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鳥是一種群居性極強的動物,它們喜歡成群結隊地睡覺,通常由成千上萬隻鳥組成一個隊伍。但當這些火烈鳥開始互相搏擊時,整個鳥群並不會立即開始它們的求偶儀式。
火烈鳥會成群表演,由幾十到幾百隻組成,火烈鳥的求偶表演通常以「頭旗」開始,當火烈鳥張開它們的頭並前後移動自己的身體時,它們會大聲地叫,似乎是向被求偶者呼喚。然後,這些舞者伸長脖子,移動翅膀,在被稱為「翼禮」的動作中展示它們黑色的飛行羽毛。火烈鳥低下頭,翹起尾巴,讓黑色的飛羽飛上天空。這就是火烈鳥壯觀的求偶儀式。
火烈鳥有時會從較大的群體中分離出來,形成一個較小的群體開始交配。這在一年中會發生好幾次,這種同步的交配行為模式對火烈鳥的繁衍成功至關重要,它們通常不會有困難得到交配對象。
有時人們會觀察到火烈鳥與其它很多夥伴配對,築巢是火烈鳥繁殖的重要部分。雄火烈鳥和雌火烈鳥都很努力地在蛋生下來之前築好了窩,這就需要用嘴把泥運到它們的窩邊。火烈鳥也會用棍棒、石頭、羽毛和其它它們可以製造的原材料來築巢。火烈鳥也會搭一個土堆,保證了蛋的安全,讓蛋不會受到空氣流動和強烈能量的影響。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火烈鳥是如何選擇它們的交配伴侶的,甚至就我記憶所及,火烈鳥的求偶表演是否重要,科學界也沒有對任何一種火烈鳥的擇偶行為進行過專門的研究。火烈鳥羽毛的顏色可能是擇偶的主要資本,火烈鳥會利用化妝來吸引配偶。
據《水地球》雜誌報導,火烈鳥是一夫一妻制。一旦它們交配,它們就傾向於和最初的交配伴侶在一起。根據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的說法,火烈鳥夫妻可以用成堆的泥土做窩,可以一次移動一個蛋。當火烈鳥六歲左右時,它們就願意結對行動,也可以配對,進行一種求偶儀式來得到它們的另一半。
火烈鳥有很強的結對關係,儘管在更大的群體中,火烈鳥有時會轉移群體,可能是因為有更多的朋友可以自由決定。人們發現,下雨時,火烈鳥通常會發生交配行為。這是因為降雨有助於它們為巢穴獲取材料來源,有助於改變食物供應。所以當乾旱發生時,火烈鳥就不太可能去求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