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巨頭大戰硝煙下的配送員:想方設法求好評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粘好胸前和胳膊上的工號,脖子掛上健康證,穿上黑皮鞋,戴起頭盔,百度外賣配送員陳山的一天開始了。這些東西如果缺少其一,又恰巧被便衣巡查員拍到,他可能會面臨上百元罰款。

  2016年,陳山的日子過得不太如意。訂單越來越多,形形色色的規則和罰款也越來越多。陳山不知道,自己正在經歷著中國O2O競爭的新時代:三足鼎立。

  新的資本環境裡,外賣平臺和外賣員都在蛻變和轉型:從群雄割據到三足鼎立,從拼殺用戶數的野蠻生長,到以標準和流程化服務競爭。

  一位投資經理這麼描述,現在外賣平臺之間的新競爭,是配送員的競爭。

  艾瑞諮詢的一份報告提出,送餐準時性、送餐人員態度、送餐速度成為評價用戶滿意度時僅次於支付便捷性的指標。用戶對平臺的這些要求,正一步步變成各家平臺調整戰略時的標尺之一。

  作為深入用戶的觸角,外賣平臺之間的策略競爭和成本控制,都以更直接甚至更殘酷的方式展現在了配送員的八小時送餐路中。「交通違章率百分之百」,陳山說,「為趕時間,不得不逆行」。

  頻頻曝出黑心作坊,商業模式屢遭質疑,事實上,外賣平臺和配送員一起,在2016年的商業競爭中逆行。

  三足鼎立

  戴著紅圍巾的餓了麼姜師傅與美團外賣的小李在街上相遇。

  他發現,這幾天小李一直戴著的袋鼠頭沒了:「太醜,罰錢也不戴了,誰愛戴誰戴。」

  袋鼠頭,是美團外賣為了迎戰「餓了麼」而啟動的新營銷手段。在社交網絡裡,一排外賣員頭戴袋鼠頭的照片,獲得了不少點擊率。

  一周前,餓了麼為了迎合新的廣告詞,讓所有騎手戴上了紅圍脖。美團外賣的人還沒來得及嘲笑姜師傅,自己的袋鼠頭就發了下來,有「象徵意義」,專門查崗檢查佩戴情況的人告訴小李。

  配飾大戰,正是外賣平臺大戰的一部分。

  2015年9月,陳山應聘成為外賣員時,百度外賣剛剛宣布完成2.5億美元融資,餓了麼宣布完成6.3億美元融資。陳山迎頭趕上了中國網際網路界的一場知名戰役:外賣平臺的燒錢補貼戰。

  陳山是外賣平臺燒錢擴軍的一員。根據某物流配送平臺測算,為了招募一個陳山這樣的配送員,外賣平臺需要付出1500元左右的成本,不包括薪酬。這意味著,在招募配送員一項上,外賣平臺總共要燒掉至少22億元。

  持續燒錢投入的影響,體現在了陳山的工作時間中。500單的月任務量並不高,早十點上班,晚上六點下班,8小時的工作制遊刃有餘,外賣員能拿到4000多塊的月工資。

  對很多像他一樣出身農村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來說,8小時工作制加四五千元的收入,這份工作相當理想,有不願透露姓名的配送員透露,那段時間裡,甚至還有外賣員在「吃空餉」。

  改變在去年年底發生。2015年12月,陳山發現,自己手機上的訂單爆了。一個月過去了,陳山的訂單數變成了750單,與他同在一個區域送餐的餓了麼、美團外賣等平臺的外賣員,奔波在路上的時候也越來越多。

  美團外賣的李健,對那時的變化還記憶猶新,他清楚記得在送餐時看到了一條新聞:2015年12月17日,餓了麼獲得阿里12.5億美元融資,之後的第5天,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的新美大完成28億美元融資。

  28億美元,這組難以想像的數字嚇到了李健。之後,李健發現自己的派單機制變了,「平臺逐漸從過去的搶單變成了派單,就是在杜絕外賣員吃空餉。」

  李健有一次取餐,看見餓了麼的兄弟指著電動車上的餐箱露出愁容,「你瞅瞅,我這餐都冒尖了,2個小時估計都送不完。」這在李健看來有點殘忍。

  但情感從來無法納入成本計算中,2015年末,有媒體根據百度外賣的融資計劃書測算,按一線城市配送員人均月工資5000元計算,配送員每天至少配送20單,配送站方能實現盈虧平衡。

  訂單數暴增和約束性措施背後,是外賣行業三足鼎立的新競爭時代來了。

  高地計劃

  在餓了麼配送界,姜鵬一直是個傳奇。

  他負責配送的飯店,是品牌商家,即大品牌的店家,這些價格相對高昂的商家,是維繫著外賣平臺調性上限的關鍵。品牌店家的商品更容易獲得好評,姜鵬差一點就要成為區域內僅有的兩名五星騎手之一。

  但姜鵬的算盤,被餓了麼的一項計劃擊敗了。3月份開始,餓了麼在內部開始推行「高地計劃」,所謂高地計劃,即降低大品牌店家的訂單量,增加小飯館的訂單數。

  「一般品質的小飯館,訂單越多,公司賺得越多;而我們卻正相反:我們送得越多,公司賠得越多」,姜鵬說。諸如星巴克、鼎泰豐等品牌店家,即使送1000單,也不會給餓了麼任何折扣。所有品牌館的滿減政策,再加上運費,幾乎都是公司承擔。

  政策的調整來源於各家平臺2015年的瘋狂燒錢。有業內人士透露,去年9月間美團每月燒錢高達2億元,而餓了麼至少也在1億元。尤其是餓了麼在去年暑假間推出的「一元下午茶」,完全是公司為了搶佔客戶量,自己買單。

  外賣平臺的盈利能力,並不如想像中美好。美國的外賣行業從2001年開始燒錢大戰,迄今死亡公司無數,卻仍然沒有投資人料想中的盈利巨鱷出現。

  美國媒體The California Review對此解釋說,乘客習慣了在本市範圍內支付30美元的打車費,但沒有人會為個三明治付給 Uber 30美元的配送費。

  國內一家為某外賣平臺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測算,平均每筆訂單,外賣平臺的成本之中,百分之八十都是配送費用。因此,高昂的配送費迫使外賣公司發揮創意來解決收入問題。

  2016年年初,各平臺都有些力竭。而餓了麼的高地計劃則是盈利探索的嘗試之一。

  但事實是,品牌館訂單的大幅縮減直接導致了騎手們工資急劇下滑。姜師傅身邊同時間段進來的騎手,都紛紛離職,最後只剩了他一個。

  訂單數急劇下降的姜鵬倒在了面試環節,錯失了成為五星騎手的機會。但姜鵬後來想,高地計劃,也是公司「身不由己」,他說,「公司去年一直融資,ABCDE輪,融了再多,說實話不還是為了賺錢嘛。我自己也經常尋思,推出這個政策,其實也是沒辦法」。

  有內部人士透露,在短暫的嘗試之後,餓了麼認為,品牌館的市場仍然需要佔領,高地計劃最終無疾而終,不久,當初制定計劃的人也離開了餓了麼。

  求好評的一百種方式

  「外賣一點送眼前,好吃不貴送者難,服務滿意別稱讚,勞您五星評個先」。

  一次挫折並沒有讓姜鵬的光環有所減損。事實上,在配送界,姜鵬一直是隱秘的宗師:那些在社交網絡中被當做段子的外賣員求好評的賣萌簡訊和打油詩,相當一部分源自姜鵬。

  42歲的姜鵬,是北京東三環區域內年齡最大的騎手。和年輕小夥子相比,姜鵬的劣勢很明顯。

  但姜鵬意外琢磨出了新的技巧:在餓了麼平臺上,一個好評能獲得一塊錢的獎勵。

  姜鵬成了雙井、國貿區域內發簡訊求好評的先驅。一開始祝福語偏多,後來加入了可以幫忙帶生活垃圾等更溫情的內容,直到今天,姜鵬的簡訊內容已經覆蓋了網絡流行語、打油詩、祝福簡訊等諸多內容。

  他甚至研究了簡訊的發送時間,「在手機鎖屏不打開的情況下,無法看那麼長的簡訊,不如把最核心的內容放到最前面,比如可以幫忙帶垃圾的服務,時間要挑在4點以後,那時候差不多白領們剛忙完。」

  老薑的文案和規則,通過同事的複製和口耳相傳,傳遍了北京的東三環。

  老薑不經意間開啟的這一場簡訊秀背後,是外賣平臺新的歷史。

  無論從數據,還是各大平臺掌門人的公開表態中,服務已經成為下半場戰役的主旋律。依賴地推、補貼和低價餐廳的方式,已經被證明不可行,圍繞服務做文章,是外賣平臺默認的下一階段競爭關鍵。

  不久前,餓了麼CEO張旭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了服務的關鍵環節--物流配送,他認為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實用主要體現在用戶、商戶和配送,而其中難度最高、未來價值更大的在於配送,「除了送得快,餓了麼配送員的收入也是行業最高的。」

  這句話不但顯示了餓了麼對配送環節和外賣團隊的重視,也從某種方面透露出平臺正在為配送環節支付高成本。

  支付高成本,必然要求高回報。

  今年開始,陳山曾經享受的「早10晚6」的8小時工作制已經成為歷史,「中午11點半到下午2點半必須在崗,晚上5點半到8點半也得在路上。」

  時間延長,訂單增加,但陳山覺得,他的收入提升的幅度並不高,「因為獎罰政策開始出現,扣錢也狠啦。」

  從今年夏天開始,陳山會特別注意自己的小餐箱,中午取餐時,哪怕只有一盒盒飯,他也得從電動車上取下餐箱,提著它進店。

  「一旦沒拿被巡查員拍到,就要扣5分,一分25元,沒提餐箱,75塊錢就沒了。」11月,陳山被開了350元罰單,他估計是中午取餐著急忘了提而被扣錢。

  而陳山從來不知道是誰拍的照,「都是平臺的叫QC的巡查員,他們是便衣。」

  一則社會新聞似乎也印證了平臺規定的合理性:11月,貴州的一個美團外賣員工偷走了百度外賣員工電動車上的盒飯。

  為了避免這樣的麻煩,姜鵬曾經挎著餐箱在午餐時間一口氣爬上了某辦公樓的66層。

  姜鵬看著騎手群裡的小視頻回憶當年勇爬66樓的故事,那則小視頻裡,餓了麼外賣員在上海的辦公樓裡邊跺腳邊抹眼淚,午餐時間的電梯人滿為患,而餓了麼則規定,超時率不能超過2.5%,超過後就會扣績效工資。

  註定將消失的「高危行業」

  被扣掉的錢陳山會用加班補回來,這讓他不得不在高峰時候送得更快。有一次趕時間,陳山的電動車和一輛汽車發生剮蹭,好在沒受傷,但他掏了200塊賠給人家,「平臺和公司都不負責這筆錢,只能自己認倒黴。」

  不久前,陳山的一名同事因為著急送餐闖紅燈,被一輛汽車撞倒,造成腿部骨折,所幸公司給上了意外保險,「他怕耽誤賺錢,在醫院住了半個多月就出院了,繼續接單幹活。」

  李健把外賣員稱為「高危行業」,「和汽車、行人發生剮蹭是最常見事故,但只要沒受傷,扶起電動車繼續送。」

  閒暇時,姜鵬和同事們湊在一起,會聊聊出車禍的同行們,根據他們的統計,最近一年裡,至少有四個配送員在送餐途中被機動車撞死,「這是當場死亡的」,姜鵬補充說。

  「違章率百分之一百」,一個外賣員說,「必須逆行」。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外賣員交通肇事的新聞開始見諸報端,有關配送員違章的抱怨也開始越來越多。今年6月,有媒體盤點了外賣配送員的四宗罪,交通肇事、食品安全、隱私洩露和人身傷害榜上有名。

  上述第三方物流平臺的數據顯示,外賣配送員的平均工作年限僅在6個月左右。「幾乎沒人會長幹,有家有孩的不多」,陳山說。

  姜鵬是特例。作為配送員裡的老司機,為了陪女兒在北京讀書,他安心享受著配送員的生活,同時供給讀大學的女兒。

  但姜鵬仍然有危機感。他反覆提及,7月份,百度外賣宣布與順豐合作,在午間高峰期送餐時段,順豐將負責部分百度外賣訂單的配送工作。如今,朝陽區的百度外賣配送業務,已經全部由順豐快遞員負責配送。

  順豐和宅急送兩家傳統快遞企業,都傳出了進軍外賣配送的消息。這讓姜鵬隱約覺得有些焦慮。

  姜鵬的這些困惑,其實也是CEO們的難題。外賣O2O平臺的物流運輸成本,其實至今都難以有妥善解決的方案。在外賣行業的競爭中,物流配送是不可放棄的籌碼,因此,自建物流配送隊伍成了很多企業的選擇,但目前來看,這是一個投入的無底洞。

  「收取的配送費都不夠配送員成本」,點我吧CEO趙劍鋒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承認,「即使把每單6元的配送費全部給配送員,都養不活他們。」

  前述的百度外賣融資計劃書披露的信息顯示,百度外賣全國配送站每天至少要虧60萬元,全年光是配送,就要虧損兩億多。這或許正是百度外賣嘗試與順豐合作的真實原因。

  姜鵬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外賣平臺的壓力來源,而這種壓力又以壓縮成本的方式轉嫁給了自己。

  持續的焦灼和競爭之下,外賣平臺正在尋找顛覆人工配送業務的可能。

  2015年起,送貨機器人的概念開始被京東等大電商提及。在之前更早,至今仍然在補貼大戰中膠著的海外外賣市場中,企業更迫不及待地引入了機器人,美國、德國和英國的外賣公司,都已經開始嘗試配送機器人的服務。

  或許,只有機器取代配送員,外賣平臺才能徹底解開和配送員之間的壓力傳送死結。尋找中國創客導師李開復說,50%的工作將來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姜鵬他們可能從未知覺上層那場硝煙瀰漫的資本鬥爭,但可以預測的是,未來,他們仍然將以毫不知覺的方式,參與有關科技和商業變革的歷史。

  新京報記者 劉珍妮 張皓月 閆妍

相關焦點

  • 外賣O2O引發餐飲大戰 火鍋外送掘金餐飲細分市場
    國際大廈作為我市一家老牌飯店,其旗下的「國際大廈美食送」在大眾點評網收穫不少好評和回頭客,網名voice0112點評:周日中午點了峨眉小鎮的外賣,打電話催單的時候接電話的服務員直接報出了我的名字,應該是有來電系統,服務很好,下次還會再選擇這裡。「和本便當」是由省會又一家老牌飯店燕春飯店旗下的一家專做外賣的快餐店。
  • 「我媽媽是外賣配送員」,這份告白為什麼讓人淚目?
    如果不點開視頻看,大概也能猜到,這個孩子會說自己的配送員母親工作如何風裡來雨裡去,有多辛苦,又遭遇過怎樣的歧視。總之,她的工作很難,她很不容易。大體不錯。但如果只是這樣,這也僅僅是一個最典型、最普通的外賣配送員的日常。
  • 外賣配送員算一個
    日本外賣行業在疫情前一直不溫不火,在今年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島國人民終於發現了這個科技改變人類生活典例的寶藏領域。由於疫情,自肅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外賣需求量激增,加上疫情對經濟的打擊,很多人選擇成為Uber配送員作為自己的副業。一時間,東京街頭突然出現了好多背著黑色配送箱,騎著自行車疾馳而過的矯健身影。
  • 騎手體溫實時在線顯示 美團外賣「疫情考卷」獲好評
    多數人會優先選擇更「安全」的外賣。而針對「非接觸式」外賣配送服務,美團外賣做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受到了大眾的好評。在無限期的疫情之下,不少餐飲商家,為了減少疫情對自己的損失影響,紛紛轉戰線上,進行外賣配送。而作為國內外賣配送巨頭之一,美團外賣迅速拿出應對舉措,在1月26日便推出了「無接觸式」服務。
  • 配送員在途中突遇事故 外賣無法送達
    對於外賣騎手而言每接一個單子就像是按下了計時器為了跑贏時間,在車水馬龍間如離弦之箭般橫衝直撞甘願冒生命風險在路上搶時奪秒讓自己一步一步置於危險境地最終您的外賣無法送達配送員在途中突遇事故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配送員闖紅燈、逆行成災?美團、餓了...
    其中外賣配送員逆行 造成的數量佔了大頭 餓了麼會為按下按鈕的消費者提供紅包或吃貨豆等權益。 美團外賣表示,會更好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留給騎手等候延遲的電梯,在路口放慢一點速度; 惡劣天氣下,系統會延長騎手的配送時間,甚至停止接單;同時升級騎手申訴功能,對於因惡劣天氣、意外事件等特殊情況下的超時、投訴,核實後,將不會影響騎手考核及收入
  • 進軍外賣後滴滴擬融資100億 業界擔憂補貼大戰再燃烽火
    (原標題:進軍外賣後滴滴擬融資100億 業界擔憂補貼大戰再燃烽火)
  • 外賣騎手也有職業技能等級 首批「網約配送員」認證發出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2月8日了解到,20名餓了麼藍騎士通過了阿里本地生活大學的培訓與考試,成功獲得「網約配送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初級證書。由此,這批來自杭州的藍騎士正式成為全國首批擁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外賣騎手,他們將享受到政府培訓補貼、杭州市積分落戶加分和個人所得稅專項抵扣等技能人才政策。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首批「網約配送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由阿里巴巴(中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頒發,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具體工作由阿里本地生活大學開展。
  • 點外賣你會五星好評嗎?開言英語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北美外賣文化
    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一日三餐的解決只好選擇訂外賣。為我們送餐的外賣小哥可謂是十分辛苦,無論什麼時間、天氣,從接單那一刻開始,就在路上奔跑著,點餐的你們會不會給一個五星好評呢?接到電話的第一個瞬間你又會說什麼?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飲食文化和外國是截然不同的,那麼外賣文化呢?   今天,開言英語就帶著同學們一起領略一下,國外的外賣文化!
  • 美團小哥常凱成為全國青聯委員中首位外賣配送員代表
    其中,「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美團外賣配送員常凱成為全國首位外賣小哥青聯委員。常凱是美團外賣望京站的一名「90後」配送員,也是「美團美好朝陽騎士」的第一批「小巷管家」志願者,今年還獲得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充分反映了本屆全國青聯委員會呈現出的三個鮮明特點:委員隊伍更加年輕化、委員先進性更加凸顯、委員代表性更加廣泛
  • 起底外賣眾包配送的「潛規則」
    「有一次,我去萬達廣場附近取單,到了之後商家說還有一單蘋果社區的沒人送,要我送,我說我不一定搶得到,商家說我保證你能搶得到,他把我的手機拿過去操作了幾下,我就接到單了。」  除了搶單存在不公平外,眾包平臺也會對配送員進行「潛規則」。
  •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賣菜,大戰之下3類人被無情碾壓,菜販:咋活?
    一、巨頭爭相賣菜 近段時間最火的關鍵詞無疑是「網際網路賣菜」了,目前社區團購大戰已經打響,各大巨頭紛紛加入這場大戰中,消費者也趁機薅羊毛,低至0.99元/斤的土豆、0.69元一棵的大白菜、5.9元/斤的雞腿……這些東西的價格顯然要低於市場價,還源於巨頭們投入了數億的補貼砸錢,從而打價格戰,將菜品以低於成本價賣出去
  • 短視頻巨頭入局外賣大戰,打造本地生活平臺新玩法
    傳統的餐飲企業在餓了麼等網際網路餐飲平臺巨頭的影響下逐步從傳統餐飲邁入了數位化餐飲時代。隨著疫情緩解和餐飲行業復工復產逐步推進,人們對於外賣需求將逐步恢復。作為本地生活領域的新入局者,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巨頭是否會帶給餐飲行業新的發展方向?
  • 無錫外賣保衛戰:美團滴滴血拼,一杯奶茶1塊1,外賣小哥一天掙2000
    美團要求商家二選一,滴滴騎手最多一天賺2000多「要超時了超時了」,幾乎每個進店裡取餐的滴滴配送員嘴裡都在念叨這一句話。4月9日,經歷了8天試運營後,滴滴外賣全面進入無錫,與之一起到來的還有令人咋舌的折扣和優惠力度,外賣「簡直像是白送的」,滴滴平臺的訂單量「爆了」。
  • 美團顧客備註,想要好評就幫我買一箱啤酒,外賣小哥怒噴
    美團外賣小哥送貨確實不容易,尤其是遇到一些奇葩顧客,例如備註想要好評就幫我買一箱啤酒。面對著這些無理的額外服務,外賣小哥怎麼辦呢?面對奇葩客戶,很多外賣小哥怒噴顧客做人要有底線,並且坦言幫你是人情,只要自己做好就行,不屑你給差評。一些市民質疑,這樣的單子你為什麼要接,受不了可以拒絕,受不了這份氣就不賺這份錢。
  • 外賣配送員每天送50單月入近萬 全靠玩命跑
    將外賣送到後,等不及電梯下來,楊彪繼續走樓梯,將剩下的三盒外賣送到旁邊的B座。楊彪,某網上訂餐平臺觀音橋站外賣配送員,像這樣的「宅急送」,他每天都會上演無數回。尤其是在今年酷熱的夏天,楊彪和他的同事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只是為了將外賣準時送到客人手裡。「不怕天熱,客人滿意就覺得值得。」結束了中午的送餐,楊彪大口喝著礦泉水,對記者說。
  • 這是外賣配送員的手,他想給女兒買個蛋糕回去,但有點貴,沒捨得買……
    一位外賣配送員雙手凍得通紅,但在寒冷的天氣依然堅持接單,而又捨不得在店裡買甜品給孩子。店主感嘆於生活不易,心裡觸動很大,就把眼前這一幕偷偷記錄了下來,發到了朋友圈。店裡的顧客看到後,有人給店主發了紅包,說要給這位配送員的女兒訂一份蛋糕;還有會員顧客直接打電話給店主,說給他的女兒做一份蛋糕,從自己的會員卡上扣錢。
  • 外賣App湧現 送餐平臺「燒錢」戰打響
    外賣O2O服務成為網際網路企業下一個戰場。  通過手機叫外賣,十分方便。  除了「叫車」逐漸習慣用手機App外,如今,生活中什麼服務開始「搶佔」你的手機屏幕?  為了緩解尖峰時段配送壓力,有外賣O2O平臺方面就推出新的物流系統,供商家配送人員使用,平均每單送達時間縮短15至20分鐘。  「燒錢」大戰 盈利模式尷尬  外賣領域競爭的殘酷程度,絕對不低於打車軟體。巨頭的紛紛入局,似乎證明了對這一行業的「錢景」看好。
  • 首批外賣騎手獲「網約配送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享政府補貼!
    或許,消息靈通的小哥已經知道了——前幾天,首批20名浙江杭州的餓了麼藍騎士,獲得了「網約配送員」職業技能等級認證!!!劃重點!首先,這個「網約配送員」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是有浙江省杭州市人社局官方備案的!!其次,獲證騎手還可以享受杭州市政府的各項技能人才政策福利:政府培訓補貼!杭州市積分落戶加分!
  • 再貴的外賣也是外賣 所以百度外賣只好把自己賣了
    隨著百度外賣逐漸收縮市場戰線,相當一部分對價格敏感的用戶轉移到美團和餓了麼平臺,百度外賣訂單量隨之縮減。但縮減的訂單量平均到全時段,高峰期的訂單仍然保持著一個比較高的需求,配送員隊伍的數量基本不能減少,否則會影響到用戶體驗。配送員的收入最大程度上取決於送餐的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