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號,《狗十三》正式上映,聽聞這部電影在西安取景拍攝,主題關於成長,就想去一探究竟。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許多老西安的街景,全片瀰漫著親切的西安方言,穿插著西安十中,西安科技館等街景,真的很讓人懷念青春。
先來談談這部電影的名字吧,《狗十三》,原本我也很納悶,為什麼是這麼一個名字,心中就在想,是不是和網上常說的2b類似,這個13就是b啊,但是總覺得導演不會這樣想,當我看完這場電影,我就覺得,是狗b沒錯了,這個狗b的青春啊!順便說一下,這個電影名字,《狗十三》的英文名字是EINSTEIN AND EINSTEIN ,這個英文名字並沒有和中文名字一樣,表達這樣的一種情感,相反,英文片名貫穿的正是電影劇情的主線。
僅僅通過這個名字,真的很難猜到電影想要講一個什麼的故事,本片的主人公是一個13歲未成年的少女,名叫李玩,由於父母離異,李玩從小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得到了解、陪伴和愛。故事從李玩爸爸為了李玩成績優秀,強行給她選擇到英語組,不讓李玩選擇最喜歡的物理組開始,爸爸為了哄李玩,想讓李玩開心,給李玩買了一隻寵物狗,後來李玩給這隻狗取名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一起睡覺,生活,直到爺爺買菜遛狗把愛因斯坦弄丟了,生活又不再平靜,李玩開始瘋狂的找狗,在找狗途中不小心將爺爺推倒,摔傷了腳,後來繼母全家人為了哄李玩,上演了一出指鹿為馬的鬧劇,經過又一次的吵鬧,被爸爸打後,從此李玩開始變得聽話,到最終面對自己丟失的愛因斯坦,卻不再相認的成長過程。
當我看到李玩為了找愛因斯坦,把爺爺推倒在地的時候,內心真的一顫,第一時間覺得我們年輕的時候,真的很不懂事,不管怎樣,長輩們為我們也是操碎了心,但是反過來一想,就覺得,沒錯,現如今的我們,早已變成了聽話的我們,再看看李玩,心中真的是五味雜陳,成長的代價就是一步一步的走向別人想要我們變成的樣子,從來都不是自己想變成的樣子。
當我看到李玩在慶祝自己升學的宴會上,李玩的叔叔給李玩點了招牌菜燒狗肉,讓我李玩吃的時候,我心裡就在想,李玩會拒絕的吧,會表示一下自己從來不吃狗肉,沒想到的是,李玩夾了一塊狗肉,大口吃下,並表示謝謝叔叔,看到這一幕,所有的一切都崩塌了,一個那麼尊重生命,那麼愛狗的年輕人,開始吃下了狗肉,此時的李玩,就在打醒熒幕外的觀眾,你們長大了,該懂事了,要做該做的事了,成長的代價,就是這麼殘酷,這一幕,讓我更加的理解片名為什麼要叫《狗十三》了,真的是狗b的世界啊,我們都要變成不想成為的樣子。
本以為李玩聽話懂事,故事就該結束了,結果最後一幕卻是李玩碰到了當年丟失的愛因斯坦,只是這回愛因斯坦已經認不出李玩,而李玩因為怕自己給不了愛因斯坦好的生活環境,再也不敢去認愛因斯坦,當李玩走到小巷裡,看到當時自己貼的尋狗啟示,抱頭疼哭。我真的覺得,導演這一幕,尤其這個尋狗啟示出現的非常是時候,讓這個情感達到了最高潮。成長的我們一步一步的變得陌生,一步一步地開始不認識自己,曾經的我們早已遠去,可還記得那個青澀的少年。
「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就長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曹保平對媒體說。「儘管表層敘事的動力不同,但底下的東西是一樣的,是內省的複雜,故事裡那種我喜歡的張力一直都在,這是特別觸動我的地方。」
李玩在電影裡一直提到一個平行宇宙的概念,現行宇宙內人事全非,而另一平行宇宙或許會別有一番光景,她只能給自己製造平行宇宙的幻想,現在的我們也一樣時常幻想,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自己,會不會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成長,也許那個少年過得挺好,不會這樣讓人作嘔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