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概況(圖)

2021-01-17 手機鳳凰網

月球是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天體,是距離人類家園--地球最近的天體,也是地球惟一的一個天然衛星。人類從延生之日起就開始了對月亮的觀測,早期人們只能利用肉眼觀測,獲得對月球進行很大程度的推理性的粗淺認識。17世紀望遠鏡的出現,使人們能對月球進行較為細緻的觀察,做出比較詳細的描述。20世紀50年代末,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類開始進行真正意義上對月球近距離的探測,甚至登上月球親臨其境,採集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開展系統的研究,人類對月球的認識和理解發生了質的飛躍。

月球,俗稱「月亮」,它繞地球轉動,同時跟隨地球一起繞太陽公轉。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000公裡,最近為363300公裡,最遠時達405500公裡。月球赤道面與軌道面傾角6.68度,偏心率0.0549;月球軌道面與地球赤道面交角約5度。月球自轉周期與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相同(同步自轉),故總以同一半球對向地球。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為27.322天,即27天7小時43分11.5秒,為一個恆星月。

月球的平均直徑為3476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27%;質量為7.35×1025千克,約為地球質量的1/81;表面積約為3800萬平方千米,是地球表面積的1/14,相當於非洲的面積;體積約為地球體積的1/49;平均密度3.34克/釐米3,比地球的平均密度(5.52克/釐米3)小得多;月球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1/6;月球上的重力場分布並不均勻,月球上特別是月海盆地內有明顯重力異常區(稱為質聚體或質量瘤)。

月球的逃逸速度只有2.38千米/秒,比地球的逃逸速度(11.2千米/秒)小得多,因此從月球上向太空發射太空飛行器比從地球上發射太空飛行器所消耗的能量小得多;月球沒有全球性的偶極磁場,但研究表明,早期的月球曾經有過偶極磁場(對於月球磁場消失的機理目前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

月球表面幾乎沒有大氣,各種太陽輻射直接輻照到月球表面,因此月球表面晝夜溫度變化很大,白天最高溫度可達127攝氏度,夜晚則可降至-183攝氏度,溫差竟達310度,因而是個乾燥、無生命的世界。

月球內部結構可以分為月殼、月幔和月核三個層次。月球的一級構造單元是月陸(又稱月球高地)和月海。月陸是月面上隆起的古老基底,可劃分為許多條近南北向為主的隆起帶。月海呈帶狀分布,一個位於月球正面,近東西向,總長7500公裡;另一個位於月球背面,近南北向而向東突出,延伸5500公裡。在月海和月陸之間往往發育有延伸數面公裡的大斷裂及沿月海邊緣分布的弧形斷裂。斷裂的主要方向為北東-南西和北西-南東向,構成月面的格子構造。

根據月震、電導、磁性及質量瘤等研究,月球內部構造大致分為:(1)表層(0~2千米),是由斜長巖、月海玄武巖、非月海玄武巖等月表巖石的角礫、碎塊與粉塵組成的月壤層。(2)上月殼(2~25千米),由月海玄武巖與非月海玄武巖組成。(3)下月殼(25~65千米),富含斜長石的輝長巖、富鋁玄武巖、斜長蘇長巖等。(4)上月幔和下月幔(65~1000千米),由相當於地球的基性巖、超基性巖(橄欖巖、輝長巖、榴輝巖)組成。(5)月核(大於1000千米),由Fe-Ni-S及榴輝巖物質組成。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著手繪製1:250萬比例尺的全月球地質圖
    新華社長春1月5日電(記者孟含琪)記者從吉林大學了解到,目前我國科學家正加快繪製1:250萬比例尺的全月球地質圖,幫助人類更清晰地認識月球。  2016年12月,來自吉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月球及地質科學領域相關專家在長春召開了「1:250萬月球數字地質圖編研」和「1:250萬月球構造綱要圖編制」實施方案研討會,為繪製月球地質圖和構造綱要圖制定標準。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告訴記者,項目的主要任務是繪製1:250萬的全月球地質圖及分圖。
  • 「月球大使館」敗訴 賣月球土地被判投機倒把(圖)
    當天,他叫賣月球土地的行為被海澱法院判定為投機倒把。本報記者袁烽攝  關注焦點  受人啟發,李捷聲明擁有全部月球,並開始售賣月球土地。但是,在開盤三天後,涉嫌投機倒把,公司財物被工商部門扣留。李捷不服,起訴工商部門。昨天,李捷叫賣月球土地的行為被海澱法院判定為投機倒把。  在別人眼裡,李捷無異於一個瘋子,其行為被視為「鬧劇」、「鑽空子」。
  • 月球背面全景圖 80張照片拼接360°展示月背全貌
    月球背面全景圖 80張照片拼接360°展示月背全貌時間:2019-01-11 2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月球背面全景圖 80張照片拼接360展示月背全貌 月球背面全景圖。
  • 我國科學家著手繪製 1∶250萬比例尺全月球地質圖
    記者從吉林大學了解到,目前我國科學家正加快繪製1∶250萬比例尺的全月球地質圖,幫助人類更清晰地認識月球。  2016年12月,來自吉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月球及地質科學領域相關專家在長春召開了「1∶250萬月球數字地質圖編研」和「1∶250萬月球構造綱要圖編制」實施方案研討會,為繪製月球地質圖和構造綱要圖制定標準。
  • 借力嫦娥三號 美攝影師打造月球360全景圖
    據美國《連線》雜誌1月21日報導,距離上一次人類登陸月球已經過去了將近四十多年了。近日,中國月球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就為大家帶來了多張驚豔眾人的月球地貌的照片。美國攝影師安德魯·波杜夫(Andrew Bodrov)利用嫦娥三號所捕捉到的逾千張照片,組合創造出了這個類似Google街景瀏覽方式的360°全景像互動圖。
  • 嫦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 月球坑窪表面清晰可見!
    嫦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 月球坑窪表面清晰可見!時間:2020-12-04 0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 月球坑窪表面清晰可見! 嫦娥五號登陸月球所拍攝到的月球表面圖 月球表面為什麼看上去灰白的?
  • 美攝影師用嫦娥三號傳圖片製作月球360全景圖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連線》雜誌1月21日報導,距離上一次人類登陸月球已經過去了將近四十多年了。近日,中國月球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就為大家帶來了多張驚豔眾人的月球地貌的照片。資料圖美國攝影師安德魯•波杜夫(Andrew Bodrov)利用嫦娥三號所捕捉到的逾千張照片,組合創造出了這個類似Google街景瀏覽方式的360°全景像互動圖。通過拉伸這個全景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凹凸的地貌,甚至還可以看到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掛在天空中。據悉,「嫦娥三號」是自蘇聯「月神24號」後,第一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探測器。
  • 探索月球的形成史,觀測月球遠端,月相的形成
    月球: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地球上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人類造訪過的唯一天體。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首次登上月球。然而,月球表面有一個非常輕的臨時大氣層,由鈉和鉀組成,能夠不斷地補充太陽風。圖片來源:伽利略任務,噴氣推進實驗室和美國宇航局通過每日天文圖發布多彩的月亮。這張照片是伽利略號宇宙飛船經過月球時拍攝的。它是由三種不同顏色的圖像合成的,用誇張的配色來強調構圖的差異。
  • 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大2.5倍,為什麼月球還圍繞著地球轉?
    一副日食成因圖,剛好可以來形容地月系圍繞太陽公轉過程中相互位置的關係,在這個體系中三者的參數分別為:地球質量:5.965×10^24千克;月球質量:7.349×10^22千克;地月平均距離為:384000KM
  • 潮汐鎖定,地球是怎樣給月球剎車的
    假設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進入軌道時是沒有任何旋轉運動,那麼,它開始繞地球運動時是圖一的方式還是圖二的方式?我認為時圖一方式,因為按愛因斯坦相對論說法,地球周圍的時空是彎曲的,相對衛星而言,是在做直線運動。
  • 世界第一張月球背面全景圖來了!「午休」結束的玉兔二號開工啦
    著陸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機完成了環拍,科研人員根據「鵲橋」中繼星傳回的數據,製作了清晰的環拍影像圖。科研人員根據降落相機拍攝的影像圖,完成了著陸點周圍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手機橫屏觀看效果更佳(圖片來源/央視新聞)1月10日,「玉兔二號」結束「午休」被成功喚醒,繼續展開對月球背面的巡視探測。
  • 月球地名首次有標準中文譯名(圖)
    月球資料圖片新華社/法新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記者衛敏麗)中國民政部近日正式向社會公布第一批月球地名標準漢字譯名468條,目的在於滿足月球探測、科學研究和社會應用的需要,解決當前月球地名使用中的混亂現象
  • 月球也缺「鐵」?先天貧「鐵」的月球殼幔
    這也是我們熟悉的水星、金星、地球、月球和火星有金屬核的原因。大型巖質天體熱分異的大致過程。又雙叒叕見這張萬能的圖orz。製圖:haibaraemily更何況,月球還先天不足——人家原本鐵就少。人們早就發現,同樣是固態天體,月球的密度卻只有地球的60%,究其原因,其實就是月球的鐵核相比於地球要小得多。月球整體上比地球要貧鐵,這一顯而易見的事實也是支持月球大撞擊起源的一大有力證據。月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嚴格來說至今還沒有定論。
  • 大漠無人區建「月球基地」「玉兔號」月球車曾行走試驗
    大漠無人區建「月球基地」「玉兔號」月球車曾行走試驗 (2/6) "← →"翻頁
  • VIPER 探測月球南極水冰 並繪製第一張月球水資源分布圖
    月球南極探測車VIPER預計2022年抵達月球。(圖/取自NASA) 謝汶穎/綜合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0月25日表示,將會在2022年派出月球探測車VIPER,偵察和採樣月球南極的水冰,並繪製史上第一張月球水資源分布圖,為2024年人類再度踏上月球的計劃下基礎。自發現水冰以來的研究表示,月球可能還藏有數百萬噸的水資源。
  • 這臺機器能用月球土壤造氧,人類移居月球還遠嗎?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人類移居月球的夢想似乎越來越近。去年,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利用月球土壤充當建築材料,3D 列印月球住宅成為可能。現在,人們又發現,月球土壤還能造氧!
  • 月球背面竟有外星人 NASA受到了月球的警告——月球外星人!!!
    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嫦娥二號數據展示系統發布,關於那個美國發現月球飛船殘骸(嫦娥2號拍的)可以證明是存在的~~~~~根據嫦娥二號工程內部人士透露,經衛星拍攝的月球高清影像分析發現,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基地和遠古飛船殘骸
  • 背景資料:認識月球——月灣
    暑灣(Sinus Aestuum)   位於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標為:10.9°N,8.8°W。   形態特徵:形狀就像兩山環抱中的一處寧靜的海灣。   長寬尺寸:290 km   圖幅大小: 492km*471km   本幅圖是用嫦娥一號衛星CCD相機的數據製作而成的,拍攝時間為2007年11月和12月。
  • 住在月球上的「名人」們
    給月球上的地貌取名,開端於17世紀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    到了1647年,波蘭人赫維留斯利用更先進的望遠鏡觀察月球。他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幅清晰的月面圖,並命名了一大批如「埃特那」環形山、「大黑湖」環形山等月面地貌。只是,這個波蘭人在科學史上的影響力實在太小,他的命名大多沒有流傳下去。    1651年,義大利科學家裡喬利出版了一本關於月球的書籍,書中描繪了一幅直徑為28釐米的月面圖。
  • 月球上亮出五星紅旗!
    月面起飛前亮國旗 模擬動圖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orbiting)、落(landing)、回(sample returning)」三步走的收官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