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不是長大了,而是妥協了

2021-01-11 樹醬的平行世界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你怎麼確定他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這是一部青春題材的電影,與其他的青春不同的是,這裡面沒有甜甜的戀愛、沒有執著與衝動、沒有美好的校園,影片將目光聚焦在家庭教育上,只有一代又一代中國孩子的青春,是洶湧又無奈的成長,在這個故事中,很多普通家庭都能看到自己。

先從影片的名字開始解讀吧,《狗十三》即影片主線是狗和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李玩的故事,李玩是個成績優異的女孩,特別喜歡物理但是英語成績不好,從小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十三歲這年有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為了不讓李玩有情緒,所有人都瞞著李玩,而在學校,組織報名興趣班的時候,李玩想報名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天文,而老師和父親為了她的英語成績強制要求她報名了英語班。

這一天他們家裡多了一隻狗,一開始李玩很抗拒,說自己不會養,把它放在自己的房門口,但是小狗不願意就一直叫,李玩受不了讓他進了屋,而漸漸的李玩開始接受小狗並且用心對它了,願意把自己喝不了的牛奶給小狗喝,願意將它放在床頭和自己一起睡覺。

直到有一天小狗被爺爺弄丟了,一開始爸爸還騙李玩說要專心學習把狗送出去了,而李玩隱約感覺到了什麼,於是瘋了一樣四處找,家裡人看到她這個樣子也跟著四處找,晚上李玩找狗的時候著急把爺爺推到了,傷到了腳,大夥也都回去睡覺休息了,後來實在是找不到於是後媽出了一個主意,買一隻一模一樣的狗,但是這哪騙得了天天個狗在一起的李玩,她一眼看出這不是那條狗,家裡所有人都認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李玩即便是不認這個結果也沒有人理解他,於是李玩出去找朋友聊天,學會了喝酒,一次兩次三次……父親一看這不行,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學壞了,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並且動手打了她,事後父親也認為自己衝動了,於是把她叫過來對她說了一句所有父母都會對自己孩子說的一句話:「我打你,是因為我愛你。」

不久後父親帶著李玩去看天文展覽,但是由於沒有記對時間,展覽沒有開,只好等下個星期開了再去,並且父親保證帶著李玩去看展覽,而到了下個星期,父親有臨時帶著李玩去參加了一個飯局,但是又保證十點鐘展覽關門之前一定帶著李玩去,但是並沒有,反而父親還勸李玩向那些她不認識的人敬酒,將近十點鐘的時候,李玩再也忍不住自己跑了出去,而當她到了地方,展覽的燈卻熄滅了。

李玩在學校裡的英語成績逐漸變好,父親很高興,認為當初逼著李玩學英語的決定是正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玩也逐漸接受了那條新來的狗,和之前的狗取了同一個名字,在父親眼中,李玩終於變得「懂事「了,而有一天,李玩的弟弟貪玩開始打狗,被狗咬了,家裡人都非常生氣,他媽甚至說要把狗送進狗肉店,父親為了平息怒火也只好執行,李玩一路求著父親不要把狗送進狗肉店,你看這時的李玩已經不渴求這隻狗能夠留下來了,只要不送去狗肉店就好,但是父親還是把狗帶上了車,之後的李玩又開始一家一家狗肉店的看,最後也是無奈接受了這個結果。

後來李玩因為物理競賽拿了一等獎,被高中提前錄取,父親很高興為她擺了一桌慶功宴,慶功宴上李玩同樣喝著酒,這時一個親戚端來一盤狗肉說這是這個店的特色,非常好吃你一定要吃一塊,李玩猶豫了,但是還是說了聲」謝謝「,夾起了一塊吃了下去,這一刻大夥終於可以說,」這個女娃真懂事「,吃完李玩要求去看一下那條狗被送到了哪家狗肉店,於是父親帶著她去了流浪狗救助中心,那裡的工作人員說狗被送過來之後不吃不喝,已經不在了,回到車裡,李玩對父親說了句謝謝。

後來李玩在街上遇到了原來的那條狗,它已經成為了別人的寵物,但是李玩並沒有對它說一句話,並且擔心狗狗認出李玩,回到家裡,李玩又獨自哭了起來。影片結尾,李玩看著正在學習旱冰的弟弟,教練拿著牛奶叫弟弟喝,弟弟和李玩一樣喝不了牛奶全吐了,弟弟很累想休息時,教練全然不管只叫他繼續,李玩這個時候會想什麼呢?是啊,不久之後,弟弟也將遭遇和他一樣的」成長「。

整個故事沒有波瀾起伏,這就是一個放在全中國都有可能發生的故事,影片做到了感同身受,大概也是過於真實,影片被封殺了五年。

傷口會自己癒合,但始終會留下傷疤。在中國家庭教育裡,支付寶的少得可憐的餘額都比父母給予孩子的尊重多。在家長的世界裡,一條狗丟了就丟了,但是你把爺爺推傷了,所有的錯誤就是你的,而不管孩子對這條狗的感情;在飯局上,我要你喝酒你就必須喝酒,哪怕你不願意喝,而在外面你找朋友傾訴時,就是不能喝酒,不然就是「壞孩子「;天文展覽館沒去成都不是事,飯局上提前離席就是你的問題,孩子每受一次傷,就會多向成長邁出一步,直到你變得」懂事「,放下了幼稚且尖銳的脾氣,變得聽從長輩的話,否則你就是」叛逆「。

家長和孩子之間,永遠隔著一層上下級關係,父母當然是愛孩子的,但也是控制孩子的一種方式,當控制趨於失控時,不好意思,你老子永遠是你老子,尊重值幾個錢?老子辛辛苦苦拉扯大,長大了你跟老子談尊重?而一旦犟嘴,就要被扣上」不聽話「、」不懂事「、」為你好「的帽子,而不知道這些父母有沒有想過,當你的孩子真正開始全方面挑戰你作為長輩的權威時,你該怎麼辦?影片開始,奶奶給李玩喝牛奶,李玩喝不了吐了給狗喝了就是糟蹋東西,而不管李玩乳糖不耐受喝不了牛奶,奶奶還天天給她牛奶喝,家長給予洶湧的愛,從來不管孩子是否承受得住。

父母的境界決定了孩子的發展方向,影片開始父親強行讓李玩報了英語的興趣班,因為父親認為李玩要把英語的成績提上去,後來英語成績是上去了,但卻荒廢了一個孩子在物理上的無限天賦。通向成功、成才的路不只有一種,父母認識哪一種?還是說父母只知道通過考試這一種?家長不知教育孩子的根本,而拿狗出氣,這就是中國式教育的最大問題。後面女孩意識到狗狗回來受罪不如在外人那好吃好伺候著,這是她向成人世界的妥協也是她逐漸邁向成人的成長。

影片裡一個細節,教室裡師生喧鬧,爭著打蝙蝠,所有的孩子都是好玩,全要把蝙蝠打下來,連老師在內,打完還面無表情扔掉。這反襯李玩跟群體的脫節,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生命的漠然。青春就像闖進教室裡的蝙蝠,緊張慌亂,找不到出路。」然而「BANG」的一聲之後,你的青春呢?

狗還是那條狗,李玩還是那個十三的李玩,狗13的是成人的偽善世界,很多成人還不自知。

相關焦點

  • 《狗十三》:豆蔻年華十三歲,青春不如一條狗!
    《狗十三》:豆蔻年華十三歲,青春不如一條狗!導演曹保平,黑色犯罪片的代表人物,指導過《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而這部《狗十三》卻並非犯罪片,而是一部青春片!《狗十三》的名字起得很有趣,狗、十三,狗和十三女的小女孩,似乎充滿了陽光、朝氣蓬勃,然而事實是,暗黑系青春表達,並不是所有的十三歲都是早戀、懵懂的豆蔻年華,有些人的十三歲還不如一條狗!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據悉《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女孩童年到成年的故事,雖然這個劇情看似十分簡單,但其中反應出來的許多真實問題可能就是導致它被禁的原因。電影《狗十三》講的是少女李玩的成長經歷,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逐漸長大的故事。電影名字的「狗十三」中,十三指的是女主角李玩十三歲,狗是李玩養的金毛,叫愛因斯坦,電影被禁多年就是因為劇情太寫實了。
  • 塵封五年的《狗十三》:中國式殘酷「謀殺」了青春
    「恕我直言,因為這些成人世界應有的遊戲規則而表現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不是它們有多壞,而是你有多軟。」以上留言選自豆瓣電影打1-2星差評用戶的評論,差評佔到總評論數的5%,與此同時,85%的評價用戶給出了4-5星的好評,與差評用戶看到「無病呻吟少女」不同的是,絕大多數觀眾都從《狗十三》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共鳴。
  • 狗十三
    ——張愛玲十三歲的我們總想著長大,踏入成人的世界,而二十三歲的我們總覺得成人的世界太多複雜,在妥協中磨平自己的稜角,在虛假裡偽善自己的軀殼。我相信有平行宇宙的存在,所以另一個我一定是幸福的。影片—《狗十三》,兩隻狗和十三歲的李玩。李玩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又重新找了一個,還生下了一個小男孩。她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正處於青春期的她,越來越渴望被理解和愛。李玩物理學的好,想再精修一下,但爸爸覺得她英語成績差,所以強制讓她改報英語課,好好補補可以考個好名次。
  • 《狗十三》:所謂的聽話和懂事,其實就是你的不斷妥協
    感覺更久的以前,「成長」這個詞是一個褒義詞,但是到了現在,它好像已經不是我們剛開始認為的那樣了,如今的世界,所謂懂事,所謂成長,好像就是開始接受那些曾經讓你覺得無法接受的人和事,還有那些你自己一直不斷退後的底線。
  • 《狗十三》青春不是狗血,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狗十三》青春不是狗血,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說起童年與成長,我想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經歷與過往,其中的感受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直以來有關青少年成長的影視劇也是不勝枚舉,能夠讓我看後頗為感慨的也只有鳳毛麟角,不過,就在近日,當這部剛剛熱映的電影《狗十三》走入我的視線時,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思緒萬千。首先說起這部《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的第三部作品,這部影片也是曹保平優秀作品之一,但是卻還曾被列為禁片,一度雪藏了五年,可見其特別之處不言而喻。
  • 《狗十三》——青春最真實的疼痛
    父親送了李玩一隻狗——「愛因斯坦」。這隻狗也許就是李玩人生的縮影,在被買回來的那一刻,它就失去了自由。它的命運是任人擺布的,正如李玩自己做不了主的人生。李玩也試圖反抗,可是到了後來,她麻木了,屈服了。她徹底從一個少女蛻變成了成人。
  • 狗十三:偽善、對抗、妥協,父權籠罩下少女的孤獨成長故事
    今天小編要說的電影《狗十三》早在2013年就已經上映,電影攝製完成於七年前,時隔這麼久相見,我們仍能感受到它帶給我們的意義所在。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是為每個青春期的孩子拍的,它可以讓我們的被粗暴對待的童年和青春得以釋然。
  • 《狗十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級不應為「掌控者」
    在紀伯倫中有一首詩叫《孩子》,不是因為你,他們在你身邊,卻不屬於你,你能給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主意,你能保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的靈魂,,,《狗十三》,樸素深刻的教育形勢你越靠近,「以愛之名」就越容易形成控制,電影《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女孩從童年到成年的簡單故事
  • 《狗十三》:不動聲色的成長浸滿了殘忍的味道
    幼時的童話尚有一層奇妙想像織成的薄紗,而長大後的現實往往更加慘澹且直白。一部被稱為「最好國產青春片」的電影今天上映,這部在上映前就獲得廣大網友自來水、豆瓣評分高達8.5的影片《狗十三》以隱忍深沉的畫面撕開了成長背後的鮮血淋漓。
  • 一部講述我們在你要懂事的規則下慢慢被「殺死」的電影《狗十三》
    《狗十三》是一部以成長為主題的影片,雖然是去年的片子,但我至今才看。主要因為朋友看完哭的稀裡譁啦讓我不敢看,又或是自己已經遠離青春期,主題不太符合胃口。今日,閒暇之餘才在好友的力推下觀看完整部片子。沒看以前,以為僅僅講的是青春期的叛逆以及與周圍人事的矛盾等。
  • 《狗十三》:符號學視域下的殘酷青春
    作為和解和補償,父親送來一條狗,小狗對李玩的依賴使得李玩從狗身上找到了自己「被丟棄」的影子,並將狗取名為「愛因斯坦」,以此作為自己的情感寄託,這裡的接受是對鏡像中自己的認同。愛因斯坦的丟失造成李玩情感世界的崩塌,「我不是非得要一隻狗」與李玩瘋狂找狗的行為形成反差,被丟掉的不是一隻狗,而是一直得不到真正關愛的自己。
  • 《狗十三》: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父母不要成為「掌控者」
    紀伯倫有一首叫做《孩子》的詩,其中寫道,「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的靈魂......」
  • 《狗十三》:不知不覺,我們就這樣迷茫的長大了
    而第二隻狗的到來更讓李玩不喜,它是因為第一隻狗不見了,大家紛紛騙她就告訴李玩,這是第一隻狗。李玩排斥他,也試著丟棄他。但最後也開始接受了。可因為弟弟的無理取鬧,把狗打傷了,狗把弟弟咬傷,而爸爸不顧李玩的請求還是把狗送進狗肉店。看到這裡,我突然很想抱住李玩。李玩在家裡就如同一個洋娃娃。沒人在乎她的想法。
  • 父母需要看這部真實殘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國式教育家庭
    「你是在哪一個瞬間裡,發現自己長大了?」「你長大了,應該懂事了」。這些看似愛之深的父母用語,託起了《狗十三》女主李玩看似平常但又殘忍的青春蛻變。、「我家閨女長大啦,懂事啦!」他強行改了李玩的興趣,逼著她學英語,動手打她,帶著李玩去應酬,讓她敬酒。看見女兒為了他的面子,親口吃下狗肉時,真心覺得女兒長大了,懂事了。看到此處,不免疑惑。什麼是長大?什麼是懂事?難道就是變成家長口中聽話的好孩子?家長說東就往東,家長說西就往西,從不反抗,也從不表達自己的想法。
  • 評《狗十三》:劇情簡單但故事技巧很高級,反諷象徵發出無聲質問
    《狗十三》,這是個第一眼不吸引人的片名。但若因片名而不想看這個電影,那將會是一件可惜的事情。《狗十三》的故事確實非常優秀,無論是細節反諷還是情感處理,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並且它可以看作是青春期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一個縮影。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狗十三》。
  • 狗十三青春期的三種親子衝突,處理不好就是以愛之名的傷害
    2018年上映的青春教育電影《狗十三》,描繪了一個充滿矛盾、親子關係疏離的家庭。影片中的女主角李婉雖然學習成績優異,獲得了物理競賽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但她依然非常沮喪和難過。她多次情緒崩潰的原因來自家庭。李玩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生母,長大後父親選擇了再婚,並與李玩的繼母生下了一個寶寶。
  • 看了電影《狗十三》有種平平淡淡卻又能激起千層浪的感覺
    《狗十三》一部延遲了五年的電影,首先不得不說張雪迎的演技真的在線。影片觸動我的地方有以下幾點吧。李玩一開始自述,買了綠色的衣服又後悔應該買紅色的,但是又覺得當時要是買了紅色的也會後悔,然後提出了平行宇宙。
  • 《狗十三》貼近現實,描繪了許多青少年的成長環境
    電影《狗十三》用較為貼近現實生活的方式,描繪了許多九零後乃至八零後的成長環境,留守兒童,重男輕女,重小輕大,在孩子面前毫不掩飾的差別待遇,用自以為是的愛在不輕易間傷害著孩子。它被粗暴的扔來,遺棄,替代,謀殺,就象是這個可有可無的女孩,她從狗眼裡看到了自己。我學會懂事,因為你們謀殺了那個不懂事的我。最難過的是: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無法有足夠的力量和家長博弈,我們渴望被理解,可是在這個階段,腦電波根本不一致,貌似在一個空間裡,可想法無法交匯。
  • 《狗十三》青春期的3種親子衝突,處理不好就是以愛之名的傷害
    2018年上映的青春教育類型電影《狗十三》就刻畫了一個充滿矛盾、親子關係疏離的家庭。影片中的女主角李玩,雖然平時學習成績優異、物理競賽還獲得過全省第一的好成績,但卻仍舊活得非常壓抑、難過。而造成她多次情緒崩潰的原因,恰恰來自於她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