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投票了嗎?
善治小區,為成都市司法局點個讚!
成都市城鎮居民小區治理優秀案例展示
參與方式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點讚頁面
點讚規則:
1、活動時間為2020年11月30日10:00至12月6日23:59。每個IP每天可點讚10次;每天可為同一個案例最多點讚10次。
2、點讚人數眾多,提交可能需要一定時間,請耐心等候,若失敗請刷新頁面。
3、本次點讚活動由中共成都市委組織部、中共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住建局聯合主辦,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執行,主辦方未委託任何單位、公司、個人進行網絡投票、統計等相關工作。為保證網絡點讚的公開、公平、公正,禁止任何集體或人採用任何程序進行刷票,以後臺真實數據為準。
4、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活動主辦方及四川日報社、川觀新聞所有。
劃重點!
每人每天可為同一案例點讚10次
截止時間12月6日
大家積極參與哦!
拓展閱讀
成都市司法局創新實施「一標四調」工程
近年來,成都市通過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建立「一社區(村)一律師」制度、設立社區(村)法律之家(法律服務室)等,對促進成都市全面依法治市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面臨新時期市域社會治理的新要求,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想要的給不了、急需的反應慢、辦事不方便、主體較單一」等痛點難點,成為制約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均衡化發展的短板。為適應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發展要求,增強小區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獲得感,成都市司法局依託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進一步延伸公共法律服務觸角,以群眾集中居住的小區為基本服務單元,緊緊瞄準基層法律服務的標準、平臺、產品、速度、導向五個維度,創新實施「一標四調」工程,努力為群眾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新場景新體驗。
治理經驗
一、確定實施標準,建立小區法律服務指標體系
制定並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名義印發《成都市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對小區法律服務建設作出了綱領性規劃,為小區法律服務的組織保障、經費保障、隊伍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創新制定《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發展指標體系》,包含9項一級指標、24項二級指標和31項三級指標,並將實施步驟分為「基本工作標準」和「高質量標準」兩個階段,精確導航「一標四調」工程,做到任務清晰、責任落實,服務質量可量化可評估。
二、調優服務平臺,優化小區法律服務工作格局
研發應用「成都司法通(PLS)」,面向小區群眾提供法律諮詢、辦事服務、查詢查驗三大類12項服務,社區法律顧問亮明身份為小區群眾提供電話或視頻端法律諮詢,群眾可以24小時在線預約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公證辦理,還可以模擬法院判決,下載常用法律文書,核實律師身份,查詢企業徵信等,該平臺運行4個月以來,群眾掃碼關注已突破50萬,為群眾提供在線法律服務12萬件次;建成「社區法律之家」3000餘個,均衡的點位分布使得小區群眾在15分鐘內就可獲得便利的公共法律服務,同時在人流量大、工作力量相對薄弱的小區,探索設立「24小時自助法律服務室」,推廣應用「公共法律服務自助機」,有效提升基層法律服務能力。
三、調整產品結構,促進小區法律服務供需平衡
制定並公布小區法律服務產品清單,群眾實現「點單式」服務,提升小區法律服務的針對性和便捷性;公證處組建「公證到家」共產黨員服務隊,為當事人提供24小時響應和城市小區1小時上門服務,今年共上門為當事人辦理各類公證6000餘件;豐富小區法治文化產品,推廣成華區「長天路法治文化+小區」、青羊區「同德社區書香法治文化建設」等工作經驗,促進法律服務機構通過公益、志願服務等形式,積極參與小區法治文化項目建設,推動法治文化融入城鎮居民小區建設,全市共建成各類法治文化設施6000餘處,實現法治文化抬頭可見。
四、調快處置速度,提升小區法律服務工作效能
調快「12348」響應速度,創新推進「線上+線下同步接處」機制,採取工單方式為小區群眾提供「面對面」法律服務,並開展同步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調快矛盾糾紛化解速度,推行「人民調解一體化」工作模式,通過一體化平臺統一受理人民調解案件,將糾紛指派給對口部門或專業性調解組織調解,對包括物業糾紛在內的矛盾糾紛實現「精準化」調解;調快法律援助受理速度,修訂《成都市法律援助條例》,以地方性法規形式明確申請法律援助實行「承諾制」,對經濟困難群眾採取告知承諾的方式申請法律援助,破解了「群眾出證明難」的問題,同時,創新實施法律援助「全域通辦」制度,有效解決了異地不能申請的問題。
五、調節績效導向,促進小區法律服務社會參與
制定公共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管理辦法,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志願者和志願者組織實現規範化運行,孵化和發展了一批法律服務志願者組織,如,雙流區成立「法律服務志願者協會」,為各城鎮居民小區提供各種形式的志願法律服務活動,成為當地基層依法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導「法律服務校地合作」,建設校地合作示範項目10個,建立各類學研基地,既為在校師生基層實習、課題調研提供陣地,又充實了基層依法治理的自治主體。
(請上下滑動閱讀↑)
成效看變
一、群眾對法律服務的獲得感顯著增強
「一標四調」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健全了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打造出城鎮居民小區全新的法律服務新場景,點單式服務、一站式法律援助、24小時預約服務、身邊的法律顧問、自助式服務、上門式公證服務、線上+線下式「12348」服務、一體化人民調解等新場景新體驗贏得了群眾好評。2020年,全市共計提供法律諮詢28.2萬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4萬件,開展人民調解7.3萬件,提供律師服務2.3萬人次,辦理公證15萬件。
二、城鎮居民小區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社區法律服務觸角延伸到居民小區促進了小區多元共治,推動了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城鎮居民小區依法治理,豐富了城鎮居民小區社會治理的路徑和方式,降低了社會運行成本,多項工作經驗被全國全省肯定和推廣。司法部唐一軍部長來川調研期間,對成都市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觸角延伸的創新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法律援助「全域通辦」做法在全國推廣。人民調解「一體化」「自助法律服務平臺」等做法被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廳予以肯定推廣。
三、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得到了鞏固提升
通過夯實小區公共法律服務,為幹部群眾提供有效的法律指導,進一步樹立起法律權威、強化了群眾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2020年全市城鎮居民小區通過人民調解方式化解矛盾糾紛2.8萬餘件,佔全市人民調解案件38.3%;社區法律顧問、「12348」平臺、「成都司法通」已成為小區群眾獲取法律信息的主渠道;創建22個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更好地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請上下滑動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