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圖上叫「陰」和「陽」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2020-12-20 新華社客戶端

中國的地名文化,悠久綿長。您在地圖上已經常常看到這麼一類地名,有的叫X陰,有的叫X陽。光是較大的城市,我們就能說出瀋陽、貴陽、洛陽,江陰、淮陰。不算歷史上存在後來消失的地名,我國的縣級及以上的陰陽類地名,少說也有120多個。

如果算上鄉鎮、街道、村莊地名,那這類地名的數量就更加龐大了。

/中國地圖上帶"陽"(縣級以上)地名分布/ 製圖-大地理館

/中國地圖上帶"陰"(縣級以上)地名分布/ 製圖-大地理館

不過,陽地名家族成員遠多於陰地名。我國縣級及以上帶「陽」的,有120個左右,而帶「陰」的則只有十幾個。這種「陰衰陽盛」的現象,是如何造成的呢?

1、地形河流定陰陽

陰陽,本是中國古代哲學中一個簡約而深邃的名詞,如老子《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後來,陰陽被引申用於代指方位:向光一面為陽,背光一面為陰。

/谷歌地地球視角下的中國河流水系/ 製圖-大地理館

我國國土地勢西高東低,直接決定了大多數河流水系的走向是自西向東。北半球的陽光大部分時間由南向北照射——這種地形地勢與河流水系的自然地理環境條件下,陰、陽可以用來代指南北。

南宋學者洪邁專門對陰陽地名進行了詳細考證,他的《容齋隨筆》卷十六《郡縣用陰陽字》篇開篇便說:「山南為陽,水北為陽,《穀梁傳》之語也,若山北水南則為陰,故郡縣及地名多用之,今略敘於此。」

意思是,春秋《穀梁傳》就已記載確認了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的原則,這種命名方法因為容易辨別方向,很多郡縣地名都採用,我(洪邁)現在把這個事詳細地在書中說一說。

以高於地面的山為視角,南為陽、北為陰。以低於地面的水為視角,河流北岸則成了陽面,南岸則是陰面。我們能從字面就能推斷某城與其區域河流的關係,如瀋陽,就是位於瀋河以北的地方。

我們在這裡捋一捋山、水和陰、陽的對應關係就是:

山南=山陽

山北=山陰

水北=水陽

水南=水陰

對地名來源感興趣的,並非只有我們。跟洪邁先生提到的《穀梁傳》齊名的另一春秋名著《公羊傳》就探討了「京師」地名的成因:

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

京者何?大也。師者何?眾也。

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辭言之。

意思是:京師,是天子的居所。京是大的意思,師是多的意思。天子的居所,必須用「大而多」來形容。後來,「京師」多泛指王朝都城。

第一部集中梳理地名的著作是班固《漢書》中的《地理志》,東漢後期的應劭則撰寫了專門研究漢書中地名的《漢書集解》,對248個地名進行了注釋,並講述了152個地名的來龍去脈。綜合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引,《地理風俗記》《十三州記》,應劭註解過的地名有168個。

其中,44個地名與「陰陽」有關。值得注意的是:「陽」地名為41個,「陰」地名只有3個,得名原因都跟河流有關——位於河流之陽,即河北。可見,當時就已經奠定了地名「陰衰陽盛」的格局。

山水與陰陽有四種組合:山+陽、水+陰、山+陰、水+陽,陰陽出現概率都是50%。那麼,現實中的地名,為什麼更青睞「陽」呢?

2、負陰抱陽在「河北」

前面提到,應劭註解的44個漢代「陰陽」地名,都跟河流有關。後世誕生的這類地名,仍以河流類居多。

可以說,相比山,此類地名與河流的關係更密切——這是因為,在生活、生產中,靠水比靠山更重要。

/中國河流水系和內外流區地圖/ 製圖-大地理館

/「陽」地名多分布在自西向東流的外流區/ 製圖-大地理館

基於已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走向,為了取暖、採光需要,我國多數聚落的朝向是坐北朝南。為了抵禦冬季寒風,背後需要有山;為了取水方便和航運需要,前方需要有水。

/家在河北:古代風水理想宜居地模式圖/ 製圖-朱勝昔

東流的水系與山地之間的平曠土地,成為最佳選址地——這也是風水師所謂的「負陰抱陽」之寶地。有了前水後山的條件,如果左右各有山護衛、出口再有曲流環繞幾道小山做「案」就更完美了——這樣一來,國都、城邑、村落就仿佛一個聚寶盆一樣。陶淵明為我們描述的桃花源,正是這樣一處理想棲居地: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這種情況下,環抱聚落的那條河流就仿佛一條腰帶,仿佛一張弓弦把家園環抱其中,風水師將最佳的水與聚落的組合,稱為「金帶環抱」。這種選址原則下,聚落一定是緊靠某條河流的陽面,即北岸。

於是,一個又一個聚落,以這種思想為指導,在山水交織的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

/理想條件下的風水龍脈分形與聚落分級圖/ 繪圖-朱勝昔 資料來源:楊柳《風水思想與古代山水城市營建研究》

很多人將風水視為神秘之術,其實不然,風水理論中的合理規劃設計,不過是常識的運用,至於那些神神道道之說,多為後世居心不測之人以風水名義斂財而誇大而已。

/明代江西省聚落圖/省城、府城、縣城多在水北、山南 資料來源:明代《江西全省圖說》之總圖

北半球的河流自西向東而流,因為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的因素,河流對南岸的衝擊遠比對北岸的衝擊更強烈,久而久之,北岸將有越來越多的泥沙淤積成新的沃土,而南岸泥土則流失更為嚴重。

從安全的角度來說,河北顯然盛於河南。因為這個原因,河之陽、比河之陰,更被青睞。

3、濟南其實是「濟陰」

北靠山、南鄰水,這是古代聚落選址的基本原則,卻並非絕對——因為現實中的環境變化多端,局部微觀的地形環境,也有反常的情況。

山、水條件不具備的地方,因為地理位置重要、水土條件優越,仍需要建設較大的聚落,所以就有了少量位於河南,即「水+陰」類的地名。如淮河以南的淮陰、黃河以南的河陰(歷史地名今已消失)、長江以南的江陰、湯水以南的湯陰。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西安、濟南這三座大城,其實也是反常的情況,它們都是南或東南靠山,北方臨河,就成了坐南朝北的形勢,風水上稱為「倒騎龍」。如果按照陰陽地名命名原則,濟南該叫「濟陰」,西安應叫「渭陰」,南京可叫「江陰」。

/濟南市地形與水口格局形勢圖/

也就是說,按照山河方位應該被叫做「X陰」的地方,以另一種名稱出現了,這是陰類地名極少的原因之一。

/黃河、長江中下遊重要城市分布圖/

我們還發現,黃河、長江兩大河流的中下遊,大城市(古典時期誕生的城市)多在南岸,而不是北岸。

這是什麼原因呢?軍事防禦。

無論是黃河還是長江,北岸少有高山屏障。我國古代開疆拓土和徵伐,多是從北向南進行,於是北面一側的防禦成為重中之重。沒有高山阻隔的大城,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水代山,當作天險。

但,水的安全係數遠不如山地,而且時刻還有洪水的威脅。古代農耕社會時代,河北選址定律比較可行,開放時代到來前夕,那些新興崛起的交通型、商業型城市,則逐漸突破了早期的選址原則,如武昌、安慶、上海,都緊靠大河南岸。

不過,因為百餘年近代史跨度遠遠短於兩三千年的古代,當代地圖上的地名遺存依然深受古代影響。

我數了一下今天地圖上可以找到蹤影的130多個「陰陽」類地名——無一例外,它們全部誕生於清代之前。

相關焦點

  • 趣說地名中的「陰」和「陽」
    翻看中國地理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國有很多城市都叫「某陽」,比如湖南的衡陽、邵陽、嶽陽、益陽,河南的洛陽、信陽、南陽、濮陽、安陽等。粗略算下來,全國的城市、市轄區、縣城中,地名帶「陽」的一共大概有132個。當然,還有很多地名是帶「陰」的,比較有名的有華陰、江陰、淮陰、湘陰等。
  • 地名來歷:為什麼地名中帶「陽」字的很多,而帶「陰」字的非常少
    含「陽」字的地級市分布圖截止2020年5月,中國(不含港澳臺)333個地級行政區中,共有23個含「陽」的地級市;2348個縣級行政區中,有108個含「陽」的地名。而含「陰」的地級行政區數量為零,含「陰」的縣級行政區僅有9個,呈現地名中的陽盛陰衰現象。【地名中的陽盛陰衰】
  • 《易經系傳別講》下傳04章 陽卦多陰 陰卦多陽
    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陰和陽 奇與偶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這一章,要大家特別注意認識卦,「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這兩句話要記得。道理很簡單,譬如乾坤兩卦,陰極就陽生,陽極就陰生。所以陽以陰為用,陰以陽為用,算命的就叫它做用神。不過各位要注意,算八字用神很難拿得穩,所以算命很難五行金木水火土,用神是什麼?很難拿捏。
  • 這些地名冷知識,你都了解嗎?
    你還知道哪些聽起來像中國地名的外國地名?關於地名,你知道哪些冷知識?骨子裡流淌的,卻是西洋的血脈而翻開老上海的地圖這樣的地名俯拾即是尤其是在租界及其周邊的區域什麼戈登路、竇樂安路、哈同路、赫德路……其背後是斑駁的歲月,沉重的歷史「白帝」究竟是誰?
  • 俄羅斯遠東三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的領土,現在地圖上仍標註原地名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前段時間,我到黑龍江的邊境城市黑河去旅遊,這裡跟俄羅斯的遠東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僅僅一江之隔,很多人到黑河來旅遊時都會過江到對面的俄羅斯去看一看。如果你查看手機地圖的話,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在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地名後面有個括號,括號裡寫著「海蘭泡」這個典型的中文名字。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一百多年前的1858年,因為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腐敗的滿清政府將東北地區6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都割讓給了沙俄,其中就包含現在的「布拉戈維申斯克」,以前它的中文地名叫做「海蘭泡」。
  • 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交通成和,萬物化生,《易經》地天泰卦略解
    《莊子》田子方篇中說:「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交通成和而萬物生焉」,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只有陰陽和悅才能生成萬物。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下《易經》中的這種上下和合,生成萬物的智慧,看古人是怎麼認知天地萬物的生成之道的,「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最後才能夠得到「萬物之所一也」的智慧。
  • 「海昏」和「山陰」原來都是地理方位名
    中國的地名命名有很多來源,其中地理方位命名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方面的知識。比如在中國目前的省級行政區名稱中就有很多此類例子:(1)、河南和河北:以黃河為界,以北為河北,以南為河南。河南、河北以黃河為界(2)、山東和山西:以太行山為界,以西為山西,以東為山東。
  • 【趣味地理】中國最最搞笑的地名集,中國最容易讀錯的地名,看看你...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諸位朋友都知道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  地方實在太多  免不了要撞名  一些搞笑的地名紛紛湧上地圖  大名鼎鼎的「六安瓜片」想必愛茶的人都知道,但地名就未必能讀對了,六(lù)安往往讀成六(liu)安。六安人自己方言讀音也還是:liu an (an 讀第三聲)。央視主播郭志堅就在電視上把六安讀成了六(liu)安,引發當地人和一些文化界人士的質疑。這位主播回應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在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上,六隻有liu一個讀音。但是,六(lu)作為地名的發音,在之前的字典中一直都是存在的。
  • 易經中陽爻為什麼叫「九」,陰爻為什麼叫「六」
    關於易經中陽爻為什麼叫「九」,陰爻為什麼叫「六」,這個話題簡稱「六九之辯」。這個「辯」即是論述,也是爭辯,這個話題從古至今就沒有停止過,其中劉禹錫和柳宗元的書信論述最為著名。咱們今天就先講劉柳的這個故事。
  • 中醫說的「陰」、「陽」、「五行」是什麼意思?
    今天,艾艾君就與各位艾人一起,從養生的角度來學習陰陽五行學說,感受中醫文化的魅力! 陰陽的含義   陰陽源於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古人認為萬物都有陰陽兩個對立面,以陰陽來解釋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例如天是陽,地是陰;日是陽,月是陰。
  • 大自然的機制是陰降陽升,人體的機理功能卻是相反的
    陽升陰降的現象充滿大自然,不過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麼人體裡面,卻是陽降陰升的呢?肝脾屬於五臟,為陰;膽胃屬於六腑,為陽;怎麼到了人體功能這裡,陰的反而要升起,陽的反而要降落,感覺像反重力似的。的確就是反重力。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相對性。
  • 《中國歷史地圖集》西漢雁門郡所轄地望校補兼戰國趙雁門郡部分地名校補
    因為岱海當時叫鹽澤(譚圖亦如此認定),不大符合《漢書.地理志》所載「疆陰,諸聞澤在東北」的記載;圖中疆陰距鹽澤太近,若此班固在《地理志》中表述為「疆陰,鹽澤在西北」更確切些,但班氏沒有;顯然在疆陰地望的處理上《地圖集》與《地理志》所載「疆陰,諸聞澤在東北」明顯不符。
  • 地名文摘 | 地名地圖的編制研究———以杭州市蕭山區為例
    在地名地圖編制上以「推廣地名普查成果,提升地名公共服務能力」為目標,將地名普查成果資料庫與地理信息共享平臺相結合,在傳統地名地圖的基礎上,以標準地名為重點,秉承「應用為主,文化為上」的理念,截止到2015年底,已編制了涵蓋行政區劃、標準地名、門牌數據、地名文化等範疇的地名地圖6大類226幅,其中2013年編制的《蕭山地名文化系列地圖》獲得了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金獎。
  • 地名學有什麼用——牛汝辰《中國地名掌故詞典》序
    民國年間,大量介紹國外研究成果,研究中有新意,方法上有突破,如把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方法引入地名研究。出現了高水平的地名工具書。新中國成立後,地名學研究工作蓬勃發展。1978年出版的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8冊),把製圖學方法運用於地名研究,可謂集中國歷史地名研究之大成。
  • 科普,地圖上的地名從何而來,導航是如何與手機定位顯示到地圖中
    這是把衛星導航和地圖數據進行完美的匹配,才讓我們可以通過各類的導航軟體來在地圖上定位我們的位置信息,而展現到我們眼前的是我們的位置在地圖上的哪個地名,搜索到哪個方位地名。這一系列,大致上由三部分來共同完成的。
  • ...3陰不吃1陽買,3陽不吃1陰賣」熟讀熟記,次次買在低點賣在高點
    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3陰不吃1陽買,3陽不吃1陰賣」「三陰不吃一陽」,是指一根陽線後面連續出現3根陰線,但是第三根陰線的收盤價沒有低於前面一根陽線的開盤價。
  • 易經中,陰爻和陽爻之間關係到底是什麼,你真的深入理解嗎?
    這個就不能放在《周易》上來看,《周易》上所講的一種正應就是指陰陽正應,而兩陽或兩陰在一起形成了同性相斥,是不應和的,也是不吉祥的。承與乘這兩個字其實就講的是兩爻的一種相鄰的關係,承是在下烘託,支撐。承有三種:一個陽爻在上,一個陰爻在下,簡稱一陰承一陽;一陰承多陽;多陰承一陽。乘是凌駕在上,有乘虛而入之意。乘也是壓制。
  • 為何將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
    中醫把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通常是見於長時間在太陽暴曬下出現的中暑現象,而陰暑則是引致大部分中暑現象的原因,是指「暑熱在內、寒溼在外」。中暑者,形同而病別,延醫亦各不同。暑之為氣,時應乎夏。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暑之傷,先著於心。其症:頭痛眩暈,心煩面垢,身熱口渴,其脈虛濡。昏僕不知人,亦與中風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氣虛而受於暑也。中寒治以溫散;中暑治以清涼。
  • 國內已乾涸的河流,流經兩個省份列為「四瀆」,多個地名以它命名
    最典型例子就是我國的羅布泊,以前還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卻由於人為破壞和氣候原因導致河水乾涸沙漠化,演變成為了今天的「死亡之海」。除了羅布泊之外,其實還有一條河流已經乾涸消失了,還流經兩個省份,還被列為「四瀆」,有多個地名都是以它命名。中國很多地區城市都是根據它本身的特點或者是所處的河流、山脈而命名。中國地域也多數是以河流為界限分割。
  • 智說養生:盛夏中暑也分種 陰暑陽暑怎麼辦
    陰暑,陽暑,是什麼?在炎熱的夏天,相信人們對中暑都較熟悉,而對陰暑、陽暑卻模糊不清。其實,這是夏天最常見的兩種病症,只不過是中醫名稱罷了。那麼,這兩種病症究竟有哪些特點,發病率哪個高,又怎樣預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