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

2020-12-25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無題電影,ID:Jzimovi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張愛玲

十三歲的我們總想著長大,踏入成人的世界,而二十三歲的我們總覺得成人的世界太多複雜,在妥協中磨平自己的稜角,在虛假裡偽善自己的軀殼。

我相信有平行宇宙的存在,所以另一個我一定是幸福的。

影片—《狗十三》,兩隻狗和十三歲的李玩。

李玩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又重新找了一個,還生下了一個小男孩。她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正處於青春期的她,越來越渴望被理解和愛。

李玩物理學的好,想再精修一下,但爸爸覺得她英語成績差,所以強制讓她改報英語課,好好補補可以考個好名次。

李玩也因此和他爸爸生了氣,打算不再理他。回到家裡的李玩,突然發現了一隻小狗,奶奶告訴她是你爸買給你的,說你喜歡狗。

起初李玩並不接受,因為她還在生氣,可是那隻狗一直粘著李玩,到處跟著她,到後來她也慢慢的喜歡上了那隻狗,還給取名愛因斯坦。

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李玩,內心是敏感的,她渴望爸爸的肯定和愛,可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愛,哪有那麼容易,她只能通過自己最好的表現來換一時的幸福。

弟弟的名字叫昭昭,爺爺是經過深思熟慮起的,姐姐的名字是李玩,是被隨便想到的。

李玩把自己的愛,全部都揮散在愛因斯坦身上,因為愛因斯坦簡單純粹,它寄託了李玩的所有陪伴。所以當愛因斯坦走丟後,李玩才不顧一切地拼命尋找著,執著,頑固,即使傷害到了爺爺和奶奶,她也沒有放棄,自己唯一的被愛和陪伴消失了,剩下了不理解和指責。

爸爸總是為她好,所以買了只狗。看到她馬上就要升高中了,也產生了有想送走愛因斯坦的想法。

爺爺總是寵著她,當李玩一個人在黑夜裡找尋愛因斯坦的時候,是爺爺跑下來給李玩送衣服。看到李玩不接受新的愛因斯坦時,也會呵斥她。

奶奶總是保護著她,深夜了,李玩還沒回家,好幾年沒出過門的奶奶擔心孩子,也會毫不猶豫的獨自一人去找李玩,自己也迷了路。但她卻不知道李玩不能喝牛奶,所以早飯給李玩準備了牛奶。

阿姨總是討好李玩,買了她喜歡的滑冰鞋,卻是在愛因斯坦走丟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買了一個新的愛因斯坦,來欺騙李玩。當李玩與新的愛因斯坦和解時,卻因為它咬傷了自己的兒子,也送走了愛因斯坦。

堂姐是李玩的朋友,但也會站在他們的一邊,欺騙李玩,她不明白李玩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所以電影的最後,在她看到走丟的愛因斯坦時,會激動地拉著李玩一起想要回它。

高放喜歡著李玩,但她不知道李玩不能喝牛奶,所以當李玩噎到的時候,他遞上了一杯牛奶,李玩愣了一下喝了下去。看到在衛生間裡嘔吐的李玩時,他也會誤解李玩想要的「關心」。

李玩是悲慘的,在爸爸打罵之後,她還是會接他的道歉,自己的努力,也用來討好他,她希望自己能得到爸爸的肯定,所以當爸爸為她好成績而開心時,她也會跟著一起開心。

李玩是無力的,所以當爸爸帶她去參加酒局時,她也會接受與長輩的陪酒。

李玩是妥協的,她很快就學會了成長,所以當爸爸的朋友特意點了一盤狗肉給她時,她也會夾起一塊。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芳華》

新愛因斯坦是不屈的,它敢於對傷害自己的弟弟嘶吼和攻擊,敢於對爸爸的傷害作出反抗,所以它成了全家的敵人,看到此時的新愛因斯坦,李玩也終於把它當作愛因斯坦。

所以,我們是什麼時候長大了?

是爸爸在飯局上拼命奉承領導;

是李玩拼命地討好爸爸,為了得到認可;

是學會李玩念叨的英文單詞「偽善」;

是李玩妥協後的那一筷子夾起的肉。

成長的是從不被理解到被動接受再到適應的過程,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的慢。

相關焦點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近日電影《狗十三》舉行了首映禮,並且定檔於12月7日上映,作為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狗十三》其實在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所以影片被禁五年之後終於上映,令很多觀眾都感到十分期待。  據悉《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女孩童年到成年的故事,雖然這個劇情看似十分簡單,但其中反應出來的許多真實問題可能就是導致它被禁的原因。電影《狗十三》講的是少女李玩的成長經歷,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逐漸長大的故事。電影名字的「狗十三」中,十三指的是女主角李玩十三歲,狗是李玩養的金毛,叫愛因斯坦,電影被禁多年就是因為劇情太寫實了。
  • 《狗十三》:豆蔻年華十三歲,青春不如一條狗!
    《狗十三》:豆蔻年華十三歲,青春不如一條狗!導演曹保平,黑色犯罪片的代表人物,指導過《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而這部《狗十三》卻並非犯罪片,而是一部青春片!《狗十三》,就是一部青春片!曹保平執導,焦華靜編劇,張雪迎主演!早在2013年,這部電影就製作完成了,然而因為一些不知道的原因,直到五年之後的今天才得以重見天日!
  • 《狗十三》——不是長大了,而是妥協了
    先從影片的名字開始解讀吧,《狗十三》即影片主線是狗和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李玩的故事,李玩是個成績優異的女孩,特別喜歡物理但是英語成績不好,從小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十三歲這年有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為了不讓李玩有情緒,所有人都瞞著李玩,而在學校,組織報名興趣班的時候,李玩想報名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天文,而老師和父親為了她的英語成績強制要求她報名了英語班。
  • 《狗十三》——青春最真實的疼痛
    父親送了李玩一隻狗——「愛因斯坦」。這隻狗也許就是李玩人生的縮影,在被買回來的那一刻,它就失去了自由。它的命運是任人擺布的,正如李玩自己做不了主的人生。李玩也試圖反抗,可是到了後來,她麻木了,屈服了。她徹底從一個少女蛻變成了成人。
  • 《狗十三》:不動聲色的成長浸滿了殘忍的味道
    一部被稱為「最好國產青春片」的電影今天上映,這部在上映前就獲得廣大網友自來水、豆瓣評分高達8.5的影片《狗十三》以隱忍深沉的畫面撕開了成長背後的鮮血淋漓。五年塵封,歷久彌新早在2013年,《狗十三》就已成片,雖塵封五年,但在江湖上一直不乏「傳說」,堪稱口碑爆款。
  • 《狗十三》:符號學視域下的殘酷青春
    由曹保平導演的電影《狗十三》,在2013年拍攝完成,五年之後於2018年底上映並在柏林電影節大放光彩,影片中的現實主義色彩使這部小成本製作具有極強的批判意蘊。作為探討青春成長主題的社會性影片,《狗十三》以青春期故事發生最多的場景原生家庭為背景,以極為日常化的方式展現青春成長中十分稀鬆平常的片段。
  • 取景西安的《狗十三》,讓我們理解偽善的成長!
    12月7號,《狗十三》正式上映,聽聞這部電影在西安取景拍攝,主題關於成長,就想去一探究竟。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許多老西安的街景,全片瀰漫著親切的西安方言,穿插著西安十中,西安科技館等街景,真的很讓人懷念青春。
  • 塵封五年的《狗十三》:中國式殘酷「謀殺」了青春
    塵封五年之後,由著名導演曹保平執導的電影《狗十三》終於能夠在2018的冬天和觀眾們見面。最初《狗十三》的名字叫《狗B》,因為一些原因後來改成了《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但科學家的名字當片名有誤導的嫌疑,遂改成了《狗13》,得到的反饋卻是不能用阿拉伯數字當片名,此後就再沒了下文。
  • 你有沒有被《狗十三》感動到?
    文/啟晟視頻2018年上映的國產家庭主題電影,最出色的就是《狗十三》這部電影了。這部在2013年就應該上映的電影,為什麼被遲遲拖了五年才公開上映?《狗十三》是一部讓人淚腺狂飆的電影,成長是每一個人都必不可少的經過。有人坎坷,有人平淡,但一定會發生什麼事情促使你成長。這部電影可謂是詮釋了每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就像真實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電影裡的幾段感人情節是否感動了你呢?
  • 《狗十三》:一條狗引出的隱藏在冰山下的教育真相……
    《狗十三》最有價值的部分也在此:曹保平執導的現實主義題材,總能深刻地映照現實——猶如一把刻刀嵌入肌理。孩子令人心疼的「懂事聽話」電影《狗十三》的劇情展開毫不複雜——女主角李玩(張雪迎 飾)獲得一隻名叫「愛因斯坦」的寵物狗。但李玩的家庭背景有些微妙,它並不完整——父母已經離異,李玩也有了新媽媽,新媽媽還生了一個小兒子,李玩只能被冷落,住在爺爺奶奶家。
  • 遊光掠影:《狗十三》哪裡是青春疼痛片,這明明就是成長恐怖片
    第一次審核被拒,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原名叫《狗B》,赤裸裸的髒話當然不會過審。  第二次審核被拒,導演改了個名字叫《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被拒理由是不能把科學家的名字作為狗的名字。  後來曹保平折中了一下,改名字叫《狗十三》,狗是電影中的愛因斯坦,十三是女主角的年齡,加起來還有個隱喻,在海報裡狗十三也被寫作狗B。
  • 《狗十三》終於有人替我們喊出 青春裡真正的疼痛
    文/桃妖不是妖青春電影那麼多,可只有《狗十三》真正觸動了成長的酸澀。之於那些情竇初開的靡靡之音,《狗十三》卸下唯美柔光,用最真實的鏡頭去撩撥青春裡那根最敏感的神經。隔著五年的時光,《狗十三》卻始終帶著歷久彌新的質感。張雪迎飾演女主角李玩,當時還是個高中生。16歲的年紀,演十六歲的故事,花季少女那種青春裡的稚氣,透著由內而外的青澀。
  • 評《狗十三》:劇情簡單但故事技巧很高級,反諷象徵發出無聲質問
    《狗十三》,這是個第一眼不吸引人的片名。但若因片名而不想看這個電影,那將會是一件可惜的事情。《狗十三》的故事確實非常優秀,無論是細節反諷還是情感處理,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並且它可以看作是青春期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一個縮影。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狗十三》。
  • 電影《狗十三》「失物招領」版海報曝光
    電影《狗十三》「失物招領」版海報曝光
  • 《狗十三》《無雙》《江湖兒女》英文片名為什麼是這樣?看不明白
    先說《狗十三》,這部口碑爆棚票房慘澹的電影,中文名字《狗13》、《狗十三》就已經夠折騰人的了,英文片名卻叫《Einstein and Einstein》,就是「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李玩養的兩條狗的名字。為什麼叫《Einstein and Einstein》而不是「Dog and Thirteen」?
  • 狗十三:豆瓣8.4,中國人的撕裂般的成長,疼痛只有自己知道
    狗十三的上映之路無疑是非常艱辛,立項與13年,入圍了14年的柏林電影節,並獲得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再國內院線上映,這一晃,就到了18年年末,最終大家在19年的年初可以再電影院看到這部作品,十分的不易,需要直言的是,這是一部十分真誠的作品。
  • 《狗十三》VS《怦然心動》:不同家庭教育,映射孩子不同人生
    作為一部青春情感片,《狗十三》用簡單的故事架構展露小女孩李玩,在殘酷的家庭教育中成長的心路歷程。《狗十三》是一部原生態現實題材青春片,隱喻的片名"狗13"是導演對冷漠、殘酷的家庭教育的怒吼,也是對獨裁式教育下孩子遭受重大精神創傷的揭示。當叛逆的孩子變得順從忍讓,他心中的青春早已蕩然無存。靈魂逝去之時,只剩軀殼在體驗原生家庭,自我早已分崩離析。
  • 那恭喜你,你是幸運的——《狗十三》
    從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電影開始,青春粗暴的代名詞,這是一種自我想像的基礎,對青春故事的兩次飾演電影狗狗十開始,青春的經歷的真相,總叫人迴避,同時必須承認,電影中經過的青春,我們的生活才能接近逐漸變暗,始終籠罩在陰暗的氛圍中用簡單的敘述方法,尖銳地戳破當局者迷的虛像,將許多人從名為愛的圈套中拉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審視成長『狗十三
  • 《狗十三》:你知道電影裡「狗」的三層含義嗎?網友:我像一條狗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觀眾一定知道,電影故事的內容非常簡單,《狗十三》這個名字除了他表面包含的意義,也可以理解為狗和十三歲的少女之間發生的故事。第一隻狗叫「愛因斯坦」——「乖,聽話」第一隻「愛因斯坦」,是父親自作主張篡改了李玩的補習班報名志願表,為與女兒和解購買的寵物狗。父親認為沒一隻狗能哄女兒開心,但是事實上是李玩一開始雖然欣喜,但是是拒絕這隻狗的,因為父親給她改了志願,而狗並不是她想要的。
  • 獲獎國產片《狗十三》全國將映 在回看青春中反思成長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白瀛)由曹保平執導,張雪迎、果靜林等主演的青春電影《狗十三》將於7日起在全國上映。影片通過一個女孩的青春期故事讓觀眾反思自己和孩子的成長。該片曾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