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悲傷,都是成長之痛

2021-01-12 娛小七的娛樂社

隨著最後一批90後步入大學校園,許多網友都發出了對那一去不返的青春的懷念的感慨,曾經90後是許多人眼中的非主流,一提到90後滿眼都是誇張的洗剪吹,長袖遮臉,流裡流氣的步伐。對於現在來說,那時候的造型的確令人啼笑皆非,可一想到那是青春的流逝,想起還曾在校園裡的美好時光,都不禁斂下眼瞼。

然而,小時後的我們不能總是盡人意,來自父母朋友老師等各方面的不理解不信任,總是可以直擊我們脆弱的心靈,就像電影「狗十三」裡的小女孩李玩一樣,每個孩子從幼稚到成熟都必將經歷一個殘酷的過程。電影中的李玩因為父母離異了,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逃離父親的日子裡,李玩過的恣意盎然,然而平靜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父親帶著繼母和小弟弟回來,讓李玩恣意地生活變得壓抑起來。父親為了哄女兒開心,買了一隻小狗,李玩雖然不想接受父親,但是她很喜歡這隻小狗,並給它取名叫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到來,讓這個壓抑的家庭終於有了一絲喘息的空間,但不幸的是,愛伊斯坦失蹤了,李玩因此整天鬱鬱寡歡。家人於是給她找來了另一隻同品種的狗騙李玩說那就是愛因斯坦。李玩因為愛因斯坦的失蹤與家人爭吵,遭到了父親的暴打。父親反而告訴她:爸打你,是因為愛你。這讓李玩變得更加沉默。

相信大家對電影中的小女孩的心情都深有同感吧,李玩的父親其實就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縮影。一面說著「你該長大了,該懂事了」,一面卻又出處管制著孩子,父母果然都是矛盾結合體。

成長的痛,不僅來自家庭,還有一半來自學校,來自老師。不知你們是否看過「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校園暴力問題。主角易瑤與起齊名是一個弄堂裡長大的朋友,但他們一個是三好學生,一個卻是街坊鄰裡口中的「賠錢貨」,隨著轉學生唐小米的到來,易瑤開始了她悲慘的一生,先是處處刁難,各種欺凌,再是傳播謠言,誣陷易瑤,讓她成為了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最後還害她跳了河。唐小米本來也是校園裡的受害者,但是他卻利用這些手段對易瑤加以施暴,學校的同學們即使沒有直接參與施暴,但在這場看似「玩笑」的鬧劇中,他們的笑聲,指指點點無疑是將主角推向了黑暗。可笑的是到最後他們還在推卸責任,說著:我可什麼都沒做啊。

現在我們在新聞上都時常能剛看見某某學校發生什麼欺凌同學的消息,相信大家在學生時代也遇到過這樣的校園暴力事件,也許你是施暴者,那麼你現在有沒有感到抱歉呢?也許你只是一個看客,那麼現在你是否為沒能站出來感到後悔呢?如果你不幸是那個受害者,希望如今的你早已強大起來。

一個人的成長之路,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許多坎坷與挫折,還有來自父母的不理解,這大概就是成長之痛吧,但願經歷過的人,未來會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任素汐1個字評價《狗十三》!網友:終於找到合適的形容詞評價了
    《狗十三》大概是眾多網友在今年看過的除了《悲傷逆流成河》,又一部讓人從電影院出來之後什麼話都說不出來的電影了!但是兩部電影又是完全不同的類型,沒有撕逼、沒有墮胎、沒有霸凌的青春之傷的題材!當小編自己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那種走出電影院之後胸中有久久不能釋懷的壓抑和悲傷、有對社會教育的悲哀、更多的是對自己成長的共鳴感!現在的我究竟就是真實的我嗎?原本的我又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我不得而知,它讓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疑惑當中,但我知道這是我應該有的疑慮。
  • 《狗十三》成長的痛,失去的不僅僅是愛寵,還有青春和天真
    電影《狗十三》則講述了青春少女李玩,在生活學業當中,所遇到的點點滴滴,以及成長的痛苦經歷。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看一下,這部電影劇情方面有哪些獨特。02劇情壓抑又現實《狗十三》這部電影看完之後讓人有一種很壓抑的感覺
  • 《狗十三》:不動聲色的成長浸滿了殘忍的味道
    一部被稱為「最好國產青春片」的電影今天上映,這部在上映前就獲得廣大網友自來水、豆瓣評分高達8.5的影片《狗十三》以隱忍深沉的畫面撕開了成長背後的鮮血淋漓。《狗十三》的鏡頭聚焦了這些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而我們卻早已習以為常的場景,細細品來,別有一番苦澀滋味縈繞心頭。
  • 取景西安的《狗十三》,讓我們理解偽善的成長!
    12月7號,《狗十三》正式上映,聽聞這部電影在西安取景拍攝,主題關於成長,就想去一探究竟。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許多老西安的街景,全片瀰漫著親切的西安方言,穿插著西安十中,西安科技館等街景,真的很讓人懷念青春。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近日電影《狗十三》舉行了首映禮,並且定檔於12月7日上映,作為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狗十三》其實在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所以影片被禁五年之後終於上映,令很多觀眾都感到十分期待。  據悉《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女孩童年到成年的故事,雖然這個劇情看似十分簡單,但其中反應出來的許多真實問題可能就是導致它被禁的原因。電影《狗十三》講的是少女李玩的成長經歷,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逐漸長大的故事。電影名字的「狗十三」中,十三指的是女主角李玩十三歲,狗是李玩養的金毛,叫愛因斯坦,電影被禁多年就是因為劇情太寫實了。
  • 從《狗十三》到《過春天》,國產青春片終於跨越了奶嘴階段
    一部票房逼近7億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讓人唏噓不已——儘管這不是內地市場上好哭與票房劃等號的第一次,但卻是文本極其劣質的一次。 但文本優質的《過春天》,卻沒有片名一般的好運氣,900萬票房讓人喪氣。 回到去年年底,同樣高口碑的《狗十三》,以5000萬的票房收官。
  • 遊光掠影:《狗十三》哪裡是青春疼痛片,這明明就是成長恐怖片
    觀眾被這些打著逆光小清新的糖水電影傷害了一遍之後也就算了,主要是這些電影的製作人還指著你鼻子跟你說,哎,我們就是這麼痛苦成長過來的。我只想說,可拉倒吧!  我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國產青春片可以直接跟爛片劃等號了。五年前曹保平拍了一部《狗十三》豆瓣評分8.4,但也是五年前拍的。
  • 狗十三:豆瓣8.4,中國人的撕裂般的成長,疼痛只有自己知道
    在這之後,愛因斯坦就變成了新來的狗的名字。隨後李玩的弟弟來她的家裡,這個孩子卻是這個家裡最高的「權力者」,他用晾衣棒打到狗狗狂吠,被狗狗咬了一口。面多哭泣的弟弟,全家人都憤怒了,父親不顧李玩的請求,認同了繼母的意見,將愛因斯坦送到狗肉店。
  • 《狗十三》終於有人替我們喊出 青春裡真正的疼痛
    文/桃妖不是妖青春電影那麼多,可只有《狗十三》真正觸動了成長的酸澀。之於那些情竇初開的靡靡之音,《狗十三》卸下唯美柔光,用最真實的鏡頭去撩撥青春裡那根最敏感的神經。青春期的叛逆,大多都混合著棍棒和巴掌的硝煙味兒,一面是父母們小心翼翼的試探,一面卻是矛盾爆發時披頭蓋面的責罵。爸媽都說,打你罵你,還不都是為你好?他們在等孩子說那句,「謝謝你」。此去經年,他們總會等到的;可孩子也在始終等待父母那句「對不起」,卻成了永遠等不到的遺憾,這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無法逾越的鴻溝。
  • 《狗十三》家長權威下-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著不可名狀的憋屈
    昨晚看了電影狗十三,這個無關叛逆的青春成長電影記錄片。劇情很日常,稀鬆平常的故事講述了讀中學的女孩李玩的故事最後卻看的我淚流滿面。孩子因為父母的原因心情不好時,我們最初帶著內疚、謙卑的姿態來討好,以給錢、去遊樂場等期望孩子諒解,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就開始責怪,都是為了你,我才怎麼怎麼樣。
  • 《狗十三》:豆蔻年華十三歲,青春不如一條狗!
    《狗十三》:豆蔻年華十三歲,青春不如一條狗!導演曹保平,黑色犯罪片的代表人物,指導過《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而這部《狗十三》卻並非犯罪片,而是一部青春片!第三類,關注的是成長,比如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北野武的《壞孩子的天空》,張東健主演的《朋友》。以上都屬於樂觀的,或者說正面的。
  • 塵封五年的《狗十三》:中國式殘酷「謀殺」了青春
    繼母為了不讓李玩再有理由鬧下去,買了一隻一模一樣的狗冒充愛因斯坦,李玩說它不是,但家裡所有人都強迫她讓她承認是。她只能接受之後來家裡的「假」愛因斯坦為真的事實。從「任性」到「懂事」,李玩用無數妥協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
  • 去掉墮胎車禍懷孕的俗劇情,繼狗十三後,又一部青春電影上線!
    在2018年國產青春片《狗十三》引發許許多多網友熱議。那些年,我們經歷的青春,是破碎的,是迷茫的,是被硬生生地拉扯著長大的。大人與小孩之間的矛盾,中國式家庭的教育,也讓很多人大呼非常有共鳴。在豆瓣評分上,獲得了8.2的高分。
  • 豆瓣評分8.2,殘酷寫實的國產青春片,成長都是一場兇殺案
    「蚌貝生珠,始於一沙之痛。」如果把青春再回放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後掛著淚,直至放聲痛哭。電影《狗十三》講述的便是一個女孩從童年到成年的青春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曾經拍出很多優秀作品的曹保平,是一位擅長主流敘事又喜歡探討人性糾葛的導演,他所帶來的《狗十三》榮獲第六十四屆柏林電影節水晶熊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推薦獎、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狗在古典主義中寓意著愛和誠實,而影片卻講述了一個以「愛」之名去傷害欺騙的故事。
  • 狗十三
    影片—《狗十三》,兩隻狗和十三歲的李玩。李玩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又重新找了一個,還生下了一個小男孩。她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正處於青春期的她,越來越渴望被理解和愛。李玩物理學的好,想再精修一下,但爸爸覺得她英語成績差,所以強制讓她改報英語課,好好補補可以考個好名次。
  • 獲獎國產片《狗十三》全國將映 在回看青春中反思成長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白瀛)由曹保平執導,張雪迎、果靜林等主演的青春電影《狗十三》將於7日起在全國上映。影片通過一個女孩的青春期故事讓觀眾反思自己和孩子的成長。該片曾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一部講述我們在你要懂事的規則下慢慢被「殺死」的電影《狗十三》
    《狗十三》是一部以成長為主題的影片,雖然是去年的片子,但我至今才看。主要因為朋友看完哭的稀裡譁啦讓我不敢看,又或是自己已經遠離青春期,主題不太符合胃口。今日,閒暇之餘才在好友的力推下觀看完整部片子。沒看以前,以為僅僅講的是青春期的叛逆以及與周圍人事的矛盾等。
  • 《狗十三》很真實,描述成長的無奈,對人物刻畫很到位
    《狗十三》是一部很棒的電影了,這是目前看過最好的,從這部電影裡,感覺到了生活的不易,以及成長帶來的無奈,希望大家珍惜當下吧,電影的情節以及對人物刻畫也都很到位,讓人感受到了每一個人在生活中的無奈,然後,真的很感謝爸爸媽媽。
  • 《狗十三》:符號學視域下的殘酷青春
    青春與成長是電影永恆的主題之一。由曹保平導演的電影《狗十三》,在2013年拍攝完成,五年之後於2018年底上映並在柏林電影節大放光彩,影片中的現實主義色彩使這部小成本製作具有極強的批判意蘊。作為探討青春成長主題的社會性影片,《狗十三》以青春期故事發生最多的場景原生家庭為背景,以極為日常化的方式展現青春成長中十分稀鬆平常的片段。
  • 《狗十三》:簡單的劇情、青春期的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縮影
    當大多數人聽到「狗十三」這個名字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吸引人,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名字不去看這個電影,那麼就是一件特別可惜的事情,因為這部電影的故事非常的優秀,不管是細節上的反思還是情感都是可圈可點,並且這部電影可以看作一部青春期的成長和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