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課之前我們要觀察自己的心:是如法的發心還是不如法的發心,如果是不如法的發心,應該調整自己的發心,發菩提心。
要想生起菩提心,首先要了解菩提心的功德和重要性,對這個法生起信心才能堅定的實修,如果沒有生起信心,在內心中無法生起圓滿的菩提心。
首先對菩提心有信心,才能堅定的修持,在相續中才能圓滿的生起菩提心,否則是非常困難的。只是以菩提心攝持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清淨心攝持,如果自己的心不專注,邊玩手機邊聽課,邊聊天邊聽課,邊吃東西邊聽課,說明你的心不專注,才會出現這樣不如法的狀態。
聽課的時候,把工作的事情,家庭的事情等先放下,以清淨心聽課,同時以菩提心攝持,這樣是非常如法的。
一種是佛的講法方式,
一種是小乘阿羅漢的講法方式,
一種是班智達的講法方式。
✔導師佛講法的時候,以身口意三門的神變、神通講法:
身的神變:佛的眉間發光,聽法者看到佛眉間放光就會生起信心,就會聽法,並且行持善法。
語的神變:佛講法的時候,人的語言也能聽懂,天人的語言也能聽懂,任何眾生都可以聽的懂。
我們普通人傳法,只有普通話人能聽懂,如果有口音,或者方言講法就聽不懂,其他類的眾生也聽不懂。但是佛陀傳法的時候不是這樣,佛陀講法時,任何眾生都能聽懂。這就是因為佛是以語神變來講法的。
意的神變:佛的智慧慈悲可以認識眾生的根基,可以以眾生不同的根基來講法,令眾生得到利益。
✔阿羅漢的講法以圓滿三種清淨的方式講法。
聽法者(法器)清淨,如果法器不清淨,阿羅漢不會講法,所以,阿羅漢會以神通觀察眾生的根基是否清淨,法器清淨才會講法,不清淨不講法。
講法者的語言清淨(口業清淨,具有語功德)
法清淨,如果所講的法不清淨,是沒有辦法利益眾生的。
✔班智達的講法方式。
以五圓滿的方式講。《入菩薩行論》是寂天菩薩講的,是印度非常了不起的班智達,是以著論五本的方式講的。
如法的發心和如法的行為攝持下我們傳講《入菩薩行論》,這部論有很多翻譯的版本,我們講索達吉堪布翻譯的這個版本,這個版本非常好。首先了知題目的意義:入菩薩行論
「入」:入到菩薩道中。
如何圓滿入到菩薩道呢?要想圓滿菩提道的果位,首先以什麼入道呢?圓滿六度。這部論如何生起菩提心?如何圓滿菩薩行?講的非常的詳細。三世諸佛獲得圓滿的成就,唯一依靠菩提心成道的。
「菩提(博得)薩埵扎雅阿巴達繞」是梵文,當時在印度有四種語言,最殊勝的語言就是梵文。
意思是:菩提薩埵(菩薩),扎雅(行為)阿巴達繞(入)
什麼叫菩提呢?菩提是梵文,意思是斷證:斷除煩惱,圓滿證悟。圓滿斷證的功德。
什麼是大乘的菩薩呢?修持大乘殊勝的法門,修持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的修行人就叫做大乘的菩薩。菩薩可以有很多行為,但是都可以歸攝在「六度」中,六度中歸納了所有菩薩的行為。
入菩薩的道,就是行持六度。
《入菩薩行論》歷史中有很多講記,印度中有一百多個班智達的講記,在藏地也有很多高僧寫過的,《入菩薩行論》的講記非常多。有很多的教證理證,以及很多教派之間的辯論。但是我們這次傳講,不是按照這樣的方式,因為沒有必要。
我們主要是按照「實修的竅訣」方式講。以上我們講的是「論義」的內容。
下面我們開始講「頂禮」
作者寂天菩薩以身口意三門頂禮。
善逝:美妙善逝:佛在輪迴中成佛,已經斷除了一切輪迴的痛苦,斷除一切無明,圓滿的一切成就是很美妙的。
有三種不共的殊勝:
1.從輪迴的角度看,他已經斷除了一切輪迴,已經不再輪迴了,已經遠離了輪迴中的所有痛苦。輪迴中的眾生再快樂,也無法斷除輪迴。佛已經圓滿了五種智慧的功德,就不會再造業,佛重入輪迴是為了眾生而來,不會被業力束縛。因此從輪迴的角度來講,是不共的殊勝。
2.從外道的角度看,有不共的殊勝。外道通過一些修煉可以圓滿天道的果位,但是天道也是在輪迴裡,也會退轉到其他的「道」中,無法斷除輪迴,以及不退天道。
3.從小乘的角度來看,有不共的殊勝。小乘的修行人沒有徹底的斷除法執,因果現前的時候,還是會受苦,但是佛陀已經圓滿證悟,斷除了一切業,不會再感受苦。
所以,這三種善逝,有不同的功德。
佛陀已經圓滿斷除了法執我執,已經斷除了所有的痛苦煩惱,不會再造業了,也不會再受苦,徹底的斷除了一切苦,圓滿了一切覺悟的功德。
法身:
報身是法身佛的顯現,化身佛也是法身佛的顯現,所有的三身都是匯集在法身中的。法身佛顯現了報身和化身。報身和化身也不離法身。
佛法僧的總集也是法身來的。法身是三身的總集,是三寶的總集,是身口意三門的總集。這麼殊勝的法身,一切佛的智慧,只有佛才具備。
所以,這裡頂禮的對境是法身佛。
佛子:
佛子講的是菩薩。菩薩有兩種:方便生、智慧生。
初發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在資糧道、加行道的大乘修行人,屬於方便生菩薩;已經面見空性智慧的登地以上菩薩,是智慧生的菩薩,也叫勝義菩薩。
佛當時涅槃的時候,自利的事業佛身邊的聲聞緣覺阿羅漢,他們可以弘揚;但是,佛的利他事業,菩提心的這個殊勝的法,是依靠菩薩弘廣大的。
佛涅槃時,利他的事業還沒有廣大,所以是依靠菩薩來弘揚的,所以菩薩是佛子。
伴:
包括了聲聞緣覺等修行聖者。
「及諸應敬我悉禮」
佛像、佛塔、僧眾、法寶等一切三寶的代表,作者寂天菩薩都一起頂禮。
今天就講到這裡。因為這部論就是講菩提心,所以在課前不會再特別的強調菩提心,直接講頌詞的內容。聽法的時候,法要融入心非常重要。否則,法是法,你是你。如果法沒有融入心,佛沒有辦法利益你,上師沒有辦法利益你,僧寶沒有辦法利益你。要把法融入到心裡,如理如法的聽課。這部論非常的殊勝,希望大家以後不要斷法的傳承,非常殊勝的法的傳承,千萬不要斷。
下面把講聞正法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成就佛果。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