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我離開學校已經210天了,那時沒有想到一離開就是大半年。
現在回想起來,最有印象的一個畫面是,我結束了一早上複習後走出圖書館,瞥了一眼手機消息,一則《關於報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新聞出現在眼前,和當時的大多數人一樣,並沒有太在意。
新學期本來從2020年2月17號開始,由於疫情,學校按原教學安排開始線上教學。本以為線上上課只是權宜之計,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回到學校,卻沒想到最後整個學期都是在家上網課度過的,多少有點學了個寂寞(什麼也沒學到)的感覺了。
一年前,我做了以線上課程為主題的社會實踐,當時我們團隊走訪了幾個大學、中學,採訪了一些教師。當時得出的結論是,線上課程還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無法取代線下那種師生可以面對面交流的課程。如果網課成為主要教學方式,可能效果不太好,而且線上測試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也比較有限。
當時沒有太大感觸,反而想,如果能用線上課程代替線下課程那該多好,線上課程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可以省下轉移地點的時間。
直到那變成了現實,我才覺得自己太天真了。
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我與很多人,包括一些低年級的同學有所交流,大多數人反映,上網課時效率低下,&34;是網課的真實寫照。我分析了一下,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網課沒有線下課程的那種儀式感,網課不是與教師面對面,教師看不到學生,也就起不到督促學生的作用,加上身邊也沒有同學,上課沒有上課的狀態和感覺。
其次,網課總是對著一塊冷冰冰的屏幕,丟失了很多信息。教師與學生無法看到彼此,少了許多反饋與交流。
再者,網課可能會有錄屏,因為有了錄屏,學生就容易產生&34;的想法,然後就真的什麼都沒聽。
另外,看網課是用電腦,打遊戲同樣是用電腦。或許上網課的前一秒還在打遊戲,甚至,上網課的同時就在打遊戲,上網課與打遊戲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它們無縫銜接了,這不是什麼好事。
要改善網課學習效果其實也不難,針對以上幾點做出改變就行,可以與幾個同學建一個群,邊上課邊交流課程內容;可以積極與老師互動,增加反饋與交流;可以讓教師不要錄屏……
在家生活的兩百多個日日夜夜,每一個都相差無幾,沒有什麼新奇,單調得近乎可怕。在不大的房間裡,對著不大的電腦,或是網課,或是作業,或是娛樂……一天就這麼過去。偶爾會有的一些插曲,就是與父母發生一些小摩擦。因為疫情在家待久了,難免和父母產生一些小矛盾,不過以和為貴,好好溝通,好好說話,還是很容易解決的。
再過一周就要重回學校,結束疫情時代的居家生活了,願疫情早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