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為村民花錢修路,自稱家裡有金磚,兒子將牆拆了卻紅了眼

2021-01-14 A萌了個萌說娛樂

導語:老人為村民花錢修路,自稱家裡有金磚,兒子將牆拆了卻紅了眼/本文由阿樂觀天下原創,故事純屬虛構,為弘揚社會正能量,圖文無關,感謝支持!

流水潺潺,蟲鳴鳥叫,有茂密的叢林和清新的空氣。然而這兒並不是什麼風景優美的人文度假區,而是一個交通閉塞且不怎麼發達的山裡村莊。村裡十年如一日的落後,年輕人都跑出去工作了,留在這裡的基本都是一些年邁的老人和留守的兒童。

村裡有一條蜿蜒的山間小路,是通往鎮子上的不經之路,老人小孩外出買東西或者上學都要從這裡經過。這條道路崎嶇不平,尤其雨雪天氣更是寸步難行,然而這條路不僅難走還很危險,有很多人都在這條路上喪生了。

陳大國手裡拎了一布包,站在路邊上看著王陽春的門前一群前來弔唁的人深深嘆了口氣,前天暴雨,老王的小孫子放學回來的路上因道路泥濘腳下打滑一失足就掉下了半山腰,同行的孩子都嚇傻了,一路摸爬滾打回到村裡趕忙向大人說了情況,一行人趁著雨勢稍小就去山腳下找人了,半天時間老王的小孫子沒能救回來。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個掉落山下喪命的人了,真是令人痛惜。

陳大國今天60多了,看著身子骨還算硬朗,他來到人群中間安慰了幾句老王,然後打開自己的布包,裡面竟然是一打人民幣!「村裡這條路也該修一修了,在這麼拖下去不知道又要發生多少悲劇了,這裡面是6萬塊錢,大傢伙也湊一湊,咱們把這條閻王路修了吧,也算給後代造福了」村民們聽完陳大國的話,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了。「這可是老陳的養老錢,哪能就這麼拿出來啊」「哎吆,家裡就我一個老太婆能有什麼收入啊,不是不想出錢是真沒有啊」

陳大國聽著同鄉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把錢塞給村裡的支書,「我家祖上還給留了好幾塊金磚呢,這些錢就拿去修路吧,我也不差這一點」說完抬腿就走了。村裡的人聽著金磚的言論又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了。

過了幾日,陳大國的兒子開著小轎車回了闊別兩年的家。老陳的兒子這些年一直在外地打拼,很少有空能回家看一眼,兒子出息了,當父母的肯定也開心,晚上陳大國做了一桌的好菜打算和兒子喝幾杯。「爸。這幾年你還好嗎」陳大國看著兒子心裡也很開心,「好,能見你一面比什麼都好」「你這是說的什麼話,我以後肯定常回來看您」陳大國的兒子給他倒了一杯酒,又不經意的問道「爸,咱家真有金磚啊」陳大國聽了什麼話也沒說只是笑了笑。

第二天,陳大國的兒子帶著幾個工人就把自己家的外牆給砸了,可是除了滿地的爛石頭水泥灰,哪裡有金磚的影子啊。眼睛裡看見的只有一份被老陳藏在牆縫裡的疾病診斷書。兒子看著面前的老父親滿頭的白髮落了淚。

哪裡有什麼金磚啊,陳大國這一輩子就攢下了那麼一點錢打算臨死前修條路造福一下同鄉,也是想著如果路好走了,這兒子是不是就能常回家看看他了。老一輩的人幫不上現在的年輕人什麼忙,只好儘量不給孩子做累贅。

後來村裡的路修起來了,陳大國的兒子帶著他搬到了城裡方便治病。反正路好走了,以後可以經常回家看看了。

相關焦點

  • 鳳翔老人去世葬禮"不熱鬧" 省喪葬費捐給村裡修路
    原標題:鳳翔老人去世葬禮"不熱鬧" 省喪葬費捐給村裡修路   「我去世時,不要唱大戲,不要亂花錢,喪事省下的錢幹些實際的事,幫幫一些窮苦人。」鳳翔縣七旬老人何鳳英生前留下遺願。2月14日,鳳翔縣彪角鎮侯豐村七旬老人何鳳英因病去世,隨後老人「不熱鬧」的葬禮,在村裡引發熱議。  村民介紹,但凡村裡有老人去世,幾乎沒有哪家的子女不請人唱大戲的,如果子女沒有為老人花錢請唱一場大戲,便會感到不光彩,因此,這場「不熱鬧」的葬禮顯得有些特別,有些村民甚至覺得寒酸。而實際上,知情的村民都對這場「不熱鬧」的葬禮大加讚賞,因為這是老人的遺願。
  • 海口村民自籌170多萬元修路 21人自組修路小組
    因為沒有排水系統,村民們說,只要下個小雨,村裡道路就成了澤國,這個時候「車輛都開不了」。   其實,多年來,村民也採取過好多措施,如每年都請人拉來泥土對路面進行平整,但這種辦法只能「治理一段時間」;過不久,路面還是復回原樣。   因此,這些年來,村裡的老老少少都為村裡的道路煩惱,都希望有一天有能力改變這種狀況。
  • 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中國文明網 51歲的伍錫品任支書6年,為改變村裡的落後面貌,他跑項目、搶機遇,組織修建村屯道路,先後賣掉自己的卡車、挖掘機,自辦的加工廠也無暇顧及,墊付各項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村屯道路硬化建設。
  • 山東濰坊400村民向「釘子戶」下跪請求拆房(圖)
    「現場有婚慶公司的人負責攝像,有人帶頭組織下跪,還把鏟車開到了門前,有人盯守我父親,只要村民下跪我父親扛不住了,現場就動手拆房,事後再將視頻上電視、上網,明顯是環環相扣的詭計。」於普順的二兒子於美源認為,這是在逼遷。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村民說,當時只有幾十個人下跪,沒有他。前面跪下的都是村委會、黨委會成員、村支書的親戚等人,不少人半蹲著。
  • 我不修路誰修路
    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的這個寨子裡,修路是「天大的事」。去年3月25日動工那天,一寨人都撇下了洋芋地,圍到「挖挖機」前看熱鬧。可這條總是被村民們掛在嘴邊的路,看起來卻寒酸極了:黃泥路面不到5米寬;一些地方積著碎石、落葉或幾顆孤零零的小蘿蔔;還有段路被前夜的雨水衝軟,人們將摩託車推上山時,就會在路面上留下七八釐米深的印痕。
  • 七旬翁45年為村民鋪就「幸福路」
    當時全屯出行僅有一條寬約半米的小道通往外界,而且坡度又陡,山上的木料下山、農田肥料上山等都得靠肩挑背扛。「當時全鄉才一臺電視機,縣裡好不容易下鄉放一場免費的電影,全屯有20多名老人家因為路險下不了山看不上。」劉繼忠看到這種情況十分心酸,決心通過自己的一雙手為村民修一條好路。這個純粹的想法,劉繼忠堅守了整整45年,了解其背後艱辛的人無不為此感佩。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追尋紅色足跡 探尋赤水河為什麼這麼紅?
    赤水河畔,有一個全國聞名的紅色小鎮——瀘州市古藺縣太平古鎮。鎮上有棵黃桷樹,樹下坐著一位老人。每每有遊客追尋紅色足跡來到鎮上,總會駐足樹下,聽老人講上一段紅色故事……太平古鎮 瀘州新聞網記者 燕偉民 攝四渡赤水的紅色基因太平古鎮是中央紅軍的「風水寶地」,其中二渡、四渡赤水均發生在此。
  • 賣家產 捐棉被 81歲的慶元老人為啥這麼做?
    進到一間光線昏暗的小屋裡,裡面有一張圓桌,胡志英老人顫巍巍地從旁邊櫥櫃裡拿出了一盤南瓜子,歉疚地說,家裡拿不出啥招待客人的東西,這是自己家種的南瓜,自己炒的瓜子。1986年,當時村民亂砍亂伐山林的很多,他就制定了村規民約,抓林業,把山林保護起來。但是為了給村民增收,想到村子裡有一片上洋湖林場,但是不通公路,於是就申請用民辦公助的方式,貸款加補助花了14.8萬建了一條通往上洋湖林場的6.8公裡山路,從此,既限制了村民亂砍亂伐的行為,又增加了一條村民致富路。  除此之外,他還將一所開在庵裡的小學拆除。
  • 算命先生提醒:「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老子,反穿皮襖子」,啥意思
    農村老人常常會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外貌特徵來判斷一個人未來的運勢,雖然很多時候看似沒有多少根據,但是多少也有著很多的道理。
  • 河南老人自稱是「皇室後代」,長相酷似朱元璋,家中藏有祖傳聖旨
    ——雪萊眾所周知,在中國的封建王朝時代,出現過很多的皇帝,他們有的人留名青史是備受世人稱讚 ,然後有的卻因貪圖享樂為後人所唾棄。在人們的固有印象裡,都會覺得皇位大多都是世襲制,我們也時常會在影視劇中看到兒子繼承父親皇位的場面,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中,有一位是比較獨特的存在,農民出生的他一路走到了權力的最高峰,這位皇帝也是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
  • 村裡要修路,舅舅卻不同意拆房修路,咋勸?
    問1:假如你是鄉長助理,村裡面要修路,張三是你的舅舅,但是不同意拆房,你會怎麼勸他?然後我們再來看看下面一個例子:問2:假如你是鄉長助理,村裡面要修路,張三是你的舅舅,但是不同意拆房,你會怎麼勸他?請把考官當場舅舅,現場進行模擬。
  • 禮泉強徵村民40畝果園修路 終點通達副縣長家
    中國網【記者 宋金金 特邀記者 孫濤】鹹陽禮泉叱幹鎮為修公路,在沒有任何賠償標準和村民籤字的情況下,將崖東村的果園「強毀強徵」,村民擔心「不講程序的政府憑啥兌現承諾這一席話似乎也說出了圍觀村民的心聲,「沒有任何賠償,未經村民同意,就鏟村民的樹,這是政府所為嗎?」年過八旬的王老先生更是憂愁不已,「果樹被毀,賠償又沒有,以後也就沒有生活來源了」。為了此次擴展修路,村民估計將毀果園約40畝。對於正在擴建的這條路,是否有規劃手續?賠償標準又是什麼?
  • 11年前村裡修路,長葛這個農村媳婦頂著大日頭跑回村捐10000元
    11年前村裡修路她一把捐了10000元,如今她年年帶頭捐款董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根成一直記得2009年夏天的一幕:那天很熱,吃過午飯後,張蘭香大汗淋漓地出現在他家門口,掏出10000元錢遞給他說:「哥,村裡修路是大事,要不是家裡剛買了房,生意剛起步欠了一屁股債,我都多拿點兒了,你也別嫌棄,這點錢先用著吧
  • 瀘州市納溪馬村「解憂閣」 專解村民煩心事
    四川新聞網消息(陳維江 曾運吉 文/圖)在瀘州市納溪區豐樂鎮馬村黨群服務中心,有這樣一間叫「解憂閣」的袖珍小屋,雖然屋子小,可它卻解開了不少村民心中的疙瘩,讓一個個帶著滿腹牢騷甚至怨氣而來的村民,在經過村兩委坐班幹部的調解下,都笑容滿面而歸。村民們都說,這個「解憂閣」硬是神了,再大的火氣走進去,出來時都煙消雲散了。
  • 煙臺八旬老人有家難歸 被兒子「趕」出家門20年
    煙臺齊魯網6月5日訊(記者 梁楠)「我的母親20年前被兒子趕出家門,老人今年80歲了想要落葉歸根回到家裡住,兒子卻再次狠心將其推出門外,置之不理。」
  • 北京蟻族聚集地唐家嶺「變身」 村民:分到7套房
    「年年打井修路。」劉彩鳳告訴記者,那時全村每年有800萬元的集體收入,得拿出600萬元維護基礎設施和村莊環境。即便如此,村裡仍是髒亂不堪。  ■攻堅  2009年底,唐家嶺被列為全市50個重點掛帳村之一,將實施徹底的城市化改造。「聽說要改造,村裡可炸了鍋。」劉彩鳳回憶,當時家家戶戶都往外租房,一拆,就意味著斷了財路。
  • 汶川地震背兒子遺體回家父母:立志修好下山泥路
    而且,村民各家各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有的村民希望修路能買自家的砂石;有些人地裡的青苗會被毀壞,他們想著要點賠償;有人開始時捐出了自家的幾塊棕墊,可回家被老婆一說,又反悔了。  這些沒讀過多少書的村民們,開始動用自己所有的生活智慧,來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自發組成的修路隊,上至70多歲的老人,下至10多歲的女娃,全部是義務參加。
  • 乾貨| 家裡除承重牆還有什麼牆?這幾種牆砸了房子就毀了!
    家裡有幾種牆,什麼牆不能拆,拆了會有什麼嚴重後果,我們心裡得有個數!  一、承重牆  負責承載上層樓梯重量的牆體,外牆及和鄰居共享的牆通常是承重牆。承重牆在房屋結構圖上是用黑體粗線標示出來的。無論是水管道還是電線管道,都不可以從承重牆裡暗埋。
  • 牆子關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名字頗有來歷,楊六郎曾在此一戰揚名
    牆子路的名字也有來歷,楊家將抗擊遼兵的故事在這一帶廣泛流傳,楊六郎威名遠揚,只把手使的長槍插在關城上,便嚇退了遼兵,關口留下了槍子路的美名。之後把「槍」念為「牆」,久而久之,槍子路就成了「牆子路」。傳說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而平谷人說話,陰平陽平顛倒,確實把「槍」讀成「牆」。
  • 村支書捐了混凝土,鄉親們擼起袖子扛起鍁 數十年修路夢,7天圓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平陰縣安城鎮張天井村西南方,原本有一條窄窄的土路,它串聯起了全村幾乎所有耕地,卻因泥濘難行困擾了幾代村民