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捐獻者受人尊重,請不要傷害醫學生的「自尊心」

2020-12-11 影視的小偉

現在有些網紅為了在網上獲取大家的關注,竟然真的可以突破道德的底線,什麼東西都敢拍,就比如最近網上爆料,遼寧一網紅為了博熱點,進解剖室拍器官標本。難以想像遺體捐獻者在去世後為了醫學的發展捐獻自己的身體。,我們本該保持著崇高的敬禮,卻受到如此的褻瀆。

事情的經過

在網上,遼寧的一位網紅為了在網上博得熱點,在疫情封校期間進入了大連醫科大學解剖館拍攝捐獻人體及實驗動物等。在網上發酵以後,終於在事後當事人道歉,並承認說視頻是疫情之前拍的,自己不是醫科大學生。醫科大學的學生,而且在校方的證實下確實這位網紅並不是大連醫科大學的學生,但是明知在實驗室有禁止拍攝的標誌之下,仍然還不顧一切的拍攝,這已經觸犯到了大家的底線,而且學校方面已經證實正在起草律師函。

底線不能破

能夠想像得到嗎?有這樣一群人在生前的時候不斷地為社會做貢獻,而在死以後為了醫學的發展,寧願捐出自己的身體,為醫學做貢獻,無私無畏的精神,每個人都會讚美。我們應該要學會尊重,而不是毫無底線地為了獲取廣大網友的關注去做如此無底線的事情。底線就是底線,是不能夠被打破的。

網上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案例,有一次上課有學生看到,大體老師後出於好奇,便拍照片發布到了網上,結果被好友圈裡的朋友質疑。這不是我大姨夫嗎?頓時之間引起一片譁然,過後家長所在的學校也對同學進行了相關的批判,同時在以後非頭部的教學裡面會有遮擋物,對大體老師的面膜進行覆蓋遮擋。對於大體老師,我們一定要給予足夠的尊重,而不是如此。

不要寒了心

還有網友分享,每次看到大體老師都會想起母校的一位老教授他長期奮戰在教學醫療的醫學,在臨終前立下遺囑捐獻自己的遺體,給母校的解剖教學貢獻,最後一份力量,我們醫學生對於大體老師都有一份特別的尊重,正是他們無聲的教誨才成就了我們。無論是任何人,都不應該為了一己之私而去褻瀆了尊敬的大體老師。這位老教授就是廣西醫科大學的郭德林教授。

這位老教授始終都在臨床醫學進行工作。在發現學生上人體解剖課時,人體標本非常缺乏,於是就決定在去世後將整個遺體都捐獻給了自己執教多年的廣西醫科大學。

尊敬

一位遺體捐獻者曾經留言說:我寧願讓醫學生在我身上試劃千刀,也不願見他們未來在病人身上劃出一刀。這就是大體老師的力,因為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才能夠出現許許多多優秀的醫生。

對於大體老師而言,我們應當給予足夠的尊重和敬佩,在中國很多家庭都講究入土為安,所以去時候很多人都不會去捐獻自己的遺體,這也導致了,我們國家雖然每年有不少的人去世,但是捐獻遺體的人少而又少,醫療資源在現在已經變得很匱乏,要想培養出一名優秀的醫生,大體老師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對於大體老師來說要學會尊重。

不要為了流量變得心不像心,人不像人,更不要在所有人都在絞盡腦汁想著怎樣讓疫情早點結束的時候,去突破道德的底線去消費國難,這樣是令人厭惡的。大家怎麼認為呢?

相關焦點

  • 「對眾不責」,請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避免「人前教子」,不要將孩子的錯誤反覆說給他人聽,也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在眾人面前厲聲恐嚇、訓斥、貶損、責罵、輕視、羞辱孩子,這樣會嚴重破壞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感到丟臉、傷心、難過、無地自容、憤恨和絕望,性格也會因此變得自卑、膽小懦弱,對人缺乏信任。
  • 溫州首例遺體捐獻者徐啟榮老人的三次遺體「告別」
    第一次在三年前,老人剛去世時,那時家人頂住各種質疑和壓力,遵照遺囑捐獻遺體;第二次在上個月,在溫州醫科大學舉辦的追思會上,老人安詳的神情,和學校師生對其的尊重,讓一切疑惑冰消瓦解;第三次在昨日的葬禮上,70多輛車、500多人的送行隊伍,在細雨中默默前行,向這位平凡卻又偉大的老人致敬,這讓老人的家屬們既驚訝又感動。
  • 冰城遺體捐獻者:拿什麼向你致敬
    生活報4月19日訊14年來,冰城235位捐獻志願者實現了遺體(眼角膜)捐獻,共有6623人籤下了「捐獻志願書工作人員呼籲:這座城市應該為他們樹一座刻滿名字的紀念碑供遺體捐獻者家屬憑弔,讓市民接受生命教育  「最後的死亡和最初的誕生一樣,都是人生必然;最後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樣,都是光照人間。」
  • 江西省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在南昌青山墓園落成
    江西省、南昌市民政、衛健、紅十字會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移植醫院和遺體、眼角膜接受單位負責人,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愛心企業代表共計150餘人參加儀式。據悉,截至2020年11月底,江西省累計遺體器官志願捐獻報名登記44238人,成功實現遺體器官捐獻1210例,其中器官捐獻743例,挽救了兩千餘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捐獻眼角膜889個,幫助近千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
  • 致敬器官捐獻者及家屬
    2010年,我省啟動實施器官捐獻,至今,通過遺體和器官捐獻者挽救的生命已經有近5000人。近日,浙江省紅十字會在杭州錢江陵園為10位捐獻者舉行了一場集體安葬儀式,向他們以及家屬的大愛致敬。浙江大學醫學院醫學生宣誓:「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遺體捐獻者家屬 遺體捐獻登記者 蔣遂:「無論父母親做出的決定是什麼,我們對父母親做出的決定有什麼想法,但我們在行動上一定要支持他們,這是我們作為子女的孝心。」
  • 胡劍雲追思遺體捐獻者 "金牌調解"講動人故事
    清明追思遺體捐獻者   搜狐娛樂訊 中國有句俗語「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正是追憶已逝親人的節日。3月29日,省紅十字會舉辦2013年遺體捐獻者清明追思會,江西衛視《金牌調解》欄目的首席調解員胡劍雲老師也來到活動現場,帶領遺體器官捐獻者親屬和志願者,深情緬懷為遺體器官捐獻事業做出無私奉獻的英雄們。  上午10時許,胡劍雲等人佇立在南昌青山墓園「生命永存」紀念碑前,在《二泉映月》的樂曲聲中,手持菊花緩緩來到紀念碑前,鞠躬致意,深情緬懷我省100多位遺體器官捐獻者。
  • 器官捐獻者之母為受者手寫祝福語「請你替他好好活」
    「希望移植手術順利,相信他們(移植受者)今後能健康生活,替舜嬋感受人生的美好,把她對陌生人和這個世界的愛心延續下去。」吳媽媽說,這也是父母對孩子的一點念想。 在他離世之時,傷心欲絕的父母決定將他的器官、眼角膜和遺體捐出,用來救助他人和培養醫學生。小梁的媽媽還手寫了一段飽含深情的話給移植受者,表達對他的祝福和對醫務工作者的感謝。小梁家人的義舉讓醫生們肅然起敬。 「我們這周已經實現了6例捐獻,小梁和吳舜嬋是其中代表。和以往相比,年輕人、兒童捐獻者明顯增加。」
  • 有的人走了,卻仍然活著!這位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捐出了自己的...
    受傳統觀念影響,不少人、不少家庭不願捐獻遺體,幫助他人。那麗江的情況如何?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弗敢損傷等理念,讓很多人對人體器官捐獻,望而卻步。雖然麗江有900多名志願者自願加入到遺體器官捐獻行列,但對於有130萬人的麗江而言,還是太少。 身死魂滅,生命終結之時,所有器官也逐步走向死亡。但通過當前先進的醫療技術,將健康的身體器官移植給一些有需要的人,就能延續後者的生命。
  • 福州各界舉行音樂追思會 悼念遺體和器官捐獻者
    社會各界人士放飛氣球,向捐獻者捎去崇高敬意和深情思念。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4月2日電 (記者 劉可耕)「又是一年清明時,敬捧黃菊寄追思。」2日,由福州市紅十字會主辦的「生命如花」——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遺體與器官捐獻者音樂詩會在福州三山陵園舉行。  當天,中國傳統清明節將至,歷年捐獻者家屬及福建醫科大學學生、社會各界代表450多人參加了追思悼念活動,並在鐫刻有捐獻者姓名和他們生前最喜歡的一句話的紀念碑前敬獻鮮花,深切緬懷遺體與器官捐獻者。
  • 這個22w人點讚的「醫學生」,不配上熱搜!
    ——他在自己的視頻裡,直接冒犯到了所有醫學生都敬重的「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者無償捐獻他們自己的遺體,遺體捐贈者在過世8小時內急速冷凍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學使用時再復溫到4℃,從而能夠保證遺體的新鮮程度,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從這些遺體捐獻者的軀體上,醫學界的學生們掌握和豐富人體基本知識,讓學生們去感受救死扶傷的深刻內涵。
  • 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引眾怒
    正如他並不清楚「大體老師」對醫學生和醫學界的意義。尊敬「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第一堂課「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捐獻遺體本身是為了回饋社會,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結果卻成為某些網紅吸引流量和熱度的工具,不知會寒了多少「大體老師」家屬們的心,也動搖了部分已經籤訂遺體捐獻者的決定。@麻醉醫生凌楚眠 也發文表示,解剖樓裡的大體老師們,是神聖的,可以這樣說:接觸大體老師後,醫學生的職業生涯才徐徐展開。
  • 生命定格81歲,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生向「大體老師」致敬。(圖片由學校提供)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
  • 瑞金醫院知名骨科專家病逝 捐獻遺體和角膜
    其女兒遵照父親遺願將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時捐獻了角膜。在醫學院,遺體捐獻者被尊稱為「大體老師」,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主要用於學生的人體解剖學習。蔡體棟教授的女兒、瑞金醫院康復科醫生蔡海鷗說:「早在2014年,父親便提出生後要將遺體和角膜進行捐獻,我非常贊成和理解,因為我也做了相同的選擇……」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行的遺體(角膜)捐獻告別儀式上,交大醫學院紅十字志願者周仕依代表所有交醫學子向遺體捐獻者表達了崇高敬意和感謝之情。
  • 傾聽孩子的講話,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多子女家庭,孩子間互相對話,可以不要父母的參與。但在獨生子女家庭,父母不聽孩子講話,孩子向誰去說呢?傾聽孩子講話時你自己就要像一個孩子。要想成為一名忠實的聽眾,你最好的辦法就是想像你就是孩子的朋友。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講話,但要有投入的表情,必要時應和,或提問。
  • 成都醫學院回應「親屬需自取遺體捐獻者骨灰」:會妥善處理
    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近期,楊家珊的父親楊正貴與成都醫學院取得聯繫,希望楊家珊入土為安讓接收單位送回骨灰。但楊正貴得到的答覆是「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是親屬自行領取」。楊正貴懷抱女兒的身份證和捐獻證書。
  • 讓生命再度綻放,北京遺體捐獻發展歷程
    在教室正中間的解剖臺上,躺著的正是遺體接受站成立以後全市的第一位遺體捐獻者。這是一位老人,1999年夏天病逝,親屬為了卻他的遺願,在他去世後的第二天就把遺體捐獻給了協和醫科大。初春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解剖教室,62位大學生向他們面前躺著的這位無私的遺體捐獻者深深三鞠躬。
  • 醫學生的第一堂解剖課:向「無言老師」鞠躬後想哭
    9月19日,山東青島一所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三的同學們,上了他們入學以來的第一堂局部解剖課,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完整的「大體老師」(遺體)。與其他課程不一樣,上課前,同學們會向遺體默哀1分鐘,然後集體鞠躬。有同學告訴作者:「遺體也是老師,我們對遺體心存敬畏。」【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一進入解剖實驗室,迎面撲來一股濃濃的藥味,據介紹,這種刺激性的氣味是福馬林的味道。
  • 承接燈光,傳遞真情——杭師大醫學院學生醫療諮詢服務隊走訪遺體...
    2020年暑期的寧波一組點燈人,肩扛重任,心盛關懷,承接這份觸及心底的真情,走訪遺體(器官)捐獻者及其家屬,為他們帶去溫暖。圖:點燈人走訪途中自古至今,家風文化源遠流長,「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良好的家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點燈人的此行,也感受到遺體捐獻者家庭中蘊含的無言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