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朋友給汽車司機鞠躬,反觀日本對兒童的禮儀教育,有何不同

2020-12-25 欣媽育兒經

在日本的某街道上,一小孩要過馬路,汽車司機看到後,停下來讓小孩先過。在過馬路的時候,小孩一直敬著禮,最後小孩還朝汽車司機鞠躬表示感謝。

日本是特別注重禮貌、禮讓的國家,看過日本電影、電視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某節目中,聽馬未都先生講他對日本的印象,他說:初到日本,會感覺那裡的人非常禮貌、安靜、客氣。在排隊的時候,不會有插隊的情況,在餐廳吃飯的時候,不會聽到大聲喧譁。

在馬路上,很少能聽到司機按喇叭,基本上都是互相謙讓的一種場景。還有一點令馬未都先生感到佩服,那就是大家整體上比較注重衛生,包括個人以及公共的。比如到景區遊玩,很少能看到地上有垃圾,大家都是誰的垃圾誰自己帶走,很自覺。

時刻都要考慮到別人

我的一個朋友,跟我講了一段在日本經歷的事情:

朋友去市役所辦事,期間去洗手間,預見一個大概四五歲的小女孩,蹦蹦跳跳的剛進廁所。而她媽媽懷裡還抱著一個嬰兒,在外面等候,我朋友也在廁所入口排隊。

小女孩很活潑,什麼都要自己來,不讓媽媽幫忙,所以用的時間比較長。等女孩從廁所出來,媽媽一邊帶著孩子洗手,一邊輕聲跟排隊的人道歉。

後來在大廳又遇到了這對母女,能看出來是媽媽在教育女兒。走近後聽到媽媽說:因為你是小孩子,所以你大聲說話、蹦蹦跳跳、做事情慢一些,大家會讓著你。但是你這樣做,有時候會給別人添麻煩,比如剛才上廁所,因為你很慢,所以好幾個人都在外面等。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到別人。

小女孩大概是聽懂了,認真地點點頭,媽媽也微笑著摸了摸女孩的頭。

遵循「人性本善」的觀念

日本的小學,大多數是結伴一起上學,家長是不直接送的。而是由爺爺奶奶,或者是家庭主婦媽媽們組織的安全巡邏隊,在小學生們通往學校的路上,隔十幾米一個崗哨,安全護送小朋友們,主要也是為了鍛鍊小朋友的獨立能力。

在路上,日本的小學生會對路過的每一個人打招呼。對,是每一個人,不管認識還是不認識,都會想你問好。可以想像一下,一排可愛的小天使,每個人在早晨都向你問好,你會不會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在過馬路時,當信號燈變綠後,孩子們會舉手過斑馬線。然後到了馬路對面,小朋友們會轉身,向停下的車流鞠躬致謝,左右兩邊各鞠一躬。

不僅是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在路上見到陌生人也會打招呼。

在《蠟筆小新》中,小新每次出門都會說「我走了」,回家進門後會說「我回來了」,這些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還有就是吃飯時,大家會雙手合十一起說「我開動了」,其實真實意思應該是「感謝上帝賜給我的食物」。

在吃飯的時候,日本的媽媽要求比較嚴格。從孩子會拿勺子開始,就不會再餵飯,從小讓他們自己吃。而且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亂走,要坐在飯桌前吃飯。可以添飯,但是絕對不許剩飯,甚至一個飯粒都不許剩。

我覺得自己好慚愧,小時候上學必須媽媽去送,看到陌生人根本不敢說話,上小學了還得讓媽媽餵飯,幾乎每次都會剩下點飯吃不完。

無規矩不成方圓

日本的孩子向成人鞠躬的時候,成人也會向孩子鞠躬。日本孩子向成人問候早上好,成人也會回答早上好。

但是在中國的場景是:孩子向成人問候,成人會笑著誇一句「真乖」。當成人對孩子有禮貌了,孩子也就會學著變禮貌。

朋友還跟我講了一件事:

有一次在日本成田機場等飛機,有個小型兒童樂園,朋友的女兒剛兩歲多一點,周圍的孩子大部分都是五六歲的樣子。他們幾個孩子也都是相互不認識,但卻能玩耍到一起,沒有爭執,聲音也不吵。

朋友的女兒想過去玩,一開始朋友還擔心自己的女兒會被排擠。結果,自己的女兒過去後,幾個大一點的哥哥姐姐全部讓著她,還帶著她女兒一起玩耍,完全沒有排擠外人的感覺。

聯想到我們這裡的遊樂場,有時候不敢輕易讓孩子一個人進去玩。因為大哥哥、大姐姐,為了搶某個地方玩,會互相推搡,甚至家長也會進來一起扯皮。因為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之間拳打腳踢的新聞,不是一次兩次了。

當然了,這種禮貌的行為,使得日本的服務行業做得很好。但是日本社會普遍缺乏活力,生活欲望偏低,總感覺他們生活的勞累、壓抑。每次聽到他們說謝謝、辛苦之類的話,就會覺得他們很憋屈。

「無規矩不成方圓」,不僅僅在家裡要守規矩,在公共場合更要守規矩。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守規矩,因為守規矩的孩子,通常都很有禮貌!

相關焦點

  • 講禮儀,日本人遠不止鞠躬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 來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大都有一個印象,就是日本人禮儀周到,彬彬有禮,公共場合普遍遵守公德。日本人日常很重視禮儀和公德。日語中有「禮儀作法」一詞,源自古代中國,《中庸》有言「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說的是禮的總綱有三百條,細目有三千條,所以有「禮儀之邦」之說。那些繁文縟節日本人從江戶時代開始學,一直延續至今。
  • 日本幼兒園必學的7條生活技能,影響孩子一輩子,值得我們學習
    2.自己的包自己拎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日本小朋友的包永遠都是自己拎著的,小小的個頭,背著書包拿著包包,走路都費勁但是依然自己拿著。即使是父母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也不會幫忙拎包,其實這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能力,反觀我們國內,不僅幼兒園甚至小學放學後,背書包的都是家長。
  • 日本人鞠躬有啥講究?鞠躬彎曲的度數,原來還有這般含義
    鞠躬,在當今禮儀中代表著問候、答謝、道歉、或者請求等多種含義,其最原本的初衷其實是向對方表示自己沒有敵意,願意放低自己的態度與別人親近。而鞠躬在日本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的社交禮儀,那麼鞠躬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在日本的呢?
  • 日本人的鞠躬原來有這麼多含義?深入剖析日本的鞠躬文化
    由於對象不同使用的語氣也會有微妙差異的敬語也是日語的特徵之一,鞠躬也一樣,是伴隨這些禮儀和尊敬他人之意而產生的行為。要辨別各種不同鞠躬的差異雖然稍微困難,如果想要適應並融入日本社會,記住鞠躬的方式是絕對不會有任何損失。此次就為您介紹基本的鞠躬方式。
  • 日本人的教育好在哪裡?這五個地方,我們的確應該向他們學習
    日本非常重視國民教育,尤其是對孩子,他們認為很多品質應該從小培養,讓好習慣深入骨髓,長大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他們對小孩子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地方非常值得中國家長學習。這在日本,你經常可以看到小朋友排隊過馬路,過去之後還要集體回頭向等待他們的司機鞠躬致謝。都是禮儀教育的結果。
  • 鞠躬的禮儀,男女鞠躬之間有什麼不同?對什麼人應該怎麼鞠躬!
    結婚典禮當中有新娘,新郎向主婚人,還有尊長親友三鞠躬,在這個悼念活動當中,向19或者是先驅者三鞠躬,說著,炒好的慄子啊,那咱們來看一下具體這個鞠躬該怎麼祛啊?這個機構的方法更講究的,你們說的這個行知公裡,他是有先後順序的話,應該是這個輩分地位和職務比較低的那一方,每天向輩分地位和職務高的一方來鞠躬,多少,那個受禮者呢,應該予以梳理著,前傾幅度,大致相同的鞠躬還禮,上級或者是長身體的時候呢,不必鞠躬還禮,可以這個欠身點頭,或者是握手答謝就可以了,嗯對,取得學歷的鞠躬禮的時候呢,距離均三兩步遠就可以了,還是那種立正的姿勢
  •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家長快快收藏
    、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日本的溫雅、禮貌,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日本的傳統教育來看,他們非常注重禮儀的傳承教育。>除了在學校,在日本家中家長也會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家長快收藏
    、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日本的溫雅、禮貌,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日本的傳統教育來看,他們非常注重禮儀的傳承教育。>除了在學校,在日本家中家長也會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 安遠:踐行鞠躬禮儀 弘揚中華美德
    客家新聞網訊 賴庚金 李麗萍報導:「看我泱泱禮儀大國,君子有為德遠播」,為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安遠縣九龍小學從尋找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與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契合點入手,以學會「鞠躬禮」為主要抓手,利用教師例會、國旗下講話、廣播站、宣傳櫥窗、隊日活動課等多種形式,開展了一系列推行鞠躬禮活動。
  • 深度日本 | 日本禮儀那些事
    日本日本被譽為是「工匠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長壽企業。在日本,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居世界前列,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典範,至今仍較好地保存著以茶道、花道等為代表的日本傳統文化。
  • 日本這招太狠,兒童教育做到這種程度,難怪連續三年全球排名第一
    Hello,我是Matt,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堅持科學育兒、理性育兒。2019年10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調查報告顯示,日本兒童健康狀況全球排名第一,同時,也是兒童肥胖率最低的國家。為什麼日本兒童可以連續三年在不同專業組織的調查中都獲得健康第一的排名?
  • 「教育強國」日本開學第一課:獨立、責任、堅強
    為了鍛鍊孩子的毅力,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每年的大寒節氣,老師還會組織小朋友脫掉衣服,半赤裸地運動,訓練身體素質。尊重他人,是為禮儀。日本孩子剛懂事的時候,父母就會對他們進行專門的家庭教育。禮儀用語、鞠躬和餐桌禮儀都是日本兒童的必須課。碰上老師和長輩,日本孩子會主動脫帽鞠躬問好。
  • 日本: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摘要:到過日本的人,都能夠體會到日本人大事小事、有事沒事都鞠躬致謝的「煩瑣」。想教育孩子就先要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成長,只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才有可能孕育出感恩的種子。 到過日本的人,都能夠體會到日本人大事小事、有事沒事都鞠躬致謝的「煩瑣」。身處這種環境中,不得不讓人開始耐心觀察、細緻思考日本人「擅長」感恩的特質從何而來?
  • 「禮儀教育」從娃娃抓起
    原標題:「禮儀教育」從娃娃抓起   「叔叔好!叔叔好……」近日,筆者走進長汀縣汀州幼兒園,正值下課時間,操場上一群玩耍的孩子看到筆者接二連三地「問好」,這著實讓筆者一時沒能反應過來「還禮」,心裡只有甜甜的感覺。
  • 細節控,日本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很多中國學校做不到
    他們的教育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古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意思大概就是,孩童時期的性格對孩子未來人生的影響會產生長久而重大的影響。 教育事業一定得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大多數國家對學前教育十分重視。說起幼教,不得不提一提日本了。談起日本的教育,了解的人肯定會不禁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讚。日本的教育理念與方式與中國有諸多不同,剛開始難以理解與接受,甚至覺得奇怪。
  • 日本開學第一課:獨立、責任、尊重
    為了鍛鍊孩子的毅力,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每年的大寒節氣,老師還會組織小朋友脫掉衣服,半赤裸地運動,訓練身體素質。尊重他人,是為禮儀。日本孩子剛懂事的時候,父母就會對他們進行專門的家庭教育。禮儀用語、鞠躬和餐桌禮儀都是日本兒童的必須課。碰上老師和長輩,日本孩子會主動脫帽鞠躬問好。
  • 日本開學第一課:獨立、責任、堅強
    為了鍛鍊孩子的毅力,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每年的大寒節氣,老師還會組織小朋友脫掉衣服,半赤裸地運動,訓練身體素質。尊重他人,是為禮儀。日本孩子剛懂事的時候,父母就會對他們進行專門的家庭教育。禮儀用語、鞠躬和餐桌禮儀都是日本兒童的必須課。碰上老師和長輩,日本孩子會主動脫帽鞠躬問好。
  • 這些瞬間溫暖了普洱人:「行禮娃娃」鞠躬致謝司機
    2017年8月17日15時06分,司機餘俊頡準備出差,駕駛車輛行經思茅區二小人行道時,看到一大人領著孩子準備過馬路,就習慣性停車禮讓。正在過馬路的小朋友查欣辰看到車輛停車讓行,在即將通過斑馬線時轉身向司機鞠躬表達謝意。
  • 都說日本是禮儀之國,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區別在哪?看以下這5點
    說到日本很多人都會表示不喜歡這個國家,但是說到日本的禮儀教育,很多人又會表示非常的欽佩,特別是對於小孩子,經常我會在短視頻中看到日本的小孩子非常的有禮貌,比如在坐公交的時候會主動的給比自己大的人讓座,這讓我感到非常的佩服,一個小孩子怎麼能有這樣的覺悟呢?日本人對小孩子的教育理念有很多的方面需要中國家長們學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以下這幾種方面吧。
  • 日本禮儀文化有哪些
    日本是經濟大國之一,無論我們怎麼看日本人,但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客觀看待,我們與日本人打交道或者商務合作的時候,我們要了解對方的禮儀習慣,知己知彼嘛日本人有「當日事,當日畢」的習慣,時間觀念強,生活節奏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