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周圍環境受新冠病毒汙染,能否確保食品安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食品在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如果周圍的環境被新冠病毒汙染,或者食品從業人員本身就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都可能對食品造成汙染。為了避免和預防這種汙染,在疫情期間特別要強調食品從業人員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範和要求進行操作,一定要做好食品在生產加工銷售環境和設施的衛生消毒,食品從業人員還要加強自我的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時,要立刻離崗就診並報告,千萬不能帶病從業。近期,各地也都加強了食品等樣品中新冠病毒的監測。
-
食品從業者是新冠病毒感染者食品上會附著病毒嗎?官方回應
中新網7月10日電 食品周圍的環境如果受到新冠病毒的汙染或者食品從業人員本身就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在食品上會附著有病毒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10日表示,如果食品從業人員本身就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都可能對食品造成汙染。
-
「進口」「冷凍食品」成新冠病毒關鍵詞?安全防護話你知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認為,冷凍海鮮產品通常儲存在低溫的環境,而環境的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 冷凍食品及外包裝的新冠病毒可能是怎麼來的?
-
衛健委專家:食品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可能被病毒汙染
6月23日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130場例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相關部門通報最新疫情以及防控舉措等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專家、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表示,新冠病毒是不會在食品之間傳播的,但食品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李鳳琴:有大量的科學數據表明,食品是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但是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
-
豬頭汙染肘子,新冠病毒冷鏈傳播咋防不勝防
11月24日,兩大新冠感染源頭「案件告破」的新聞刷屏。其中,北美豬頭汙染了德國肘子的感染路徑最為匪夷所思,豬頭因為運送不穩的一個「貼地翻滾」,就讓撿拾的貨運司機「中招」。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 那麼,冷鏈要怎麼消毒才保險?檢測陽性的產品如果不慎流落市場會不會帶來公眾的感染風險?冷鏈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
冷凍冷藏肉海產品會傳播新冠嗎?食用前怎麼處理安全?冰箱冰櫃怎麼...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多個地方出現冷凍食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7月19日,市疾控中心發布「冷」食品安全小貼士,提醒市民提高防範意識。1、冷凍冷藏肉品、海產品會不會傳播新冠肺炎?
-
冷凍食品多地檢出新冠病毒,疫情下如何食用冷凍食品才放心?
最近天津的疫情再次證明,冷鏈運輸受新冠病毒汙染的食品,可以引發新冠疫情。國外疫情出現第二甚至第三波,不受控制,很多工人都是帶病上崗,很容易把新冠病毒傳染到冷鏈食品和包裝以及貨櫃上,進口到國內,傳播感染的風險很大,尤其是這些冷鏈食品流入市場,進入千家萬戶。
-
海淘包裹也有被新冠病毒汙染的風險!還能放心海淘嗎?收到海外包裹...
近日來,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僅11月13日至16日4天時間,就有山東的泗水、濟南、梁山,以及陝西西安、河南鄭州、湖北武漢、福建泉州、甘肅蘭州、福建廈門等多地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那麼,海淘包裹是否也存在被病毒汙染的風險,應該如何預防呢?
-
權威專家:正確認識新冠病毒傳播途徑 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
本報訊 (記者宿志紅)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近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
北美豬頭汙染德國肘子,新冠病毒冷鏈傳播咋防不勝防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那麼,冷鏈要怎麼消毒才保險?冷鏈成「載體」,攜帶病毒入境 在發布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提醒,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暴發期,進口物體的表面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
新冠病毒「黏性」 易依附在食品包裝表面強,如何安全食用冷凍食品...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劉暢通訊員李敏)7月份以來,我國多地連續出現個別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案例。對此,德州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市民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在食用冷凍(藏)食品時遵循「食品安全五要點」,即保持清潔、生熟分開、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史賢明:冷鏈頑疾易讓新冠病毒趁虛而入
「生食三文魚本身就存在風險」,儘管海鮮本身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但海鮮原料被汙染,或在進口冷鏈運輸過程中沾染病毒的可能性很大。由於三文魚在通常情況下本就可能被寄生蟲或致病菌汙染,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為此,史賢明給三文魚老餮們建議是,徹底煮熟後再吃。如何保障餐桌安全,仍備受大眾關注。
-
《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問答
專家風險研判認為,從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人員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並在感染後未及時調離工作崗位,繼續從事食品生產、裝卸、運輸、貯存及銷售等工作,病毒就有可能會通過感染者汙染食品及其包裝材料表面,並隨著冷鏈食品擴散,如果相關防控工作不到位,就存在導致相關的接觸者感染和病毒傳播的潛在風險。
-
可網購新冠肺炎疫苗 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 和寒冬...
謠言一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了真相:做好防護,感染風險低不久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稱,在對山東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的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此後,關於「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了!」
-
多地進口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冷凍食品怎麼吃更安全?
最近,全國多地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一時間,進口冷凍冰鮮食品被推向了風口浪尖。那麼,在生活中選購冷凍冰鮮食品需要注意些什麼?進口食品外包裝會攜帶新冠病毒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諮詢了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研究所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付鵬鈺。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較長10月22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印發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的通知》,針對冷鏈食品在生產、運輸、裝卸、儲存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的預防問題。
-
食材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怎麼辦?遵循這幾點避免交叉汙染
近日,因在食材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呈陽性,多地疾控中心發布外出採購食材防護提示。那麼冷凍類食品還能不能吃?外出採購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防護,避免交叉汙染?勿慌!新冠肺炎不通過消化道傳播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的疾病,不是吃出來的,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消化道傳播的。因此,消費者選購的水產、肉類等食品只要按照一般衛生操作規程做熟了吃,一些即食型蔬菜、水果洗乾淨再吃,就不會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風險。
-
進口凍蝦外包裝、貨櫃內壁檢出新冠病毒,冷凍食品還能放心食用嗎?
近日,我國在從厄瓜多三家企業進口的凍蝦外包裝、貨櫃內壁檢出新冠病毒。國家海關總署已暫停上述相關企業產品進口,對暫扣貨物採取退貨、銷毀等處理措施。 此外,近期一些國家肉類水產品企業發生聚集性感染疫情,海關總署已暫停23家境外肉類企業產品進口。
-
三文魚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生鮮食品能放心食用嗎?
三文魚是否會感染新冠病毒?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表示,三文魚案板查出病毒陽性不能說明太多問題。 病毒有可能來自於汙染,比如其它物品的汙染,包括工作人員或感染的人在案板前講話、交易時飛沫的噴出,都有可能造成案板汙染。 因此不能說三文魚就是傳播源頭,這方面沒有直接證據。 從病毒的組成結構來看,此次病毒不像北京兩個月以前出現病例的毒株,更像歐洲的。
-
從厄瓜多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怎麼辦?
對檢出陽性的樣本,經核酸序列分析並經專家研判,檢測結果提示,厄瓜多三家企業產品的貨櫃環境、貨物外包裝存在被新冠病毒汙染風險。專家研判認為,檢出結果不代表具有傳染性,但反映出相關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為保護消費者健康,海關總署決定自今日起暫停掛斷上述三家企業在華註冊資格,暫停上述三家企業產品出進口,對暫扣的貨物採取退貨、銷毀等處理措施。
-
關於印發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
本指南適用於採用冷凍、冷藏等方式加工,產品從出廠到銷售始終處於低溫狀態的冷鏈食品在生產、裝卸、運輸、貯存及銷售等各環節中新冠病毒汙染的防控。本指南以預防冷鏈食品從業和相關人員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為主線,突出裝卸儲運等重點環節防控,注重加強冷鏈食品包裝的清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