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圓地方 老祖宗的智慧

2021-02-08 藝術臺

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古代漢族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古人講「天時」,所謂天時者,是指從天而降的能量到來時,就是相應季節的開始。由於這種能量60年一輪迴(一個甲子),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因此古人講「天圓」,用來描述時間的特點。同時古人講方位時,用「四面八方」來描述,也叫「地方」。「天圓地方」就是講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講宇宙的真實面目!體現了老祖宗智慧的時空觀念。



這其中還隱含一個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理論: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到有,而且和天地間的能量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講「天人合一」。



而天圓地方的本質來源,是源於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所推演出的天地運行圖,由道家修行者陳摶老祖傳出。 


天圓地方圖


天圓地方圖,其中外部環繞的卦象,代表天的運轉規律,而中間方形排列的卦象,則代表地的運轉規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為陽,地為陰。兩者相互感應,生成了天地萬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華物質所構成,因此被視為天地萬物之靈,能夠感通萬物,最靈者也。



天圓地方本質上是《易經》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而《易經》為百經之首,國學之源,其思想體系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因此在古代的各門學科中,都有陰陽五行的思想體系在其中。



道家認為:「天圓」心性上要圓融才能通達;「地方」命事上要嚴謹條例;



中國傳統的建築,更是講究天圓地方。明清時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壇和地壇就是遵循天圓地方原則修建的。 天壇是圓形,圓丘的層數、臺面的直徑、四周的欄板,都是單數,即陽數,以象徵天為陽。地壇是方形,四面臺階各八級,都是偶數,即陰數,以象徵地為陰。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個圓形水池,或者在兩院之間修一個圓形的月亮門,這些都是天圓地方的體現。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則是天圓地方學說的典型代表。



相關焦點

  • 從《易經》看「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是中國古典智慧與哲學的精髓之一,過去一些人因為不了解其博大深邃的內涵,只淺薄地認為其說的是「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並用所謂現代天文知識來攻擊之!並煞有其事地證明其說的歷史局限性,其實指責與懷疑的人們,才是真正的無知與片面!
  • 講了3000年的天圓地方,全被教科書說歪了!
    哥白尼式不屑我記得以前,每次自己看到天圓地方這個詞就很氣。咱們那些老祖宗真是不思進取啊,能不能跟隔壁伽利略哥白尼好好學學,能不能有點科學辯證精神,去探求一下宇宙的奧秘,能不能來點為了科學,火中做自己的勇氣。
  • 「天圓地方」的文化內涵
    這裡的「大寰」就是天,「大距」就是地,就是「天圓地方」的意思。另外,其他一些古書如《周髀算經》《大戴禮記》中也有天圓地方的說法。01「天圓地方」溯源「天圓地方」在古書中的記載非常流行,而從考古資料看,這一觀念更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原始社會時期
  • 新中式文化精髓——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古代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北京天壇)古人對天地心存敬畏,地是平的,像一個大託盤,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著,因此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均為北圓南方,通稱「天地牆」,以象徵「天圓地方」之說。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圓地方」的含義:是人正常的感知
    那麼我為什麼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圓地方」沒錯呢?這個就得從人的認知說起,就算我們現在知道地球是圓的,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看到的感覺是不是還是天圓地方呢?這個「天圓」很好解釋,我們抬頭看天空,天空就象一個倒扣的圓鍋。「地方」,這個方不是指方形,四個邊,其實我們現實望著遠處看到的是沒有邊際的。
  • 天圓地方——走進上海博物館
    博物館的建築格局像是古代的青銅器,圓頂,方體基座,象徵「天圓地方」,也許是有些舊了的緣故,遠遠看去像是一個圓形的鍋蓋,上面戴著個耳子,顯得有些古樸。陳舊的外牆裝飾又多了幾分歷史的痕跡。上海博物館是與北京、南京、西安齊名的我國四大博物館之一,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排隊的人很多。
  • 老祖宗為什麼定半斤為八兩,筷子長7寸6分?大智慧啊!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古代詞語,而「半斤八兩」和「七寸六分」更是耳熟能詳,可是,你真的了解其中蘊含的古代智慧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些詞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分別是什麼由來?那老祖宗為什麼定十六兩為一斤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盛行「天人合一」的觀念,而古人最早發現北半球有七顆很亮的星星,排列很像過去量米和舀酒用的鬥,故命名為「北鬥七星」。再後來,人們又發現了「南鬥六星」,另外,再加上古代神話體系裡的福、祿、壽三顆非常有名的星星,正好是十六星。所以古人在設計物品城中方法的時候,就把這十六顆星作為標準,把一斤定為十六兩。
  • 老祖宗的智慧太高了
    古人在歲月的發展進程中,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智慧,現在人們所享受的一切,都離不開先輩為我們打下的基礎。文字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交流都離不開文字,但是最初的文字僅僅是一些象形符號而已,現在我國的文字不僅僅有規律可循,還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方言,許多音調。
  • 印象梅州:「天圓地方」的客家圍龍屋
    客家人建屋大都在依山傍水的丘陵山麓,宅基選擇以山脈來勢雄健,山麓結基平坦、寬敞,周圍綠水迴環的地方,此被視為「風水林」。靠山修建屋子,整體呈半圓形,前低後高,方位一般坐北向南。屋前為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等作用。半圓池塘與半圓圍屋相配搭,便成了「天圓」;而在這中間,一般建有方形堂橫屋,為「地方」,二者相結合,是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的體現。
  • 科學家常說「天圓地方」一直被誤解,真正含義蘊含宇宙萬物思想
    隨後命四人分四方,具體實施文明推廣的工作,這就是最早的天圓地方的理論和實踐。天圓故然沒有今天的精確認識,但已經蘊育了樸素的宇宙觀,地方則是指地平坐標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東方,並用十二個地支,十個天幹,四個卦象表示二十四個方向並構在整個周天(360度圓),這才是天圓地方的真相。
  • 老祖宗的忠告,老人言,口口相傳的民間智慧
    老人的智慧都是他們的人生經驗,一代一代地傳授,直到今天依舊散發著民間智慧的光芒,儘管距今已多年但是老祖宗的智慧永不過時。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名句,值得我們去學習領悟,定會受益匪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有經歷過才懂其中的奧秘,回想我們自己的過往,多多少少會走些彎路,而老人們的這些話其實就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
  • 鈑金SolidWorks如何用放樣折彎做天圓地方展開!(實際加工畫法)
    打開SolidWorks,點擊新建點擊零件點擊確定點擊草圖繪製選擇草圖繪製面點擊草圖繪製矩形我們折彎機折彎天圓地方的時候是折彎半個天圓地方的點擊平板式選擇解壓縮看展開後效果右擊平板式選擇輸出DXF/DWG此處選擇折彎線點擊確定雷射的時候兩端打缺口,折彎時候直接劃線折彎,兩件焊接就做成天圓地方
  • UG利用鈑金模塊的放樣做天圓地方管並展開,學鈑金的好好看看
    上個給大家用「直紋」做了一個天圓地方的圓臺模型,今天給大家講解下UG鈑金模塊如何使用「放樣彎邊」做天圓地方管並展開,借用下上次的圖紙數據。起始截面為直徑為30的圓,終止截面為下面的長方形;厚度設定為1.確定後即可得到,天圓地方的鈑金管。鈑金的展開選用展平實體,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向上面為鈑金的外表任一面。點確定後即可展開鈑金。
  • 老祖宗的智慧: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
    老祖宗的智慧: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中國歷史源遠流長,5000年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老祖宗們的智慧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強大。像是許多現在難以再現的名勝古蹟,機巧兵器。我們很難想像在那個物資匱乏,知識有局限性的年代,我們的老祖宗是怎麼研究出那些東西的。從以前流傳下來的這些老祖宗的智慧還是否有什麼蘊含頗深的意義呢?筷子,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吃飯用的工具,不同於手抓的隨意,不同於刀叉的規矩,我們傳統用的筷子既可以有家人好友聚餐時的自在,又可以有參加宴席時的端莊正式。
  • 天圓地方,陰陽相合,與我們日日相伴的筷子你真的了解嗎?
    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圖片來源:高品圖像筷子都是成雙出現的,也與國人遵守的太極、陰陽理念相符: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分為二,這代表著萬事萬物都是有兩個對立面組成的;合二為一,這陰與陽的結合,也意味著一個完美的結果。
  • 老祖宗的5句話,說盡人生百態,古訓的智慧!
    在中國的古典文化裡,「古訓」因凝聚著無數先人的智慧,而成為今人汲取文化精華的典範。「古訓」往往寥寥數語、言簡意賅,卻是後世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老祖宗的5句話,說盡人生百態,「古訓」的智慧!老祖宗的5句話·第一句《朱子大全》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讀書的時候要做到這三點:心要到、眼要到、嘴要到。·朱熹作為理學大師,對於如何讀書學習、如何鑽研學問,體會無疑是深刻的。
  • 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受教了
    現在,很多俗語被很多人遺忘了,我們應該撿起老祖宗的智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俗語綻放新的光芒。而在古人的這些傳統智慧中,老祖宗的觀人術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這些觀人術中,大都有著高深的智慧和對人性的洞察,非常人不能理解。為了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傳承下去,古人將其編成俗語,即便後人不能理解,也能學得方法,加以利用。
  • 帶著老祖宗的智慧長大
    「藥食同源」,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北京市豐臺實驗學校作為試點學校,學生們已經和中醫藥讀本一起走過了兩年時光。甚至在讀本出版之前,中醫藥已經成為該校特色校本課程和同學們相伴了。校長郝玉偉介紹了同學們和中醫知識相伴的點滴。「每周一節40分鐘的課程,孩子們很喜歡。因為中醫知識貼近生活,這種感受是常規課程裡沒有的。
  • 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妨看看
    悠悠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呢?
  • 看完感嘆古人智慧
    要知道古代城市修城牆,都是四四方方的,這和中國古代講究天圓地方的文化傳承有關係,而且中國人比較守舊,一種文化傳下來後,哪怕再別捏,也不會去改變,更何況天圓地方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與天命有關的學問,又沒有見後代去發現一種新的天文曆法的學識,怎麼就改變了天圓地方的傳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