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拍攝於5年前的影片《狗十三》終於上映,這部幾乎沒有流量明星的影片居然到目前為止收穫了4000多萬的票房,應該說是相當不錯。而影片中那種直面孩子成長的血淋淋的心理畫面,也讓人心有戚戚。它一掃很多商業青春片中的偽飾的表象,撥開了現實生活中的殘酷性和無奈性。也讓很多觀眾在其中看到了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傷痕累累。
傳統的好人和壞人評價是不適合《狗十三》這樣的現實題材影片中,看完電影後,我發現,其實這部影片中沒有任何一個所謂的壞人。要說壞,果靖霖飾演的父親算是一個「壞人」了,因為他在片中粗暴地揍了女兒李玩一頓,這一頓打,拍攝得相當「血腥」。這是一個情緒失控狀態下的「毒打」,下手夠狠。但如果站在父親的立場來看,發現也是有情可原。在一隻狗和老父親的健康面前,大人的心理天平,一定是站在老父親這一邊的,因為前者畢竟是一隻畜生而已。而且這位父親在打了女兒後,也很快向女兒認錯,及時給予了安慰。在影片的最後,當得知女兒物理獲得了大獎後,父親臉上的那種驕傲的神情,就像花兒綻放一樣,足以吹掉天上的烏雲。這樣的一個父親,應該說是中國式父親的一個代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是以長者為尊的,父親的一切舉措,只要打著「都是為你好」的旗號,一切都是可以原諒的。在父親和子女的較量中,只有歲月才可以讓粗暴的父親低下頭來。比如張楊導演的《向日葵》,父子一輩子的衝突只有到父親真的老了,才得以和解。這就是現實的存在。
任何一個孩子總會有成人的那一天,所謂的成人,就是接受現實世界的規矩,按照成人的遊戲規則辦事。《狗十三》片中張雪迎飾演的李玩就是因為沒有及時地轉變思路,一味地小孩子心性,所以她跟大人世界的衝突無處不在。這是導致她在片中處處衝突的主要原因。大人眼中的小孩應該是懂事的,能夠體諒家長的苦衷的,而片中李玩的世界卻是決絕的,不容玷汙的。就像片中的小狗「愛因斯坦」一樣,是唯一的,「愛因斯坦」走掉後,沒有任何一條狗可以來代替它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哪怕是同樣的品種,幾乎相同的外貌。可以說,小狗「愛因斯坦」就像是孩子的童真,成長的道路,就是童真不斷遭到成人世界破壞的過程。影片的最後,李玩終於學會了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她不再較真,不再跟「弟弟」爭寵,她用一種漠然的態度來對待現實中的一切,卻反而得到了一家人的讚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正像曹保平導演自己說的,這是一部無法評判片中人物好壞的電影,也是一個無解的電影。現實大抵一向如此,今後很可能也會繼續下去。《狗十三》這樣的青春片,看了以後讓人心塞,而且不同的年齡層會都有自己的判斷。以我中年人的看法,我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影子,這些影子一直藏在我內心的角落中,在看片過程中被喚醒後,有一絲的疼痛,但你再也不會像小時候一樣記恨於片中的父親和爺爺了,因為你已經體會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在生活面前,一切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原標題:生活面前付出成長的代價)
來源:北京晚報 王金躍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