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一則「女子閉館日開車進入故宮太和門廣場」的微博,引發網友關注。
涉事奔馳車車主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解釋稱,照片裡的涉事女子是其朋友,當天這位朋友是接受故宮邀請參加活動。
但一名故宮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該女子停車拍照的位置在故宮太和門廣場西南側。遊客不能開車進入故宮,若在展覽期間,參展單位車輛可穿行而過,但不能停車。
1月17日晚間,故宮博物院在微博回應稱,針對有網民發布周一開車進入故宮事件,經核查屬實,並公開致歉。
公開資料顯示,故宮「禁車」已有7年歷史。涉事車輛是如何在閉館期間進入故宮的?該如何追責?目前,故宮博物院尚未作出進一步回應。
全文3949字 閱讀約需8分鐘
國航前乘務員開車進故宮 車主稱受邀參加活動
1月17日下午,一微博網友發文稱,「趕著周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兒。」截圖顯示,微博內容下配有4張圖,一輛黑色奔馳車停放於故宮內,兩名佩戴墨鏡的女士站在車前合影。
▲網傳涉事女子微博截圖。目前該微博已刪除。
該微博用戶性別資料顯示為女,地區為北京。值得注意的是,該帳戶實名認證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乘務員」。當晚,新京報記者從國航了解到,經核實,該名女子確實曾系該司乘務員,現已離職。
隨後,新京報記者聯繫到涉事奔馳車車主。其回應稱,與照片中女子系朋友,「故宮邀請的一個活動,具體什麼活動我不知道,一些被邀請的,可以從西華門開車進去。」
該網友亦曾在刪掉的另一條微博中回應此事稱,「她所在位置為停車場,只是進故宮看展取景」,還稱西華門允許開車進,自己合法合規。
工作人員確認涉事位置不能停車 故宮致歉引爭議
對此,一名故宮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女子停車拍照的位置,在金水橋和午門之間,「就是遊客一進來的那個地方。」目前午門上面有一個須彌福壽的(展覽),「我估計微博上那個女生是集中參觀的時候來故宮看這個展覽,然後她開車進了這個位置。」
上述工作人員補充道,「一般來講,周一我們是不會有任何遊客的,可能會有一些合作單位過來開會,可能有一些集中參觀。」其稱,遊客不能開車進故宮,西華門是供員工和公務使用的通道。女子拍照的位置,車輛可穿行但不能停。
1月17日晚間,故宮博物院在微博回應稱,針對有網民發布周一開車進入故宮事件,經核查屬實。「故宮博物院對此深表痛心並向公眾誠懇致歉。今後,我院將嚴格管理,杜絕此類現象。感謝社會各界對故宮博物院的關愛與監督。」
但是,涉事車輛是如何在閉館期間進入故宮的?該如何追責?故宮博物院未作出進一步回應。諸多網友表示質疑,截至目前留言已超過24萬條,高贊留言稱:「這就完事了?哪些人進的?怎麼進的?託的熟人是誰?處理了沒?」
▲網友在故宮博物院微博下追問涉事車輛如何進入。
新京報記者 李一凡 劉瑞明 趙志遠 編輯 李劼 校對 危卓
連結
故宮是如何「禁車」的?
故宮「禁車」,已經有7年歷史了。
2013年初開始,故宮全面實行開放區內禁止機動車駛入的規定。這一規定主要針對一些來賓設立。故宮曾於2017年發行過一本《故宮服務》,書中介紹,過去來賓車輛可以進入開放區,會影響觀眾的安全和參觀秩序。
特別是車輛穿過午門和神武門門洞時,工作人員需要組織觀眾避讓,造成來賓車隊與觀眾爭道,極易發生擁堵和交通事故。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曾在演講中講述過一段阻攔總統車隊的故事:
「我們堅決發出公告,所有車輛不許穿行開放區。但是難以制止的就是國賓,可以開到紫禁城內下車。
後來(2013年4月26日)法國總統奧朗德來的時候,我們把大門關上了,三分鐘武警就出去重新調整隊形,過幾分鐘奧朗德的車隊來了,在外面下的車。我給他介紹午門的歷史。
從那天『關門事件』以後,所有外賓都在外面下車了。」
目前故宮接待來賓的方式是:安排來賓在午門外下車,步行進入故宮。參觀結束後,來賓或步行出神武門,或在非觀眾開放區乘車出西華門。
西華門是故宮的西門,西華門內附近設有故宮的內部停車場,故宮工作人員的車輛就停在那裡。一般故宮工作人員從西華門開車進入,停在非開放區的停車場,不會進入開放區域,更不需要從太和門廣場穿行。
▲從地圖可以看出西華門附近確有一處停車場,衛星地圖顯示有不少車輛在此停放。
涉事車輛可能從何進入?
那麼,照片裡這位前國航乘務員,是如何乘車進入故宮的呢?
根據照片判斷,停車位置在故宮太和門廣場南部,南邊面朝午門城樓,北邊緊靠金水橋。這片區域是開放區,也是觀眾進入午門後遊覽故宮的起點。涉事女子在微博解釋稱這裡是「停車場」,顯然與事實不符。
據新京報記者對故宮的了解,有三種方式可以行車駛入這一區域。第一是從午門門洞穿行,不過周一午門大門緊閉,可以排除這種可能。
第二種方式,是從西華門進入,穿過南城牆與太和門廣場西牆交界處的通道,駛入太和門廣場。第三種方式與第二種方式對稱,從東華門進入,穿過南城牆與太和門廣場東牆交界處的通道駛入。
涉事女子在微博解釋稱,自己是從西華門進入的,那應該是通過第二種方式。
一輛社會車輛,為何能夠突破故宮重重關卡,一路從西華門經由寶蘊樓、武英殿,進入太和門廣場區域?目前故宮方面尚未作進一步解釋。
周一閉館為何仍能進宮?
網友的另一個焦點在於,為什麼涉事女子能在周一閉館日進入故宮?
故宮已經成為全球每年觀眾遊覽量最高的博物館,並且遊客數量連年增加,這座600歲的皇宮也需要休息。
因此,從2013年4月1日起,故宮試行每周一下午閉館半天。在此基礎上,2014年1月起,除法定節假日和暑期外,故宮正式實行周一全天閉館。2018年再度加碼,暑期也同樣實行周一閉館。
閉館期間,也並非完全沒有觀眾。故宮部分展覽有時會安排在周一接待專業觀眾、協辦方代表、媒體等人員參觀。
涉事車的車主接受採訪時解釋,照片裡的涉事女子是其朋友,當天這位朋友稱自己接受故宮邀請參加活動。
故宮曾解釋,通過每周一天的閉館,故宮一方面得到了休息,故宮各部門也經常利用閉館日開展展廳室內維護、開放環境清潔、文物展品科技保護等工作。短暫的休養生息,實質是為了故宮文物的延年益壽。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李劼 李國君 賈文程 校對 王心
評論
閉館日開豪車進故宮,不嘚瑟還能曝光嗎?
「故宮」+「閉館日」+「豪車駛入」+「秀曬炫」等於什麼?答案是:熱搜話題。
從昨天起,女子開奔馳進故宮,就刷起了屏。雖然故宮方面道了歉,但很多人仍意難平。
在網上,很多人又扒出,疑似開車進故宮的,遠不止網友「露小寶LL」,有人從2018年就在微博上炫了。
周星馳的那句「刺不刺激?意不意外?」,挺適合分別拿來問「露小寶LL」們跟普羅大眾。「露小寶LL」們大概會覺得挺刺激,所以微博高調炫耀;公眾則普遍感到很意外,「這樣都可以?」成了很多人的共同反應。
說好的故宮禁車呢?說好的「縱是國賓,也無例外」呢?
不平則鳴,許多人或抑制不住自己的羨慕嫉妒恨:「同樣是遊客,咋區別這麼大呢?」;或質疑特權「撒歡」,深扒女生身份,發出靈魂三問——「誰的邀請?誰的放行?誰的任性?」
而我還關心一個問題:若不是當事人太嘚瑟,這事還能曝光嗎?
這事與其說是網友引爆的,毋寧說引線在涉事女生那。如果不是她自己以高調炫耀的方式,「無意」間自曝特殊待遇,恐怕很多人都意識不到,還有人能這樣「為常人之所不能」,還有人能將豪車開到太和門廣場前、金水橋邊。
這操作,形同於狼人自刀式自爆,你可以「不明」,但必須「覺厲」。
▲被曝出曾炫耀開車去故宮的,不止「露小寶LL」一人。
「自爆」其實是歪打正著:就像郭美美雖用炫耀引爆了亂象,卻稱不上「反腐英雄」那樣,「露小寶LL」用炫耀暴露了特權的存在,但她並非「反特權功臣」。
問題來了:如果當事人「露小寶LL」沒炫耀「趕著周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兒」,如果沒有這樣的「神隊友」助攻,這事會不會成為不為人知的暗操作?
這讓人想起另一起事件——「桂林航空機長請女網紅進機艙」事件。也是涉及特權,也是規則失守,也是以炫耀的方式將其引爆。
發生得蹊蹺,曝光得偶然。但這,顯然不該是此類事件的正確打開方式。
正確打開方式本該是:零容忍,零發生,一旦有,必通報。畢竟,文化尊嚴不容特權「碾壓」。
可機長事件呢?直到10個月後,事情才被踢爆,瞬間引爆網絡。曝光之前,則像沒發生過那樣。
這事雖然立馬被曝出,但事發後故宮方面通報中「經過核查」的表述,似乎喻示著官方的後知後覺。
這至少反映了內部管理的疏失:閉館日,卻有人開車駛入,沒有層層失守,很難做到。這事有關方面有沒有第一時間了解到,抑或是當事人自曝、網友熱議後才得知此事?
公眾更希望看到的,是她那豪車在門口就被堵住,而不是被開綠燈後因炫耀在輿論場遭遇「翻車」;更希望看到的,是這事沒發生過或發生後立馬得以整治,而不是「不嘚瑟就無曝光,不曝光就沒重視」。
故宮文化分量太重,而開車撒歡太輕佻,這樣的「輕」「重」失衡,本不該發生,發生了也不該是意外被曝出。
有些人說,比出現「特權撒歡」更要命的,是「濾鏡碎了」「美好想像破滅」。「故宮」二字,重若千鈞,管理上也當該嚴的嚴,絕不能輕易為特權開道。
有些大門必須把住,有些底線不能失守。希望此事循著「調查-問責-反思」路徑演進,這事到最後,留下的啟示錄也絕對不該只剩一句:做人得低調,嘚瑟易招災。
佘宗明(媒體人) 編輯 陳靜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