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下午,網友@露小寶LL 因發布了幾張開著大奔進故宮「撒歡兒」的照片,引發熱議。故宮方面核實事件屬實,並向公眾誠懇致歉。
在17日午夜,當事人@露小寶LL刪掉了過往近10年的所發的微博,國航空乘人員的加V認證被取消,頭像也換成了毛茸茸的卡通玩偶……
不過,在故宮道歉、當事人刪博的操作過程中,網上出現了一系列亟待解答的疑問:涉事「大奔」被放入,是得到故宮哪一級工作人員的允許?故宮內被「大奔」碾壓後的地磚有無受損......
據上遊新聞報導,「開車進故宮」疑似並非個例,此前曾有多名網友發文炫耀,且路線多種多樣:
這一位的「新鮮體驗」,是從東華門進到內部停車場。「汽車的寬度剛剛能穿過宮門,再寬一點的車就要收回倒車鏡了」。
這一位,則言語之間疑似實現了橫穿故宮。
一位博主曝出了一段短視頻,一位男子把車停在故宮裡面的同時,窗外又有輛車緩緩開過……
男子一邊拍還一邊說道:「咱們開這來是不是有點太高調了?」
至於能成功進去的原因,一些人毫不避諱:
去年有位女網友寫道,在一個周末開車進了園區,免票,東華門進東華門出。她感慨,這是她「2019年開年最6的一件事」。
當時好奇者留言問她是不是誰都能進,她直言「找了熟人打點」。
另有人大方分享「攻略」,「通過故宮四個部門協調,才把車開到太廟正門口」……
與此同時,也有人出來回應稱自己是無辜的,被大家誤會了。
比如,一位女網友被曝出於18年11月「第一次開車進故宮,在車上很興奮」。
她於昨日刪除了原微博,並發布多張圖片,澄清她是去參加展覽,並不是什麼特例。
「手續證件都齊全,不然也不可能擅自入內,而且進去后里面是有停車場,並不是從正門進入的,當日也有別的很多車輛停在裡面。」
還有一位網友曾於去年9月發了條微博,說她是「女司機營業」,開車遊故宮「省體力」,隨即遭到強烈質疑。
她也於昨日曬出了停車證及會場內部照片,表示自己手續齊全,進去是為了參加新聞發布會。「我在西華門跟車隊一起進入,那邊有停車場。」
聯想到曾經在《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師傅們為了保護故宮的地磚,在院子裡都是騎車或步行。網友們痛心感慨:「一邊是小心翼翼地保護,另一邊是肆無忌憚地糟蹋,天壤之別。」
在@故宮博物館 官微的評論區裡,「這就完事兒?」「就這麼簡單?」兩句評論說出了網友的心聲,獲得了18萬多的點讚。
人民日報評論:故宮需一查到底,給公眾一個交代
這場「我在故宮開豪車」的鬧劇,人民日報評論指出,人們的痛心,在於我們珍之重之的國家文物和文化尊嚴受到了侵犯;人們的憤慨,在於600年的故宮早已不是封建特權的私產,卻依然有人試圖破壞這樣的共識。
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眾的追問不無道理。為什麼閉館日仍有遊客能夠進入?為什麼2013年初故宮全面實行開放區內禁止機動車駛入的規定後,竟有人可以開著大奔遊覽?這是管理的漏洞,還是特權的恣意?
面對網上各種猜測,故宮還需一查到底,給公眾一個交代,否則規則失守,只會衍生破窗效應,最終形成難以挽回的信任危機與形象危機。
規則的生命力取決於所有人的敬畏程度,也取決於制定者的維護力度。規則就是鐵律,絕非於我有利就遵守,於我不利就變通。如果任由變通的風氣大行其道,規則的剛性就會被切得七零八落,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受害者;規則不是彈簧,絕非松一陣緊一陣,不是「關係」可以疏通,不是「金錢」可以買通,如果任由規則出現縫隙,只會堤潰蟻孔、氣洩針芒,規則便無公平可言。應當說,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沒有「撒歡兒」的特權。
開車進故宮事件,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教訓,還有人們再次樹立敬畏意識、故宮全面排查管理漏洞的契機。規則的破窗,從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其中,既有當事人對文物的尊重缺失,對制度的敬畏喪失;也有管理者防線的退守、責任的鬆懈,甚至是對潛規則的服軟。故宮IP越是做大,公眾越是喜愛,也越要加倍珍惜。不僅僅是公眾,要強化文物保護的理念與行動,更應該強調的是,故宮管理者要擰緊規矩的發條,對各個管理環節進行查漏補缺,防止破壞文物、侵犯文化尊嚴的事情再次發生。
600年的故宮歷經歲月滄桑,不再是封建帝王的象徵,也不是一己私慾的炫耀場所,而是全國人民的文化瑰寶、世界文化的遺產。在敬畏意識下,故宮進行保護性開發、保護性展示,遊客進行保護性參觀、保護性接近;在規則意識下,呵護文明共識,維護文保秩序,捍衛制度剛性,這才是我們捍衛的文化尊嚴。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霍棠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