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題畫
明·豐坊
金鴨香消夏日長,拋書高臥北窗涼。
晚來驟雨山頭過,梔子花開滿院香。
炎暑消不盡,唯恨日偏長。夏季的白天本就漫長,加上難耐的炎熱,就更讓人覺得天長了。人覺得熱,就尤其感到煩躁,什麼事也無心去做。這位詩人乾脆把書拋在一旁,到太陽曬不著的北窗下涼快去了。
這可是偷懶的行為,可一個「拋」字,一個「高臥」,卻盡顯瀟灑。向晚時分,下了一場驟雨,總算涼快了許多,院子裡的梔子花也開了。詩人涼快起來了,想必會很高興,覺得梔子花的香氣也比往常的濃了許多。
梔子花(三首)
明·梁以壯
其三
漫把瓊姿傍翠鈿,著於微月更堪憐。
如何共對閒無語,怪得時人喚白禪。
把花比擬為人,不算新鮮的寫法。但這首詩寫得很巧妙,比擬很具體,沒有失於籠統和抽象。詩人把梔子花看成一個具有「瓊姿」的美人,把綠葉比作「翠鈿」,即用翡翠和鳥羽製成的面飾。「漫」和「傍」二字,體現出了閒適與自然。在微朦的月光下,她看起來更加讓人喜愛。不過,就是不和人說話,怪不得人們給她起了個「白禪」這樣的綽號。
其四
花氣當簾未寂岑,客邊無夢夜沉沉。
不須結實成涼藥,已解平生鬱結心。
梔子花有多香呢?詩人隔著帘子都能聞到,本來鬱結的心情,都因之而消散了。這才是真正的沁人心脾。所以,詩人感激道:「你哪裡還用結出果實來做藥呢?你的香氣就已經足夠了。」
其五
素心原不上胭脂,不及春風卻贈誰。
香膩重門關不住,幾曾輕許外人窺。
在詩人眼中,梔子花不施粉黛,是因為它有一顆素心,堅守本我,表裡如一。它不趁著春風開放,是因為壓根沒有想著贈與誰。這才是真正的花開自在。但是,它真的太香了,幾重門也關不住它的香氛。不過,不要忘了,這並不是它刻意所為,而是它本身就是這樣。你覺得它招搖,其實人家的素心未曾改變,輕易還不讓別人窺視呢。
醉桃源·題墨梔子團扇寄雲姜
清·顧太清
花肥葉大兩三枝,香浮白玉卮。輕羅團扇寫冰姿,何勞膩粉施。
新雨後,好風吹,閒階月上時。碧天如水影遲遲,清芬晚更宜。
「花肥葉大」?說葉子大可以,但說「花肥」,梔子花聽了可能會不高興。但既然沒忘了它的素潔清香、冰姿玉容,也是可以原諒的了。詞人很有經驗,認為風雨過後的夜晚,月影下的梔子花清芬更好。這也算是一種暗香吧!
暗香·梔子花下有感
清·陳維崧
夜窗全黑。被一株梔子,凝來通白。拂水著煙,輕嫋風枝送香雪。
三十年前往事,曾記在、康崇坊宅。見小玉、羅袂亭亭,含笑趁涼摘。
今夕。重露滴。總一任好花,滿院狼藉。暗巡花側。不見裙痕並鞋跡。
提起同心兩字,人正隔、銀牆千尺。花在手,誰戴也,碎挼花擲。
梔子結子同心,因此又被稱為同心,象徵著友情或愛情,如唐代韓翃《送王少府歸杭州》中的「葛花滿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贈人」、宋代趙彥端《清平樂》中的「與我同心梔子,報君百結丁香」,都是代表友情。而在陳維崧的這首詞中,代表的是愛情,不過對他來說,已成過往。
一株梔子花真的能把夜晚的窗子照得通白嗎?這其實是被心理加強後的視覺效果。關於梔子花,詞人有過一段浪漫的愛情往事,所以此時猛然看到梔子花開放,眼前便一亮。但三十年過後,花依舊開,卻再也不見摘花的小玉,只能徒任花落滿地。詞人摘了幾朵,才意識到無人戴,只好揉碎了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