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教師的不是不尊重的行為,而是價值體系的崩塌

2020-08-28 念念不楚

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一直以來倍受關注。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如同在放大鏡下一樣,稍有不慎,就曝光了。

有的是關於愛的傳遞,有的則是充斥著傷害與遺憾。

近日一位教師,因不滿學生給班主任送花沒給自己送花,而對學生破口大罵。事情發生後,相關部門很快做出處理決定。

然而,事情卻不可能隨著處理決定的出臺而結束。首先,學生受到的傷害不可避免,如果後期不加以疏導,這種傷害將很可能伴隨孩子終身,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其次,相關教師的職業生涯毋庸置疑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很可能對其的日常生活也將產生不利的影響。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位教師很大程度已經「毀掉」了。

從表面看,這次的衝突是由一束鮮花引發;但實際上,這束鮮花只是一個導火索,它只是引爆了這個「情緒炸彈」而已。

這位教師此次的突然爆發,以這樣毫無理智的方式呈現,本身就不正常。這個「情緒的負能量球」已經被壓到極限,而這束鮮花成為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什麼「滋養」了負情緒,造就了「情緒炸彈」?


是不尊重。

是社會對教師的不尊重,形成了教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這種敏感而又尷尬的關係,又如醫患關係一樣緊張。

社會沒有給予教師應有的社會地位和與之匹配的尊重,導致教師自身也慢慢變得不尊重自己,常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區別對待學生。

而社會之所以沒有給予教師尊重,問題的根本,還是在人上。

武俠小說裡有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如今,有人的地方就有衝突。

衝突的大小,取決於價值觀被侵襲的程度。在經濟越發達的地方,人們的價值觀被侵襲的越厲害、越徹底,不管你願不願意,它像土地沙漠化一樣不可阻擋。

物慾橫流的世界,人們的價值觀已經被扭曲為「錢與權」。唯錢論、唯權論,就像是皇帝穿著的新衣,招搖過市。沒有人說,但彼此都心知肚明。

在學校這個小世界中,折射出來的唯錢論、唯權論更加的清晰,也更加的令人痛心。


學校本是一片淨土,教師就像園丁一樣養育祖國的花朵。然而,由於價值觀的扭曲,教學變得不再純粹為了傳道授業解惑,裹挾著更多的私心與利己。在每一個行為之初,總會先衡量自己的得失。為了私利,心開始一點一點偏移,當累積到一定程度,心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就不受控制,做出一些令人痛心的事情。

解決這個衝突的唯一關鍵,還是在人。

從思想上重新塑造,就像武俠小說裡,將武功廢掉,重頭開始,才能練就絕世武功。人們也應該徹底打碎以往的認知,才能有機會重新塑造正確地價值觀。

然而,說易行難。

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成的,它可能需要一代或者幾代人的努力。

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一些身邊的事情做起。

第一, 作為家長,公正客觀的看待每一位教師,給予充分的不分多寡的尊重;

第二, 作為家長,引導孩子公平的熱愛每一位教師,懂得感恩每一位教師的付出;

第三, 作為家長,堅決杜絕將社會上的不良習氣引入到校園,比如送禮,尤其是帶著學生給教師送禮;

第四, 作為家長,堅決拒絕多花幾十萬「買學位」;

第五, 作為教師,時時自省,不忘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人設崩塌」的傳播學解讀
    人們進行的藝術生產目的已經不再是追求審美價值的藝術品了,也不再是去創造具有獨特個性的藝術品了,而是像工業條件下生產出來的產品一樣,通過不斷的改進生產技術,最終目的就是追求最大的利潤[1]。 法蘭克福學派所批判的標準化、娛樂化的文化弊端,同樣適用於今天無處不在的文化現象。看似人設是給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個性表達,其實這只是一種商業模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 盧曉中、謝靜 | 大學教師榮譽制度與榮譽體系芻議
    (圖片來源自網絡)第三,教師榮譽感是責任感的標識。師德情感體驗的標準來自於良心,來自於那個無所他侍、自我確定,存在於心中的善。故教師榮譽感體驗的關鍵不是外在的人恥、人榮,而是基於教師本人對職業道義的認同、對職業責任的承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這種基於內心良知的榮譽感,標識了教師對教育職責的履行情況。
  • 教師越來越不被尊重的背後:為什麼我們要尊重教師?
    猶太人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神聖的職業,因此,每個孩子要像尊重上帝那樣尊重教師。當他們在窗外看見程頤老師在屋子裡邊坐著睡著了的時候,不忍心打擾,於是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著他們的老師醒來。不久,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但是楊時和遊酢並沒有走,而是堅持在雪中站立等待,直到程頤醒來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深了。
  • 摧毀一個人的,不是愚蠢,而是麻木
    不是,是麻木,更能摧毀人的麻木,影片中悉心教導責任心卻不強的男主,沒有理想肆意妄為的問題學生,構成了一部名為超脫實則沉重的電影。學生們對這位新來的老師並沒有表示應有的尊重,依舊是我行我素,天不管地不靈。男主並沒有太在意,他巧妙化解了諸多學生的刁難,獨特的教學方法獲得了老師的好感的學生的青睞。當他閉目趴在鐵絲網上,意外的會有學生打招呼,在課上由於幫胖女孩出氣而獲得了青睞。
  • 在我的記憶中我送過,為的不是被照顧,而是尊重
    但在我的記憶中,我給老師送過禮,我所在的班級也一同集資給老師送過禮,為的不是被照顧,而是在教師節當天感謝老師的付出,表達對老師的尊重與敬愛。老師有工資,學生交學費,教育學生固然是老師的職責,但受教育者仍需感恩,情的交融讓職責的光環更加神聖與柔和一些反對教師節給老師送禮的人,往往是基於老師的工作職責,老師獲取工資理應教育學生,而學生繳納學費,自然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老師的教育,二者之間互不虧欠,也就不需要贈送禮物之類的情感行為,進行額外的感情交流
  • 教師節不是「送禮節」,學生感恩老師,最珍貴的禮物是理解和尊重
    有些學生家長,一到教師節,就想方設法給老師送禮,這是不對的。教育部早就規定「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各個省市也一直強調,要把廉潔奉公當成教師職業道德的體現,但是很多父母和老師,還是不吸取教訓,總是抱著僥倖心理。
  • 教師職業行為準則解讀:對教師傳播文化、奉獻社會等提出要求
    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尊重老師。老師要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各種需要,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才能有的放矢的施教;教師要保護學生,使他們不受到社會不良行為和影響的侵害。第三,教師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 打壓式教育:摧毀的不是孩子的自信,而是和世界對抗的勇氣
    經常打壓孩子的自信心,總讓他們學習別人家的孩子,也許你摧毀的不是孩子的自信,而是他和這個世界對抗的勇氣。人的能力不是光培養,嚴格教育就能被改變的。在成長過程中「習得」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父母摧毀的不是孩子的自信
  • 專家解讀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守住教書育人的底線
    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尊重老師。老師要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各種需要,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才能有的放矢的施教;教師要保護學生,使他們不受到社會不良行為和影響的侵害。第三,教師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作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 鍾南山:教師照亮了別人,但另一方面不是毀滅 而是體現自身價值
    9月10日是教師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分享會「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鍾南山我看這句話只有一半是對的教師照亮了別人,但另一方面不是毀滅而是體現自身價值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談及這次戰「疫」,鍾南山感慨:「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是有一股精神有這股精神什麼都壓不垮
  • 父母以下幾種行為,可能正在摧毀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感到「丟臉」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逐漸成熟時,面對父母的有些行為則會摧毀其自尊心,讓他覺得丟臉,恨不得一副誰也不認識誰的模樣。閨蜜說「前幾天兒子粗心,忘記帶語文課本了,幸好自己發現及時,便給孩子送去了學校,在課間時就叫了一聲兒子的小名:「喜寶」,誰知道,回來就跟我冷戰,主動求和也不搭理。」幸孕姐在閨蜜的請求下,找了孩子談談,原來,就因為閨蜜的這一聲「喜寶」,全班同學都在旁邊調侃他,感覺自己十分丟臉。而且,從那以後班裡的小夥伴都開始不叫他大名了,「喜寶」這個名字就成了他的代號。
  • 炒房第一危害:破壞社會價值觀體系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也表示看不懂中國樓市,並對未來經濟表示憂慮。或許他憂慮的是經濟。事實上,比經濟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社會價值觀體系炒房對社會所有體系都會有相應的破壞,首先被破壞的是「社會價值觀體系」。什麼是社會價值觀體系?
  • 董奇:中國特色教育體系的價值自覺與價值追求
    這就需要我們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價值追求,著重解決好優質公共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解決好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以及區域內部教育不平衡問題;把提升教育質量作為價值責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開放的國際競爭環境,迫切要求我們樹立中國特色教育體系的價值自覺,進一步明確我國教育的時代價值定位。
  • 陳金釗 | 體系思維及體系解釋的四重境界
    尊重法律、持法達變的理由在於:雖然教義學法學強調法律教義,重視概念、規範的定義作用,但教義學法學不等於概念法學,更不等於法條主義。目前一些人對規範法學的認識還不到位,僅把法律教義理解成法律文義,所運用方法主要是文義解釋。這種把法律理解成制定法,而對制定法僅盯住法律條文的思維,沒有從法源或司法執法的角度確定法律的意義。立法是通過廢立改等向社會輸入法律規範,明確法律的意義之所指。
  • 英美日等國,教師不太受尊重
    【環球時報駐英國、日本、美國特約記者 孫微 紀雙城 孫秀萍 侯健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種思維在全球並不是共識。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援引一份調查研究顯示,教師行業在許多國家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 為什麼教師越來越不被人尊重?教師懂得奉獻,應該得到尊重
    目前10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作為教師的我實在不願意看到這樣一個現實:從整體而言,現在的教師的確越來越得不到尊重。
  • 房廣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人權意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是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豐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精華。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展示了立場、觀點與方法的科學性,它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又展示了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實踐性和現實性,它所規定的意識形態是歷史的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永恆」的。
  • 構建以人為本的幼兒園教師管理體系
    追溯其發展歷史,創建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體系是取得成績和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時代的發展,幼教的改革,社會的進步,對每個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戰,呼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師。因此我們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幼兒園管理體系中把教師看作是最重要的資源,在思想上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在行為上採用柔性管理的方法,注重營造健康正確的用人方法,積極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努力培養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工作能力,取得了可喜成績。本文結合我園實際就如何構建以人為本的幼兒園教師管理體系問題作初步探討。  一.
  • 鍾南山談教師精神:老師像蠟燭但不是毀滅自己,而是體現自身價值
    提起「老師像蠟燭」的比喻,鍾南山說:「常聽說教師像一根蠟燭,一輩子照亮別人,『毀滅』自己。我看這句話只有一半是對的。教師照亮了別人,但另一方面不是毀滅,而是體現自身價值。社會和集體因你的存在而美好,這才叫有意義。」 致敬老師!
  • 為什麼教師越來越不被人尊重?
    從整體而言,現在的教師的確越來越得不到尊重。教師越來越得不到尊重受傷的不僅僅是教師,還有學生,還有教育,還有我們的未來。為此,我深感憂慮。我想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對原因的探討或許是改變這一切的開始,本文就嘗試探究這一點。師道尊嚴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