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古代漢族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古人講「天時」,所謂天時者,是指從天而降的能量到來時,就是相應季節的開始。由於這種能量60年一輪迴(一個甲子),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因此古人講「天圓」,用來描述時間的特點。同時古人講方位時,用「四面八方」來描述,也叫「地方」。「天圓地方」就是講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講宇宙的真實面目!體現了老祖宗智慧的時空觀念。
這其中還隱含一個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理論: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到有,而且和天地間的能量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講「天人合一」。
而天圓地方的本質來源,是源於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所推演出的天地運行圖,由道家修行者陳摶老祖傳出。
天圓地方圖
天圓地方圖,其中外部環繞的卦象,代表天的運轉規律,而中間方形排列的卦象,則代表地的運轉規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為陽,地為陰。兩者相互感應,生成了天地萬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華物質所構成,因此被視為天地萬物之靈,能夠感通萬物,最靈者也。
天圓地方本質上是《易經》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而《易經》為百經之首,國學之源,其思想體系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因此在古代的各門學科中,都有陰陽五行的思想體系在其中。
道家認為:「天圓」心性上要圓融才能通達;「地方」命事上要嚴謹條例;
中國傳統的建築,更是講究天圓地方。明清時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壇和地壇就是遵循天圓地方原則修建的。 天壇是圓形,圓丘的層數、臺面的直徑、四周的欄板,都是單數,即陽數,以象徵天為陽。地壇是方形,四面臺階各八級,都是偶數,即陰數,以象徵地為陰。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個圓形水池,或者在兩院之間修一個圓形的月亮門,這些都是天圓地方的體現。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則是天圓地方學說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