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終於有人替我們喊出 青春裡真正的疼痛

2020-12-20 桃妖不是妖

文/桃妖不是妖

青春電影那麼多,可只有《狗十三》真正觸動了成長的酸澀。之於那些情竇初開的靡靡之音,《狗十三》卸下唯美柔光,用最真實的鏡頭去撩撥青春裡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以至於許多年後,當記憶的閘門隨著電影慢慢打開,那些如洪流般的傾洩而出的失落、苦澀與寂寞,依然令人無法釋懷。中國式的教育,有著太多「大家長制」的痕跡。青春期的叛逆,大多都混合著棍棒和巴掌的硝煙味兒,一面是父母們小心翼翼的試探,一面卻是矛盾爆發時披頭蓋面的責罵。爸媽都說,打你罵你,還不都是為你好?他們在等孩子說那句,「謝謝你」。此去經年,他們總會等到的;可孩子也在始終等待父母那句「對不起」,卻成了永遠等不到的遺憾,這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無法逾越的鴻溝。

隔著五年的時光,《狗十三》卻始終帶著歷久彌新的質感。張雪迎飾演女主角李玩,當時還是個高中生。16歲的年紀,演十六歲的故事,花季少女那種青春裡的稚氣,透著由內而外的青澀。小姑娘不是在演戲,她是真實的演自己,涉世未深的稚氣,眼神中怯弱的懵懂,無辜又焦急的等待,受傷後再也無力反抗的妥協,小表情自然而乾淨,敏感又脆弱。看著看著,就會讓很多人恍惚之間看見了曾經的自己……

其實,電影《狗十三》的故事很平和,情緒也一直有所克制。但很多人卻莫名其妙的流著淚,被感動,被刺痛。我是在看到幾近尾聲的時候,再也繃不住淚目。當時那個情節,錐心的痛。李玩和表姐堂堂走在路上,她清晰的感覺到那條擦肩而過的小狗就是愛因斯坦,可是兩個人追過去,堂堂大聲的質問,她卻不敢相認。表姐問她,你知道那就是愛因斯坦,對不對?她自己呢喃著說,好怕它認出我。幸好它忘了。

成人的世界何其殘酷!李玩當時一定在想,我還有什麼資格與它相認。幸好,彼此相忘,從此江湖不再見!那個曾經在半夜瘋狂的奔跑,一聲聲「汪汪」的喚著愛因斯坦的姑娘,在成長的路上,丟了自己。

所謂的成長,大概就是一層一層的剝洋蔥,讓人學會成人世界的虛偽。可是,壓倒李玩那份最後的倔強,卻是「橫空出世」的弟弟。過生日的畫面,溫馨平淡,卻極具象徵的意味~很顯然,所有人都瞞著她,包括最愛她的爺爺和奶奶。全世界的背叛,在揭開真相的時候,李玩卻沒有了反抗的勇氣,就那麼站在一圈人的外圍,帶著笑容。因為她知道,她再也不是那個世界的中心了。

花季少女李玩,兩隻性格迥異的小狗(它們都叫「愛因斯坦」),在我看來,他們共同構成了《狗十三》的隱喻主題。家庭與成長,溫順的渴望與張牙舞爪的反抗,撕裂的疼痛,在影片中有著強烈的對照。李玩和爸爸之間故作冷漠,其實內心無比渴望自己被愛被關注。可是,成人世界的謊言,又如何給得起純粹的愛呢?

誰也不懂李玩。所以,她孤獨、她寂寞,她一個人熬著。或許,表姐堂堂才是李玩最親近的陪伴。只是李玩學不會堂堂的聰明和婉轉。願每一個看過《狗十三》的姑娘,都學會一點表姐堂堂的通透,在天真和伶俐,也會少一些成長的折磨。

今年的《狗十三》,是準備二刷、三刷的電影。故事好,演員好,演技也好。只是,短短一篇話,寫不盡故事裡的五味雜陳。大人的愛,偏執又殘酷。只願,看過《狗十三》的我們,儘量克制著別成為最讓自己討厭的那種「大人」。

相關焦點

  • 《狗十三》——青春最真實的疼痛
    當叛逆的孩子轉變為成人眼中的「乖孩子」時,青春已經逝去了,留下的,只有成人才該有的世故。在父親還沒有重組家庭之前,李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是,繼母生下弟弟後,這個家對於李玩來說,也許就是一個對她沒有任何感情的收容所。如果在別的電影裡,李玩的爸爸說不定是一個完美的爸爸。
  • 遊光掠影:《狗十三》哪裡是青春疼痛片,這明明就是成長恐怖片
    說起國產青春片,你腦子裡想到的都是什麼?給大家列舉一下這幾個關鍵詞,看看是不是很熟悉:疼痛青春、墮胎流產、霸道學長、美麗少女、問題學生……  如果再實在一點,是不是還能想到幾句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臺詞?
  • 10年來最刺痛的青春片:我們終於活成了聽話的狗
    《狗十三》,被譽為十年來國產電影裡最好的青春片。電影講述了一個13歲女孩的成長故事,她得狗、丟狗、找狗並且又獲得了一條狗,整個過程她都處於無力的被動地位,想要順利長大,唯有安靜服從。一條請來了導演曹保平和編劇焦華靜,聽他們講《狗十三》創作背後的故事。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電影《狗十三》,被譽為十年來國產電影裡最好的青春片,先後斬獲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推薦獎、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塵封5年後,今年12月終於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
  • 《狗十三》:豆蔻年華十三歲,青春不如一條狗!
    《狗十三》:豆蔻年華十三歲,青春不如一條狗!導演曹保平,黑色犯罪片的代表人物,指導過《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而這部《狗十三》卻並非犯罪片,而是一部青春片!所有,有些青春並不美好!《狗十三》,就是一部青春片!曹保平執導,焦華靜編劇,張雪迎主演!早在2013年,這部電影就製作完成了,然而因為一些不知道的原因,直到五年之後的今天才得以重見天日!
  • 塵封五年的《狗十三》:中國式殘酷「謀殺」了青春
    慶幸曹保平創作的這部最佳影片,壓到現在終於要上映,但它永不過時。電影王:國內其實不是沒有好的青春成長電影,只是大家比較少關注到,比如導演曹保平的青春物語狗十三,因為他真正涉及了成長中不斷妥協不斷丟棄真我的痛處,且講得既不風花雪月也不狗血淋漓,白話般的敘事反而擁有一股平靜的力量,宛如一把刀子緩緩刺入你的心臟,等你有知覺時,已經痛徹心扉。
  • 狗十三:豆瓣8.4,中國人的撕裂般的成長,疼痛只有自己知道
    影片中用到了各種直接的白描,寫實等學院派的手法表現一個青春少女迫不得已的成長。李玩是一個熱愛物理的13歲女孩兒,影片開始於父親霸道的將李玩所填報的興趣學習小組從物理改成英語,因為老師認為李玩的偏科,應該去英語學習小組接受一下氛圍。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問過李玩自己的意見,故事從這裡開始了。李玩的父親為了彌補他的行為,在家裡買了一隻金毛犬給女兒當做補償。
  • 《狗十三》:符號學視域下的殘酷青春
    作為探討青春成長主題的社會性影片,《狗十三》以青春期故事發生最多的場景原生家庭為背景,以極為日常化的方式展現青春成長中十分稀鬆平常的片段。作為和解和補償,父親送來一條狗,小狗對李玩的依賴使得李玩從狗身上找到了自己「被丟棄」的影子,並將狗取名為「愛因斯坦」,以此作為自己的情感寄託,這裡的接受是對鏡像中自己的認同。愛因斯坦的丟失造成李玩情感世界的崩塌,「我不是非得要一隻狗」與李玩瘋狂找狗的行為形成反差,被丟掉的不是一隻狗,而是一直得不到真正關愛的自己。
  • 中年人看這青春片竟還能「感到一絲疼痛」?《狗十三》到底有啥好
    曹保平拍攝於5年前的影片《狗十三》終於上映,這部幾乎沒有流量明星的影片居然到目前為止收穫了4000多萬的票房,應該說是相當不錯。而影片中那種直面孩子成長的血淋淋的心理畫面,也讓人心有戚戚。它一掃很多商業青春片中的偽飾的表象,撥開了現實生活中的殘酷性和無奈性。
  • 《狗十三》:你知道電影裡「狗」的三層含義嗎?網友:我像一條狗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觀眾一定知道,電影故事的內容非常簡單,《狗十三》這個名字除了他表面包含的意義,也可以理解為狗和十三歲的少女之間發生的故事。而電影的英文名叫做《Einstein and Einstein》,翻譯作《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即為小狗的名字,「和」表示的是前後的兩隻小狗,而電影對於青春成長的詮釋也是通過對兩隻狗命運的描述展開。
  • 從《狗十三》到《過春天》,國產青春片終於跨越了奶嘴階段
    回到去年年底,同樣高口碑的《狗十三》,以5000萬的票房收官。 越過奶嘴階段 《狗十三》有深刻的文化批判 很長一段時間的青春片都在建構「校園」/「社會」兩種空間的二元對立。 主人公們的校園生活永遠是單純美好,有愛情有友情,有青春有理想。
  • 《狗十三》: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國家庭裡的傳統與叛逆
    文/神山上人2013年就已經成片的《狗十三》,因為各種原因一直無法在影院與觀眾見面,於是乎,我們就這樣錯過了14歲的張雪迎整整5年。整個影片的基調十分壓抑,劇情節奏不緊不慢,導演仿佛是在用柴火燒水,一點點加溫,一點點傳遞信息,在最後觀眾以為水馬上就要燒開時,他卻釜底抽薪,讓我們明白不是每一部電影都需要一段高潮。真正的好片子,是點到為止,恰到好處的留白才能給觀影者騰出更多的餘地去思考。
  • 《狗十三》青春不是狗血,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狗十三》青春不是狗血,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說起童年與成長,我想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經歷與過往,其中的感受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直以來有關青少年成長的影視劇也是不勝枚舉,能夠讓我看後頗為感慨的也只有鳳毛麟角,不過,就在近日,當這部剛剛熱映的電影《狗十三》走入我的視線時,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思緒萬千。首先說起這部《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的第三部作品,這部影片也是曹保平優秀作品之一,但是卻還曾被列為禁片,一度雪藏了五年,可見其特別之處不言而喻。
  • 《狗十三》:成年人眼中的乖巧懂事順從,不過是我們的狗B青春
    電影《狗十三》講述的是一個俗人眼中的「叛逆」女孩兒李玩因為與兩隻名為「愛因斯坦」的狗分離而成長的心酸故事,歷經欺騙、漠視和暴力的她,逐漸成長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李玩,如同她的名字般,不過是父母與她開的一個莫大玩笑。
  • 去掉墮胎車禍懷孕的俗劇情,繼狗十三後,又一部青春電影上線!
    在2018年國產青春片《狗十三》引發許許多多網友熱議。那些年,我們經歷的青春,是破碎的,是迷茫的,是被硬生生地拉扯著長大的。大人與小孩之間的矛盾,中國式家庭的教育,也讓很多人大呼非常有共鳴。在豆瓣評分上,獲得了8.2的高分。
  • 取景西安的《狗十三》,讓我們理解偽善的成長!
    12月7號,《狗十三》正式上映,聽聞這部電影在西安取景拍攝,主題關於成長,就想去一探究竟。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許多老西安的街景,全片瀰漫著親切的西安方言,穿插著西安十中,西安科技館等街景,真的很讓人懷念青春。
  • 《狗十三》——不是長大了,而是妥協了
    這是一部青春題材的電影,與其他的青春不同的是,這裡面沒有甜甜的戀愛、沒有執著與衝動、沒有美好的校園,影片將目光聚焦在家庭教育上,只有一代又一代中國孩子的青春,是洶湧又無奈的成長,在這個故事中,很多普通家庭都能看到自己。
  • 一部講述我們在你要懂事的規則下慢慢被「殺死」的電影《狗十三》
    《狗十三》是一部以成長為主題的影片,雖然是去年的片子,但我至今才看。主要因為朋友看完哭的稀裡譁啦讓我不敢看,又或是自己已經遠離青春期,主題不太符合胃口。今日,閒暇之餘才在好友的力推下觀看完整部片子。沒看以前,以為僅僅講的是青春期的叛逆以及與周圍人事的矛盾等。
  • 狗十三
    ——張愛玲十三歲的我們總想著長大,踏入成人的世界,而二十三歲的我們總覺得成人的世界太多複雜,在妥協中磨平自己的稜角,在虛假裡偽善自己的軀殼。我相信有平行宇宙的存在,所以另一個我一定是幸福的。影片—《狗十三》,兩隻狗和十三歲的李玩。李玩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又重新找了一個,還生下了一個小男孩。她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正處於青春期的她,越來越渴望被理解和愛。李玩物理學的好,想再精修一下,但爸爸覺得她英語成績差,所以強制讓她改報英語課,好好補補可以考個好名次。
  • 《狗十三》:不動聲色的成長浸滿了殘忍的味道
    一部被稱為「最好國產青春片」的電影今天上映,這部在上映前就獲得廣大網友自來水、豆瓣評分高達8.5的影片《狗十三》以隱忍深沉的畫面撕開了成長背後的鮮血淋漓。《狗十三》的鏡頭聚焦了這些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而我們卻早已習以為常的場景,細細品來,別有一番苦澀滋味縈繞心頭。
  • 任素汐1個字評價《狗十三》!網友:終於找到合適的形容詞評價了
    《狗十三》大概是眾多網友在今年看過的除了《悲傷逆流成河》,又一部讓人從電影院出來之後什麼話都說不出來的電影了!但是兩部電影又是完全不同的類型,沒有撕逼、沒有墮胎、沒有霸凌的青春之傷的題材!但是當我看到任素汐的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時,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看看她微博上發的評價,也算是對這部電影的獨特的評價了吧!雖然有爆出口,但是絕對是可以理解的一個字,相信我們每個人看過之後都會有一些情緒積壓的表達,誰又不是這樣家庭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