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九講:敏於事而慎於言)

2021-03-02 豐文豐語
今天我們學習《論語》。先來溫習一下之前公眾號裡推送的相關文章:

1.讀《論語》長大的孩子,人生都不會太差!(第一講)

2.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二講:有子曰.)

3.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三講:巧言令色+三省吾身)

4.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四講: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

5.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五講:此七事具備,方以為人。)

6.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六講:能這樣做事的人,就是有學問的人。)

7.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七講:君子不重則不威。)

8.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八講:禮之用,和為貴)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歡迎各位朋友的到來!

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

一、學而第篇 第13則: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①也:恭近於禮,遠②恥辱也;因③不失其親,亦可宗④也。」

重點字詞解釋

①復:實踐,履行。

②遠(yuàn):使遠離,可以譯為避免。

③因:依靠之意。

④宗:主。可宗,可靠。

【句子注釋】

  有子說:「信守的諾言符合道義規範,這樣諾言才可兌現。謙恭的態度符合禮節規矩,就可以避免遭受恥辱;所依靠的都是親近的人,也就可靠了。」

【聯繫當下】

本章講的是儒家的交友待人之道,表明他們對「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誠實守信是做人的重要原則之一,「信」要以義為基礎,方能踐行兌現可復;「恭」要以禮為標準,方能遠離恥辱,也就是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背信棄義者終究會遭人唾棄和社會淘汰,也是信義社會對人的他律;而人還必須堅持內心的自律,保持一種謙恭符合禮的態度,這樣他律和自律相輔相成,才能不斷完善人格和社會制度。

 

二、學而第篇 第14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謂好學也已。」

重點字詞解釋

①就:靠近。


②有道:指有道德、有學問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句子注釋】

孔子說:「君子對於飲食沒有過分要求,只需要飽足;對於居住不要求舒適,只需要安全;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靠近有道德的人並向他學習以此來端正自己,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的了。」

【聯繫當下】

孔子認為,君子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而應該在做事方面勤勞敏捷,說話謹慎小心,而且能去靠近有學問的人來經常糾正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追求物質享受,不貪圖安樂,把精力放在有意義和重用的事情上,並具備勤奮、嚴謹和自省的精神,才可以算作是熱愛學習。


孔子不但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生存下來,而且能夠好好地生活。這就需要不斷在完善自我和提升精神層次中達到。



相關焦點

  • 論語-學而篇11、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為什麼總是執著於這些小事情呢?當我們不能去學習的時候,我們總認為自己腦子裡的那點東西是對的,可是當我們讀過很多書學過很多知識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才能回來修正我們的行為,還記得論語有句話嗎?叫就有道,而正焉,這是我們所學的那個東西就是有道的請通過學來的知識,你自己再去對照的時候你會發現啊,還是我自身的不足和智慧不夠所導致的,那這個就是我們修行的指導方向,論語還有一句話還記得嗎?
  • 《論語講記》十四|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人生觀,人生的觀念不外二類:二十年前的讀書人不同於今日,若學問通達,不論是科學等等,一切都貫通,如佛學與科學,以今日科學來講佛學,不相妨礙,若還講天圓地方,便是呆板。孔子云「吾道一以貫之」大小事都能貫通。人到社會,有分利、生利的差別,禮尚往來,彼此都必須有貢獻,如吾在此喝一杯茶,是萬人的功勞,吾須報萬人的恩,這就是佛法的報眾生恩。
  • 從小讀《論語》長大的孩子,人生的格局不會太小
    所以,今天特別給大家帶來了一套通俗易懂、鮮活有趣的關於論語的書——《給孩子講論語》:再現了20篇經典原文,全書採用親子對話的形式,生動地詮釋了孔子和弟子們的對話。是難得一遇的適合孩子的版本!每天睡前半小時,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氣質梁啓超:「苟無孔子及《論語》,則中國非復二千年來之中國。」這樣的中華智慧,睡前讀一讀,不僅培養哲學思維,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審美。
  • 古漢語中「敏」字解析
    《論語》書中「敏」字屢見,多數被後世學人釋作「疾」,謂疾速、敏捷。在此列舉三例:①《學而》:「敏於事而慎於言。」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敏,疾也。」邢昺疏雲:「敏,疾也,言當敏疾於所學事業,則有成功。」②《裡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何晏《集解》引包鹹曰:「言欲遲而行欲疾。」③《堯曰》:「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
  •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原文】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謂好學也已。」敏於事而慎於言:敏,捷速義。慎,謹也。幹事當勉其所不足,於言當不敢儘其所有餘。就有道而正焉:有道,言有道德或道藝之人。正,問其是非。如上所行,又就有道而正之,始可謂之好學也。
  • 讀論語:裡仁第四·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說:君子要言語上遲鈍,行動上敏捷。】這句話對比前文兩句,有了一層遞進,雖然同樣講要少說話,但又強調做事要敏捷。學而篇有類似話語,孔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講學習不是為了耍嘴皮子,而是要用到實處做正道之事。孔子喜歡說話笨笨的人,似不能言,但這些人學問高,做事認真爽快,比如顏回、冉雍。
  • 男寶起名:論語敏而好學的小男孩名字,盡顯古風雅韻
    利用《論語》取名,一直是中國人非常擅長和喜歡的一件事。《論語》中含有哲理,含有思想,含有文化,利用《論語》取名,既能夠讓這個名字一出現就能夠產生《論語》的聯想,更容易記憶,更彰顯文化內涵。此外,還能夠讓擁有這個名字的人,按照《論語》給出的精神路標去前行發展。
  • 新生兒名精選:論語通今博古的寶寶名,個個都冷豔霸氣
    一個好的名字不但要在字音上讀起來好聽,聽起來響亮;還要字形好看,結構配合好,含義豐富,寓意深刻。《論語》中有很多的講到一些倫理思想與道德修養的,很多的人觀點都非常的有道理,而且也促進人的修養,父母們採用論語中的字眼來取名,非常的好聽有寓意。
  • 敏字起名:思維敏捷,機靈活潑的女孩名字精選
    【敏而好學】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敏於事,慎於言】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慎。出自《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 【國學】王行健:凡夫俗子讀國學之論語篇(一)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回憶起老師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以及對人對事的看法、做法,久而久之便商量輯文成冊來傳承師道。一說《論語》成書的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遊、子夏、子貢等弟子;或說為曾參與有若所輯由其再傳弟子最後完成的(因為曾參和有若都被稱作「子」,我贊同這種說法),大概是春秋末期。是「上古」漢語時期。為啥要強調這一點呢,因為那時候在人們的成文習慣中用「字」的觀念佔主導地位。
  • 如此讀《論語》|「學而時習」,原來講了這些事?
    《儒吏》所記:"趙普,一代勳臣也,東徵西討,無不如意,求其所學,自《論語》之外無餘業。"人家在《論語》的學習上是真下工夫了。《論語》在封建王朝時期,對所有學子們起到了好大作用。一方面很多人借著對《論語》的解讀中了進士,然後真正地「登堂入仕」了,去完成一個讀書人的使命。另一方面,《論語》是一本能量爆棚的書,讀《論語》會對一個讀書人三觀產生重要的影響。
  • 男寶寶女寶寶起名:10個論語仙女般的女寶寶名,超級美豔動人
    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儒家旗幟的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錢穆先生,在《如何讀》一文中曾說過: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一、《論語》裡的人生智慧,讓後人佩服不已!特別適合起名字!1.
  • 我讀《論語》156:敏以求之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我並不是天生就掌握了知識,而是因為愛好古代,這驅使著我努力探求而積累下來的一切。論道這一則論語強調了兩點,而且這兩點也深度被國人所認可:其一、我所掌握的一切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而非天生;
  • 仁者要有恭、寬、信、敏、惠五大品德
    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恭、寬、信、敏、惠,春秋孔子關於「仁」的五個德目。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況孔子的思想,大概就是「仁」了。論語中孔子有多處論仁,本章子張又就這個問題向孔子請教,也就有了孔子對仁的如此描述。孔子說:能行恭、寬、信、敏、惠則為仁。
  • 樊登講論語:你所有的煩惱,在《論語》裡早就有答案
    大家耳熟能詳的有一句話: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鮮事。歷史也是如此。古代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在當下的我們也會遇到相似的經歷。古人將他們經歷的煩惱和快樂,感悟成人間至理和情愫,揮筆成文,吟遊成詩,流傳千年之後,我們再次讀來,依然能夠感同身受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 讀書改變未來,讀《樊登講論語》,體會不一樣的生活哲理
    樊登在此加上了自己的註解,人生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很難預測和避免。為了應對這些不確定性,我們可以增強自己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就是,反脆弱性。前幾年,收費站改ETC的時候,一位三十多歲的大姐哭訴,稱自己只會收費,半輩子青春都奉獻給了收費站,除了這個什麼都不會。
  • 讀《論語》該從何起步
    張之洞說:「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要在從古至今如此眾多的典籍中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部《論語》讀本,實非易事。錢穆《論語新解》備採眾說,折衷求是,文言註解,白話試譯,且時有按斷。
  • 小寶寶起名:10個意境高雅的論語女孩名字,每一個都有美好的寓意
    《論語》中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給寶寶起的名字出自《論語》,那樣既有文化內涵,又非常顯文雅氣質。 1. 可出自《論語》:「不亦可乎」。解釋:可讀作kě,筆畫只有五畫,十分的簡單易記韻律也好聽。並且這也是女孩起名的常用字,有允許的意思,後引申為快樂的意思。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快樂樂的過一生。2.
  • 我讀《論語》
    以後碰到的卻大都是名註:清代劉寶楠的《論語正義》,中華書局版,武中奇題封,兩冊,九五年在淄博新華書店買下,至今未讀。畢業後,同事有本上海古籍版的《大學中庸論語》,被我訛來,朱熹注的,對其中的《論語》部分先後讀過兩遍,也沒覺出好來,現輸入手機,插空讀第三遍未完,才稍覺其味,王財貴說朱注仍是迄今最好的注本,雖屢受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