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身心疲憊,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2021-02-23 羊爸爸

本文內容來自李辛老師《兒童健康講記》的重新整理編排

左一:李辛老師

有一位40歲的女士,在一次李辛老師的課堂上想要解決自己耳鳴的問題,一般聽中文沒有問題,聽到字母類的語言就會有問題。她從小就有這個問題了,最近一年來很嚴重。自己很希望打坐,但總是靜不下來……

李辛老師說,

「你不需要助聽器,你的耳鳴是你內在的問題。」

「而且,你的神散的太厲害了。」

「恕我直言,你現在的記憶力和思維清晰度,離你最好的狀態一半都不到……」

接下來李辛老師讓大家觀察她的眼神,看看是聚的還是散的。然後讓大家看另一位和她坐在一起的女士來對比。眼神沒有光,不確定看向哪裡,感覺整個人是迷茫的,這個眼神就是相對散的。

再看皮膚是幹的,氣色是蒼白的,肌肉看起來很鬆。這也應證了她的神散。

再看她的生活狀態,從她的描述中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她的睡眠不太好,雖然希望早睡但是實際上很難入睡。在家裡做一些翻譯的工作,偶爾會上一些課程。看手機和電腦的時間比較多。沒有工作的情況下可能會一直在電腦上看視頻。和很多人一樣,即便不需要再工作的時候,還是會陷入手機和電腦的那個旋渦裡。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陷入其中,卻無法抽身離開。

為什麼打坐靜不下來?李辛老師提示她,現在的重點還不是打坐,而是休息和睡覺,人太疲勞,神氣過散的時候打坐反而不太容易。能量要夠才能坐得住。

李辛老師給她講了一個自己朋友的故事。

「我原來有個好朋友,在IBM工作,是個拼命女三郎,晚睡晚起,不合理安排生活的作息。她跟我一樣大,我認識她的時候,33歲,頭髮全白了,精神很震蕩,身體也耗的很嚴重。那個時候除了生活和工作內容、比例和節奏出了問題之外,精神也處於半崩潰狀態。她想改變,下定決心暫時停下一切,跟我們一起去藏區做志願者。回來她開始轉變,兩年之後她把工作辭了,現在在北京開素食館。後來她告訴我,覺得自己活過來了。」

「在這種狀態中,我們看西醫,看中醫,扎針吃藥,任何治療的效果都會打很大的折扣。不改變自己狀態的病人,是醫藥行業投資人最喜歡的病人。因為可以讓你一周一次複診,每個月再做兩次心理諮詢,做幾個療程針灸,中藥可以吃三個月。然後你繼續過著原來的生活,心理安心了一點,因為得到了「治療」,可以仍然照著原來的路走下去。但是最後還是會走不下去……」

「當一個人能量很低的時候,就比較難把自己聚起來。所以要小心,能量低的時候容易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越是聚不起來就越容易忘失,然後就更聚不起來,整個生命能量就一級一級掉下去,衰老和疾病也是這樣來的。」

接著李辛老師問她:

「你的這個狀態我也曾經有過,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而且現代大部分的人可能都處於這個狀態,所以,你能不能痛下決心,做一個改變?!」

來看具體的方法:

第一、你需要每天晚上十點鐘前熄燈睡覺。

第二、八點半以後不要碰手機,電腦。

關於電腦和手機過度使用對人的能量的幹擾,李辛老師這樣說:如果他來寫童話,他會描述每一臺電腦連接的背後有一個魔鬼。它靠著吸食人類的精魂和能量來使得自己長大。其實現實中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效果。所謂的魔鬼就是我們內心沒有平衡,過度發展的力量,不管看起來是正面的力量,還是負面的力量。只要過度的失偏了,就需要留意,所以中國傳統講「中」。

第三、如果9點以後是你自己的時間,那可能的話到戶外去散散步。

「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給自己充電的方法。道家認為月亮和夜間天地的能量對人非常重要,在有月光的夜晚,我們有時間就出去走一走,接一接天地之氣。」

「晚上天地間的能量是闔的,而白天和社會間的能量都是開的。如果你讓自己一直開,而且到了晚上應該闔你卻還在開(用電腦手機),這樣就會散掉。然後就會虛,能量變的很薄弱,生命就是這樣消耗掉的。」

「我們要跟天地聯繫,跟自然,花草,土地聯繫,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簡單方法。我們有自然的充電場所,為什麼不去呢?哪怕沒有自己的院子,就在小區裡走一走,在馬路上走一走,看看樹,看看天,這就是在闔。這才是真正的補,比吃人參,蟲草,鹿茸什麼的好太多了。」

「改變狀態很簡單,得到自然的能量也很簡單,找個簡單的開頭,把你的圍棋受困的子往外衝一下。」

第四、背著電腦,背一瓶水,找個公園,湖邊,或者樹下,去做翻譯工作。這樣工作的時候,還能得到自然能量的支持。

「我的一個朋友是一家瑞士跨國公司的負責人,有一天他的腳腫了,很痛,不能走路,他已經支撐不住了。但因為有個重要的項目正在進行,不得不去辦公室開會。我跟他提了個建議。能不能把這幾天開會的地點移到你家旁邊的公園裡,就在草地上開會好不好?結果那一個禮拜都在草地上開會討論。他好的很快,而且他的同事也很高興。」

「你只要做到10點前睡覺,8點半以後不要用手機,接觸自然。然後你的能量就會闔回來。工作效率就會提高,到那時,你可以再去檢查你的耳鳴狀況是否一起好轉了.」

《兒童健康講記》中的一張插圖

「大樹下閒坐很舒心,20歲的時候,會忍不住心裡焦急,總想利用時間多做些事情。等到了解了四季更替、陰陽轉換的道理之後,便不再覺得閒坐是浪費時間了。」——李辛

《兒童健康講記》作者簡介:李辛,天津中醫學院心身醫學碩士,擅長方藥,針灸,靜坐和心理諮詢,具有多年中醫臨床和教學經驗。著有《Traditional Chi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se for a Modern Approach》(2013.瑞士出版)《兒童健康講記》

編輯 | 郭莎拉

相關閱讀

李辛 | 鼻息肉是寒溼處長的蘑菇

低能量的媽媽與孩子的弱視與害怕

最重要的是心——兒童健康講記讀後感(上)

相關焦點

  • 身心疲憊的心情說說,句句說出你的心聲!
    唯有身心疲憊時,還能體諒別人的苦,才是深到骨子裡的善良。 二、最難的一段路,日子過得更喪偶似的,每天身心疲憊卻還要故作堅強,;堅持學習希望未來的路有所改變 。三、這一天天的不是身累就是心累,真是身心疲憊。
  • 當你身心疲憊下班後,看到老婆在家做的這些菜,你還會喊累嗎?
    不知道大家在找女友的時候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什麼,是要長的漂亮,還是要有錢,還是要溫柔體貼,記得我追女友的時候是看中了女友的一手廚藝,當時花了三個月追到女友,之後我們在一起兩年,感情越來越好,到現在結婚三年了,我的老婆廚藝好的同時還賢良淑德,每天都給我做好吃的飯菜,我現在是一名公司高層,因為公司業務需要我們這些人出差
  • 高考倒計時20天,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但小編相信苦盡甘來的那一天,山河星月都作賀禮~在短短二十天裡,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我們還能保持節奏 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我們還能調整心態,休息好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 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我們還能多
  • 除了補鈣,預防骨質疏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除了補鈣,預防骨質疏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山東省立醫院袁林] 長久以來,不少人都把補鈣當成是預防骨質疏鬆的唯一措施,事實上,鈣攝入充足,同時補充足量維生素D幫助吸收,的確有助於幫助鈣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 面對虐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面對類似的虐童案件,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常有網友感慨,為人父母無需培訓就上崗,親子之間的和諧全靠天然的愛意來維繫。然而,從近年來時常出現在媒體報導中的虐童案件來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只靠道德來約束是不夠的。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除了宣傳傳統美德,還應當做好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普及。
  • 皰疹性咽峽炎,除了看醫生我們還能為寶寶做些什麼?
    最近患皰疹性咽峽炎的寶寶有些多,這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並沒有什麼特效藥,最麻煩的一點是:寶寶非常痛苦。吃不下,喝不下。當然生病了需要及時就醫,那麼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為寶寶做些什麼呢?皰疹性咽峽炎,除了看醫生我們還能為寶寶做些什麼?區別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皰疹只是發生在口腔內;手足口病的皰疹首先 發生在口腔,緊接著會陸續出現在手\足\肛門部位。前者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最大的問題是給寶寶帶來痛苦;而後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口腔皰疹是一種高傳染疾病,由直接接觸傳播。
  • 關注殘疾人就業: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原標題:關注殘疾人就業: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幹的是管理工作,卻不能同工同酬,這不是歧視是什麼?」  12月3日是第22個「國際殘疾人日」。目前,中國有殘疾人8300萬,處於就業年齡段的殘疾人約有3200萬,佔比接近三分之一,就業問題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 面對虐待動物事件,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因畫面過於殘忍,此處不做配圖。看到這樣的場景,即使並非愛貓人士,也會痛心不已。而促使該男子做出這樣殘忍行為的,僅僅是他口中所稱的「貓偷吃了火腿」。事件發生後,男子就職公司解除了與其的勞務關係,男子的行為也遭到了網友的一致譴責。
  • 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者"頭七",悲痛之餘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者"頭七",悲痛之餘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 為何每天什麼都不做也感覺很累?丨疲憊,是燃盡的心靈
    新的一天,新的疲憊。晚上回家,覺得好像也沒幹什麼事,但還是感覺累得不行,仿佛身體和靈魂都被掏空。周末好不容易閒下來,忽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百無聊賴地刷劇、開黑,還是覺得怎麼都無法徹底放鬆和休息。我們常常淹沒在類似的瞬間裡,明明沒做什麼,卻身心俱疲,像一個發條人,勉力運轉,維持著日常生活的秩序,收穫的卻是鬱結和失眠。阿蘭·埃亨伯格曾將這種狀態描述為「疲憊、燃盡的心靈」。那麼,我們陷入揮之不去的疲憊感中,是心靈被「燃盡」了嗎?是什麼造成我們不再能夠享受生活?我們又該怎樣驅散疲累,以獲得活力和自由?01.
  • 面對失能失智的老人,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失智症是難以醫治的,但我們是可以用科學的護理來控制症狀。其實患老人失智症病人,他們的症狀,也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要知道認知症的老人也非常的可愛,自尊心也是很強的。但如果和他們溝通好的話,是能和老人做朋友的。
  • 高瞻課堂丨即將開園了,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並且建議家長在家中與幼兒談論,這個孩子以後都不來了,那還能和其他哪些孩子玩兒?可以和他們玩兒什麼?有沒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的?如果一個人玩兒,那可以玩兒些什麼?在哪兒玩兒?打算怎麼玩兒?當討論到最後的兩個問題時,又可以使用學習環境的照片,讓孩子看著其中的區角、材料來做簡單的小計劃。
  • 當我們討論孩子的壓力,我們談些什麼?
    不要迴避它 ;2.適度的壓力是有利的,我們甚至需要一定的壓力,幫助我們挖掘自己的潛力,做得更好;適度的壓力利於勝任環境,將人生的刻度向前調幾格。適度的壓力也就是中等強度的壓力,我們也可以把它視為良性壓力,正好的壓力。
  • 防止「霸凌」我們的家庭和學校該做些什麼?
    近日,廣西南寧,一則「女孩當街遭同伴毆打」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幾天前,陝西一職教中心發生一起學生被同齡人毆打致死……人類已進入文明時代的今天,我們的青少年身上還頻頻發生著這種野蠻的猶如原始人般肉弱強食的霸凌行為,是對整個社會文明的侵害和踐踏,也是霸凌者心理上病態或變態的反應
  • 《心流》:壓力大、身心疲憊,該如何逃離?我是這樣做的
    11月份參加消防考試,考試完後整個身心疲憊。想著休息一周後人應該就會恢復正常。現在一個月過去,卻發現自己的狀態卻越來越差。感覺生活一下失去重心,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內心充滿了焦慮,不安,脾氣暴躁。可以說負面,消極的情緒不受控制,不斷湧現在腦海裡。
  • 面對白髮蒼蒼的老人,我們能做些什麼?
    然而一些老人卻因為不會上網、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而困難重重:到醫院無法自助掛號,路邊招手打不到計程車,沒有健康碼去不了公共場所……面對這些白髮蒼蒼的老人,我們能做些什麼?2011年起,我和一群小夥伴們一起,在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首都40餘所高校成立了夕陽再晨志願服務隊,千餘名志願者利用周末在社區開展科技助老志願服務。
  • 身心疲憊的心情說說,字字泣血,句句扎心
    當無力去改變一切,無力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無力去擁有想要的東西,是多麼壓抑….尤其無力改變身邊最親近的人,內心是多麼焦慮,一切是那麼無奈。3. 思念慢慢的滋長,慢慢的蔓延,慢慢的將我整個人的思想吞噬。4. 仰望滿天的繁星,回望留下的腳印,我們一直在孤獨中跋涉,在寂寞裡堅守。
  • 匆匆忙忙時間飛逝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時間總是不經意間從指縫中消失,在我們還來不及欣賞它的時候,它已經一去不復返,多少次又多少次,回憶把生活劃成一個圈,而我們在原地轉了無數次,無法解脫。總是希望回到最初相識的地點,假如能夠再一次選擇的話,以為可以愛得更單純。人生是一場旅程。我們經歷了幾次輪迴,才換來這個旅程。
  • 大學「身心疲憊」的3大專業,學習壓力非常大,但底薪能上5千!
    大學專業雖然眾多,以下3大專業讓大學生感覺身心疲憊,雖然學習的過程壓力比較大,但是進入社會之後認可度非常高,薪資待遇也能得到保障。建築專業建築專業是一門壓力比較大的專業,同時讓很多大學生都感覺身心疲憊,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三色事件後除了誇《嘉年華》,我們還能做什麼?
    當初《熔爐》在中國爆紅的時候,就有不少人說,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拍出像《熔爐》這樣的電影?現在我們不僅拍出來了,還拍得更好。可是,然後呢?導演文晏曾表示她希望這部電影的作用,是引起大眾去反思去去討論兒童性侵問題,而不僅僅是用來宣洩情緒。那看完《嘉年華》的我們,除了流下眼淚,發洩怒火,還做了些什麼,還能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