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無題電影,ID:Jzimovi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張愛玲
十三歲的我們總想著長大,踏入成人的世界,而二十三歲的我們總覺得成人的世界太多複雜,在妥協中磨平自己的稜角,在虛假裡偽善自己的軀殼。
我相信有平行宇宙的存在,所以另一個我一定是幸福的。
影片—《狗十三》,兩隻狗和十三歲的李玩。
李玩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又重新找了一個,還生下了一個小男孩。她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正處於青春期的她,越來越渴望被理解和愛。
李玩物理學的好,想再精修一下,但爸爸覺得她英語成績差,所以強制讓她改報英語課,好好補補可以考個好名次。
李玩也因此和他爸爸生了氣,打算不再理他。回到家裡的李玩,突然發現了一隻小狗,奶奶告訴她是你爸買給你的,說你喜歡狗。
起初李玩並不接受,因為她還在生氣,可是那隻狗一直粘著李玩,到處跟著她,到後來她也慢慢的喜歡上了那隻狗,還給取名愛因斯坦。
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李玩,內心是敏感的,她渴望爸爸的肯定和愛,可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愛,哪有那麼容易,她只能通過自己最好的表現來換一時的幸福。
弟弟的名字叫昭昭,爺爺是經過深思熟慮起的,姐姐的名字是李玩,是被隨便想到的。
李玩把自己的愛,全部都揮散在愛因斯坦身上,因為愛因斯坦簡單純粹,它寄託了李玩的所有陪伴。所以當愛因斯坦走丟後,李玩才不顧一切地拼命尋找著,執著,頑固,即使傷害到了爺爺和奶奶,她也沒有放棄,自己唯一的被愛和陪伴消失了,剩下了不理解和指責。
爸爸總是為她好,所以買了只狗。看到她馬上就要升高中了,也產生了有想送走愛因斯坦的想法。
爺爺總是寵著她,當李玩一個人在黑夜裡找尋愛因斯坦的時候,是爺爺跑下來給李玩送衣服。看到李玩不接受新的愛因斯坦時,也會呵斥她。
奶奶總是保護著她,深夜了,李玩還沒回家,好幾年沒出過門的奶奶擔心孩子,也會毫不猶豫的獨自一人去找李玩,自己也迷了路。但她卻不知道李玩不能喝牛奶,所以早飯給李玩準備了牛奶。
阿姨總是討好李玩,買了她喜歡的滑冰鞋,卻是在愛因斯坦走丟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買了一個新的愛因斯坦,來欺騙李玩。當李玩與新的愛因斯坦和解時,卻因為它咬傷了自己的兒子,也送走了愛因斯坦。
堂姐是李玩的朋友,但也會站在他們的一邊,欺騙李玩,她不明白李玩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所以電影的最後,在她看到走丟的愛因斯坦時,會激動地拉著李玩一起想要回它。
高放喜歡著李玩,但她不知道李玩不能喝牛奶,所以當李玩噎到的時候,他遞上了一杯牛奶,李玩愣了一下喝了下去。看到在衛生間裡嘔吐的李玩時,他也會誤解李玩想要的「關心」。
李玩是悲慘的,在爸爸打罵之後,她還是會接他的道歉,自己的努力,也用來討好他,她希望自己能得到爸爸的肯定,所以當爸爸為她好成績而開心時,她也會跟著一起開心。
李玩是無力的,所以當爸爸帶她去參加酒局時,她也會接受與長輩的陪酒。
李玩是妥協的,她很快就學會了成長,所以當爸爸的朋友特意點了一盤狗肉給她時,她也會夾起一塊。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芳華》
新愛因斯坦是不屈的,它敢於對傷害自己的弟弟嘶吼和攻擊,敢於對爸爸的傷害作出反抗,所以它成了全家的敵人,看到此時的新愛因斯坦,李玩也終於把它當作愛因斯坦。
所以,我們是什麼時候長大了?
是爸爸在飯局上拼命奉承領導;
是李玩拼命地討好爸爸,為了得到認可;
是學會李玩念叨的英文單詞「偽善」;
是李玩妥協後的那一筷子夾起的肉。
成長的是從不被理解到被動接受再到適應的過程,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