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江蘇省鎮江市丹陽高級中學多名老師集體辭職一事,被鬧得沸沸揚揚。據傳,是因為老師對「縣管校聘」制度不滿。
對此,官方發布聲明予以否認,表示辭職的老師是出於個人家庭情況,正常的人員流動。對於這種說法,不少網友和老師都是不接受的,如果工作如意,也沒有大的調動,誰還會辭職呢?
「縣管校聘」制度,意味著老師不會一直待在一所學校,而是會根據需要,在不同的學校之間流轉,如此達到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初衷是好的。
但是,如何決定哪些老師「流出去」,哪些老師留下呢?以及目前我們的學校就分成很多等級,有重點學校、有一般學校。重點學校不僅老師更好一些,學苗也好,長期積攢下來的口碑和品牌也很重要,那如何決定哪些老師能留在重點學校,哪些老師調動到一般學校呢?
據部分老師透露,會根據老師的量化考核情況,對老師進行打分和排名,分數不高的老師就會被「流轉」出去。丹陽高級中學是省上的一所重點中學,作為優秀的老師來說,自然喜歡留在這裡,而被分配出去的老師,就以為著是被「末尾淘汰」的,臉上自然無光。
而且,如此豈不是導致了教育資源分配更加不公平嗎?違背了「縣管校聘」制度的初衷。
即便老師的分配是隨機的、公平的,但在現行的配套措施下,恐怕並不現實,會給老師個人及其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而這些又都需要個人去面對和消化。
一是交通問題,老師工作的學校所在地和家庭住址有很大關係,很多老師都是根據工作地點來覺得買房的位置的,大家都希望通勤距離短一些,可以給自己節省很多的時間。在分配之後,難免一些老師上班特別遠,甚至在其他的區、縣,而學校又無法解決住宿問題,或宿舍條件非常艱苦。老師已經有自己舒適的住宅,肯定不想帶著全家去租房吃苦。
二是家庭問題,重新分配之後,如果交通不便,平時家人之間難道要長期分居,只有周末和節假日時間才能團聚。考慮到家庭的穩定和孩子需要陪伴和照顧,也不得不辭職。
三是孩子上學問題。很多老師的孩子原本就是父母工作的學校上課,也能有個照應。重新分配後,是否要讓孩子也跟著轉學?這對孩子教育的連貫性肯定不好,但如果不轉學,又會擔心孩子的教育出問題。
總之,「縣管校聘」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要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但進行分配的方法顯然有失公允,讓老師們感到不公平。而且也有些操之過急,沒有換位思考,站在老師的角度替老師考慮實際問題,畢竟老師也是人、也是家長,有自己的家庭和子女。
懷著好的想法卻辦了壞事,那就是壞事,再多的前提也沒用。現在公立學校教師已經很捉襟見肘了,工作辛苦,待遇也一般。如果工作的便利度和起碼的尊重再沒有,就真的要把公立學校老師都「勸退」了。希望制度的制定者和教育管理者能夠多一些大局觀和前瞻性,把問題考慮在前面,不能想一出是一出,碰到問題才臨時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