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成年人眼中的乖巧懂事順從,不過是我們的狗B青春

2020-12-23 晗昀說

1.

電影《狗十三》講述的是一個俗人眼中的「叛逆」女孩兒李玩因為與兩隻名為「愛因斯坦」的狗分離而成長的心酸故事,歷經欺騙、漠視和暴力的她,逐漸成長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李玩,如同她的名字般,不過是父母與她開的一個莫大玩笑。

給予她生命的兩個至親之人,因感情破裂而各奔前程,將女兒無情地扔給年紀大且「重男輕女」的爺爺奶奶照顧。

兩位老人難免對孩子百般溺愛,將李玩慣得有些驕縱和叛逆。

物質上的滿足並不能彌補她被父母拋棄的創傷,我們每一位深受父母關愛、在爸媽庇護下長大的孩子都沒有資格和她說感同身受。囂張叛逆的外表下,李玩有一顆脆弱敏感又善良的心。

不過是打開紙箱看了一眼,她便放不下這隻幼小可愛的狗狗,將它抱回自己的房間,一步步說服自己接納它。

熱愛物理學的李玩給它取名「愛因斯坦」,每天帶它出門散步,和它同吃豬肝拌飯。

幼小卻忠實的狗狗是她失意人生的一抹陽光,是她孤獨內心的極大慰藉,是她孤獨宇宙中的唯一救贖,她和愛因斯坦的感情沒人能懂。

就如同在影片的開頭,深愛物理和天文學的李玩被父親當著老師的面打罵,她的志願被粗暴地改成了英語興趣小組。

父親和老師都認為這一舉動為她好,只要她能提高英語成績,就能成為年級的尖子生,考取重點高中不在話下:

大人們總是用利弊來衡量一件事,卻從不在乎孩子的內心究竟在為何而跳動。

2.

爺爺買菜時不小心把愛因斯坦弄丟,李玩得知後,拼了命地尋找,找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她不明白,為什麼一個鮮活的生命,家庭的一份子走丟了,不見了,大人們可以毫不在意。

正如大人們對李玩的過激反應不屑一顧,為了一條狗竟如此的興師動眾,他們沒有缺失沒有遺憾,只是對李玩的行為不耐煩。

為了彌補李玩丟失狗狗的創傷,父親再娶的阿姨想到了一個餿主意:

買一個和愛因斯坦極其相像的狗狗來矇混過關,為驚擾全家的「丟狗事件」做一個了結。

全家人都同意了這個提議,企圖用欺騙將這個謊言圓滿。

可李玩第一眼就看出了那條狗不是它的愛因斯坦,她恨恨地哭著:「你們當我是傻子嗎?」

一直壓抑內心情感的她和家庭的對抗達到了頂點,離家出走、喝酒、晚歸……

為此,爺爺摔傷了腳,奶奶找不到回家的路,父親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暴打,企圖和全世界所有的不公勇敢對抗的李玩終於安靜下來了。

她不得不屈服於父親的暴力和大人的指責,她孤獨地舔舐自己的傷口,她向所有人認錯。

卻沒有人明白,最需要被道歉的是她,她才是最需要撫慰的那個人。

被父親暴打的李玩在浴室內衝幹手上已經乾涸的血,和過去的自己做了徹底的了斷。

歸於平靜的父親懊悔不已,他告訴女兒:「爸爸是愛你的,正是因為愛你,才會打你。」

這是什麼狗屁邏輯?!

在孩子需要撫慰,需要理解的時刻,大人們卻打著愛的名義對孩子施暴。

李玩的父親不會知道,那個敢於和命運抗爭的不屈服的李玩已被他親手扼殺。

從此,李玩學會了隱忍、妥協,學會了對著一群虛情假意的大人虛情假意地笑。

3.

在英語課上眼睜睜地班主任用課本將困在教室中的蝙蝠活生生打死,再無情地從高樓拋下時,李玩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本打算將假愛因斯坦丟棄的她,在這一刻,徹徹底底地接納了它,也接納了她同父異母的弟弟。

兩歲的小男孩囂張、頑皮,李玩用盡了耐心,想融入父親重新組建的家庭,可還是不小心將弟弟摔倒。

看到不懂事的弟弟用玩具槍用力地杵愛因斯坦的嘴,她什麼都不能做也不敢做。

面對被驚擾得露出尖牙的狗狗,李玩試探著靠近,輕柔地安慰它「別害怕。」

這句話說給愛因斯坦聽,也在說給她自己聽。

這個家庭中,只有他們一人一狗可以真誠相待,相互靠近,互相取暖。

儘管李玩隱忍著、屈從著可,噩運還是再一次到來。

打開家門,李玩看到腿受傷的愛因斯坦蜷縮在角落裡,沙發上坐著哭泣的弟弟和歇斯底裡的後母。

情緒失控的她狂叫著:「必須把這條畜生弄走,弄到狗肉店裡去,一定要弄到狗肉店裡去。」

憤怒的父親看到心愛的兒子被狗咬傷,粗暴地抓起了受傷的狗,也抓起了李玩最後的希望。

對此,李玩甚至都不敢阻攔,她只是哀求爸爸,可不可以不要把狗狗送到狗肉店。

那天晚上,李玩再一次跑遍了大街小巷,只不過這一次的目標僅僅是想要在狗肉館看到愛因斯坦的屍體。

不過兩年的時間,隨著兩條狗狗相繼離她而去,李玩終於懂得,人生實苦,這些沒人能幫忙,她只能獨自一人承受。

4.

李玩在物理競賽中獲得了第一名,取得了保送高中的資格,除她之外的所有人都很高興。

開懷大笑的父親問她想要什麼禮物,今天想做什麼都行。

李玩只是平靜地說,我只想知道愛因斯坦被送到哪家狗肉館了。

說這句話時,她異常平靜,如同大人般的掩藏好自己的悲傷和憤怒。

當父親帶著她去到流浪動物收容中心,她找遍了所有的區域,卻沒有看到愛因斯坦的身影。

原來,從被送到這裡的那一刻開始,愛因斯坦就不吃不喝,它消散在了殘忍的時光裡。

得知愛因斯坦死訊的李玩並沒有流淚,也不曾憤怒,她神情漠然地上了車,強擠出笑容和爸爸說了聲「謝謝」。

在為李玩慶祝的飯局上,爸爸的一位酒場好友,為她夾了一塊飯店的招牌菜——紅燒狗肉。

鏡頭在這一刻慢了下來,父親轉過頭意味深長地看了女兒一眼。其中包含著對李玩感受的擔心,更多的是害怕她可能做出的魯莽行為會對「貴客」帶來衝撞。

然而,我知道,李玩一定會夾起這一塊狗肉,決然地放到嘴裡用力地咀嚼,還會擠出笑容對這位叔叔表達感謝。

確實,劇情的走向符合了所有人的預期,李玩乖巧得令人心疼。

曾經那個敢於表達內心的少女,終於被大人的冷漠、醜陋和暴力殺死了。

故事的最後,李玩在大街上看到了真正的愛因斯坦,而她只是匆匆地和狗主人說了聲「抱歉」。

因為,她知道她的人生已有諸多無奈,她連自己都保護不了,又怎麼能護愛因斯坦周全。

李玩用犧牲自我的方式完成了向成人世界的過渡。

真希望李玩幻想的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在那個宇宙中她被父母關愛、內心充滿安全感,可以活得自信灑脫、率真爽朗。

5.

很多人都說,在這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影子,看到了曾經想要堅持自我的那個小孩被大人的教條馴服、歸順,也看到了父母簡單粗暴的美其名曰「愛」的醜陋。

導演曹保平談論這部電影的意義時,說道:

「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就突然長大了,一切好像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

每個人都會長大,但我希望我可以做到讓自己的孩子用平和的方式完成向成人世界的平穩過渡。

他需懂得世間所有的苦惱和不得已,會在成人的世界遭受挫折、遇到不公,但沒關係,他能感受到並且堅信父母在背後無條件地愛著他,支持他,是他強有力的後盾。

孩子應當有孩子的天真和可愛,懂事和乖巧從來不是他們的宿命。

願我們這些深受傳統教育荼毒的父母,可以有責任有擔當地為子女撐起抵擋成人世界虛偽、貪婪、醜陋的傘,讓他們成為陽光下奔跑的少年,風雨中前行的大人。

相關焦點

  • 《狗十三》——青春最真實的疼痛
    從始至終,他們從來沒有試圖打開過李玩的內心,自然不會發現,這隻狗也許就是李玩最大的精神寄託。這隻狗的丟失也成為了李玩人生的轉折點。李玩太孤獨。她十三歲了,奶奶還是記不住她喝牛奶會吐。她喜歡物理,父親卻私自給她報了英語班。
  • 一部講述我們在你要懂事的規則下慢慢被「殺死」的電影《狗十三》
    《狗十三》是一部以成長為主題的影片,雖然是去年的片子,但我至今才看。主要因為朋友看完哭的稀裡譁啦讓我不敢看,又或是自己已經遠離青春期,主題不太符合胃口。今日,閒暇之餘才在好友的力推下觀看完整部片子。沒看以前,以為僅僅講的是青春期的叛逆以及與周圍人事的矛盾等。
  • 《狗十三》:符號學視域下的殘酷青春
    作為探討青春成長主題的社會性影片,《狗十三》以青春期故事發生最多的場景原生家庭為背景,以極為日常化的方式展現青春成長中十分稀鬆平常的片段。爺爺和父親重複最多的臺詞是「懂事」二字,在他們看來,李玩凡是不順從長輩的言行皆為不懂事。在奶奶走丟後回到家中發生的暴力場景,是李玩對抗父權的失敗,喻示著傳統家庭裡父權的勝利。
  • 取景西安的《狗十三》,讓我們理解偽善的成長!
    12月7號,《狗十三》正式上映,聽聞這部電影在西安取景拍攝,主題關於成長,就想去一探究竟。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許多老西安的街景,全片瀰漫著親切的西安方言,穿插著西安十中,西安科技館等街景,真的很讓人懷念青春。
  • 《狗十三》:豆蔻年華十三歲,青春不如一條狗!
    《狗十三》:豆蔻年華十三歲,青春不如一條狗!導演曹保平,黑色犯罪片的代表人物,指導過《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而這部《狗十三》卻並非犯罪片,而是一部青春片!所有,有些青春並不美好!《狗十三》,就是一部青春片!曹保平執導,焦華靜編劇,張雪迎主演!早在2013年,這部電影就製作完成了,然而因為一些不知道的原因,直到五年之後的今天才得以重見天日!
  • 塵封五年的《狗十三》:中國式殘酷「謀殺」了青春
    Jeannels:大島渚說過:「無論在任何體制下,青春都是極其傷身的。」而這片試圖窺伺的,正是獨屬於這片大陸的生存法則——像牲口般接受馴服且苟活,從原始的抵抗到徹底的順從。「切膚的成長痛感」藉由暴烈(狗血)的戲劇衝突,展覽了一場青春的斬首示眾。
  • 父母需要看這部真實殘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國式教育家庭
    「你長大了,應該懂事了」。「爸打你,是因為愛你」。這些影片中的臺詞,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在大家小時候,經常聽到的言語。這些看似愛之深的父母用語,託起了《狗十三》女主李玩看似平常但又殘忍的青春蛻變。、「我家閨女長大啦,懂事啦!」他強行改了李玩的興趣,逼著她學英語,動手打她,帶著李玩去應酬,讓她敬酒。看見女兒為了他的面子,親口吃下狗肉時,真心覺得女兒長大了,懂事了。看到此處,不免疑惑。什麼是長大?什麼是懂事?難道就是變成家長口中聽話的好孩子?家長說東就往東,家長說西就往西,從不反抗,也從不表達自己的想法。
  • 《狗十三》成長的痛,失去的不僅僅是愛寵,還有青春和天真
    電影《狗十三》則講述了青春少女李玩,在生活學業當中,所遇到的點點滴滴,以及成長的痛苦經歷。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看一下,這部電影劇情方面有哪些獨特。02劇情壓抑又現實《狗十三》這部電影看完之後讓人有一種很壓抑的感覺
  • 《狗十三》:你知道電影裡「狗」的三層含義嗎?網友:我像一條狗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觀眾一定知道,電影故事的內容非常簡單,《狗十三》這個名字除了他表面包含的意義,也可以理解為狗和十三歲的少女之間發生的故事。李玩想尋的當然是狗,但她追尋更多的也是在狗身上自身投入的那些情感。她沒有去過多的責備把狗弄丟的爺爺,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捍衛自己的認為對的事,自己想做的事。而這一切並沒影響其他人的事情在爺爺、父親、所有旁觀者的眼中變成了 「鬧」、「不乖」、「不懂事」,甚至我們這些看電影的人也這麼覺得。但是,李玩這麼做真的錯了嗎?
  • 《狗十三》:不動聲色的成長浸滿了殘忍的味道
    一部被稱為「最好國產青春片」的電影今天上映,這部在上映前就獲得廣大網友自來水、豆瓣評分高達8.5的影片《狗十三》以隱忍深沉的畫面撕開了成長背後的鮮血淋漓。《狗十三》的鏡頭聚焦了這些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而我們卻早已習以為常的場景,細細品來,別有一番苦澀滋味縈繞心頭。
  • 《狗十三》:不知不覺,我們就這樣迷茫的長大了
    那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女主李玩為什麼會從一個普通任性的小女生一步步變成乖巧懂事的「別人家的孩子」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孩子都被馴化成乖巧懂事。在我看來,李玩進入成人世界的因素可以從外在和內在兩個大方面來分析。在文章第三部分,我會來分析李玩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和思考。
  • 《狗十三》:所謂的聽話和懂事,其實就是你的不斷妥協
    感覺更久的以前,「成長」這個詞是一個褒義詞,但是到了現在,它好像已經不是我們剛開始認為的那樣了,如今的世界,所謂懂事,所謂成長,好像就是開始接受那些曾經讓你覺得無法接受的人和事,還有那些你自己一直不斷退後的底線。
  • 《狗十三》——不是長大了,而是妥協了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你怎麼確定他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這是一部青春題材的電影,與其他的青春不同的是,這裡面沒有甜甜的戀愛、沒有執著與衝動、沒有美好的校園,影片將目光聚焦在家庭教育上,只有一代又一代中國孩子的青春,是洶湧又無奈的成長,在這個故事中,很多普通家庭都能看到自己。
  • 《狗十三》:假如順從能換來一時安逸,那世上將失去多少自由靈魂
    《狗十三》,假如順從能換來一時安逸,那世上將失去多少自由靈魂從小大人就教育我們,做事要有著一定的耐心,不要因為對方的強大就選擇妥協。在年輕時相信很多人都受到過這些話的洗禮,但是告訴我們這些話的人,卻讓我們打破了這樣的想法。
  • 《狗十三》終於有人替我們喊出 青春裡真正的疼痛
    文/桃妖不是妖青春電影那麼多,可只有《狗十三》真正觸動了成長的酸澀。之於那些情竇初開的靡靡之音,《狗十三》卸下唯美柔光,用最真實的鏡頭去撩撥青春裡那根最敏感的神經。隔著五年的時光,《狗十三》卻始終帶著歷久彌新的質感。張雪迎飾演女主角李玩,當時還是個高中生。16歲的年紀,演十六歲的故事,花季少女那種青春裡的稚氣,透著由內而外的青澀。
  • 《狗十三》反映了錯誤家庭教育方式,李玩就像青春時期的每一個人
    終於想起來把《狗十三》這個電影看完了,看的晚了一些,李玩就像我們青春時期的每一個人,而堂堂被訓話的過於早了,知道什麼叫懂事,什麼叫識大體,什麼叫血濃於水,她才不是酷,她是把這些不公都咽了,最後堂堂正正做個大人。
  • 《狗十三》:面對家庭關係中的親子衝突,我們該怎麼辦
    (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2018年公映的《狗十三》是一部青春題材電影作品,反映了一位13歲青春少女在中國式家庭教育中的成長淚痕與心靈陣痛,展現了長輩對於「聽話」、「懂事」、「長大」的迫切呼求與孩子真誠、友善、單純的心性之間的矛盾衝突。
  • 10年來最刺痛的青春片:我們終於活成了聽話的狗
    《狗十三》,被譽為十年來國產電影裡最好的青春片。電影講述了一個13歲女孩的成長故事,她得狗、丟狗、找狗並且又獲得了一條狗,整個過程她都處於無力的被動地位,想要順利長大,唯有安靜服從。一條請來了導演曹保平和編劇焦華靜,聽他們講《狗十三》創作背後的故事。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電影《狗十三》,被譽為十年來國產電影裡最好的青春片,先後斬獲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推薦獎、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塵封5年後,今年12月終於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
  • 遊光掠影:《狗十三》哪裡是青春疼痛片,這明明就是成長恐怖片
    說起國產青春片,你腦子裡想到的都是什麼?給大家列舉一下這幾個關鍵詞,看看是不是很熟悉:疼痛青春、墮胎流產、霸道學長、美麗少女、問題學生……  如果再實在一點,是不是還能想到幾句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臺詞?
  • 父母眼中越是乖巧的孩子,越不快樂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不讓他們操心。他們喜歡孩子聽話,遵從他們的想法去做他們認為對的事情。他們以自己的生活閱歷,人生經驗來標榜孩子,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他們不考慮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