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的網課,後疫情時代的居家生活,大學生過得怎麼樣了?

2020-08-27 名校學子談大學

今天距我離開學校已經210天了,那時沒有想到一離開就是大半年。

現在回想起來,最有印象的一個畫面是,我結束了一早上複習後走出圖書館,瞥了一眼手機消息,一則《關於報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新聞出現在眼前,和當時的大多數人一樣,並沒有太在意。

新學期本來從2020年2月17號開始,由於疫情,學校按原教學安排開始線上教學。本以為線上上課只是權宜之計,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回到學校,卻沒想到最後整個學期都是在家上網課度過的,多少有點學了個寂寞(什麼也沒學到)的感覺了。


一年前,我做了以線上課程為主題的社會實踐,當時我們團隊走訪了幾個大學、中學,採訪了一些教師。當時得出的結論是,線上課程還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無法取代線下那種師生可以面對面交流的課程。如果網課成為主要教學方式,可能效果不太好,而且線上測試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也比較有限。

當時沒有太大感觸,反而想,如果能用線上課程代替線下課程那該多好,線上課程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可以省下轉移地點的時間。

直到那變成了現實,我才覺得自己太天真了。

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我與很多人,包括一些低年級的同學有所交流,大多數人反映,上網課時效率低下,&34;是網課的真實寫照。我分析了一下,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網課沒有線下課程的那種儀式感,網課不是與教師面對面,教師看不到學生,也就起不到督促學生的作用,加上身邊也沒有同學,上課沒有上課的狀態和感覺。

其次,網課總是對著一塊冷冰冰的屏幕,丟失了很多信息。教師與學生無法看到彼此,少了許多反饋與交流。

再者,網課可能會有錄屏,因為有了錄屏,學生就容易產生&34;的想法,然後就真的什麼都沒聽。

另外,看網課是用電腦,打遊戲同樣是用電腦。或許上網課的前一秒還在打遊戲,甚至,上網課的同時就在打遊戲,上網課與打遊戲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它們無縫銜接了,這不是什麼好事。


要改善網課學習效果其實也不難,針對以上幾點做出改變就行,可以與幾個同學建一個群,邊上課邊交流課程內容;可以積極與老師互動,增加反饋與交流;可以讓教師不要錄屏……

在家生活的兩百多個日日夜夜,每一個都相差無幾,沒有什麼新奇,單調得近乎可怕。在不大的房間裡,對著不大的電腦,或是網課,或是作業,或是娛樂……一天就這麼過去。偶爾會有的一些插曲,就是與父母發生一些小摩擦。因為疫情在家待久了,難免和父母產生一些小矛盾,不過以和為貴,好好溝通,好好說話,還是很容易解決的。


再過一周就要重回學校,結束疫情時代的居家生活了,願疫情早日結束。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那些來到南寧的高校畢業生過得怎麼樣了?
    規劃被一連串突發事件完全打破,但生活還得繼續,年輕人們開始被迫重新尋找與新世界共舞的姿勢。在此背景下,那些來到南寧不久的大學畢業生,他們過得怎麼樣了?但因為疫情等諸多原因,計劃還沒有進行。「疫情完全結束後,我將重新規劃、啟程。」小傑說。
  • 後疫情時代,用家庭影K改變居家生活
    我們可以恢復以前的生活節奏了嗎? 後疫情時代,出門佩戴口罩成為日常 據央視新聞報導:12月8日,在經歷青島疫情事件後,四川省再次出現了本土病例4例
  • 後疫情時代的少兒出版
    跨媒體時代的到來已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繼而使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對內容產品的需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次疫情又會在短期內加快這個變化。作為傳統內容產業的少兒出版者,我們應積極地應對這些變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在創造價值的同時,童趣出版始終以人為本,堅持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
  • 後疫情時代,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居住環境?
    2020年,因為疫情影響,人們的生活空間相較於以往,更多被局限在家裡,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也在悄然發生著新的變化,在這一背景下,4月15日下午,碧桂園集團貴州區域在貴陽舉行了「價值新紀元——暨2020年健康人居白皮書發布會」。
  • 後疫情時代,一起戰「逗」
    後疫情時代,一起戰「痘」 新冠肺炎病毒已肆虐一年,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防疫意識已逐漸倦怠。特別在鄭州這樣的城市,大多數人都感覺很安全,很多人逐漸摘下口罩並不再測量體溫。但是,最近國內多地出現散發病例,國際社會的疫情也愈發嚴重。新冠疫情在未來較長時間內,將與我們共存。
  • 20200829 朱永新》後疫情時代的教育 觀後感
    20200829 朱永新》後疫情時代的教育朱永新老師是一位教育學家,在節目最開始就為我們展示了他上網課的過程,有專業的設備,還有上課的提高,可以說是非常敬業的一位老師了。在這個疫情期間,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網課了,不管是否是一名學生,可能都會跟網課有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一場疫情的到來,使得網課成為我們被迫的教育方式,我們全國來了一場網際網路的教學實驗。
  • 大變革時代•優秀學子說 ——「後疫情時代」中國海外學子的挑戰與使命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學教育國際交流分會聯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護航計劃和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共同舉辦「大變革時代•優秀學子說」之「後疫情時代」中國海外學子的挑戰與使命主題活動。郝思嘉8.國人本分-單嗣平駱珺(主持)、徐曉光、孫愛東、王紅軍、汪抒、盧巍點評互動,分析後疫情時代青年人的行動指南、發展道路,探討出國留學和國際教育的意義。
  •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
    疫情衝擊下,安全、健康成為留學首要考量因素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  本報記者王迪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張歆悅,已在成都的家中上了9個月網課。每周,除了10個小時左右的錄播課,還要熬夜參加三個半小時的直播課。
  • 後疫情時代,網課教育,讓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諦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幾乎所有正常的社會生活,教育也不例外。凡大中小學校不得不採取封校措施,以防止疫情蔓延。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的發展為疫情期間開展教育工作創造了條件,通過上網課讓學生接受教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路徑。
  • 疫情常態化,大學生網課終於結束了。願疫情早日結束回歸正常生活
    在過去的一個學期裡,我和很多人交流過,包括一些低年級的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認為網課的效率很低,「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網絡課堂的真實寫照。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如下。  第一,線上課程沒有線下課程的儀式感。
  • 溫影線上迎新 賈樟柯寄語後疫情時代的電影人
    作為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的院長,賈樟柯在疫情期間,還以視頻直播的方式,給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的學生上了9小時的網課。賈樟柯表示,疫情期間通過網課方式調整教學模式,是一次新的挑戰。疫情後的新一代電影人,也將通過這種歷史經驗,完成一次新的迭代。「我們每一代電影人,都會經歷一個重大的時代記憶,經歷過這次疫情,電影業將再次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 在線·在校·在場——後疫情時代的學生教育與引導
    「在校」指的是我們熟悉的一種方式——孩子們在學校裡,「在線」指的是特殊情況帶來的居家學習這樣一種線上學習。無論是在校還是在線,在場的應該是什麼?怎樣才能讓教育在場?就有了這樣一個副標題:後疫情時代的學生教育與引導。
  • 武漢紡織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後疫情時代」新生入學適應
    為了更好的為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武漢紡織大學7月開始提前部署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工作,並聯合各二級學院心理工作站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全方位助力2020級新生轉變角色,儘快適應"後疫情時代"的大學生活。
  • 後疫情時代,藝考的「消費降級」與「轉型升級」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很多家庭的收入都會受到影響,經濟復活和發展,不僅是國家和政府所要考慮的問題,更是一個「家庭」一個「人」所要考慮的問題。後疫情時代,對於藝考生們來說,該不該繼續自己的藝術夢想,是一項艱難的選擇,對於藝考培訓機構來說,也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變機。
  • 疫情下的網課時代,留學生如何適應轉變?
    受到疫情影響,目前全球已有超過8億的學生停課。在「停課不停學」的趨勢下,全球網課時代正式開啟。而開始接觸到網課的同學們,也面臨著一些困難。Ken:不知道大家在家上網課是如何做到自律的,每次上課我的內心都好掙扎,告訴自己要好好聽課,但我都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聽進去。
  • 士露潔「衛愛同行」 迎難而上抗擊疫情、淨化「後疫情時代 」
    9月22日,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隆重召開。紅毯鋪地,禮兵佇立,禮樂高奏,表彰抗疫英雄,致敬英雄城市。會議中心廣場上「感謝您為武漢拼過命」、「幸得有你,山河無恙」等標語分外奪目,向著為這座城市生死相守的英雄們致以最真誠、最崇高的敬意。
  • 【市中醫|科普】後疫情時代的戰「痘」
    【市中醫|科普】後疫情時代的戰「痘」 2020-05-13 0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後疫情時代,東南亞消費趨勢分析
    新冠疫情(COVID-19)的爆發正促使消費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重新配置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從疫情到現在恢復階段,東南亞恢復的速度幾乎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後疫情時代東南亞消費趨勢如何?Lazada跨境BDKA生態高級副總裁席宇在下文進行了詳細剖析!
  •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疫情衝擊下,安全、健康成為留學首要考量因素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本報記者王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張歆悅,已在成都的家中上了9個月網課。每周,除了10個小時左右的錄播課,還要熬夜參加三個半小時的直播課。
  • 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題: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2020服貿會教育板塊觀察新華社記者趙琬微、高敬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球教育的日常秩序。學校如何應對疫情?在應對挑戰之餘,國際教育服務還存在哪些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