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很多父母為了不讓自家孩子將來落後於他人,從孩子胎兒時期就開始教育了,只是,胎兒時期畢竟有諸多不便。
孩子出生後,還沒上幼兒園的0-3歲這個階段,成了眾多父母提升孩子能力的最佳時期。
孩子在0-3歲時期,父母若能夠開發出他們的潛能,會為孩子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孩子幼兒時期畢竟好玩,自主能力學習不強,父母強行讓他們學習反而會讓他們感到不悅,從而影響生長發育。
那麼,針對0-3歲的孩子,父母如何做才能既開發出他們的潛能,又不破壞他們成長的環境和愉悅。
什麼是潛能開發?
有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出生後,大腦的發育基本上完成,後期只待完善和開發。
如果能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給予孩子豐富的環境刺激,比如感官上的觸摸、肢體上的活動和語言上的交流等,都能夠促進孩子「大腦樹狀軸突」的初次發展,有利於孩子大腦智力的發育和其他神經系統的發展,這方面的發育主要為為學習思考、知識信息系統化搭建。
我們常說的「潛能開發」,就是通過外界的刺激激活大腦的各項功能,讓大腦開始發展運轉的更為完整。
通常來說,人的大腦分為不同區塊,比如前庭平衡、語言、視覺、聽覺、嗅覺、觸覺運動等,這些區塊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也擁有不同的任務,「潛能開發」就是在這些區塊活動的過程中,激活孩子各個區塊的特性和功能並促進其發展。
潛能開發的時間
潛能開發也就是對大腦開發,而人的大腦在一生中有兩次十分關鍵的發育,一次為嬰幼兒時期,第二次為孩子青春期前期。
嬰幼兒也就是孩子3歲左右,劃分的再仔細一點就是孩童「潛能開發」的黃金期第一階段為0-3歲,這個階段大腦發育可達到60%,是最為重要的階段;這之後的一個次黃金期是孩子3-6歲,孩子在這個階段大腦發育可增長20%左右;之後就是6-10歲,也算是孩子青春期前大腦發育的最後一個黃金期。這之後,大腦發育速度都達不到之前的這些程度。
由此可見,0-3歲是孩子潛能開發的關鍵時期,只要抓住這個階段,給予合適的刺激啟發,孩子在起跑線上就前進了一大截了。
如何發掘孩子的潛能
在全面的了解了孩子的潛能後,父母應該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又不破壞他們的愉悅感?
1. 0-3個月的孩子:
0-3個月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安全感和信任感,媽媽可以給孩子多一些撫摸和擁抱,讓孩子感受到這個環境是溫暖無害的,從而初步建立孩子對外的信任感,讓他們平靜下來。
孩子初步出息環境後,父母可以在居住的環境中裝點一些訓練孩子感官的吊飾,吊飾的特點就是要具有色彩分明的美感和規則感,隨著孩子月齡增長,掛在孩子視力範圍邊緣處,飄蕩的吊飾會讓孩子的視線追隨,這有利於刺激孩子的視覺能力、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孩子在觀察吊飾時,模仿能力、思考能力都會得到進一步刺激,因為沒有外界的幹擾和內心安全感的建立,孩子內心也就會愉悅。
2. 3-6個月:
隨著孩子的發育成長,孩子的觸感能力和運動系統得以發展,他們開始用手探索視線內的東西了。
3個月時,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能聽又能抓的吊飾掛在孩子前方,這樣孩子在抓捕時會產生愉悅感,同時又能鍛鍊孩子的觸覺能力和聽覺系統。
3個月後,有些發育快的孩子已經能夠翻身和長時間趴著了,並且伴有強烈的探索行為,這種探索好奇行為主要表現為將東西往嘴裡塞。對此,父母可以給孩子建立一塊專屬地,放上一些抓握和有音樂的玩具,鍛鍊孩子的抓握能力和語言能力。父母在地毯上要多和孩子互動,增加孩子的愉悅感,又鍛鍊孩子的爬行能力和手腳支配能力。
3. 6個月-1歲半:
孩子在6-12個月,面對陌生人會突然變得害怕起來,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下躲貓貓的遊戲,來增強孩子的認知感和降低孩子的分離感。絲巾遮住的時候,媽媽突然「不在了」,絲巾取下來的時候,媽媽出現了。
平時的話,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東西和紙箱子,教孩子如何將東西放入箱子中,然後取出來,重複這樣的動作,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專注力。
此外,當孩子開始嘗試著走路時,父母不要去扶著讓他們走,而是給孩子一個可以移動的東西(比如小推車),讓他們跟著扶著物品走,在隨著東西移動時,可以鍛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身體表達能力。
4. 1月半-3歲:
孩子1歲半後,手部靈活度會顯著提高,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帶珠孔的珠子和繩子,讓他們學著串珠子,珠孔的大小要隨著孩子手部靈活度而變化,串珠子的過程中可以鍛鍊孩子手部的靈敏度和專注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2歲時,父母還可以和孩子玩紙箱盲摸東西的遊戲,準備兩個不同的東西,讓孩子從箱子裡隨便閉眼摸一個,然後根據觸感和形狀進行猜測,這種遊戲有利於鍛鍊孩子的思維空間和邏輯推理能力。
孩子大一點,約2歲後,給孩子準備一些可以活動身體或者能鍛鍊運動能力的滑梯、小隧道、平衡木的活動,讓孩子在行動過程中,開發出他的運動能力、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
孩子處於嬰幼兒時期,有多項潛能可開發。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一個舒適和自由的環境,讓孩子能有學習和創造的空間,保持積極的引導,又不過度強迫和幹涉,才能讓孩子健康又自信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