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四調」工程,構建城鎮居民小區法律服務新場景

2020-12-04 法治成都

今天你投票了嗎?

善治小區,為成都市司法局點個讚!

成都市城鎮居民小區治理優秀案例展示

參與方式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點讚頁面

點讚規則:

1、活動時間為2020年11月30日10:00至12月6日23:59。每個IP每天可點讚10次;每天可為同一個案例最多點讚10次。

2、點讚人數眾多,提交可能需要一定時間,請耐心等候,若失敗請刷新頁面。

3、本次點讚活動由中共成都市委組織部、中共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住建局聯合主辦,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執行,主辦方未委託任何單位、公司、個人進行網絡投票、統計等相關工作。為保證網絡點讚的公開、公平、公正,禁止任何集體或人採用任何程序進行刷票,以後臺真實數據為準。

4、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活動主辦方及四川日報社、川觀新聞所有。

劃重點!

每人每天可為同一案例點讚10次

截止時間12月6日

大家積極參與哦!

拓展閱讀

成都市司法局創新實施「一標四調」工程

構建城鎮居民小區法律服務新場景

近年來,成都市通過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建立「一社區(村)一律師」制度、設立社區(村)法律之家(法律服務室)等,對促進成都市全面依法治市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面臨新時期市域社會治理的新要求,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想要的給不了、急需的反應慢、辦事不方便、主體較單一」等痛點難點,成為制約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均衡化發展的短板。為適應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發展要求,增強小區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獲得感,成都市司法局依託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進一步延伸公共法律服務觸角,以群眾集中居住的小區為基本服務單元,緊緊瞄準基層法律服務的標準、平臺、產品、速度、導向五個維度,創新實施「一標四調」工程,努力為群眾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新場景新體驗。

治理經驗

一、確定實施標準,建立小區法律服務指標體系

制定並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名義印發《成都市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對小區法律服務建設作出了綱領性規劃,為小區法律服務的組織保障、經費保障、隊伍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創新制定《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發展指標體系》,包含9項一級指標、24項二級指標和31項三級指標,並將實施步驟分為「基本工作標準」和「高質量標準」兩個階段,精確導航「一標四調」工程,做到任務清晰、責任落實,服務質量可量化可評估。

二、調優服務平臺,優化小區法律服務工作格局

研發應用「成都司法通(PLS)」,面向小區群眾提供法律諮詢、辦事服務、查詢查驗三大類12項服務,社區法律顧問亮明身份為小區群眾提供電話或視頻端法律諮詢,群眾可以24小時在線預約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公證辦理,還可以模擬法院判決,下載常用法律文書,核實律師身份,查詢企業徵信等,該平臺運行4個月以來,群眾掃碼關注已突破50萬,為群眾提供在線法律服務12萬件次;建成「社區法律之家」3000餘個,均衡的點位分布使得小區群眾在15分鐘內就可獲得便利的公共法律服務,同時在人流量大、工作力量相對薄弱的小區,探索設立「24小時自助法律服務室」,推廣應用「公共法律服務自助機」,有效提升基層法律服務能力。

三、調整產品結構,促進小區法律服務供需平衡

制定並公布小區法律服務產品清單,群眾實現「點單式」服務,提升小區法律服務的針對性和便捷性;公證處組建「公證到家」共產黨員服務隊,為當事人提供24小時響應和城市小區1小時上門服務,今年共上門為當事人辦理各類公證6000餘件;豐富小區法治文化產品,推廣成華區「長天路法治文化+小區」、青羊區「同德社區書香法治文化建設」等工作經驗,促進法律服務機構通過公益、志願服務等形式,積極參與小區法治文化項目建設,推動法治文化融入城鎮居民小區建設,全市共建成各類法治文化設施6000餘處,實現法治文化抬頭可見。

四、調快處置速度,提升小區法律服務工作效能

調快「12348」響應速度,創新推進「線上+線下同步接處」機制,採取工單方式為小區群眾提供「面對面」法律服務,並開展同步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調快矛盾糾紛化解速度,推行「人民調解一體化」工作模式,通過一體化平臺統一受理人民調解案件,將糾紛指派給對口部門或專業性調解組織調解,對包括物業糾紛在內的矛盾糾紛實現「精準化」調解;調快法律援助受理速度,修訂《成都市法律援助條例》,以地方性法規形式明確申請法律援助實行「承諾制」,對經濟困難群眾採取告知承諾的方式申請法律援助,破解了「群眾出證明難」的問題,同時,創新實施法律援助「全域通辦」制度,有效解決了異地不能申請的問題。

五、調節績效導向,促進小區法律服務社會參與

制定公共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管理辦法,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志願者和志願者組織實現規範化運行,孵化和發展了一批法律服務志願者組織,如,雙流區成立「法律服務志願者協會」,為各城鎮居民小區提供各種形式的志願法律服務活動,成為當地基層依法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導「法律服務校地合作」,建設校地合作示範項目10個,建立各類學研基地,既為在校師生基層實習、課題調研提供陣地,又充實了基層依法治理的自治主體。

(請上下滑動閱讀↑)

成效看變

一、群眾對法律服務的獲得感顯著增強

「一標四調」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健全了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打造出城鎮居民小區全新的法律服務新場景,點單式服務、一站式法律援助、24小時預約服務、身邊的法律顧問、自助式服務、上門式公證服務、線上+線下式「12348」服務、一體化人民調解等新場景新體驗贏得了群眾好評。2020年,全市共計提供法律諮詢28.2萬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4萬件,開展人民調解7.3萬件,提供律師服務2.3萬人次,辦理公證15萬件。

二、城鎮居民小區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社區法律服務觸角延伸到居民小區促進了小區多元共治,推動了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城鎮居民小區依法治理,豐富了城鎮居民小區社會治理的路徑和方式,降低了社會運行成本,多項工作經驗被全國全省肯定和推廣。司法部唐一軍部長來川調研期間,對成都市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觸角延伸的創新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法律援助「全域通辦」做法在全國推廣。人民調解「一體化」「自助法律服務平臺」等做法被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廳予以肯定推廣。

三、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得到了鞏固提升

通過夯實小區公共法律服務,為幹部群眾提供有效的法律指導,進一步樹立起法律權威、強化了群眾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2020年全市城鎮居民小區通過人民調解方式化解矛盾糾紛2.8萬餘件,佔全市人民調解案件38.3%;社區法律顧問、「12348」平臺、「成都司法通」已成為小區群眾獲取法律信息的主渠道;創建22個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更好地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請上下滑動閱讀↑)

-----

-----

相關焦點

  • 懷柔區廟城鎮「菜單式」服務解居民訴求
    原標題:懷柔區廟城鎮「菜單式」服務解居民訴求   近日,懷柔區廟城鎮政府收到一封來自麗湖嘉園18號樓全體居民的感謝信,感謝鎮政府、濱河社區服務站逐步解決了他們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的各類問題。麗湖嘉園18號樓這個昔日管理混亂、環境髒亂的無物管小區,如今乾淨整潔、環境優美、鄰裡和諧。
  • 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城市更新和發展方式轉型——專訪中國城市...
    原來一些城市的老舊小區改造只涉及市政管網、節能保溫、建築修繕等一些基本內容,而現在對空間環境、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居住社區的完整性、小區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內容需要政府、居民、社會資本共同投入,在改善民生的同時,還可以帶動投資、拉動內需。所以我認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民生工程,其在惠及民生的同時,還能產生一定的外部效應,有利於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和城市轉型發展。
  • 雲南:老舊小區改出居民大幸福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老舊小區一期改造項目練江南苑小區,居民自發組織了一場文藝表演,感謝老舊小區改造給大家帶來的實惠。「改造前小區髒亂差,下水道、溝道經常阻塞,現在換上了新管子,鋪上了海綿地板、柏油路,還種上了花草樹木,安裝了健身器材,環境好,我們心情也好。」小區居民楊存英喜於言表。
  • 構建新發展格局 激活小城鎮功能
    在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的諸多適應現代化生活的小城鎮,多半是與這一現象緊密相連的。人們選擇在人口密度較低、生態條件更好的小城鎮定居,是為了享受更優質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化解與大城市病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這是小城鎮發展的逆城市化理論。  我國的小城鎮發展狀況則與這一理論不甚符合。回溯歷史,在20世紀80年代,小城鎮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的小城鎮出現過繁榮發展的現象。
  • 城鎮居民人均日生活汙水汙染物產生量如何測算
    城鎮居民人均日生活汙水汙染物產生量是生活汙水處理工程設計的重要參數,也是《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中提出的城鎮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這一行業監管新指標統計計算和汙水處理行業效能評估的重要基礎指標。
  • 關於調整丹陽城鎮居民燃氣工程安裝收費標準的通知
    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規範城鎮燃氣工程安裝收費的指導意見》 的通知(蘇發改價格發[2019]901號)要求,經市政府同意,現就 規範我市燃氣工程安裝收費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規範燃氣工程安裝費定義 燃氣工程安裝費是指為保障用戶通氣,相關企業提供建築區 劃紅線內燃氣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等服務面收取 的與工程建設相關的服務費和材料等費用
  • 2020安徽省政協月度協商會—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這說明,已改造小區的居民對於改造內容、施工管理、進度安排、合理規劃等方面還有較高期待。 針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受訪者對黨委政府的工作有哪些期盼?對於這一問題,線上、線下受訪者的意見都主要集中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動居民參與改造」「加強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管」等方面。
  • 廣西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圖)
    南寧市皮鞋廠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資料圖片)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30日訊(通訊員 李遠哲)近日,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全面推進廣西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將通過規範改造範圍和內容、編制專項改造規劃、健全組織實施機制、加大資金籌措和監管等措施,力爭2020年內全區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達1412個,涉及居民住宅約16.87萬套;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2021—2025年期間,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以及部分2001年以後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 福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審批手續簡化啦
    近日,福建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簡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審批手續的通知》,就簡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審批手續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今日視點丨樂山新一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全面啟動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新興起的開發園區、高檔住宅小區成為了城市靚麗的風景,而那些曾經承載著我們記憶的老舊房屋和小區,更顯得破敗而沒落。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要大力進行改造提升,更新水電路氣等配套設施,支持加裝電梯,健全便民市場、便利店、步行街、停車場、無障礙通道等生活服務設施。這充分回應了老百姓們對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呼聲,也讓老舊小區改造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 長安下洋小區構建「社工+隊長+居民」社區力量,共建美好家園
    如今,由亂到治的下洋小區,出租屋居住舒適,鄰裡和諧、秩序井然,而以「群防群治」為特色的下洋經驗也在全鎮得到推廣。由亂到治的背後,是「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長安實踐。實踐中,下洋小區發動普通市民加入志願者,構建「社工+隊長+居民」的社區力量,讓居民在小區秩序建設等方面自管自治,共建美好家園。
  • 「五位一體」共同締造 老舊小區改造一舉多得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惠民生擴內需的重要舉措。2019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山東省為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省。以此為契機,山東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落實「不光好看、關鍵要好住」的改造要求。
  • 通過居民小區時需要注意什麼 居民小區如何做好隔音處理
    現在很多小區的居民對於自己的居住環境是比較重視的,不少的物業在管理小區的時候,也會要求小區環境要相對安靜,所以對於一些車輛在通過小區的時候,都是要規定不能鳴喇叭的。那麼通過居民小區時需要注意什麼?居民小區如何做好隔音處理?下面我們來具體的了解一下相關知識吧。
  • 達川區著力改造老舊小區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在改造前,社區組織召開了二十餘場小區改造專題院壩會、樓棟會、居民議事會等議事機制,問計於民,找「短板」、擺出改造內容。多次組織代表入戶,聽取群眾意見,評議改造項目。在改造過程中,居民根據日常生活需求和小區實際情況,對改造內容進行及時更新和選擇,把政府「大包大攬」徹底轉變為居民「菜單式選擇」改造模式。居民全程參與工程施工的監督,社區建立幸福帳單,及時公示改造資金使用明細。
  • 德州市住建局: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構建美好生活環境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市不斷推進重點民生工程建設和民生難題解決,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小區居民的生活條件繼而不斷改善。      解說:據了解,我市納入2020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任務項目共197個,改造戶數25184戶,改造面積約259.2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7.55億元。
  • 樅陽縣認真謀劃十四五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一是廣泛徵集民意。符合條件的老舊小區,列入計劃改造的項目,首先在屬地政府指導下,採取「專業+民意」的規劃方式,專業設計與居民意願深度融合,按照「一區一策」的辦法,堅持走群眾路線,讓居民全過程參與,「整不整、整治什麼內容,居民說了算;怎麼整、達到什麼效果,聽居民意見」。
  • 合肥城鎮居民全年用電高達29.47億度
    供電部門的專家指出,這一系列數據體現了合肥地區經濟在全國經濟放緩的大趨勢下,增幅也有所減弱;特別是第二產業增長速度減緩較快,這與合肥地區目前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治理,一批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實現轉型發展有著直接聯繫。
  • 瀋陽288個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全部完成
    為5萬個家庭提供公益普惠服務瀋陽288個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全部完成  「由原來的民辦園,變成現在的公辦園,我們的園費從12月6日,渾南一小幼教集團泰榮灣實驗園園長高麗君開心地告訴記者。  來自市教育局的統計:截至11月30日,市教育局承擔的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全部完成,治理總量名列全省第一。治理後的小區配套幼兒園公辦園和民辦普惠園將為全市5萬個家庭提供公益普惠服務,社會效益巨大。
  • 海滄萬科城、國貿新天地獲評物業服務質量五星級小區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黃語晴 圖/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雲)近日,2020年廈門市物業服務質量星級評定結果公布,海滄萬科城、國貿新天地獲評「五星級」小區。記者聚焦萬科物業、萬貿悅城物業創新開展物業服務的舉措,介紹其提升小區綜合治理水平,推動小區共建共治共享的經驗做法。
  • 老舊小區改造不妨讓居民「點菜」
    由於建成年代較早,不少城市裡的老舊小區普遍存在街老、院老、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的「四老一差」問題,降低了居民生活品質。今年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這項民生工程提出了總體要求和具體任務,並列出了明確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