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之前抓住4個階段,最大限度開發孩子潛能,讓他贏在在起跑線

2020-12-18 嗨寶媽

每一個孩子的到來,都為家庭帶來無以言表的喜悅。

家長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當孩子0-3歲的時候,各自有著不同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時期,家長可以參考以下4個階段內的建議,讓孩子發揮潛能:

出生到3個月,孩子還只是觀察者的時候

剛剛出生的嬰兒們,脫離熟悉的羊水,感受不到媽媽的體溫。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注意,給孩子建立起與世界的聯繫,給他們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周圍;

另一方面,也需要讓孩子能夠保持平靜,這樣主要是為了給孩子日後主動探索世界打基礎;

最後,孩子們都喜歡看一些別致的東西,那麼除了一些玩具,重要的就是吊飾。

因為他們總是躺著,眼睛方便看天花板,這時候各種各樣的吊飾就能夠讓孩子在分色上有一定的基礎,同時培養孩子的專注性。

3-6個月,鍛鍊孩子觸覺、聽覺能力,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注意發現孩子的喜好,他們一般會用手去抓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有些孩子已經會翻身了,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有聲音的、和多種感觸到的玩具讓孩子去探索,可以鍛鍊他們的肌肉。

6-16個月,培養孩子的雙向交流,與孩子有目的互動

這個期間孩子經常會出現一種"陌生人焦慮"的狀況,有些嬰兒可能在之前還比較容易接受陌生人,但這個時候突然就會怕生。

在遇到陌生人的時候會開始哭鬧,家長可以以平常心對待,先不要著急,給孩子足夠的緩解時間適應。

在經過一定的時間,這種狀況就會消失,但前提是家長要以平常心對待;

與孩子互動可以做躲貓貓的遊戲,提升孩子的認知感。當孩子慢慢成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投入和套入式的工具,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困難,促進孩子對精細動作的熟悉程度;

孩子的內心其實是有一個糾正器的,家長要相信孩子能夠做到平衡的狀態,萬一有錯誤也能夠自我改正。

家長給孩子提供可以自由移動的空間,拉著他們讓他們順著沙發邊緣獨立行走。

16-36個月,孩子會有思考邏輯、運動邏輯,這期間是孩子關鍵心智的養成

肢體平衡能力,為建立孩子獨立的人格作基礎

專家指出,在孩子1歲半以後,他們的手部動作會更加的精緻,家長就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難度高的遊戲。

例如串珠子,有最開始給的大珠子、粗線,隨著孩子的靈活度再變成小珠子,細一點的線。

當他們的精細動作越來越熟練,對於自我照顧的能力就越強,有助於他們發展獨立人格。

這時候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穿鞋穿衣服,從小鍛鍊孩子的獨立性是家長的功課。

另外可以讓孩子參與到一些日常的活動中,比如幫媽媽接水、洗菜等等,這樣廚房不再是孩子的禁區。

在此同時,家長也需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就會看到生菜變熟、真正的看到菜品的長相。這樣的參與活動,相比孩子喜歡的過家家遊戲,更加能調動孩子的多感官學習。

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她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積極性更高,從此產生興趣。

家長可以讓孩子參與到遊戲不同的分類中,讓孩子學會分辨遊戲。

例如準備一個託盤,裡面有三小格,一共放兩種物品,不同材質。

告訴孩子如何區分,先示範給孩子一遍:首先熟悉物品,在用眼睛看的同時用手摸著,大概記住物品的觸覺。然後讓孩子自己操作,試著將其分類。

在這個遊戲過程中,就可以鍛鍊孩子觸覺以及肌肉的的混合感官。

而孩子通過視覺以及觸覺的雙向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讓孩子利用大腦多部分的相互配合

在孩子能夠獨立行走的時候,他們就會擁有非常好的平衡感。由簡單到難的動作,當他們已經能夠行走,大腦就會想要其他動作。

我們會發現這時候的孩子基本都喜歡跑、跳、鑽等等。因為孩子在這個時候剛開發一些新的動作,他們對這些充滿著好奇心。

好像一天下來,他們總是在動,一會跑,一會跳,精力永遠旺盛。當家庭聚餐在餐桌上的時候,很多孩子喜歡鑽在桌子下面,他們覺得那樣很好玩。

現在平衡車的使用也很普遍,好多家長都給孩子準備平衡車,就為了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滑梯、吊單槓、走平衡木、推小推車的小遊戲。

有時間多帶孩子在室外感受一下,因為相比室內來說,戶外更加能發揮孩子肢體動作的開展。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空間有了一定的熟悉,也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感受到的心情是不一樣的,性格方面會變得更加自信。自信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甚至對於人的一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專家認為,孩子趴著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孩子在玩遊戲要爬隧道的時候,他們首先通過趴著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身體,判斷自己是否可以通過。

在做很多小遊戲的時候,孩子都會有戰勝心,他們希望戰勝困難,通過遊戲。這時候他們就會獨立思考,讓大腦運動起來,看自己的身體是否能夠通得過。

為了讓孩子對新事物具有天賦,首先需要家長給孩子營造精彩的環境,讓孩子通過反覆的練習,讓大腦和身體合作著,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家長耐心給孩子準備各種各樣的氛圍吧,讓孩子在適宜的環境下最大限度開發自己的潛能,成為自信的人。

相關焦點

  • 抓住3個要點,個頭長高又長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抓住3個要點,個頭長高又長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現在每個人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與許多年前相比,孩子的平均身高增加了不少。孩子能否長大長高,也是許多父母最最關心的問題。二,孩子成長與發育階段1,基礎段-幼兒期(4-6歲)幼兒期是孩子成長發育,也是孩子身子長高的基礎階段。補充鈣元素對於孩子未來成長至關重要。這時的人體骨骼處於儲備基礎,骨骼發育需求每日攝取鈣800mg。
  • 0——6歲做好左右右腦開發 讓孩子輕鬆贏在起跑線
    人類大腦的潛力是無限的,即使是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的大腦也未被全部開發。剛出生的嬰兒大腦重量只有成年人的25%,然而他們的大腦長到成年人的85%卻只需要短短3年。5歲時,孩子的大腦就已經等同於成年人的腦重量了。專家說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父母要抓住時機開發孩子的大腦,讓孩子更聰明。
  • 0—6歲做好左右右腦開發 讓孩子輕鬆贏在起跑線
    人類大腦的潛力是無限的,即使是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的大腦也未被全部開發。剛出生的嬰兒大腦重量只有成年人的25%,然而他們的大腦長到成年人的85%卻只需要短短3年。5歲時,孩子的大腦就已經等同於成年人的腦重量了。
  • 0-3歲關鍵心智養成:父母如何開發孩子潛能,又不破壞他們的愉悅感
    孩子在0-3歲時期,父母若能夠開發出他們的潛能,會為孩子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孩子幼兒時期畢竟好玩,自主能力學習不強,父母強行讓他們學習反而會讓他們感到不悅,從而影響生長發育。那麼,針對0-3歲的孩子,父母如何做才能既開發出他們的潛能,又不破壞他們成長的環境和愉悅。
  • 這個階段是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家長要抓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不過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抓住孩子的閱讀黃金期,不僅能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好處。這個階段是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家長要抓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在孩子0-6歲的階段時,專家們稱這個成長階段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影響非常重要。
  • 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突觸生長和連接就會越密集,以後接受能力,反應能力和創造能力就會更高,而突觸連接在人的0到3歲期間就已完成80%,這與中國傳統的「3歲看到老」不謀而合,但這80%的建立並不簡單。西方家長更願意把早教看作是對孩子潛能的開發和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而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西方兒童雖然知識能力未必比中國孩子強,但動手能力、想像力、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等都有明顯的優勢,這些都是早期教育培養的結果。所以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開始認同這樣的早教理念,即「對於0-6歲的寶寶,關鍵是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灌輸。」
  • 6歲前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4個方法,孩子大腦更聰明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對孩子大腦潛能的開發,家長們可謂是想盡了辦法,不是給他們補充營養物質,就是報各種早教班和興趣班,就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根據研究表明,6歲之前是孩子右腦發育的黃金時期,6歲之後開發會逐漸變慢,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孩子右腦的開發,儘早的引導孩子,這會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很多家長雖然知道開發右腦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如何的開發。
  • 6歲前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4個方法,孩子大腦更聰明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對孩子大腦潛能的開發,家長們可謂是想盡了辦法,不是給他們補充營養物質,就是報各種早教班和興趣班,就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根據研究表明,6歲之前是孩子右腦發育的黃金時期,6歲之後開發會逐漸變慢,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孩子右腦的開發,儘早的引導孩子,這會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很多家長雖然知道開發右腦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如何的開發。
  • 抓住數學敏感期,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林志穎的小兒子叫凱凱,才兩歲大的他竟然會做乘法,林志穎曾在社交網站上發言,"1+1=2,2x2=?沒想到2歲多的凱凱竟然答的出來!"當時kimi問弟弟1+1=?,凱凱很快答出來了,接著他又被問道:22=?,沒想到凱凱依然很快給出了答案,4。
  • 孩子6歲前有四個敏感階段,開啟針對式教育,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開啟針對式教育,讓娃贏在起跑線上。——0~6歲從孩子出生起,一直到他們6歲都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0-1歲是語言敏感期的第一個階段,主要表現為咿呀學語,從簡單的單音節發音到連續發音再到學話的萌芽階段。1-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語言能力的爆發期,逐漸學會使用複雜句,還可以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輔助語言的表達,並且開始喜歡提問。3-6歲時已是語言發展的成熟期,寶寶語速會變得更加流暢,吐字也會更加清楚,能和成年人無障礙交流,慢慢的就形成了完整的語言。
  • 程躍PK王人平 "贏在起跑線"理論最激烈辯論
    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能學、不能碰,那才是以成人的思維進行的推理。說到盧梭的自然成長觀,我想多說一點。盧梭認為十二歲之前是孩子的「理性」睡眠時期,這一階段只能以感覺經驗來認識世界,而不應該運用讀書等理性手段來改變他身心的自然發展。認為早熟的果子雖然外表誘人,但並不甜美。
  • 奧數與珠心算,到底是開發孩子的潛能,還是透支他的潛能?
    他們所用的教材也基本是從之前的奧數課本裡選出來的,例題、習題幾乎一樣,只是加上了一些看似比較有趣的故事或知識。與過去的奧數課程比起來,師資、上課時間、地點以及班次都沒有什麼兩樣,僅是名稱上的改變而已。還有一部分父母,把孩子送到奧數班,是希望能夠開發孩子的潛能。
  • 用好「3T」原則,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常常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很多寶爸寶媽們以為的起跑線是小學階段,那個時候孩子開始進入學校學習、考試,和同齡的孩子競爭,有了成績上的差距; 也有些寶爸寶媽把孩子的起跑線定在了幼兒園期間,帶著孩子參加各種早教班,幫孩子在起跑前先做好熱身運動。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讓3歲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早教,有3個特點
    0-6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父母都想抓住這段黃金期,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到底怎麼學、學什麼,千萬別聽培訓機構忽悠,一不小心成了韭菜,來看看哈佛教授伯頓懷特怎麼說。伯頓懷特曾在哈佛幼兒園主持過一個13年的研究項目,他發現那些快樂並且優秀的孩子,都有自己明確喜歡的事情,而且有忙有閒,時間充裕。伯頓懷特對這些優秀孩子研究一番後發現,他們得到了好的早期教育,但不是大家所想的上早教班、興趣班。
  •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麼做就對了!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大概是每個父母都會思考的問題,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外在的物質我們很難改變,其實孩子一生的健康,我們還是有希望改變的,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而且,我認為這個的贏比物質的贏更重要!
  • 寒門難再出貴子,這個時代的父母,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可到了現在,自己的孩子卻像在進行一場「軍備競賽」,時間被各種輔導班擠佔,每天完成作業要忙碌到深夜十一二點。就連父母自身,也要開始懂得輔導功課,要有時間接送孩子,陪孩子參加各種活動。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大學老師說到:我們高校裡、重點高校裡的農村的孩子,正在變得越來越少了。不得不讓人感慨,難道寒門真的難再出貴子,越富有的家庭,孩子越是贏在了起跑線上?
  • 胎兒時期腦發育3個關鍵期,孕媽抓住一個都賺了,真正贏在起跑線
    娃都出生了,才給孩子多吃核桃補腦?比起後天「努力」,想要寶寶聰明過人,孕媽得在孕期下功夫,給寶寶創造先天條件,讓娃的智商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為什麼要這麼說?科學研究證實:新生兒的大腦大約有180億個腦細胞,數量接近於成人。這說明:人的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正是胎兒在孕媽肚子裡的這一段時間。
  • 寶寶1歲前有7個「猛漲期」,前倆月佔3,把握機會贏在起跑線
    但是身為新手,寶爸寶媽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只能通過肉眼來感覺孩子的成長和發育。經常能聽到的幾句話就是:「寶寶好像又長大了」、「這孩子怎麼一天一個樣啊」。之前可能覺得這些話有些誇張,但確實寶寶在1歲之前,生長速度非常迅速,有7個「猛漲期」。那什麼是「猛漲期」呢?
  • 家長千萬不能忽視:孩子的右腦開發,是他們贏在起跑線上的關鍵
    而是充分開發孩子的右腦潛能。 在開發右腦潛力的基礎上學習,孫奕東一步步成為了人人豔羨的「全才」!在他的筆下,再精密嚴謹的機械透視圖,也能被畫得一毫不差。他在孩提時代就經過專業老師的潛能開發! 但鮮為人知的是,作為多摩美術大學的藝術生,他還同時是東京理科大學數學系的跨學科學霸!
  • 蒙特梭利:孩子6歲前的3個敏感期,父母把握住,助娃贏在起跑線
    雖然孩子的敏感期確實有很多,但蒙特梭利卻認為:0~6歲的孩子,最重要的敏感期並沒有這麼多,最主要的也就3個敏感期,如果父母把握住了這3個敏感期,孩子才是真的能夠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