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有四個敏感階段,開啟針對式教育,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2020-08-26 母嬰參考

「敏感期」這個詞想必各位家長都不陌生,但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當孩子處在敏感期時,開啟針對式教育,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執筆:王豔微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兒童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心智水平不僅會提高到另一個層面,也會令孩子更加聰明伶俐,思維更開闊,反之,則令其發展也會受到限制。可是孩子的敏感期究竟是什麼?在哪個階段?又要如何訓練了?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敏感期到底是什麼

敏感期是蒙臺梭利四大理論之一,蒙臺梭利女士發現: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某個時期孩子會產生會讓孩子內心產生一股無法遏制的動力,從而能自發的學習該項能力,並且效果高效。

其實,所謂敏感期,簡單而言,就是處於敏感期的孩子的學習相關能力發展迅速,如果錯過了則發展緩慢。

尤其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兒童受到生命力的驅使,對於一件事情的專心、關注、吸收無比高漲,再加上學習各種知識和能力發展迅速,能對生活周圍的一切事物進行認知、學習並掌握。

如今,很多家長都逐漸了解到孩子敏感期的重要性,所以希望能在此期間注重培養,但卻不知道孩子的敏感期究竟在哪個階段,又有什麼特點?

0~6歲孩子的敏感期

1、語言敏感期——0~6歲

從孩子出生起,一直到他們6歲都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

0-1歲是語言敏感期的第一個階段,主要表現為咿呀學語,從簡單的單音節發音到連續發音再到學話的萌芽階段。

1-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語言能力的爆發期,逐漸學會使用複雜句,還可以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輔助語言的表達,並且開始喜歡提問。

3-6歲時已是語言發展的成熟期,寶寶語速會變得更加流暢,吐字也會更加清楚,能和成年人無障礙交流,慢慢的就形成了完整的語言。

2、空間敏感期——3~4歲

隨著孩子們的成長,當他們進入空間敏感期後,會逐漸發現物體之間是彼此分離的,比如在玩積木時會不斷壘高,然後推倒,由此對於空間感知度也會越來越強。

其次,上高下低也是孩子的興趣所在,不斷的挑戰和徵服新的高度,然而在空間的感受過程中,正是兒童的智能發展的關鍵所在。

3、自我意識敏感期——1歲半~3歲

自我意識是在孩子的敏感期中是很重要的一個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以及未來的人格魅力。

孩子出生時,他的意識是混沌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的自我分離和自我發現,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就會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學會區分你的和我的,從而產生自我意識。

當不滿足或不符合孩子的要求時,便會出現大哭大鬧、打人、咬人等情況,再到學會模仿他人,通過說「不」來表達自我的意志的感覺。

4、邏輯思維敏感期——3~5歲

父母若是能抓住孩子的邏輯思維敏感期,培養創造他們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對於未來的發展有很大作用。

這個時期孩子的好奇心會非常強烈,他們會開始不斷追問「為什麼?」「為什麼天上會有月亮?」「為什麼會下雨?」「為什麼小蝌蚪變成了青蛙?」等等。

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是會讓家長應接不暇,可是孩子卻不厭其煩的追在身後,一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模樣。但是正是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孩子的思維能力才得到了質的飛躍。

正確應對孩子的敏感期

在面對孩子的敏感期時,有的家長卻不知道做,才能促進孩子的敏感期而感到焦慮,其實,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做到正確引導並不難。

成長過程中,敏感期是所有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階段,然而敏感期的有些不僅讓孩子感覺焦慮不適,也會被家長誤以為不聽話,而這套以孩子敏感期為主題的繪本通過各個時期寶寶的特點,來幫助其解決問題。

這套敏感期主題繪本用暖心動人的故事,幫助孩子在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時,可以通過親子共讀,在溫暖童趣的畫面中安撫兒童的焦慮。

另外,也為父母提供專業可行的方案,正確解讀他們一些看似奇怪的行為,還能了解哪些是正常現象,從而不去做違反孩子天性的事,並抓住他們的敏感期,讓其更好的向前發展。

相關焦點

  • 抓住數學敏感期,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凱凱為什麼兩歲的時候就能回答出乘法,這除了和他天資聰穎有關,和爸爸林志穎的教育當然也是分不開的。他抓住了孩子的兒童數學敏感期,在生活中點點滴滴對孩子進行引導,優秀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蒙特梭利:孩子6歲前的3個敏感期,父母把握住,助娃贏在起跑線
    孩子6歲前的30多個敏感期,我可是全部收集齊全了!每天都緊緊盯著查對呢,生怕會錯過孩子細小的變化!」 雖然孩子的敏感期確實有很多,但蒙特梭利卻認為:0~6歲的孩子,最重要的敏感期並沒有這麼多,最主要的也就3個敏感期,如果父母把握住了這3個敏感期,孩子才是真的能夠贏在起跑線上!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告訴你香港的教育有多拼
    《沒有起跑線》這部片子主要就是記錄了香港家庭們如何在寶寶出生的時候給Ta進行教育,在幼兒園到上小學這段期間,費盡心思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為了獲得「完美簡歷」。在紀錄片裡面,有一個媽媽叫Irene那年27歲,二胎5個月。
  • 「贏在起跑線」的易烊千璽:被內卷吞噬的童年和被放大的教育焦慮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句包裹著成功學糖衣的口號,讓多少家長在教育的洪流中暗自較勁、攀比、競爭,生怕自己的娃比別人落後,不如別人優秀。知乎上有個信奉快樂教育的媽媽,本以為佛系育娃,歲月靜好,但是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三歲認識百字,中班英語自由對話,甚至開始獨立編程,搞發明,題主很慌張,於是想要追趕,火急火燎的被迫捲入教育內卷中。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在杭州,一名老師對1000個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佔了50.28%,超過一半。等他們上了小學後,優勢也僅僅保持在三年左右,最後優勢也只高出6.55%。而隨著年級的增加,這種優勢最終會消失不見,甚至是倒退。
  •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怎麼辦?轉轉好物讓寶寶一樣贏在起跑線
    中國人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觀念,寶寶一出生就想贏在起跑線。孩子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報好了早教班,動輒就是兩三萬;生出來沒多久,就預約幼兒園;2歲話都說不全就給孩子報名學幼兒編程,簡直是拔苗助長,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 寶寶1歲前有7個「猛漲期」,前倆月佔3,把握機會贏在起跑線
    但是身為新手,寶爸寶媽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只能通過肉眼來感覺孩子的成長和發育。經常能聽到的幾句話就是:「寶寶好像又長大了」、「這孩子怎麼一天一個樣啊」。之前可能覺得這些話有些誇張,但確實寶寶在1歲之前,生長速度非常迅速,有7個「猛漲期」。那什麼是「猛漲期」呢?
  • 為娃上幼兒園,媽媽多次「獻身」校長,贏在起跑線為何如此跑偏?
    導讀:為娃上幼兒園,媽媽多次「獻身」校長,贏在起跑線為何如此跑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娃上幼兒園,媽媽多次「獻身」校長,贏在起跑線為何如此跑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必須要贏在子宮裡?孩子早期教育怎麼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很多家長的至理名言。什麼是起跑線?怎麼才能不輸?這個問題,無數的虎爸虎媽有著百般的方法。北京西城區上個月剛剛明確了區內「多校劃片、六年一學位」,在「731」這個大關口,有多少家庭砸鍋賣鐵,豪擲千萬地在關門前搶購老破小。誇張嗎?一點都不。
  • 媽媽一口氣給6歲女兒報了10個輔導班,孩子就贏在起跑線了嗎?
    簡單的回答,卻是帶著孩子最真實的情緒。但凡是有孩子的媽媽,聽到這回答,心裡也會不好受吧。這不,這娃的媽媽在鏡頭的另外一邊就已經情緒崩潰,潸然淚下。1、控制欲強的養育,只會讓孩子充滿壓力與其他國家的父母相比,顯然中國式的父母的精神總會比較「緊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中國每個家長的心願,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生又如何?
  • 媽媽一口氣給6歲女兒報了10個輔導班,孩子就贏在起跑線了嗎?
    簡單的回答,卻是帶著孩子最真實的情緒。但凡是有孩子的媽媽,聽到這回答,心裡也會不好受吧。這不,這娃的媽媽在鏡頭的另外一邊就已經情緒崩潰,潸然淚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中國每個家長的心願,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生又如何?有人會說做父母的都這樣,但你知不知道,當付出用力過猛的時候,給孩子帶來反作用帶來的反作用會有多大?
  • 總想贏在起跑線上,卻總輸在終點線前
    這年頭最高調地炫富是什麼:莫過於有個乖巧懂事成績優異又多才多藝的娃;小孩子才拼房、車、錢呢,張口閉口你家幾套房,我家幾套房,你家什麼車,我家什麼車; 回到我們的英語學習上,要想孩子英語學習領先:第一,與孩子什麼時候開始無關,與孩子的動力有關:就像龜兔賽跑,烏龜跑得慢,但一直前進,兔子跑得快,但總歇著不動,誰是贏家誰是輸家你們知道的;第二,與孩子的天賦無關,與孩子的方法有關
  • 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原來這是個偽命題?
    網上有個著名的段子:醫院的產房裡有個剛出生的嬰兒,父母就在其背上貼上了一句話:「距離高考還有××××天」。有的父母讓孩子在入學前就上各種早教班、課外班,要做到語數外樣樣精通,琴棋書畫樣樣不落,感覺讓自己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就是人生的贏家。
  • 那些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要知道,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不要逼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似乎成了每一個家裡有娃的爸媽最初的教育目的孩子不同年齡擁有這個年齡應該有的特點。記得班上有個寶貝叫「多多」三歲,對這個孩子印象深刻是因為上課積極,表現超級棒,雖然三歲,全英課程中,小寶貝居然可以用短句子表達顏色,例如: orange 、 another orange. 會唱國歌並表演的鏗鏘有力。弟子規、三字經背的滾瓜爛熟。家長說表演一個就表演一個。但讓我們作為老師心疼的是在這個孩子臉上從未見過3歲孩子該有的天真和笑容。
  • 家長應該重視的教育問題: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不進一個好的小學、中學、大學是起跑線嗎?如果以此為基準,以學習數學、認字等技能培養的早教模式固然是最合適的。但是卻很少有家長反思,這種技能教育雖然或許能夠幫助孩子進入好的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但放在整個人生階段來說,學校階段的教育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小部分,學到知識固然重要,但如何適應社會、如何待人處事的人格養成,卻遠非學校教育能全部包含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訴求是不同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許多家長奉若神明的信條。然而,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一點是:什麼是「起跑線」?
  • 入學|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對父母們來說,不管孩子長多高有多大了,如何給自己的孩子鋪一條寬廣的求學之路,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上,這是為人父母最最重視的問題。教育移民成為越來越熱門的話題,很多父母認為移民是尋求子女教育的一個全新突破!
  • 「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數據告訴你
    43%的媽媽表示,孩子競爭的起跑線始於十月懷胎;25%的媽媽認為,孩子競爭的起跑線在0~3歲,孩子進幼兒園之前;24%的媽媽認為,應該設在3~6歲,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和讀小學之前;52%的媽媽讓孩子在2歲之前開始識字;100%的媽媽讓孩子6歲前開始識字。
  • 你還相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教育口號嗎?
    文/魯鵬程家有兒女,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繃緊敏感的神經,因為很多父母都聽過「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響亮」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正在努力「實踐」這個所謂的「教育理念」。「起跑線」這個詞,本來是田徑比賽等相關活動專用術語,可現在竟然被「移植」進教育領域,居然還能迷惑住一大批父母,可見其「不簡單」。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現在的幼兒教育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家長們從小要求自家的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皆全。能拿高分,能書善畫。每個周末逼得孩子們奔波於各個培訓班,生怕落了一點點功課。每個家庭卯足全力,都要贏在起跑線上。你家孩子英語詞彙量3000個,那我家的孩子英語詞彙量就要5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