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吒市橋的平價牛雜,街坊排隊一排就是20幾年!

2020-12-18 吃喝玩樂in廣州

在市橋,無人不知「英姨牛雜」

這個牛雜小攤,陪伴著90後長大

在南陽裡小學對面叱吒20餘年

如今搬進門店,人氣依舊很火!

01

「 堅守了20多年的味道 」

說起「英姨牛雜」,市橋人應該都不會陌生。當年一輛手推車、一把剪刀、幾支調味醬,就已經俘虜了不少街坊的胃。

那時候,英姨還在三堂路南陽裡小學對面擺著路邊攤,每天的生意火爆到大排長龍。如今過了20餘年,她終於有了自己的店面,可以繼續陪伴著市橋人。

在2018年,英姨牛雜還曾參與廣州國際美食節,榮獲了特色餐飲獎,不愧為老字號。

這股獨特的口味,投餵了許多嘴刁的學生哥。多年過去,唯一不變的,就是味道依然正宗,性價比依然感人~

02

「 聞著香味就想吃的牛雜 」

英姨的店門口支著一大鍋牛雜,以各式香料經4小時精心炮製,飄出的香味饞哭過路人。

這裡的牛雜種類非常多,食材講究新鮮,全是當天煮製。可以看到牆上掛著一整幅菜單,菜品價格一目了然,都很划算。

客人們點好一份牛雜,店員麻利拎起其中幾個部位,手起刀落,短短時間內,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牛雜就誕生了。最後再淋上一勺秘制湯底,簡直香到犯規~

取牛雜的桌子上擺滿配料和調料,拿到牛雜後可以自己添加,辣醬、香菜、蔥段全都有,任君搭配~

03

「 分量足料,不愧為老字號 」

/ 麵筋牛雜 /

11元一份的麵筋牛雜,分量也不少。牛雜堆得滿滿當當的,對於這個價格來說,值了。

一碗牛雜,幾乎囊括所有部位。牛肺、牛肚、牛腸、牛膀...吸收了牛骨湯的精華,吃進去每一口都飄香四溢,味道很不錯。

肥厚的牛腸處理得非常乾淨,沒有任何異味。在數個小時的高湯浸潤下,肉質軟淋入味,吃起來甘香肥美。

我最愛的牛肺,漲卜卜地吸足湯汁,軟嫩的口感也非常勾人。

還有金錢肚、牛肚、牛板筋,咬下去帶點嚼頭,吃起來卻一點都不費力,就算牙口不好的人也能輕鬆咀嚼。

麵筋是吃牛雜時必不可少的,墊在底下像極了小海綿,入口迸發出飽滿的汁水,真絕了。

每家牛雜店都有自家的秘密武器,英姨也不例外,配有兩種口味的自製辣醬,聽說最受人喜愛的就是蒜蓉辣椒醬,辣得很到位。就著牛雜吃,更香~

/ 牛腩 /

英姨的牛腩不同於其他店的牛腩,其他店的全是採用肉多的部位,而英姨用的是帶點牛筋的腩,入口更贊。

水晶般的肉質夾著絲絲腩肉,軟糯中多了一份韌勁,吃進嘴裡Q彈Q彈的,很有粘性。

而且這裡的牛雜口味相對來說沒有那麼重,會比平時吃到的更鮮美一些,吃完口腔裡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感。

/ 豬腸粉 /

除了牛雜,豬腸粉也很值得一試,6元一份,看著這個分量和澆入的醬汁,我已經能感受到英姨的實誠了......

///

豬腸粉裡面雖然沒有加入任何的餡料,但海鮮醬的加持,卻給這份簡單的味道增添了幾分鮮美,入口混合著淡淡米香,吃起來特別嫩滑。

/ 咖喱魚蛋 /

小時候經常會在放學時買上一碗咖喱魚蛋,站在路邊和小夥伴督著吃,咖喱魚蛋可以說是承載了我們的童年回憶。

不過這裡的魚蛋就沒有牛雜令人驚豔了,咖喱味不是很濃,口感也不是彈牙的那一款。擠上標配的蒜蓉醬,才稍微挽回了一丟丟分。

===

///

英姨的牛雜,雖然顏值和賣相都沒有很高,但卻能從中吃出濃濃的人情味,都是大家熟悉的街邊小吃,揣著20塊錢就能吃到扶牆走。

多提一嘴,因為英姨牛雜實在太火,在市橋附近出現了不少「冒牌貨」,所以一定要認準有「三堂英姨」為商標的牛雜店,不然就白跑一趟啦~

- 英姨牛雜店 -

人均 :19元

營業時間 :11:30-22:30

地址 :番禺區市橋街大西路73號

交通 :地鐵3號線市橋站B口

乘坐番55路,從百越廣場西門站至市橋文化中心站

相關焦點

  • 忘記牛雜大王吧!這間藏在居民樓下的牛雜煲店,人均30抵到爛!
    這家店藏在狹窄的巷子裡,一不留神就容易走過6年來始終保持超低價,人均30一頓砂鍋牛雜煲分量超足,平價又實惠,抵食到爛!//隱藏在居民樓6年,堅持平價味道正在地鐵5號線大沙地站下車,C出口的馬路正對面有一條小巷子,隱藏了這家街坊實力打call的砂鍋牛雜煲店
  • 用了20年的 牛雜 配方做法
    做了20年的「牛雜」小吃,配方和詳細做法教給你,學會可以開店了。 牛雜在很早之前,都是沒什麼人吃,價格便宜也沒人要。今天教大家一種牛雜的做法,用這個方法已經做了20多年的牛雜小吃店,食客反應很好。配方和詳細做法教給你,學會後你也可以開店了。
  • 農林下路的推車仔牛雜,藏在了一條巷子裡!
    老闆依舊風趣幽默,街坊四鄰來買牛雜都是有說有笑的,還說我像個大學生,要給我幾塊「正野」試試。 10元就有交易 這裡沒有菜牌,愛吃什麼就和文叔講,牛雜都是現剪的,有10、15、20元可以選擇
  • 北京一過街橋架起一排攝像機(圖)
    北京一過街橋架起一排攝像機(圖)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25日04:44  北京青年報  本報訊 在珠市口西大街的過街天橋上,突然架起了一排攝像機,還有一些人整夜守在橋上,也不知道是在抓壞人,還是在拍電視劇。」昨天,讀者餘先生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說出了他心中的好奇。  昨天下午,記者找到了這座伸著好幾個探頭的過街天橋。一上橋才發現除了分架在橋身兩側的四個攝像頭外,這橋上面還擺了不少電子設備。
  • 牛雜聖地大沙地最有煙火氣的牛雜店,吃到廣州最正的炭爐牛雜煲
    這家店是牛雜火鍋聖地大沙地的一家老店,在這裡開了快四十年了,味道很地道非常受附近街坊的喜愛,每次吃過都意猶未盡。讓我們一起來新溪大街1號這家「牛雜大王」嘗嘗!炭爐牛雜煲一進門趕緊點上一煲牛雜,店裡馬上端上炭爐和一煲滿滿的沙煲,雖然蓋著蓋子,還是難以掩蓋那香味散發出來,實在太誘人了!一揭開鍋,裡面的內容實在是太飽滿了,各種牛雜和蘿蔔滿滿一鍋,翻滾著的醬汁伴隨著濃鬱的香味撲面而來,口水禁不住了。
  • 了20年的「牛雜」小吃,配方和詳細做法教給你,學會可以開店了
    " 做了20年的「牛雜」小吃,配方和詳細做法教給你,學會可以開店了。 在準備一鍋清水,放入幾片陳皮,生薑片和料酒,把洗過的牛雜下鍋,焯水3-5分鐘。然後撈出放入涼水裡降溫,然後衝洗乾淨。這是為了去除殘餘的血沫和殘渣,並且讓牛雜口感更脆嫩。
  • 廣州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牛雜
    結果煮出來的一鍋,香飄滿屋,也飄遍了西關,獲得了街坊們的喜愛。自此,牛雜這款小食走進了這座城市,成為了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廣州人為什麼喜歡吃牛雜,可能廣州人自己都說不出個所以然。當時一天只有幾塊的零用錢,幾乎一大半都用來買牛雜了。不知多少人,吃著學校附近、家樓下的那檔牛雜,從孩童到長大成人。牛雜檔的阿叔看著我們一點點長高,我們看著他慢慢地變老。我們吃的牛雜,不僅僅是味道,還有多年幫襯而建立起來的,如好友般的牽絆。
  • 兩廣牛雜:特色美食,不變的老味道
    兩廣牛雜就是要將牛雜牛腩煲做到極致,要做牛雜牛腩煲之王,這樣的決心和動力讓如今兩廣牛雜在全國餐飲行業中有聲有色。1994年,舉家回廣發展,先後在西關、淘金開創牛雜攤,廣受街坊好評。後來,廣叔繼承了父輩獨創的廣式牛雜風味。於2009年正式創立「兩廣牛雜」品牌,經過10年時間沉澱,要在上海為你重現八九十年代的經典滋味
  • 做了20年的「牛雜」小吃,配方和詳細做法教給你,學會可以開店了
    做了20年的「牛雜」小吃,配方和詳細做法教給你,學會可以開店了。牛雜在很早之前,都是沒什麼人吃,價格便宜也沒人要。後來逐漸被大家做成各種美味的小吃。今天教大家一種牛雜的做法,用這個方法已經做了20多年的牛雜小吃店,食客反應很好。
  • 北京路「炭爐牛雜煲」,被罵33年,就是不改……
    講究1.0 只賣當天|雜新鮮到店 沙膽彪家的牛雜,第一口就吃得出與眾不同。自家的屠宰場,每天供應新鮮的整幅牛雜,處理過後就立刻送到門店熬煮,最大程度地保留牛雜的新鮮和原汁原味,識貨的街坊每天都等著這第一口。
  • 重慶牛雜火鍋 牛雜愛好者不能錯過的美食盛宴
    在重慶這座包羅萬象的城市裡,有一大批雞雜、牛雜愛好者,慢慢的牛雜火鍋衍生出來。完全不輸傳統火鍋,牛雜愛好者快來看看吧。田牛雜老火鍋在鬧市中的一家牛雜火鍋店,對面就是大坪的時代天街。正所謂大隱隱於市,但排隊的人還是很多。牛雜是分類擺放的,自助拿取,種類很多。牛肉、千層肚、牛蹄筋、牛舌等等,基本一應俱全。58一斤,按重量稱。
  • 做了20年的牛雜小吃,配方和詳細做法教給你,學會可以開店了
    牛雜在很早之前,都是沒什麼人吃,價格便宜也沒人要。後來逐漸被大家做成各種美味的小吃。今天教大家一種牛雜的做法,用這個方法已經做了20多年的牛雜小吃店,食客反應很好。配方和詳細做法教給你,學會後你也可以開店了。
  • 深圳真正的老字號:阿叔牛雜,有人在這裡吃了一二十年
    牛雜是廣東人的靈魂小吃,每家店都可能有他們的獨到風味。大家還記得,之前我們探過一家叫做「阿叔牛雜」的店嗎?時隔沒多久,現在爸爸已經正式開啟了「退休養老模式」,剛從學校畢業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收益,繼續經營著這家店。
  • 阿婆牛雜、陳添記、恩寧劉福記……藏在廣州老字號裡的人間煙火
    送牛肉的車一來,四五副牛雜就被壯漢扔在剛清掃好的位置,桂珍伸手一摸,血淋淋的牛雜,熱乎乎的,新鮮。桂珍只選水牛的牛雜,黃牛不行,牛雜不夠厚實,沒嚼勁。 她抬起牛雜裝進紅膠桶裡,放上手拉車,拖著回家。路上會經過陳年的青石子路,輪子摩擦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響,這聲音,她聽了30年。
  • 市區這家規矩很多的20年牛雜店歇業
    以上對話,發生在前些天市區城中街道雅堂街的「陳記旺德福」牛雜店裡。這雖是一家小店,卻在金華江北足足開了20年,成為許多老金華人的回憶。如今,「陳記旺德福」已經歇業,很多顧客感到不舍。 現在的陳國友  金璐攝  小店雖小 規矩很多  這家從1998年起就已開業的牛雜店,也順應時代潮流
  • 元宵節吃麥粟香餅和一品牛廚牛雜別有一番風味
    但,有沒有人想換換口味吃吃香餅或來碗牛雜啊?2月17日,廣州麥粟香餅連鎖加盟企業聯手廣州電視臺至經濟欄目組「進社區送著數」。活動地點選擇了廣州華景新城陶然庭苑社區,雖然當天天氣比較寒冷,但似乎街坊們的熱情完全把這股寒意蒸發掉。麥粟企業有什麼「著數」送給街坊們呢?那就是把新鮮做好的麥粟香餅、麥粟豆漿、一品牛廚牛雜讓街坊們免費試吃,同時還有遊戲互動送大獎!
  • 藏在成都巷子裡的平價牛雜,人均50吃到撐,沒有服務點菜基本靠吼
    說起成都這座美食城市,肯定就離不開火鍋,成都人會吃,火鍋也能做出花樣來,什麼魚火鍋、海鮮火鍋、牛雜火鍋,都讓人垂涎三尺,吃過還想吃,在金牛區這家袁老四牛雜火鍋就非常出名,深受成都當地人的喜愛。他們家的營業時間是上午十一點到晚上十二點,冬天到了一鍋熱騰騰的牛雜火鍋,又滋補又暖心,還不快安排上?在20年前成都的火鍋江湖裡,結子串串和袁老四牛雜火鍋可以說是雙雄,天天火爆得不行,排隊兩個小時也願意吃,後來結子串串歇業,我們知道很多小郡肝串串火遍全國,但是都沒有結子串串那個味道了。
  • 33家「又小又破」的老店,100次路過99次在排隊,他們才是廣州美食界...
    開店歷史:20年+ 開在地鐵口附近,一出站就聞到牛雜飄香,這麼多年過去,街坊生意,實在!>這一吃就是二十幾年,難怪街坊朋友都說:這家店開得太久了,客人都變老了...寸土寸金的體育西隱藏的平價飯堂,店裡最常見的就是幾個阿姨在忙活了,手腳利落不含糊。
  • 牛雜的配方是什麼?
    牛雜的配方有許多種,各個地區做法不盡相同。以廣式牛雜為例,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清湯」,湯清原味,定香回甘。另一種是「醬香」,湯濃回味,牛雜香味濃鬱。都是在當地盛有名氣的,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醬香牛雜的做法這是非祖傳牛雜配方。
  • 福岡市區升級版美食:長濱拉麵、牛雜鍋、甘王草莓甜點一網打盡
    而到了「やま中」必吃的就是這一味濃厚的「牛雜鍋」,湯底可以選擇味噌、醬油、涮涮三種,最少要點用兩人份的鍋底,上桌時已經先煮好,並附上一盤蔬菜盤唷!牛腸吃起來肥而不膩,點了味噌湯底的湯頭濃稠而充滿蒜頭香氣,高麗菜、牛蒡、韭菜吸收了飽滿湯汁更是可口,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停不下呢!牛雜鍋吃完,可以選擇強棒面、烏龍麵收尾,也可以學福岡人再接再厲,到下一家拉麵店「續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