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飲料酒,已有4000多年的釀造歷史。因最初的黃酒酒液黃亮,色澤澄黃或呈琥珀色,清澈透明,故稱為黃酒,經歷代人民的辛勤勞動,不斷完善釀造工藝,使我國的黃酒在世界上達到了較高水平。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
此外黃酒香氣濃鬱,甘甜味美,風味醇厚,並含有胺基酸、糖、醋、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等,是烹調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調味品之一。溫飲黃灑可幫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具有補血養顏、活血祛寒、通經活絡的作用,能有效抵禦寒冷刺激,預防感冒。
黃酒又怎麼多好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黃就不的釀造步驟吧。
第一步:原料選擇
原料是經過精白處理的糯米和大米,也有用黍米和玉米的,其次是小麥和水。釀造黃酒的大米應該米粒潔白豐滿、大小整齊、夾雜物少。千粒重在20~30克,比重在1.40~1.42,米的澱粉含量越高越好。在生產時,最好使用吸水快、易糊化和糖化的軟質米。
米的精白:大米外層含有脂肪和蛋白質,影響成品質量,應該通過精白(碾米加工)把它除去,大米的精白程度可用精米率表示,一般要求精米率在90%,也可以直接以標一粳或標二粳作投料用米。
釀造用水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優劣。一般要求所用的水要清潔衛生,符合飲用水的標準,常用泉水、湖水、深井水和河心水。
第二步:浸米
使澱粉吸水,便於蒸煮糊化傳統工藝浸米時間長達18~20天,主要目的是取得浸米漿水,用來調節發酵醪液的酸度,因為漿水含有大量乳酸。新工藝生產一般浸米時間為2~3天即可使米吸足水分。
第三步:蒸飯
使澱粉糊化。目前一般使用臥式或立式連續蒸飯機蒸飯,常壓蒸煮25分鐘左右即可,蒸煮過程中可噴灑85℃左右的熱水並進行抄飯。
第四步:落罐發酵
蒸熟的米飯通過風冷或水冷落入發酵罐中,再加水、麥曲(原料米量的10%)、酒母(約發酵醪液體積的10%),使總重量控制在300~340公斤(按原料米100公斤為基礎),混合均勻,品溫控制在24~26℃。落罐10~12小時,品溫升高,進入主發酵階段,這時必須控制發酵溫度在30~31℃,利用夾套冷卻或攪拌調節醪液溫度並使酵母呼吸和排出二氧化碳。主發酵一般要3~5天完成。
第五步:再次發酵
經過主發酵後,發酵趨緩弱,即可把酒醪移入後發酵罐,控制品溫和室溫在15~18℃,靜止發酵20~30天左右,使酵母進一步發酵,並改善酒的風味。
第六步:酒與糟分離
黃液體和酒糟分離開來,讓酒液在低溫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層清液再經棉餅過濾機過濾,然後送入換熱消毒器,在70~75℃滅菌20分鐘左右,殺滅酒溶中的酵母和細菌,並使酒中沉澱物凝固而進一步澄清,也讓酒體成分得到固定。滅菌後趁熱罐裝,並嚴密包裝,入庫陳釀一年。成品黃酒要求酒度在16%以上,酸度在0.45以下。
今天小編給大夥就分享到這裡了,黃酒釀造步驟你學會了嗎,小夥伴們可以去嘗試製作一下哦,喝自己釀造的黃酒健康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