物理數學碩士學位,無疑是個數學天才,但他也沒有證明出平行公理,不過在研究過程中,他發現以前所有證明都沒有逃過循環論證。

於是羅巴切夫斯基決定不證明平行公理的存在,而是證明其不存在,我們今天在學習數學時將這一辦法叫「反證法」,不過當時很少有數學家會這麼想,基本都想要證明其存在,然後絞盡腦汁想上許多年。

羅巴切夫斯基先是假設:「過直線外一點,可以作無數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只要這一假設不成立,那麼也就證明了平行公理的存在,不過羅巴切夫斯基在推算過程中並沒能否定這個假設,並且還打開數學世界裡的另一扇大門,即非歐幾裡得幾何學,當時羅巴切夫斯將其稱為「想像幾何」。

1826年2月23日,羅巴切夫斯將自己的發現在喀山大學物理數學系學術會議上發表了出來,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銳角一邊的垂線可以和另一邊不相交」等觀點,不過羅巴切夫斯的發現並沒有引起數學家們的重視,反而遭遇了冷漠和反對。

後來羅巴切夫斯的論文文稿還被系學術委員會搞丟了,但羅巴切夫斯並沒有放棄,1929年,羅巴切夫斯撰寫了論文《幾何學原理》,對之前的發現做了更多的補充,卻依然沒有引起重視。

1832年,羅巴切夫斯的論文被送到了彼得堡科學院審評,由著名數學家奧斯特羅格拉茨基院士作評定,然而這麼一個具有權威性的人非但沒有理解羅巴切夫斯基的新幾何思想,還對羅巴切夫斯基做出了公開的指責和攻擊,對新幾何思想進行歪曲和貶低。

可想而知,羅巴切夫斯遭到了來自各方的謾罵和排擠,陷入孤立無援中,其實當時也有另一位數學家約翰·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發現了非歐幾何,但高斯害怕受到攻擊,因此並沒有支持羅巴切夫斯。

1856年,羅巴切夫斯在孤獨和苦悶中去世了,在其去世12年後,義大利數學家貝特拉米發表了一篇著名論文《非歐幾何解釋的嘗試》,證明非歐幾何可以在歐氏空間的曲面上實現,羅巴切夫斯的新幾何思想最終得到了世界認可。

相關焦點

  • 他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盡譏諷無人認可,死後12年被證實
    幾何中,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兩條直線被稱作平行線。平行線是幾何中重要的概念,說到它,就不得不說一說歐氏幾何。歐幾裡得是古希臘的一位著名數學家,在公元前三世紀,他將人們公認的一些幾何知識作為定義和公理(公設)。在這個基礎上研究圖形的性質,推導出一系列定理,組成演繹體系。
  • 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平行線能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被證實
    那麼,我們能想像到平行線若是相交的情況嗎?在一般人看來,這根本就是沒有意義的事情。而在18世紀,大多數的數學家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在1826年的俄羅斯,一位俄國數學家歸羅巴切夫斯基卻在喀山上發表了一篇古怪至極的演講。他在一個十分嚴肅的學術討論會議上,提出了幾個十分聳人聽聞的定理。
  • 俄國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盡嘲諷,不料死後12年被證實
    其實中國歷史上研究數學的著名人物雖然也有幾位,但是人數不多。和國外一些知名的數學家相比,可能顯得要少一些。因為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比較偏向於實用性,所以和農業生產聯繫不大的數學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看重的程度不是很高。在俄國曾經有這樣一位數學大神,但是這位數學大神在生前如同梵谷一樣,他所提出來的學問並沒有受到很多人的肯定,但是到死了之後卻聲名遠揚。
  • 憋屈的數學家,他提出平行線可相交遭嘲諷離世,卻在死後被證明
    俄羅斯數學家天才羅巴切夫斯基,在他30歲的時候曾經證明了平行線能相交,不但沒受到尊重,反而在當時成了笑話,很多數學家對他嘲諷不已,最終這位年輕的數學天才無法承受語言暴力,在眾人的一片謾罵聲中抑鬱而亡,搞笑的是,在他去世12年之後,非歐幾何的提出再一次證明了他的觀點的正確性,他也被人們稱為非歐幾何的早期發現者之一
  • 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被恥笑一生,死後12年被證實
    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很顯然,他被群嘲了,直到他去世,也依舊沒有人相信他。被恥笑一生,死後12年被證實。當他逝世後十二年,終於這一理論被證實了。平行線可以相交?數學天才被恥笑一生,死後理論被證實。那麼,他究竟是誰呢?
  • 他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到嘲諷遭質疑,不料去世後12年被證實
    幾何中,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兩條直線被稱作平行線。平行線是幾何中重要的概念,說到它,就不得不說一說歐氏幾何。歐幾裡得是古希臘的一位著名數學家,在公元前三世紀,他將人們公認的一些幾何知識作為定義和公理(公設)。
  • 國外數學奇才稱:「平行線可相交」,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面對這種對尋常人而言十分刁鑽的難題,這位數學奇才卻勇敢地進行了探索,可惜他到死都未被認可。令人嘆息的是,有些人生前無法獲得肯定,死後人們才明白他所做出的是貢獻,所以12年後他的這一理論才被證實。 15歲上大學的天才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平行線無論如何都是無法相交的,如果相交了,那還能叫平行線嗎?
  • 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相交」理論,遭到同行嘲笑,死後12年被證實
    人類研究數學已經有千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然還有許多新的發現,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數學也是如此,很多常用的數學理論都是經過無數次的驗證後才得出的,在此期間也曾有過質疑,但最終還是在爭議中順利存活下來。
  • 俄國數學天才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眾人質疑,去世12年才被證實
    我們所熟悉的油畫家梵谷,生活落魄,英年早逝,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卻在去世之後直至今日都成為藝術的代名詞,;作家梭羅經典作品《瓦爾登湖》生前無人願意出版,不被世人所接受,死後才成為不朽經典;就連我國家喻戶曉,至今推崇的孔子也是死後才被稱「聖」的。今天我們文中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位,俄國天才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他所提出的「平行線可相交」生前遭到質疑,離世12年後才終於被證實。
  • 國外數學家稱:「平行線可相交」,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面對這種對尋常人而言十分刁鑽的難題,這位數學奇才卻勇敢地進行了探索,可惜他到死都未被認可。令人嘆息的是,有些人生前無法獲得肯定,死後人們才明白他所做出的是貢獻,所以12年後他的這一理論才被證實。15歲上大學的天才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平行線無論如何都是無法相交的,如果相交了,那還能叫平行線嗎?
  • 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笑鬱鬱而終,12年後證明是對的
    他對這個公設也很感興趣,但就在研究平行線理論時,他發現第5公設的證明怎麼都沒法成立,羅巴切夫斯基沒有像其他數學家一樣沮喪放棄,而是大膽假設:可能第5公設本來就無法被證明。他運用了反證法,首先否認了這一公設,然後隨著這一邏輯進行推演,最終發現了「非歐幾何」(也叫雙曲幾何)。
  • 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笑鬱鬱而終,12年後證明是對的
    數學研究什麼?一是數,二是形,而形的數學就是幾何學,幾何學有一門分科叫「歐幾裡得幾何」,有時它單指我們都很熟悉的平面幾何。歐幾裡得是一個古希臘數學家,他被譽為「幾何之父」,在數學界擁有絕對地位。奈何從3世紀到19世紀初,近1600年的時間裡失敗的數學家簡直數不勝數,直到羅巴切夫斯基出現。羅巴切夫斯基是俄國數學家,出生於1792年。他對這個公設也很感興趣,但就在研究平行線理論時,他發現第5公設的證明怎麼都沒法成立,羅巴切夫斯基沒有像其他數學家一樣沮喪放棄,而是大膽假設:可能第5公設本來就無法被證明。
  •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人所共知,兩條平行的直線是絕對不可能相交的,而第五公設的存在讓其成為可能。
  • 俄國數學天才:「平行線可以相交」,引科學界質疑,12年後被證實
    在我們小學學習數學的時候,平行線應該是非常早就接觸的概念了,大家都知道,平行線是永遠不會相交的——正因為如此它才叫「平行線」。至於這個定理的出處,相傳是由歐幾裡得在《幾何原本》當中提出來的。按照歐洲人的歷史記載,歐幾裡得是生活在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間的人。
  • 俄國天才數學家,提出三條平行線可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結局反轉
    但是在非歐幾何和黎曼空間理念當中,平行線在無窮遠卻可以相交,平行線相交給了愛因斯坦很大的靈感,而奠定非歐幾何 和黎曼空間理論的人,也是最早提出平行線相交的人,叫尼古拉斯·伊萬諾維奇
  • 平行線可以相交!俄國數學家刷新人們的認知,死後才被認可
    我們在學習數學的時候,知道平行線是不會相交的,但是平行線不相交,只是在同一平面中才會成立,而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平行線是不一定平行的。這個理論在很早以前被俄國的數學家提出,但是直到他死後,這個理論才被人們接受。
  • 平行的兩條線可以相交?看他揭秘真實世界!
    從小就學習了不少數學知識的人都一致認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一定等於180度;兩條平行不相交的線不可能會相交。
  • 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卻遭質疑鬱鬱而終,誰知12年後卻被證實
    通過此直線外的任何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之平行。」這個定理讓我們知道了直線與平行線之間的關係,而提出這個理論的就是約翰·普萊費爾,一個來自蘇格蘭的數學家。 他叫羅巴切夫斯基,出生於1792年,他在數學領域裡有著驚人的天賦,在別的孩子都還在懵懵懂懂的上中學時,他已經邁入了大學,開始了科研生活。
  •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人所共知,兩條平行的直線是絕對不可能相交的,而第五公設的存在讓其成為可能。1829年,Lobachevsky重新編寫了《幾何原理》的副本。在1832年,他請求被送往權威機構進行審查,但他再次被嘲諷。Lobachevsky就這樣在一個一直受到質疑的社會中倖存下來,他的身體狀況不如從前,病得很重,最終失明了。1856年2月12日,Lobachevsky懷著遺憾辭世。
  • 俄國一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至死仍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開啟幾何世界的大門羅巴切夫斯基1792年出生於俄國一個貧困的家庭,他從小就非常的聰明,對數學充滿了很濃的興趣,並於1807年進入了喀山大學學習,在那裡主攻數學和物理,慢慢地向自己的理想邁進,後來於1811年就獲得了物理數學碩士學位,在取得碩士學位之後他就選擇了留校工作,從剛開始的教授助理一步步成為了常任教授,最後還擔任了喀山學區的副督學一直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