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橋,無人不知「英姨牛雜」
這個牛雜小攤,陪伴著90後長大
在南陽裡小學對面叱吒20餘年
如今搬進門店,人氣依舊很火!
01
「 堅守了20多年的味道 」
說起「英姨牛雜」,市橋人應該都不會陌生。當年一輛手推車、一把剪刀、幾支調味醬,就已經俘虜了不少街坊的胃。
那時候,英姨還在三堂路南陽裡小學對面擺著路邊攤,每天的生意火爆到大排長龍。如今過了20餘年,她終於有了自己的店面,可以繼續陪伴著市橋人。
在2018年,英姨牛雜還曾參與廣州國際美食節,榮獲了特色餐飲獎,不愧為老字號。
這股獨特的口味,投餵了許多嘴刁的學生哥。多年過去,唯一不變的,就是味道依然正宗,性價比依然感人~
02
「 聞著香味就想吃的牛雜 」
英姨的店門口支著一大鍋牛雜,以各式香料經4小時精心炮製,飄出的香味饞哭過路人。
這裡的牛雜種類非常多,食材講究新鮮,全是當天煮製。可以看到牆上掛著一整幅菜單,菜品價格一目了然,都很划算。
客人們點好一份牛雜,店員麻利拎起其中幾個部位,手起刀落,短短時間內,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牛雜就誕生了。最後再淋上一勺秘制湯底,簡直香到犯規~
取牛雜的桌子上擺滿配料和調料,拿到牛雜後可以自己添加,辣醬、香菜、蔥段全都有,任君搭配~
03
「 分量足料,不愧為老字號 」
/ 麵筋牛雜 /
11元一份的麵筋牛雜,分量也不少。牛雜堆得滿滿當當的,對於這個價格來說,值了。
一碗牛雜,幾乎囊括所有部位。牛肺、牛肚、牛腸、牛膀...吸收了牛骨湯的精華,吃進去每一口都飄香四溢,味道很不錯。
肥厚的牛腸處理得非常乾淨,沒有任何異味。在數個小時的高湯浸潤下,肉質軟淋入味,吃起來甘香肥美。
我最愛的牛肺,漲卜卜地吸足湯汁,軟嫩的口感也非常勾人。
還有金錢肚、牛肚、牛板筋,咬下去帶點嚼頭,吃起來卻一點都不費力,就算牙口不好的人也能輕鬆咀嚼。
麵筋是吃牛雜時必不可少的,墊在底下像極了小海綿,入口迸發出飽滿的汁水,真絕了。
每家牛雜店都有自家的秘密武器,英姨也不例外,配有兩種口味的自製辣醬,聽說最受人喜愛的就是蒜蓉辣椒醬,辣得很到位。就著牛雜吃,更香~
/ 牛腩 /
英姨的牛腩不同於其他店的牛腩,其他店的全是採用肉多的部位,而英姨用的是帶點牛筋的腩,入口更贊。
水晶般的肉質夾著絲絲腩肉,軟糯中多了一份韌勁,吃進嘴裡Q彈Q彈的,很有粘性。
而且這裡的牛雜口味相對來說沒有那麼重,會比平時吃到的更鮮美一些,吃完口腔裡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感。
/ 豬腸粉 /
除了牛雜,豬腸粉也很值得一試,6元一份,看著這個分量和澆入的醬汁,我已經能感受到英姨的實誠了......
///
豬腸粉裡面雖然沒有加入任何的餡料,但海鮮醬的加持,卻給這份簡單的味道增添了幾分鮮美,入口混合著淡淡米香,吃起來特別嫩滑。
/ 咖喱魚蛋 /
小時候經常會在放學時買上一碗咖喱魚蛋,站在路邊和小夥伴督著吃,咖喱魚蛋可以說是承載了我們的童年回憶。
不過這裡的魚蛋就沒有牛雜令人驚豔了,咖喱味不是很濃,口感也不是彈牙的那一款。擠上標配的蒜蓉醬,才稍微挽回了一丟丟分。
===
///
英姨的牛雜,雖然顏值和賣相都沒有很高,但卻能從中吃出濃濃的人情味,都是大家熟悉的街邊小吃,揣著20塊錢就能吃到扶牆走。
多提一嘴,因為英姨牛雜實在太火,在市橋附近出現了不少「冒牌貨」,所以一定要認準有「三堂英姨」為商標的牛雜店,不然就白跑一趟啦~
▼
- 英姨牛雜店 -
人均 :19元
營業時間 :11:30-22:30
地址 :番禺區市橋街大西路73號
交通 :地鐵3號線市橋站B口
乘坐番55路,從百越廣場西門站至市橋文化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