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論語》長大的孩子,人生都不會太差!(第一講)
2.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二講:有子曰.)
3.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三講:巧言令色+三省吾身)
4.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四講: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
5.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五講:此七事具備,方以為人。)
6.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六講:能這樣做事的人,就是有學問的人。)
7.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七講:君子不重則不威。)
8.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八講:禮之用,和為貴)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歡迎各位朋友的到來!
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
一、學而第一篇 第13則: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①也:恭近於禮,遠②恥辱也;因③不失其親,亦可宗④也。」
【重點字詞解釋】:
①復:實踐,履行。
②遠(yuàn):使遠離,可以譯為避免。
③因:依靠之意。
④宗:主。可宗,可靠。
【句子注釋】
有子說:「信守的諾言符合道義規範,這樣諾言才可兌現。謙恭的態度符合禮節規矩,就可以避免遭受恥辱;所依靠的都是親近的人,也就可靠了。」【聯繫當下】
本章講的是儒家的交友待人之道,表明他們對「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誠實守信是做人的重要原則之一,「信」要以義為基礎,方能踐行兌現可復;「恭」要以禮為標準,方能遠離恥辱,也就是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背信棄義者終究會遭人唾棄和社會淘汰,也是信義社會對人的他律;而人還必須堅持內心的自律,保持一種謙恭符合禮的態度,這樣他律和自律相輔相成,才能不斷完善人格和社會制度。
二、學而第一篇 第14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謂好學也已。」
【重點字詞解釋】:
①就:靠近。
②有道:指有道德、有學問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句子注釋】
孔子說:「君子對於飲食沒有過分要求,只需要飽足;對於居住不要求舒適,只需要安全;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靠近有道德的人並向他學習以此來端正自己,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的了。」【聯繫當下】
孔子認為,君子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而應該在做事方面勤勞敏捷,說話謹慎小心,而且能去靠近有學問的人來經常糾正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追求物質享受,不貪圖安樂,把精力放在有意義和重用的事情上,並具備勤奮、嚴謹和自省的精神,才可以算作是熱愛學習。
孔子不但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生存下來,而且能夠好好地生活。這就需要不斷在完善自我和提升精神層次中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