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2020-12-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落實水土保持措施

  五年來,水土保持工作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國務院批覆的《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積極推進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全面加強預防保護及生態修復,著力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群眾脫貧致富,將新理念轉化為新舉措新行動,用實踐與實效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生態文明發展之道。

水土保持法規體系逐步完善

  積極構建與生態文明要求相適應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體系,水利部聯合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印發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從國家層面建立水土保持補償制度。29個省份修訂了省級水土保持法實施辦法或條例,18個省份出臺了省級水土保持補償費管理辦法,基本形成了自上而下、系統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為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控制人為水土流失、促進水土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推進

  全國700多個縣實施了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2012年以來累計安排中央資金320多億元,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7.95萬平方公裡,改造坡耕地600多萬畝,開展病險淤地壩除險加固654座。

  在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的帶動下,各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社會力量積極參與,2012年以來,共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31.6萬平方公裡,改造坡耕地3000萬畝,實施生態修復11.4萬平方公裡,新建生態清潔小流域2000多條,取得了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治理區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林草覆蓋率增加10-30%以上,平均每年減少土壤侵蝕量近4億噸,特色產業得到大力發展,每年增產果品約40億公斤。許多水土流失嚴重的貧困村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不斷強化

  2012年以來,全國共有16萬個生產建設項目依法編報了水土保持方案,3.3萬個生產建設項目完成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其中水利部批覆國家大中型水土保持方案1248個,完成水土保持設施驗收806個,依法對2項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作出不予許可決定。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執法檢查近6萬次,通過推動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實,督促生產建設單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資金6200億元,防治水土流失面積近6萬平方公裡,減少水土流失量近7億噸,有效遏制了人為新增水土流失。南水北調中線、中緬油氣管線、蘭新鐵路二線等一批國家重大工程認真履行水土保持法律義務,為全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表率。

水土保持監測和信息化紮實推進

  基本建成覆蓋我國主要水土流失類型區的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在35個重點防治區和1個生產建設項目集中區開展了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完成近63萬平方公裡監測範圍的土地利用、植被覆蓋、水土流失狀況及生產建設活動擾動狀況的動態監測,持續開展了69條典型小流域和92個典型監測點的水土流失定位觀測工作。水利部依法按年度發布《中國水土保持公報》,28個省(區、市)也發布了水土保持公報。印發《水利部關於加強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通知》,提出《水土保持監測實施方案(2017-2020)》。根據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部署,制定印發《全國水土保持信息化規劃(2013-2020年)》和2015-2016年、2017-2018年實施計劃。全國35個縣基本實現了生產建設項目天地一體化動態監管示範,31個縣基本實現了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圖斑精細化管理示範。

水土保持規劃建設取得新突破

  歷時4年多編制完成《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並於2015年10月經國務院批覆實施。在此基礎上,編制完成《全國水土保持發展「十三五」規劃》《東北黑土區侵蝕溝綜合治理規劃》《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專項建設方案》《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汙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規劃》《黃土高原固溝保塬綜合治理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省級水土保持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21個省區和4個計劃單列市的規劃已經本級人民政府批覆,水土保持規劃體系逐步完善。

水土保持深化改革增強活力

  認真貫徹落實《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實施細則》,民間資本投入逐年增加,2012-2016年,民間資本投入水土流失治理達260億元。大幅減少水土保持行政審批事項。水利部本級審批項目減少了2/3。審批信息全面公開,申請人滿意率達100%。印發《水利部辦公廳關於強化依法行政進一步規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水利部關於加快推進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的指導意見》,推動省級政府對市縣級政府考核,落實地方政府水土流失防治主體責任。廣西、湖北、北京等17個省份開展了建立水土保持目標考核制度的有益探索。

水土保持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

  水土保持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坡面土壤侵蝕機理、流域侵蝕產沙機制、區域水土流失過程、水土保持綜合效益分析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集成研發了一批關鍵技術和新材料、新工藝,建成了一批高水平水土保持重點實驗室和實驗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明顯增強,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全面加強水土保持標準頂層設計,修訂形成涵蓋綜合、建設、管理3大類別、14個功能序列的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五年來,共頒布修訂水土保持技術標準14項,其中國標1項、行標13項,5項國標和8項行標的制修訂工作有序推進,已頒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達50項。

  國際合作與交流力度不斷加大。成功搭建海峽兩岸水土保持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推動兩岸水土保持學會籤署了《海峽兩岸水土保持學術交流框架協議》。世界水土保持學會秘書處正式落戶中國,獲得民政部批覆,《國際水土保持研究》期刊(英文)創刊發行。依託設立在中國的世界水土保持學會秘書處和國際沙棘協會秘書處,成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國際學術研討活動。

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開創新局面

  印發《水利部辦公廳關於加強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示範工程創建活動,累計建成91個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127個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其中24個科技示範園被教育部、水利部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小學生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依託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每年開展中小學生宣傳教育活動達1200批次,參與人數超過25萬人。大力推進水土保持進黨校工作,每年培訓各級黨政領導幹部3.8萬人次。深入開展水土保持法制宣傳,製作了一批優秀水土保持電視作品、公益廣告和文學力作,全社會水土保持法制觀念和公眾認知明顯增強。

相關焦點

  • 水土保持取得顯著成效
    ,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體系,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紮實開展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搞好以規劃為主的頂層設計,夯實基礎性工作,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 水土流失防治新途徑 從人工育林到讓大地"休息"
    如今中國大多數農牧民正在政府的幫助和引導下,和這位村幹部一樣逐漸接受一個新生理念――通過生態修復讓土地休養生息,防治水土流失。 據權威部門透露,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沒有在中國得到根本的遏制。目前中國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面積的37%,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人對「植樹造林、造福子孫」、「向沙漠進軍」等口號耳熟能詳。
  • 水土流失治理的福建答卷:山河披綠 百姓致富
    近年來,三明市清流縣林下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這是當地一處坡改梯治理後的效果。福建省水利廳供圖 在福建,像霞溪村這樣的生態嬗變還有很多。 泉州市永春縣吾江小流域曾是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區,治理後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 江西省寄生蟲病防治成效顯著
    11月10日,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我省的寄生蟲病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全省血吸蟲病已達到傳播控制標準;絲蟲病和黑熱病已經消除;到2014年底,全省有50個縣(市、區)通過了消除瘧疾考核評估,實現了消除瘧疾目標;全省鉤蟲病的感染率也從2002年9.02%下降到2014年的4.6%。不過,醫學專家表示,在成果面前,臨床上對寄生蟲病的檢驗也不能放鬆。
  • 《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解讀
    解讀二:我國水土流失防治取得的主要成效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把水土保持放在山區發展的生命線、國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的戰略高度,帶領人民群眾開展了大規模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目前,全國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積已達到107萬平方公裡,累計綜合治理小流域7萬多條,實施封育保護80多萬平方公裡。
  • 松遼流域坡耕地水土保持壟向區田措施成效顯著
    壟向區田是松遼流域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區域特色措施,近年來在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得到廣泛應用,並且取得顯著成效。    壟向區田是在壟作坡耕地沿著壟向每隔一定距離在壟溝內修築的高度略低於壟臺的土埂,使降雨徑流就地攔蓄,防止降雨匯流沿壟溝形成衝刷,土埂的間距根據坡度調節。
  • 冰川融化水土流失 長江源區生態遭遇陣痛
    從2012年開始,由長江委長江科學院主導,江源綜合科考進入常態化。長江科學院每年都要聯合多個部門,開展長江源區綜合科學考察,綜合科考內容涉及長江源區水文、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土保持、地質與地理空間信息等方方面面。迄今已經連續開展九年。
  • 姜德文:水土保持的核心要義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其次,從水土保持立法目的和意義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第一條規定:「為了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風沙災害,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從學術界定、法律規定可看出,水土保持事業的基點是防治水土流失,既有預防又有治理,既防治自然侵蝕也防治人為水土流失。基礎工作是圍繞水土資源,不僅要保護、改良,還要科學利用,使水土資源不受損失保持良好狀態。
  • 水土保持的意義
    實踐證明,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區生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據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結果,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高達365萬平方公裡,其中水蝕面積高達165萬平方公裡,風蝕面積191萬平方公裡,水蝕風蝕交錯帶26萬平方公裡,有很多地方還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蝕。
  • 黃山太平湖國家溼地公園建設成效顯著
    中安在線訊 據黃山在線報導,近年來,黃山區著力加強太平湖溼地公園建設,太平湖的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太平湖生態系統持續優化。太平湖水質各項指標逐年提升,溼地生態系統穩定,鳥類及各類水生動物數量顯著增加,溼地保護與恢復收到顯著成效。  優良水質是太平湖的特色和優勢,是太平湖溼地保護的核心。為了保護和改善太平湖水質,該區實施了以網箱養殖退湖為主體的汙染源治理工程。成立了太平湖漁業經營公司,對太平湖漁業養殖實行「五統一」:統一養殖、統一捕撈、統一品牌銷售、統一加工、統一經營管理。
  • 我市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做好「水土保持」文章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一直以來,我國十分重視水土保持的工作,將水土保持作為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1991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從此走上法治軌道。1995年,廣東省頒布《廣東省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和使用管理暫行制定規定》,並於2016年頒布《廣東省水土保持條例》。
  • 關於加強溫德河上遊水土保持的建議
    :生態修復措施成效慢、河道淤積問題嚴重、河岸防護治理措施欠缺等方面。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吉林市和永吉縣水利部門於2019年分別編制完成了《吉林市市區水土保持規劃(2019-2030年)》和《永吉縣水土保持規劃(2018-2030年)》,分析了區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現狀,系統總結了水土保持經驗和成效,以水土保持區劃為基礎,以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為主線,擬定了豐滿、永吉轄區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總體部署,明確了水土保持的目標、任務、布局和對策措施。
  • ...檸條塔礦井生產建設項目「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建設概況
    實施成效  陝煤集團神木檸條塔礦業有限公司致力打造生態型「綠色」礦井,累計完成水土保持投資8939.48萬元,在工程建設和運行中突出水土保持生態文化景觀、綠色休閒景觀、綜合防治景觀及生態保護景觀的理念,構建了良好的礦井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模式,為我國同類地區同行業的水土保持工作積累了經驗。
  • 我旗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確保治理取得成效
    今年以來,旗生態環境分局以水質量持續改善為目標,精準分析流域內各控制單元突出環境問題,科學設定規劃目標治,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確保治理取得成效。為加強水汙染防治工作,旗生態環境分局組織編制了《鄂溫克族自治旗水汙染防治工作計劃》,成立水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積極開展牧區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和牧區生活汙水治理設施調查工作,使全旗44各嘎查定為已完成汙水治理和汙水得到有效管控的自然村。
  • 山東煙臺:生物防治以蟲治蟲,防治松墨天牛成效顯著
    該病害在我國主要依靠松墨天牛來傳播,因此防治松墨天牛是控制松材線蟲病傳播蔓延的重要措施。煙臺高新區住房和建設管理局高度重視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在全面做好病死樹清理的基礎上,積極採取多種措施綜合防治媒介昆蟲—松墨天牛。採取了藥物防治與生物防治結合的辦法松墨天牛蟲口密度,斬斷松材線蟲病傳播途徑。
  • 合浦縣一季度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2020年以來,合浦縣通過持續開展城市揚塵綜合治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煙花爆竹禁燃限放、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工業窯爐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汙染天氣應對等專項治理行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普蘭店水土保持水平評價如何申報?
    普蘭店水土保持水平評價如何申報?(初次)辦理水土保持方案監測星級評價資質 (首次)如何辦理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星級評價資質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各級水土保持部門按照新時期中央治水方針和部黨組決策部署,同心協力、頑強拼搏、紮實工作,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
  • 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從外國語學院獲悉,在日前公布的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統考中,我校2004級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試驗班學生的四級通過率達到了97.9%,優秀率達28.5%。
  •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黃土區(水土流失專題)
    黃土高原是中國乃至世界最為著名的水土流失區之一,其水土流失面積佔了71%,達45.5萬平方公裡。那黃土高原為何有如此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呢?黃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為主,而粉砂粒級中又以粗粉砂佔絕對優勢,黃土的特性決定了它膠結疏鬆,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極易分散懸浮,土塊遇水後,迅速崩解。黃土的顆粒性、粉砂性、疏鬆性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內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