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你怎麼確定他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這是一部青春題材的電影,與其他的青春不同的是,這裡面沒有甜甜的戀愛、沒有執著與衝動、沒有美好的校園,影片將目光聚焦在家庭教育上,只有一代又一代中國孩子的青春,是洶湧又無奈的成長,在這個故事中,很多普通家庭都能看到自己。
先從影片的名字開始解讀吧,《狗十三》即影片主線是狗和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李玩的故事,李玩是個成績優異的女孩,特別喜歡物理但是英語成績不好,從小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十三歲這年有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為了不讓李玩有情緒,所有人都瞞著李玩,而在學校,組織報名興趣班的時候,李玩想報名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天文,而老師和父親為了她的英語成績強制要求她報名了英語班。
這一天他們家裡多了一隻狗,一開始李玩很抗拒,說自己不會養,把它放在自己的房門口,但是小狗不願意就一直叫,李玩受不了讓他進了屋,而漸漸的李玩開始接受小狗並且用心對它了,願意把自己喝不了的牛奶給小狗喝,願意將它放在床頭和自己一起睡覺。
直到有一天小狗被爺爺弄丟了,一開始爸爸還騙李玩說要專心學習把狗送出去了,而李玩隱約感覺到了什麼,於是瘋了一樣四處找,家裡人看到她這個樣子也跟著四處找,晚上李玩找狗的時候著急把爺爺推到了,傷到了腳,大夥也都回去睡覺休息了,後來實在是找不到於是後媽出了一個主意,買一隻一模一樣的狗,但是這哪騙得了天天個狗在一起的李玩,她一眼看出這不是那條狗,家裡所有人都認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李玩即便是不認這個結果也沒有人理解他,於是李玩出去找朋友聊天,學會了喝酒,一次兩次三次……父親一看這不行,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學壞了,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並且動手打了她,事後父親也認為自己衝動了,於是把她叫過來對她說了一句所有父母都會對自己孩子說的一句話:「我打你,是因為我愛你。」
不久後父親帶著李玩去看天文展覽,但是由於沒有記對時間,展覽沒有開,只好等下個星期開了再去,並且父親保證帶著李玩去看展覽,而到了下個星期,父親有臨時帶著李玩去參加了一個飯局,但是又保證十點鐘展覽關門之前一定帶著李玩去,但是並沒有,反而父親還勸李玩向那些她不認識的人敬酒,將近十點鐘的時候,李玩再也忍不住自己跑了出去,而當她到了地方,展覽的燈卻熄滅了。
李玩在學校裡的英語成績逐漸變好,父親很高興,認為當初逼著李玩學英語的決定是正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玩也逐漸接受了那條新來的狗,和之前的狗取了同一個名字,在父親眼中,李玩終於變得「懂事「了,而有一天,李玩的弟弟貪玩開始打狗,被狗咬了,家裡人都非常生氣,他媽甚至說要把狗送進狗肉店,父親為了平息怒火也只好執行,李玩一路求著父親不要把狗送進狗肉店,你看這時的李玩已經不渴求這隻狗能夠留下來了,只要不送去狗肉店就好,但是父親還是把狗帶上了車,之後的李玩又開始一家一家狗肉店的看,最後也是無奈接受了這個結果。
後來李玩因為物理競賽拿了一等獎,被高中提前錄取,父親很高興為她擺了一桌慶功宴,慶功宴上李玩同樣喝著酒,這時一個親戚端來一盤狗肉說這是這個店的特色,非常好吃你一定要吃一塊,李玩猶豫了,但是還是說了聲」謝謝「,夾起了一塊吃了下去,這一刻大夥終於可以說,」這個女娃真懂事「,吃完李玩要求去看一下那條狗被送到了哪家狗肉店,於是父親帶著她去了流浪狗救助中心,那裡的工作人員說狗被送過來之後不吃不喝,已經不在了,回到車裡,李玩對父親說了句謝謝。
後來李玩在街上遇到了原來的那條狗,它已經成為了別人的寵物,但是李玩並沒有對它說一句話,並且擔心狗狗認出李玩,回到家裡,李玩又獨自哭了起來。影片結尾,李玩看著正在學習旱冰的弟弟,教練拿著牛奶叫弟弟喝,弟弟和李玩一樣喝不了牛奶全吐了,弟弟很累想休息時,教練全然不管只叫他繼續,李玩這個時候會想什麼呢?是啊,不久之後,弟弟也將遭遇和他一樣的」成長「。
整個故事沒有波瀾起伏,這就是一個放在全中國都有可能發生的故事,影片做到了感同身受,大概也是過於真實,影片被封殺了五年。
傷口會自己癒合,但始終會留下傷疤。在中國家庭教育裡,支付寶的少得可憐的餘額都比父母給予孩子的尊重多。在家長的世界裡,一條狗丟了就丟了,但是你把爺爺推傷了,所有的錯誤就是你的,而不管孩子對這條狗的感情;在飯局上,我要你喝酒你就必須喝酒,哪怕你不願意喝,而在外面你找朋友傾訴時,就是不能喝酒,不然就是「壞孩子「;天文展覽館沒去成都不是事,飯局上提前離席就是你的問題,孩子每受一次傷,就會多向成長邁出一步,直到你變得」懂事「,放下了幼稚且尖銳的脾氣,變得聽從長輩的話,否則你就是」叛逆「。
家長和孩子之間,永遠隔著一層上下級關係,父母當然是愛孩子的,但也是控制孩子的一種方式,當控制趨於失控時,不好意思,你老子永遠是你老子,尊重值幾個錢?老子辛辛苦苦拉扯大,長大了你跟老子談尊重?而一旦犟嘴,就要被扣上」不聽話「、」不懂事「、」為你好「的帽子,而不知道這些父母有沒有想過,當你的孩子真正開始全方面挑戰你作為長輩的權威時,你該怎麼辦?影片開始,奶奶給李玩喝牛奶,李玩喝不了吐了給狗喝了就是糟蹋東西,而不管李玩乳糖不耐受喝不了牛奶,奶奶還天天給她牛奶喝,家長給予洶湧的愛,從來不管孩子是否承受得住。
父母的境界決定了孩子的發展方向,影片開始父親強行讓李玩報了英語的興趣班,因為父親認為李玩要把英語的成績提上去,後來英語成績是上去了,但卻荒廢了一個孩子在物理上的無限天賦。通向成功、成才的路不只有一種,父母認識哪一種?還是說父母只知道通過考試這一種?家長不知教育孩子的根本,而拿狗出氣,這就是中國式教育的最大問題。後面女孩意識到狗狗回來受罪不如在外人那好吃好伺候著,這是她向成人世界的妥協也是她逐漸邁向成人的成長。
影片裡一個細節,教室裡師生喧鬧,爭著打蝙蝠,所有的孩子都是好玩,全要把蝙蝠打下來,連老師在內,打完還面無表情扔掉。這反襯李玩跟群體的脫節,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生命的漠然。青春就像闖進教室裡的蝙蝠,緊張慌亂,找不到出路。」然而「BANG」的一聲之後,你的青春呢?
狗還是那條狗,李玩還是那個十三的李玩,狗13的是成人的偽善世界,很多成人還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