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篇11、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2020-12-08 清心一刻9527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為什麼總是執著於這些小事情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心裡沒有更大的事情,我們的思維沒有更高的高度,我們不了解,除了我們當下的自己的腦子裡的這些東西,外面的更廣闊的那個世界和思維,所以就會很執著於自己當下的那點事情,今天我被誰誤解了。

今天誰不理解我了啊?今天誰背後說我壞話了,都是這些小問題,當你的思維境界提高一點點的時候,你再回頭看這些問題,實在不叫個什麼問題,所以為什麼我們要不斷的去學習呢?當我們不能去學習的時候,我們總認為自己腦子裡的那點東西是對的,可是當我們讀過很多書學過很多知識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才能回來修正我們的行為,還記得論語有句話嗎?叫就有道,而正焉,這是我們所學的那個東西就是有道的請通過學來的知識,你自己再去對照的時候你會發現啊,還是我自身的不足和智慧不夠所導致的,那這個就是我們修行的指導方向,論語還有一句話還記得嗎?思而不學則殆,就是我們每天總是不停的去思考,可是你又不去學習,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孟子有一個很好的比喻,說一妻一妾兩個人服侍一個丈夫,說那個丈夫每天早上出門,晚上回來滿嘴都是油,吃的很好回來了,然後有一天商量一下,跟一下這個丈夫出門看看吧,他到哪吃這麼多好吃的,然後就跟著,跟著出去發現街上沒有一個人理她們的老公,然後這人跑到墓地去找那個祭祀的那個剩肉,把肉皮拿下來擦嘴,假裝吃飽了飯然後回家,然後妻妾兩個人就抱頭痛哭,說我們怎麼嫁了這麼一個人呢,這是孟子感嘆什麼呢?孟子感嘆說有多少人就是這樣謀生的,有多少人賺錢的方法是能夠跟妻兒老小公開的,你跟你的妻兒老小公開,你賺錢的方法丟不丟人,假如你的妻兒老小知道你是靠騙人賺錢,你是靠欺騙老年人賣保健床墊賺錢,然後你你是靠這個傳銷賺錢,或者你是你是靠這個跟人喝酒喝的吐來吐去的那種把人灌醉,然後想辦法賺錢,這都跟那個出門到目的地擦嘴的那個人是一樣的,你怎麼能夠讓你的家人不以此為恥,所以,這種這種誇誇其談的那種做法,裝模作樣的做法給自己偽裝一個外殼的做法,是很多人常見的選擇。

所以孔子說敏於事而慎於言,叫行勝於言,對吧,就從這兒來的,然後就有道而正言,代表有道之人,就是你要多去,你好好做事,然後去尋找那些能夠幫助你的人跟他去學習怎麼做人,正言控制好你的欲望,讓你自己能夠走在正道上,而不是邪門歪道的去做那些讓家人為恥的事兒,然後可謂好學,也就是如果你能夠把這幾點做到的話,你算是一個好學的人,能夠被孔子點名表揚做好學,就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兒。

什麼是好學啊?我覺得應該解釋一下,好學就是要不斷的擺脫個人的動物性的過程,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動物性,都有社會性對吧?我們的動物性一旦佔了上風,我們天天想的就是吃飽穿暖住更好的地方,動物性佔了上風,我們就會對物質有極度的追求,甚至你會發現對物質極度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你如果不約束你的動物性的話,你會天天擔心自己錢不夠用,再多的錢都不夠用,所以你會天天焦慮,天天賺錢往床底下塞很多錢,在在牆的夾縫裡面塞很多錢,但你依然覺得空虛,因為你是一個動物,你是一個為了生存的動物,你體會不到社會性,所以當你能夠被孔子說是一個好學的人的時候,你開始逐漸的降低你的動物性,然後提升你的社會性提升你的理性,對吧,讓你能夠感知到社會上還有其他人,不光是為了自己,還要為了別人,所以這一段話是可以作為座右銘力的話,叫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相關焦點

  •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原文】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謂好學也已。」(2)有道:指掌握真理或有道德的人。(3)正:與有道者比較,改正其錯,補正其不足錢穆先生解: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不求安飽,志在學,不睱及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樂亦在其中。若志在求安飽,亦將畢生無睱他及矣。
  • 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九講:敏於事而慎於言)
    先來溫習一下之前公眾號裡推送的相關文章:1.讀《論語》長大的孩子,人生都不會太差!(第一講)2.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二講:有子曰.)3.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三講:巧言令色+三省吾身)4.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四講: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
  • 《論語講記》十四|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子曰:君子」君子,不是普通人,有二說,一者沒有褒貶,在位者稱君子,不在位者稱小人。二者有學問道德,一求學就是君子,不求學者為小人,因求學求有道德的原故。人生觀,人生的觀念不外二類:二十年前的讀書人不同於今日,若學問通達,不論是科學等等,一切都貫通,如佛學與科學,以今日科學來講佛學,不相妨礙,若還講天圓地方,便是呆板。
  • 看孔子怎麼說|論語孔子說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這段講什麼叫「好學」,現代人認為經常讀書就是「好學」,孔子可不這麼覺得。孔子的好學有他的標準,我們先來看看論語中提到好學的句子: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
  •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對飲食不講究,對住不求安逸舒適。「敏」,指勤。「有道」,指良師益友。我以苟子性惡篇解釋: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得賢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
  • 語文新課標72篇古詩文(十):《論語十二章》
    ,下期將繼續為大家更新選擇性必修10篇~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希望能繼續和您,每天學一點,進步一點~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裡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學而篇14
    學而篇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這章是孔子告訴弟子如何做一個「好學的君子」。孔子弟子可能身屬貴族的人少,身為平民百姓者居多,這些人的物質生活狀況可能都不太好,想借著和孔子學習,可以「脫貧致富」,邁向「人生勝利組」。
  • 經典國學—論語第一篇《學而第一》帶譯文
    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 《詩化論語》5:《君子好學》和《道之以政》
    就有道正焉。    【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①,敏於事而慎於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可謂好學也已。」    【注釋】    ①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學者為學意篤,樂道忘飢忘安,亦即廢寢忘食的意思。    ②敏——疾速,敏捷。
  • 每日論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出自《論語》麼?
    也就是說是不是所有與君子有關的都出自《論語》呢?論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真正來源? 關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句話是出自於孔子之口嗎?小編為此事重新查閱了《論語》全書,並沒有發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說法。所以,並不是所有與君子有關的言論都是出自孔子之口的。那如果不是出自《論語》又是來自何處呢?
  • 《論語》第一篇「學而時習之」是什麼意思,其實很多人都錯了
    《論語》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儒家經典書目,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其中的許多思想深深影響了兩千多年來的中國人,成為古往今來的學生所必修的內容。翻開《論語》,第一篇便是《學而》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悟學.第二十六篇》敏於事而慎於言!
    《悟學.第二十六篇》論語.學而第一.新解讀(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107 亥時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若曰存戒慎恐懼之心,敏事慎言而就正於有道,則可謂好學也已。「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註疏》曰:此章述好學之事。
  • 新生兒名精選:論語通今博古的寶寶名,個個都冷豔霸氣
    子文出自《論語》:「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寓意著事業有成,博學多才等意思。3. 是敏出自《論語·公冶長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寬敏出自《論語》:「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釋義:待人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為人寬厚就會得到擁護,誠實守信就能得到別人任用,做事敏捷就會容易成功,誠實恩惠就能指揮得動民眾。5.
  • 初入職場,如何成為老闆最器重的員工——來自《論語》的智慧
    關於這個問題,2500年前的《論語》中,孔子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方法。 在《論語·學而》篇中,有一句話——敏於事而慎於言,就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原文是這樣的:「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論語丨學而篇(原文譯文匯總)
    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學而篇【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原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譯文】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
  • 草青誦古| 論語.學而篇 領讀版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 論語——學而篇
    學而篇本篇主要講「務本」的道理,引導初學者進入「道德之門」。
  • 【國學】王行健:凡夫俗子讀國學之論語篇(一)
    》解讀的文章,談及《裡仁》篇裡的一則: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慾,《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為善。』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又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又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又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
  • 《論語》學而第一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誦《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 論語解讀——學而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