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把科學帶回家 ,作者萬物
把科學帶回家
面向未來的科學教育
本文轉載自: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撰文 | Mirror
長期側睡會讓臉變形嗎?
圖源:Pixabay
每個人的左右臉都有多多少少的不對稱,除了先天因素,還有不少後天因素,例如咀嚼習慣和睡姿。
美國美容外科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側臥時,靠下的那側臉會受到擠壓、牽拉等作用力,容易形成皺紋。
側臥時單側臉受到的各種作用力 | 圖源:Goesel Anson et. al, 2016
隨著面部組織老化,彈性減弱、皮膚變薄,左右臉會顯得愈發不對稱。所以不想長睡紋最好選擇仰臥。
然而,我們在睡眠狀態下是會無意識地變換睡姿的,平均每晚換20次左右,頻率會隨年齡增長略有降低,總地來說,側臥的時候更多。儘管如此,控制起始睡姿至少能減輕影響。
睡美人要是側臥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 圖源:《睡美人》
睡姿對身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對一般人而言,仰臥不僅能減少睡眠皺紋,還能讓脊椎等部位得到更充分的放鬆,是綜合考慮最推薦的選擇。
但對於睡眠呼吸暫停或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仰臥反而不利,選擇側臥才有助於緩解打呼嚕和胃液倒流症狀。
夫妻真的會越長越像嗎?
圖源:Pixabay
「夫妻相」一說在國內外流傳已久。上世紀80年代,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家專門研究了這一現象並得出結論:夫妻在一起久了,受彼此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會越長越像。
但史丹福大學的新研究結果卻並非如此。實際上,過去那項研究只調查了十幾對夫婦,而這項新研究調查了517對夫婦,收集了他們結婚兩年內,以及結婚20~69年後的照片。
研究者將夫妻中一人的照片作為比對目標,再將其配偶的照片與5張隨機照片混合,然後讓不知情的志願者評估這6張照片與研究對象照片的相似度。
人工評估之外,他們還用先進的面部識別軟體進行相似度分析。
結果發現,夫妻並不會越長越像,反倒是剛結婚那陣看起來更像,但也只是比隨機陌生人的相似度高點。研究者分析,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傾向於尋找和自己特徵相似的伴侶。
那為什麼老夫老妻又沒那麼像了(實際變化不大)?
大概是因為過著過著,就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手掌上的3條線有什麼用?
圖源:Pixabay
大家可能都聽過手掌上有3道明顯的褶,分別代表「感情線」、「生命線」和「智慧線」。
這種說法當然沒有科學依據,「天機」能這麼容易就洩露給我們?
那麼,這3條掌線到底有什麼用?
手掌上到處都分布著或深或淺的紋路包括指紋,手掌中心的3條褶線最明顯,在你自然握爪時,紋路更深。
這些褶線給了手掌皮膚一定的伸縮空間,配合手掌的張握,變淺或變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3條最明顯的主線會出現在手指向掌心彎折的位置。
雖然從掌線看不出命運,但掌線形態是由基因決定的,一類特殊掌線確實與某些異常發育症狀相關。很多唐氏症候群和胎兒酒精症候群患者的兩條水平掌線連成了一條,俗稱「斷掌」,這種掌紋更像我們的靈長類表親,因此又被稱為猿線(simian crease)。
正常掌紋(左)和「斷掌」掌紋(右)| 圖源:Joon Yub Kim et al., 2016
看到這裡可別給人瞎看病,要知道,正常人也有近10%的概率出現「斷掌」,所以還得醫生來綜合判斷。
要說掌紋最有用的地方還是像指紋一樣,用來做掌紋識別,刷手即可付款,方便大家剁手。
物體移動多快才會產生殘影?
圖源:Wikipedia
動畫作品常會用殘影來表現物體移動速度之快,現實生活裡我們也能見到各種殘影——快速旋轉的車輪、風扇,你還可以迅速晃動一隻筆,拖出一道殘影。
這些殘影都是我們的大腦反應不過來而產生的殘像。你可能以為自己看到的都是實時直播畫面,但實際上,我們只能看到過去,因為從光線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到大腦感知圖像,神經元傳遞信息和大腦處理信息的過程是需要花時間的(0.1秒左右),即使物體已經移開,畫面仍會停留0.1~0.4秒。
於是我們就產生了視覺暫留現象,
倒轉車輪和揮筆的殘影都是由此引發的錯覺。那要多快才會產生殘影呢?
據研究人員計算,如果一個物體在0.1秒內移動的距離超過其尺寸的兩倍,人眼就會看到殘影。也就是說,越窄細的物體越容易產生殘影,筆一揮就有殘影,同樣的速度揮一本書就不一定有殘影。
如今的高速攝像機捕捉畫面的速度已經比眼睛快得多,甚至能拍出子彈軌跡。然而設備再強,也救不了十級手抖……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繫 bd@wanwuweb.com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
原標題:《長期側睡,臉會變形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